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對不起,王寶強跟他比,還是輸了,歡迎閱讀。
暑期檔的電影院,相當熱鬧。
繼《消失的她》票房大爆後,王寶強新片《八角籠中》也已破 10 億。
魚叔看完,頗有感觸。
确實,對比上部《大鬧天竺》,王寶強導演能力的進步肉眼可見。
評論區最頻繁出現的便是「寶強翻身」。
但比起王寶強本人,《八角籠中》更值得關注的其實是這群主角——
四川涼山格鬥孤兒。
2017 年,他們的故事曾轟動全國。
幾次輿論大反轉,魚叔仍歷歷在目,去年曾寫了一篇文章梳理來龍去脈。
如今電影上映,我又翻開了這段往事。
意外發現,早在十年前,就有人拍出了這一群體。
且拍得更現實,更狠辣——
《千錘百煉》
2017 年,涼山格鬥孤兒事件讓輿論譁然。
虐童、斂财質疑甚嚣塵上。
格鬥俱樂部老板恩波接受采訪,回應質疑。
稱在媒體報道之前,涼山兒童格鬥就早已不是新鮮事。
且合法合規,是貧困地區孩子為數不多的出路之一。
當時,這個說法招來不少質疑。
但其實,早在 2012 年,紀錄片《千錘百煉》就聚焦于這一群體。
還憑借過硬的作品質量,拿下了大獎。
如今再看,片中确實呈現出了至今仍被大眾忽略的許多細節。
甚至可以說,這是《八角籠中》都不曾呈現出的現實力度。
格鬥孤兒事件的當事人孩子,接受采訪時就描述了當地的窮困現狀:
經濟落後、教育資源匮乏,甚至毒品泛濫。
《千錘百煉》側證了這一說法。
涼山會理縣,地處偏壤。
農業為重,貧困戶遍地。
多數家庭的經濟來源,是種烤煙。
體校孩子的家境,更是捉襟見肘。
學生每天上學,要走兩個多小時。
想走出這裡,比起讀書,更直接的出路是格鬥。
會理縣拳擊隊已有成功案例,屢得政府表彰。
每年,拳擊隊都要從學校裡選拔格鬥苗子。
繆雲飛,就是一批孩子裡的佼佼者。
他頗有天賦,有衝勁,有野心。
小學就被選拔進入拳擊隊,如今已是第五年。
繆雲飛是典型的比賽型運動員,有面對觀眾的展現欲。
在台上越打狀态越好,已經拿下了省運會的格鬥冠軍。
很快,他便要從縣裡升到省隊訓練。
日後,還有衝擊職業選手之路的夢想。
不怕吃苦,窮人本就吃苦充飢。
照這個路子走下去,或許真有可能靠格鬥逆天改命。
繆雲飛幻想着有朝一日成為拳王。
把家裡的土地換成果林,接所有人去城裡享福。
可,現實世界從不像單純的青春熱血動畫。
格鬥這條出路,早在冥冥之中被堵死了。
因為,窮。
繆雲飛家中,經濟十分拮據。
母親舉着鋤頭,向土裡讨生活。
繆雲飛訓練之外的空閒時間,便要回家幫忙收煙。
沉重的煙葉壓得人沉默、僵硬、無法動彈。
這就是貧窮的重量。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繆雲飛能打五年拳,已經算得上奢侈。
畢竟,格鬥指向的這條出路,走起來實在太長了。
成為拳王的人,能有幾個?
成為省冠軍,又有什麼用?
拳已經打了五年,但靠格鬥找到一份工作都是難事。
「耽誤」的每時每秒,都是肉眼可見的勞力。
而勞力,能直接換錢。
窮人雙腳沾滿土,想輕盈地奔跑,天方夜譚。
他沒有試錯的成本,更沒有闖蕩的羽翼,夢想到底是奢侈品。
天賦與努力或許能讓人跋山涉水,看見路口的微微閃光。
但窮卻能輕而易舉地,截斷所有改換命運的通道。
所以,繆雲飛最終放棄了格鬥。
他去學挖掘機,走上工地。
這成了他,看得見摸得着的出路。
繆雲飛代表了身懷天賦者的折戟。
讓人不禁想,萬一他堅持下去呢?
那會不會,能靠格鬥逆天改命?
紀錄片告訴我們,未必。
與繆雲飛一起進入拳擊隊的何宗禮,就走了與前者不同的路。
何宗禮的個性,與繆雲飛全然不同。
台下他沉默寡言,心思負擔重,總擔心自己打不好。
這讓他在台上的出拳略顯溫吞。
同樣是省運會,何宗禮只惜得銅牌。
但意外的,何宗禮在格鬥這條路上堅持得更久。
他同樣将拳頭視為一條出路,刻苦訓練。
不冒進,按部就班地一步步打到省隊,參加全國賽。
何宗禮的比賽打得相當艱苦。
但片中更震撼的,是在何宗禮比賽鏡頭中,穿插進了他家中的對比鏡頭。
一邊是吃力的鏖戰,一邊是艱苦的謀生。
不知道誰是誰的支撐,也不知道這樣的支撐還能堅持多久。
但更讓人心痛的,是何宗禮落敗後的迷茫表情。
而這種表情,竟同樣出現何父何母的臉上。
異時異地,無助卻相同。
赢下比賽的天賦者尚且被迫放棄,平庸者的堅持到底有沒有意義。
事實上,何宗禮之所以能堅持到現在,并非因為家境優越。
相反,家裡吃水都還要靠母親用雙擔挑回。
只有何宗禮回家時,才會破天荒殺一只雞。
飯桌上,吃着吃着母親又落下淚來。
何宗禮還在打拳,是因為家裡也覺得這是一條出路。
雖然成天鼻青臉腫,讓父母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但在他放棄之前,父母不忍心替他放棄。
然而,堅持下去的何宗禮,卻在格鬥這條路上看不到頭。
即便已經參加全國賽,他心裡還在激烈地搖晃。
他不怕吃苦,只是清醒地知道,那麼多出拳的人,有幾個真的能走出去?
格鬥或許是條出路,但未必屬于自己。
何宗禮曾給繆雲飛打電話,他們彼此開解,互相羨慕。
繆雲飛羨慕何宗禮還能格鬥,還能比賽。
何宗禮羨慕繆雲飛,起碼「票子到包包裡頭了」。
而二人臉上,依然是沉郁的迷茫深情。
他們不知道,更大的打擊正在路上。
不管是《八角籠中》裡的角色,還是現實中的原型人物。
他們都曾表達過格鬥之于自己的意義。
那便是「這輩子唯一的出路」。
但出路,是對已有成就的人而言的。
更多的,是像《千錘百煉》裡那樣運氣實力都平平的普通人。
紀錄片補全并延展了《八角籠中》的視角。
甚至,比電影還更讓人揪心。
因為更多人,沒有戲劇化的高光反轉,沒有慘烈地鬥争,當然,也沒有勝利。
紀錄片中,有一個人曾經讓拳擊隊的孩子們看到了出路。
教練齊漠祥。
五年前,他已經在全國比賽中拿到了很好的成績。
原本離奧運會只差一步,卻意外失誤。
又恰逢父親去世,中斷了職業生涯。
在拳擊隊,他是孩子們眼裡最厲害的人,是通過格鬥這條路所能達到的地方。
或許是恰逢會理縣承辦格鬥比賽,又或是被孩子們的經歷感染。
齊漠祥決定填補自己的遺憾,時隔五年重新上場比賽。
他努力恢復狀态,迎戰日本選手。
但,讓人意外的是。
賽程進行未過半,齊漠祥已被擊倒數次。
趴在擂台邊,久久喘息。
在台下孩子們的注視中,宣布認輸。
這是相當沉重的一課,帶着未來碎裂的聲音。
不同于《八角籠中》,史彭元飾演的蘇木,幾經周折站上擂台。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赢下了最終的比賽。
紀錄片裡記錄的,全是各種各樣的「失敗」。
千錘百煉,只是惘然。
别誤會,魚叔并非要抨擊或掐滅格鬥作為「出路」的希望。
對于涼山的孩子而言,格鬥起碼是一種選擇。
幹了未必有出路,但不幹,走出落後家鄉的希望更是渺茫。
說到底,窮人為出路搏命,格鬥只是一種形式。
不是格鬥,也會是别的。
問題也不在該不該選擇格鬥。
而是如何找到一個,治窮病的法子。
魚叔想到跳水天才少女全紅婵。
她還未成年,跳水是為了賺錢給媽媽看病。
還有《棒!少年》中的馬虎和小雙。
棒球之外,他們無路可走,甚至無家可回。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固然殘酷。
但我們不該苛責走上橋的人為何如此天真。
而應該問,為什麼只有這一座橋。
紀錄片中,繆雲飛與何宗禮一起羅列自己的出路。
能很直觀地看到那些選項,和它們所代表的未來。
魚叔因此想起六年前,因格鬥孤兒事件風波被遣返回家的那些孩子。
除了小傑前年傳來準備考大學的消息。
更多人,自此銷聲匿迹。
他們如今境況如何,有沒有找到别的出路?
以他們為原型的電影上映,他們又看不看得到呢?
紀錄片中,鏡頭追蹤了繆雲飛放棄格鬥之後的生活。
夜晚,他在工地上施工,遠處不知為何炸響了一串煙花。
他停下來片刻,顧不上看又趕忙埋頭工作。
從《千錘百煉》到《八角籠中》,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或許正如這煙花。
哪怕遙遠,卻可照亮更多「出路」。
也讓更多人看到,那些被短暫聚焦又迅速淡忘的真實人生。
這,才是電影最值得叫好的地方。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