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當代年輕人的“糊弄學”大賞,歡迎閱讀。
近日," 能冷食絕不開火,能整食絕不切開 " 的 " 白人飯 " 火了。
小紅書上,不少網友 " 曬 " 着自己 " 維持生命體征 " 的 " 白人飯 "。其中,有網友 "po" 出的晚飯是 3 根洗好的胡蘿卜,配文 " 還能洗洗,是我對自己最大的尊敬 ";有網友則直接開創出類似餅幹配火腿腸的 " 黑暗料理 ",并直言 " 白人飯上瘾是什麼症狀?一天兩盒,不吃難受。"
圖 /" 白人飯 " 相關圖片 來源 / 小紅書 燃次元截圖
" 白人飯 " 火爆背後,映射出的是現在年輕人對生活積極中略帶一絲 " 頹廢 " 的态度。直白來講,也可以說是 " 糊弄 "。
小楚是一位網文作者,同時也是 " 白人飯 " 愛好者。但與網絡上盛行的把食材從冰箱裡拿出來直接食用不同,小楚的 " 白人飯 " 會有一些 " 加工 "。
" 我經常需要長時間集中地‘碼字’,之前為了節省時間總是點外賣。後來為了健康着想,決定自己做飯。" 小楚告訴燃次元,但由于 " 碼字 " 需要專注,中間一旦被打斷就很難續上,所以自己通常是在準備早餐的時候連午餐一起準備了。
嘗試幾次之後,小楚發現,燴飯是午餐最好的 " 糊弄 " 辦法," 我平時會健身,所以吃東西會按照蔬菜 + 蛋白質 + 肉 + 主食的搭配。因此,只需要把肉菜洗洗、切切,連着米飯一起放進電飯煲裡即可,煮好了還可以自動保溫,即便是中午,也能吃上熱乎的飯菜。"
事實上,年輕人的 " 糊弄 " 不只體現在吃飯上。
本期,我們和幾位在日常生活中精通 " 糊弄學 " 的年輕人聊了聊他們的 " 糊弄 " 日常。他們當中,有人為了應付父母 " 糊弄式 " 相親;有人為了應付不合理的公司制度,開啟 " 摸魚式 " 加班;有人原本計劃完成 15 城的随心飛計劃,卻不想只維持了兩周,就變成了 " 糊弄式 " 打卡;也有人,為了節省高昂的理發費用," 糊弄式 " 剪頭發 ……
其實," 糊弄 " 背後,是年輕人為了提高時間效率而研究出的 " 套路 ",是既要避免與主流思想衝突又要保持自我的灑脫态度。
一、吃飯 " 糊弄學 ",當代打工人的 " 福音 "
張恒,27 歲,互聯網從業者
時至今日,作為一名打工人,如果還不懂 " 做飯 10 分鍾,半小時解決一頓午飯 " 的可貴之處,或許只能說明,你還不夠 " 躺平 "。
一天 24 小時,去掉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屬于我自己的休閒時間往往不過 3、4 小時。而如此珍貴的個人時間,如果三餐都精致考究,那閒暇的時候就是在做飯、洗鍋,洗鍋、做飯的循環中度過的。
一方面為了 " 奪回自己的時間 ",另一方面,受此前居家辦公的影響,我越來越難以兢兢業業地搞好每天的 3 頓飯。很快,我就從每日三餐精簡為兩餐,甚至,如果我足夠懶,還可以變為一餐。
而為了縮短做飯時間,我是能冷食就冷食,能不開火就不開火。如果必須開火,能手撕的菜,就絕對不用刀切,當然,如果可以整個放進去最好,主打輕松、省力。畢竟,如果需要用刀切的食物,還需要再洗案板,實在是太麻煩了。
而考慮到我的鍋并不大,不能放進一整顆娃娃菜,我還專門買了一把廚房剪刀,只需剪幾下,就能輕松省去洗刀、洗案板的流程。
至于調料,也很快從油鹽醬醋被我精簡到只剩 " 醬油和辣椒粉 ",醬油可以完美代替鹽的單一口感,辣椒粉則是增加色香味的一大利器。
圖 / 日常 " 糊弄學 " 晚餐 來源 / 張恒供圖
按照這樣的做飯理念,我基本上每次會選擇兩種食材,比如娃娃菜和豆腐,營養又簡單,畢竟吃飯過程可以糊弄,但營養不能糊弄。只要你舍棄 " 繁雜 " 的傳統做飯流程,簡單水一煮,10 分鍾以内一頓飯就好了,然後再加點醬油和辣椒粉。
而被吃飯 " 糊弄學 " 拯救之下的我,也因此可以擠出 1~2 個小時的時間悠閒躺平追劇。
二、AI 幫我寫出 400 字的日報
鹿子,27 歲,商務
今年年初,我跳槽來到了一家互聯網初創公司。原以為公司有着好的發展前景,能擺脫上一家公司那種純内耗的工作環境。但沒想到,我只是從一個坑跳進了另一個坑罷了。
入職的第一天,行政人員便給我以及同期進公司的幾位新人,進行了新員工入職培訓。說實話,要不是工作不好找,在那次培訓會議結束後我就直接拎包走人了。理由很簡單,公司要求每位員工都要在當天工作後提交 " 日報 ",更離譜的是,當月如果被行政次日提醒補交日報 3 次,還要扣獎金。
作為一名遭受過 " 毒打 " 的成年人,我自然也沒有立即發表不滿言論并要求辦理離職手續,我想的是,走一步算一步。第一個月試試水,到手工資不可觀的話,再離職也不晚。
于是,我認真按照員工培訓的文檔,學習如何在工作後台提交日報。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們老板是某家大廠的前員工,極度講究 " 工作效率 ",所以對我們日報和周報的格式也有一定的要求,更不能 " 糊弄 ",必須要将每日做了什麼工作用序号标出,還要求字數不能少于 300 字。
300 字說多不多,但說少也不少。心血來潮的時候,可能發一條微博字數都有 300 字,但讓我将每天的工作内容用文字寫下來,100 字我都覺得很難。但是工作後台,少于 300 字的内容,都無法提交,一開始為了能夠 " 交差 ",我試過将拜訪的客戶公司和地址都往上填,300 字的确很容易滿足,但這點小聰明很快被領導發現,提醒我日報不能這麼糊弄,要多加思考再提交。
但好在,車到山前必有路。有天我和大學同學聊天吐槽公司 " 日報文化 " 時,同學給我分享了一個 " 日報周報生成器 " 的小程式。我随即試用了一下,便發出了 " 真的太好用了!" 的感嘆。好用到什麼程度?就是我一天什麼都沒幹,小程式都能給我生成一篇 400 字的日報,而且格式也完全符合公司要求。
圖 / 小程式 AI 生成日報 來源 / 鹿子提供
就這樣,有了這個小程式,我只需要把每日工作簡單填寫,就能直接生成日報,生成的 AI 内容,簡單加工一下便可以直接用。
雖然這種做法有些 " 糊弄 ",但我覺得寫日報這事本身就沒多大意義,我這不過算是高效率工作的方式之一罷了。
三、" 旅遊特種兵 "," 糊弄式 " 打卡
阿晨,30 歲,職員
拍照、打卡、發朋友圈、回酒店,這就是我 " 糊弄式 " 旅遊的日常。
作為朝九晚六的上班族之一,每逢閒暇時候,我就想出去轉轉。最開始,我還只是在工作城市的周邊來個周末短小精悍的旅行,後來近郊的景點幾乎都打完卡之後,我就想走得更遠一些。正巧那時候某航空公司推出了随心飛,我果斷購入全國版,然後就開啟了 " 糊弄式 " 打卡遊。
其實,我也不是最開始就養成 " 糊弄 " 旅遊的習慣的。記得最開始出去玩我特别興奮,做了很多攻略和規劃,下了飛機便開啟景點踩點、飯店 " 拔草 " 模式,一直逛到很晚才會回賓館。
而且,很多時候為了多玩一個晚上,我會下了班直接拎着行李衝向機場,趕晚上的班機出去玩。有一次,我晚上九點半才落地,一下飛機就直奔夜景景點、逛一圈再去吃飯,半夜一點才回到酒店,洗完漱之後,還要做第二天的攻略,雖然很累但内心卻很滿足。
不過,這樣 " 特種兵 " 式旅遊對我一個 996 的打工人來說,實在過于 " 殘忍 "。當時買随心飛,我的計劃是每周五晚上去,周日回來,一共去 15 座城市。
結果,我只堅持了兩周,就玩不動了。但我又不想浪費了随心飛,也不想每周都窩在家裡," 糊弄式 " 旅遊模式也就此誕生了。
我先是縮短逛街的時間,從走走停停、吃吃喝喝,到精準的景點打卡。來到打卡地、拍照、走人,保存體力去下一處。
然後是縮短白天出門的時間,尤其是到了夏天,白天出去溜達實在太熱、太費體力。因此,我基本就是晚上出門、白天睡覺。後來我發現,在賓館裡窩着、點外賣、刷手機,也很 " 香 "。
再後來,我到了景點都不下車,讓司機師傅搖下車窗,遠遠看看景點的樣子。如果覺得沒什麼可逛的,就直接拍照,讓師傅調頭、去下個地方打卡。
記得去桂林那次,我在酒店呆了一天都沒出門,除了點外賣就是睡覺,來之前查好的攻略一個都沒用上,倒是美食會讓我提起興趣,尤其是川渝地區的美食種類多且很下飯,那半個月體重也是直線上升。
圖 / 酒店點外賣 來源 / 阿晨供圖
其實,無論是 " 特種兵式 " 旅遊還是 " 糊弄式 " 打卡,我覺得都是自己享受當下的一種方式。工作一周後,能在周六日換一個地方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對我來說旅行的意義更多是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圈,同時能讓自己放松下來,換一種心情去迎接新一周的工作和生活。
四、加班還是 " 摸魚 ",傻傻分不清楚
子雨,33 歲,遊戲運營
我從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從事的就是遊戲相關的工作。而一提到遊戲,大家想到的最多的就是 " 加班 " 兩個字。
當然,事實上也的确如此。
毫不誇張地說,畢業到現在,在我工作的十幾年裡,從事的每一家公司都會加班,只是加班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是周一到周六,早 10 到晚 7;有的是周一到周五早 10 到晚 10;還有的是周一到周五,早 10 到晚 10,然後周六日再實行大小周。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對于加班這件事很排斥,因為實在不太理解明明沒有那麼多工作,卻非要加班。但後來工作的時間久了,也就明白了,有些加班真的是 " 做做樣子 ",身不由己。
實在沒什麼需要加班完成的工作的時候,我就要自己找活幹,只要沒打下班卡,就不算下班。因此,我的 " 糊弄式 " 加班也就此開始了。到現在,這種 " 加班 " 可以說是愈演愈烈。
根據公司考勤,原則上我的上班時間是早 10 到晚 7,但實際上,如果想要 7 點下班,那必須提前和領導申請,否則默認的下班時間就是晚上 10 點。考慮到每天晚上回去也沒什麼事情可以做,公司樓下又有健身房,我索性就辦了一張健身房的年卡。
每天晚上 7 點過後,我都會先去附近吃個簡餐,然後溜達大約半個小時,便去健身房裡開始運動模式。撸撸鐵、跑跑步,大概 40 分鍾,再回到辦公室。此時時間基本上就到了晚上 9 點左右,之後,坐在工位休息下,再浏覽浏覽一天的新聞,就可以收拾東西準備下班了。
圖 / 下班後随手拍 來源 / 子雨供圖
但這還不是 " 摸魚 " 最瘋狂的時期。
2022 年下半年,做核酸的時候,我和辦公室的很多同事,都會不約而同地舍近求遠,選擇走路需要半個小時才能抵達的核酸點去做核酸。這樣一來,往返路上需要一個小時,再算上排隊時間的話,至少需要一個半小時。而如果再買一杯咖啡,那可能就是兩個小時過去了。
但 " 摸魚 " 歸 " 摸魚 ",本職工作還是沒有耽誤的。
五、剪頭發不考慮發型,主打一個 " 變短 " 就行
雲桃,29 歲,自由職業者
自從 2 年前,離我家步行只需要 5 分鍾的理發店,搬到離家 3 公裡以外後,嫌理發店價格高,同時又懶惰的我,去理發店的頻次就越來越低。
最近 1 年,我甚至壓根就沒進過理發店。頭發長了全憑自己和家人的 " 刀工 " 修剪,不僅節約了往返時間,還省下了一筆不菲的洗剪吹費用。
事實上,早在 2019 年,我就已經萌生出了自己剪發的念頭。彼時,我家附近的理發店,在十年間漲了 3 次價。随後,又一次性從單次洗剪吹最低 30 元,上漲到了 40 元,這大大超出了我對于單純剪發而無需造型的價格承受能力。
與此同時,理發師漫長的、将我的頭發一縷一縷用發夾夾起來,再一簇簇剪掉的過程,對我而言也是如坐針氈。拿着手機想要回信息的我,一低頭就會被理發師說 " 腦袋不要動 "。而頭真的板正地望向鏡子裡什麼都做不了的我,又覺得 40~50 分鍾的理發時間枯燥冗長。不過,因為這家理發店實在離家太近,減少了我心裡對理發的排斥。
直到 2 年前的夏天,因為租期原因,理發店搬到了騎車十幾分鍾才能到的地方。這對于我這個宅女來說,已經算是 " 長途跋涉 " 了。因此,我去理發店剪發的次數,也從此前的一個季度降到了半年甚至更久,并在心裡安慰自己," 反正女生的頭發長了,也不過是‘長發及腰’,不至于像男生一樣,立刻變身‘流浪漢’。"
同時,我開始嘗試自己剪發。而第一次下手,我就體會到了什麼叫 " 無知者無畏 "。
那時候,額前還有着側分劉海的我,洗完頭發就把劉海攢在了一起,按着我理解的 " 弧線角度 ",一剪刀下去,把美美的劉海剪了個支離破碎。
雖然當時已經有幾分被震驚到,但我仍不死心,繼續學着社交平台上的手法," 把頭發全部倒扣在前邊,之後用剪子剪出一個開口向上的抛物線 ",待我把頭發重新理正時," 悲劇 " 再次發生,我的發梢長度參差不齊,如同鋸齒。
意識到我對自己的頭發過于糊弄之後,我媽重新給我的頭發來了一番修整,而我的頭發,在又短了一寸之後,顯現出了樸素大方的造型。
而我,也并沒有放棄成為自己的理發師。在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 " 剪壞了再剪短一點 " 的練習之後,現在的我,已經可以非常娴熟地為自己剪發了。
六、" 糊弄式 " 健身,拍照發圈最重要
柒柒,28 歲,公司職員
最近我的健身卡快要到期了,當會籍顧問詢問我是否續卡的時候,我絲毫沒有猶豫地說," 續!"
但事實上,健身 4 年的我,一直是 "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的狀态,一邊吃不了健身的 " 苦 ",一邊又不想放棄。
剛進健身房的時候我也是信心滿滿,還特意找了健身教練。而我的健身教練也特别負責,讓我一次又一次被這些健身器械 " 折磨 " 到渾身酸疼,甚至淚灑健身房。随後我開始抗拒器械訓練,糊弄健身教練的理由也越來越多,甚至一天一個,連續一周不重樣。比如,周一要加班,周二膝蓋疼,周三天氣不好,周四心情不好,周五約了人 ……
糊弄到私教課結束,我開始自己鍛煉,因此劃水也就越發嚴重。健身房每周能去兩天就不錯了,橢圓儀上踩 10 分鍾,器械區晃蕩 20 分鍾,然後就進入我最喜歡的拉伸環節,在瑜伽墊上伸伸胳膊、拉拉腿的我,能再消磨 20 分鍾。明知道拉伸環節不應該算在健身時間裡,但糊弄學的最高境界就是連自己一起糊弄," 我都練了 50 分鍾了,我可太自律了。"
圖 / 健身房拍照打卡 來源 / 柒柒供圖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拍照打卡,在鏡子前擺好姿勢拍照,然後躺在瑜伽墊上,打開修圖軟體進行 "P" 圖,發完朋友圈後,再衝個操," 自律 " 的一天就結束了。
我很清楚健身是一件既需要花錢又需要堅持的事情,并不是每天打卡拍照發朋友圈證明自己來過健身房就可以的。
可健身的 " 苦 " 我是真的一點也受不了,只有先把自己糊弄去健身房,再糊弄到練一個小時,糊弄一周多去一天,糊弄到最後可能就真的培養出健身習慣了。
七、90 後寶媽," 努力 "" 糊弄式 " 帶娃
邦妮,32 歲,媒體從業者
說起 " 糊弄 " 這件事,我可能把所有的 " 套路 " 都用在了帶娃上。
就拿最近的六一兒童節來說,我其實一直想着給我兒子買個禮物,但出于工作太忙,事情太多,就給忘了。就在 5 月 31 日中午,我 " 臨時抱佛腳 " 式地在外賣平台搜索能買些什麼送給孩子時,同事們點的檸檬茶 " 救 " 了我。
當天下班前,辦公室的同事們一起拼單買了檸檬茶。之後參與拼單的一位同事發現,随單送的小黃鴨水槍多了一個,便在辦公室問有沒有人想要。此時,正在發愁的我,就随口說道," 要不給我吧,反正我還沒有給我兒子買禮物,這個正好可以給他當六一兒童節禮物。"
随後,我便順利拿到了那把水槍。并在六一當天,收獲了孩子滿臉真誠的一句 " 謝謝媽媽 "。
除了送禮,幾乎每次旅行,我都會選擇距離景點最近的酒店,如果是海邊,那一定就是海景房。因為這樣,我就不必每天為去哪玩發愁。畢竟只要帶着孩子去沙灘玩沙子,他就會很開心。甚至無需出門,拉開窗簾,看着大海,孩子都是極度興奮。
圖 / 沙灘四日遊 來源 / 邦妮供圖
而在做飯這件事兒上,更是如此。
我是一位不太會做美食的媽媽,但是基本的營養搭配還是懂的。所以每次做飯,我都是找最容易做的原材料,之後把它們搭配在一起。比如超市現成的雞丁配上西蘭花、冷凍的蝦仁炒米飯,或者是現在市面上很多那種半成品的意大利面,我會在炒醬的時候加一些蔬菜或者肉丁。
在我自己看來,我每頓飯都滿足了孩子對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需求,可孩子給的反應卻和收到小禮物截然相反。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我每次做飯,尤其是炒青菜,孩子都很不買賬,基本上都是吃一口或者兩口就不吃了。我當時還以為是 " 所有孩子都會有一段時間對青菜很挑剔 " 的原因,直到我的一位廚藝很高的朋友來家裡,做了葷素滿滿一桌子菜,而我兒子,在那頓飯上吃了足足大半盤清炒荷蘭豆之後,我才意識到,不是孩子不吃菜,只是我做得難吃而已。
當然,我也不是事事糊弄,比如我每次出差,也都會給孩子帶伴手禮回來,雖然價格不一定都很高,但一定是當地才有的。
八、" 糊弄式 " 相親,互相 " 飙戲 "
菲菲,31 歲,互聯網從業者
相親這件事情,往往在雙方對上眼的前三秒就能知道結果。
在我邁入 28 歲的年紀後,原本對我的婚姻态度非常 " 佛系 " 的父母變得焦慮起來,并開始見縫插針地勸我談戀愛,外加半強迫式地讓我去相親。
一般被介紹相親的時候,我都會先言語糊弄,比如 " 時間太緊 "" 工作太忙 "" 最近太累 "" 過幾天再說 " 等來拖延見面的時間,但并不是所有相親都可以用這些話術搪塞過去。
比如,前不久的一個相親對象,是我媽媽一位客戶的兒子。當時,我媽媽和這位客戶阿姨聯系頗為頻繁,因此,兩位媽媽對介紹雙方孩子認識這件事就非常積極,我也實在找不出不見面的借口了。
不過,在見面之前,我已經預感到這次相親不可能成功,因為我壓根就沒有談婚論嫁的想法。
而在見面的那一刻我明白,對方也是這麼想的。
" 我們父母也算是朋友了,以後在北京也算多個熟人。" 見面那天,幾句寒暄過後,我便率先開口,用 " 行話 " 表明自己沒什麼談戀愛的打算。對方非常機靈地接到," 對對對,以後常聯系。"
在和對方兩三句話,把互相沒看對眼的意思 " 高情商 " 地表達完之後,我反而覺得沒那麼拘謹了。因為是老鄉,我們就從高中門口各自學校賣什麼小吃,一直聊到各自在北京發掘的好吃的飯店,随後又吐槽了最近看過的爛電影。
總之,把吃喝玩樂這些表面話題挑挑揀揀地聊了個遍。
差不過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兩人非常默契地看了看時間,都覺得這次相親 " 任務 " 糊弄得差不多了,是時候結束了。
此時,對方先開口問道,你家住的遠嗎?待會怎麼回去?我立刻回道," 不遠,現在打車的話,估計半個小時就到了。" 飯局,也伴着這一話題和諧地結束了。
到家後,雙方體面地互報平安。而接下來,就是向各自的父母交差。
我的相親 " 匯報 " 糊弄學就是 " 各方面都還行 "。父母問,印象怎麼樣?" 還行 ";吃得怎麼樣?" 還行 ";聊得怎麼樣 " 還行 "。實在問急了就加一句 " 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
因為如果相親回來一下子說得很消極,父母通常會覺得是我太挑剔。因此,我就先采取 " 緩兵之計 ",把眼前的盤問糊弄過去。日子久了,等父母再問起來,就再用 " 最近太忙,還沒聯系,過陣子再說 " 等借口推脫。
其實,父母心裡也知道我在糊弄他們,但表面的妥協總比徹底地對抗更有利于家庭和睦。在兩代人不同的婚姻觀這件事上,有時候,除了糊弄,别無他法。
* 文中鹿子、柒柒、雲桃、子雨、邦妮、阿晨、菲菲、張恒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