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留不住春風的立夏,人們吃蛋請安,歡迎閱讀。
夏日将至,轉眼又到了一年立夏。每年的 5 月 5 日或 6 日當太陽到達黃經 45 ° 之時,人們就此告别春天,大地上的萬物進入到由生到長的轉折階段。
随着天氣逐漸變得炎熱,不少人的身體出現了四肢無力、食欲減退的症狀,在中醫裡也被稱為 " 疰夏 "。傳說中,女娲娘娘為了緩解這些症狀,将自己的功力注入到各種禽蛋裡,讓人們在立夏之日,不僅要吃立夏蛋,還要用五彩的繩子編織成網挂在孩子的胸口避免疰夏、祈求平安。
人們在立夏之日,用五彩的繩子編織成網挂在孩子的胸口避免疰夏、祈求平安。/ 圖蟲創意
然而,節氣的規律,還蘊含先人比神話故事更為考究的生活智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早在秦漢年間,先民就根據日常耕作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既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同時也是我國獨有的農耕指南。
按照規定時間播種、豐收和品味生活的古人為何在萬千食材中對雞蛋情有獨鍾?雞蛋的飲食文化又是如何從古延續至今的呢?
萬物并秀,
它與皇帝送春迎夏
自古以來,雞蛋被人們視為生活圓滿、子孫延綿不絕的象征。
" 根據史料記載,我國在夏代已食禽蛋。先秦時期,以煮熟整個雞蛋的食用方法為常見;西漢時已有用雞蛋烹饪制成的菜肴;隋唐以後,雞、鴨蛋肴馔豐富多樣。禽蛋的飲食營養價值在古代已為中醫、養生學者們所重視。"
蛋作為國民基礎性的食物,不僅能延伸出無窮的菜品,還可以任何一種形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與現在不同的是,古時的雞蛋主要出自于被大戶人家圈養的野雞,其產量并不能讓古人實現雞蛋自由。這也是為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雞蛋在古人飲食文化中都充當着奢侈品的角色。
西周(公元前 1046- 公元前 771 年)時期,雞蛋以珍貴的陪葬品伴随地位高貴的墓主長眠于地下。1974 年,考古人員在江蘇句容縣西周土墩墓中發現了一個裝滿雞蛋的陶瓿。這罐雞蛋距今已有 2800 年的歷史,也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雞蛋。
西周土墩墓中發現的雞蛋。/ 哔哩哔哩 UP 我是遺產君
2007 年,考古人員在洛陽石化河陽家園晉墓中挖掘出了幾枚來自西晉(公元 265 年 - 公元 317 年)的紅皮雞蛋。近距離觀察,人們似乎難以把眼前這幾枚看似完整且 " 沉澱 " 了 1600 多年的西晉雞蛋和它淵源的歷史背景融合在一起。
據館員所說,洛陽博物館的西晉紅皮雞蛋早在出土時就已破碎,因此,目前在館内的雞蛋展品僅為模型。雖然無法将西晉雞蛋的實物展露給大眾,但在文物的挖掘中,雞蛋的身影在各個年代中都占據着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雞蛋在古代還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後漢書 · 祭祀中》記載道:" 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八佾舞《雲翹》之舞。"
從前,農民為了果腹将方便攜帶的煮雞蛋作為農耕時期的糧食。迎夏儀式的這一天,皇帝為了勉勵田裡勞作的農民,會與萬千百姓同食雞蛋,同時為下一季度糧食的豐收祈福。
迎夏儀式,皇帝會與萬千百姓同食雞蛋,同時為下一季度糧食的豐收祈福。/《中國》
在立夏的這天,皇帝會親自率領公卿大夫到南郊迎夏。儀式的過程中不僅要身着紅色禮服,佩戴紅色玉飾,還會乘坐赤色馬匹拖着的紅色車輿,就連馬車上的車旗也得是紅色的。依從時令的迎夏儀式,以象征夏日的紅色作為顏色基調,更是反映了先民順應自然規則的信仰。
小小的身軀,
蘊含着無窮的能量
自漢代以後,禽類養殖和養殖技術開始得到普及和提升,從前只在大戶人家中出現的野雞開始被人們馴化成了家雞。雞蛋也逐漸從貴族的高端食譜中轉化為平民百姓餐桌上常見的食材。
漢代時,在《列仙傳 · 祝雞翁》中就有這樣一位名為祝雞翁的禽類養殖業 " 前輩 " ,其因擅長養雞而致富。" 養雞百餘年。雞有千餘頭 " " 賣雞及子,得千餘萬 "。養雞 100 多年,散養上千只雞。将雞和雞蛋賣掉,得錢上千萬。
結合世世代代的養殖經驗,禽蛋業現已成為全國農村最普遍的產業之一。
禽蛋業現已成為全國農村最普遍的產業之一。/ 圖蟲創意
為了避免個人飼養過程中所產生的氣味、環境污染、雞蛋品質和產量上的問題,1982 年,江蘇省海安市便開始實行對禽類大規模和系統化的養殖。但海安禽類養殖的普遍性,卻能追溯到很久之前。
一開始搞養殖的時候,調查人員觀察到海安市當地的農夫一戶能飼養幾十到 200 只雞。海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董飛在采訪中提道:" 當地人在海安禽蛋業系統化之前就保有飼養土雞的習慣。許多收入有限的老百姓會從養雞、賣雞和賣雞蛋這幾種方式去從市場上變賣錢财。像送小孩子上學、家中的日常開銷等很大一部分會從禽蛋業產生的效益上來獲得。"
雞蛋作為一種平價的優質蛋白來源,食用起來不僅方便,而且随着時代的變化,在市場上的供應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比起單一地銷售普通雞蛋,禽蛋產業開始根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做出對應的調整。比如能作為壽喜鍋蘸料的可生食無菌蛋、可搭配拉面的溏心蛋、作為泡面伴侶的滷蛋、便于糕點烘焙使用的蛋液和蛋清……
禽蛋產業開始根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做出對應的調整,不再是單一的銷售普通雞蛋。/ 圖蟲創意
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雞蛋副產業的營養價值和安全,海安市農業農村局董飛局長提道:" 所有的投入品,包括技術裡面的溫度、溼度、通風、光照,都會得到嚴格的控制。像可生食的雞蛋就需要确保在生產的過程中沒有像沙門氏菌、大腸杆菌等細菌的污染,這樣才能達到生食的标準。"
在保障和維持年輕人新興的飲食習慣這方面,海安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韋紅梅在日常工作中 " 除了督促食品生產企業做好原料檢測、全流程管控外,還會對所有的成品批次都進行自檢。同時,市場監管部門還會進行國家級、省級、南通市級和海安的監督抽查 "。
小小的一顆蛋,經過了歷史和當代飲食文化演變的重重考核,在物資稀缺時為人們提供營養、在經濟發展中造福百姓,也給年輕人的飲食方式增添了花樣。
傳統飲食玩法,不再單一化
不論雞蛋的形态如何變化,人們 " 吃蛋求健康,借蛋求心安 " 的心态未曾改變。
小時候每逢考試前期,父母都會送上一根油條、兩顆紅雞蛋,預祝考試 100 分。長大後逢年過節父母依舊會送上一個紅雞蛋,寓意新的一年吉祥平安。
是日立夏,宜吃蒸煮茶葉蛋。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卻不止于按部就班。
在尊重歷史文化的同時,年輕人開始注重食材的多樣性。以立夏蛋為例,像班尼迪克蛋、黑松露蛋餅、魚子醬溏心蛋、松茸蒸蛋等特色料理都成為了新生代嘗鮮的首選。
年輕人不止于按部就班,開始注重食材的多樣性。/《盛裝戀愛有理由》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春分吃魚、夏至吃面、秋分吃蟹、冬至吃羊。美食與季節的變化總是密不可分。作為農耕大國,古人總結出的時令規律讓人們在衣食住行上能夠更好地與周遭環境產生連結。
順應不同的時令規律,品嘗屬于當下的應季食物。在向年輕人宣揚應季飲食文化的同時,比起生搬硬套某種固定菜品,餓了麼通過多樣化的菜品讓口味豐富的 Z 世代與經典的傳統飲食文化達成了共識。
餓了麼副總裁餘澤偉表示:" 對于現代人來說,人們在節氣中主要能體會到‘三個候’的不同變化——氣候、物候和時候。" 平台推崇時令文化的初衷,是為了傳承我國貫穿千年的傳統飲食文化。根據節氣的變換為用戶提供當季新奇特的菜品,讓年輕人在品嘗到四季的美味中感受到時令的變遷。
為此,平台專為傳統節日與二十四節氣創造了「餓了麼時令官」IP,以傳播文化為内核,對每一個節日都進行了創新定制。從節日吃什麼,到節日為什麼要吃,持續創造消費者的節日儀式感,帶用戶正确解鎖時令美食。更邀請周深作為時令官,讓這位大眾偶像,以創新傳統時令的玩法,為消費者帶來傳統節令的專屬體驗感。
為了進一步宣揚時令飲食文化,餓了麼針對立夏推出了眾多新奇特菜品,諸如鹹蛋黃龍蝦、煙熏三文魚班尼蛋、茉莉花炒蛋等數十種蛋式菜品。同時,還上線了豐富的活動。立夏當天,用戶在餓了麼 APP 内搜索 " 李四蛋 "(李斯丹妮昵稱),可以參與免單活動。同時,參與餓了麼官方微博互動活動,還有機會獲得餓了麼立夏小藍盒和立夏蛋等福利。
著名詩人、學者餘世存在《時間之書:餘世存說二十四節氣》中提道:" 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在合适的時間做好當下事,在正确的時節吃應季食品。讓生活更精簡、更符合世間萬物的規律,想必對所有人都是至關重要的。
[ 1 ] 《我國禽蛋的烹饪應用淵源鉤沉——基于對《齊民要術》中雞 ( 鴨 ) 蛋烹饪應用的文化解讀》|揚州大學烹饪學報 2014 ( 1 ) :5~9 Cul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作者:瑞亞
校對:楊潮
排版:嘻嘻
封面:《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