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茶飲賣不動了,庫迪、奈雪集體賣飯,歡迎閱讀。
賣飯是一個好生意嗎?
近幾年,茶咖品牌在 " 價格戰 " 的擠壓下可謂有苦難言,產品同質化以及原料成本上漲更是讓品牌陷入了 " 内卷 " 卻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在此背景下,茶咖品牌們紛紛嘗試将咖啡、酒、中藥材、茶等元素融入產品中,試圖通過差異化品類吸引、留住更多消費者。比如,瑞幸咖啡與貴州茅台推出聯名 " 醬香拿鐵 "、古茗的榴蓮生椰拿鐵、茶顏悅色的幽蘭拿鐵 ……
讓人意外的是,茶咖品牌竟然開始 " 不務正業 " 了,庫迪咖啡、奈雪的茶等品牌居然賣起了飯。
茶咖品牌集體賣飯
近日,奈雪的茶開了首家輕食店,名為 " 奈雪的茶 · green 輕飲輕食 ",而且未來奈雪 green 店還會陸續開設更多門店。
奈雪 green 店除了售賣品牌常規的茶咖和歐包,還推出雙拼活力能量碗、泰式青檸雞扒能量碗、元氣牛肉泡菜能量碗、貝貝南瓜堅果能量碗等四款 " 能量碗 " 輕食產品,價格在 23.8-28.8 元之間。
無獨有偶,庫迪位于北京 " 佳境天城 " 的門店,也已經開始售賣各式快餐便當。包含雞腿飯、獅子頭飯、雞腿把子肉雙拼套餐三款米飯套餐產品,還有滷雞腿、把子肉、獅子頭等六個單品。
值得一提的是,庫迪将咖啡產品的低價策略,應用到了 " 賣飯 " 的業務之中。庫迪獅子頭飯僅需 13.9 元,雞腿飯定價為 14.9 元,最貴的雙拼套餐也僅售 20.9 元,價格之低堪比 " 平價快餐代表 " 的沙縣小吃。
可以說,奈雪和庫迪的跨界賣飯,是茶咖行業在市場變化下的一次大膽嘗試。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行業競争的激烈程度,也為整個茶咖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考。
增長焦慮藏不住了
奈雪的茶和庫迪咖啡跨界賣飯,這一令人咋舌的操作,絕非偶然,而是在市場浪潮下被增長焦慮狠狠 " 逼 " 出來的求生之路。
一來,茶飲和咖啡市場飽和度逐漸提高,茶咖品牌們面臨着巨大的增長焦慮,紛紛通過跨界賣飯來尋找新的增長點。據網絡公開數據,2024 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預計同比增長 6.4%,與 2023 年 13.5% 的增速相比,下滑嚴重。
此外,閉店潮猶如懸在茶咖品牌頭上的 " 達摩克利斯之劍 "。根據窄門餐眼的數據顯示,自 2023 年 11 月 12 日至 2024 年同期,奶茶飲品門店的關閉數量已高達 16 萬家,整體數量減少了約 8 萬家。
二來,拓展消費場景,提升門店坪效,為茶咖品牌的生存 " 開疆拓土 "。
茶咖品牌的主要消費場景集中在下午茶和休閒時段,而午餐和晚餐時段的消費潛力尚未被充分挖掘。通過跨界賣飯,品牌可以将業務拓展到更多消費場景,提升門店的坪效和客流量。例如,庫迪咖啡的快餐產品主要面向周邊寫字樓的上班族,利用高頻剛需的午餐場景填補咖啡消費谷底期。
三來,茶咖市場早已進入存量競争的 " 修羅場 "。頭部品牌瘋狂降價、不斷創新產品、拓展品類,為了利潤絞盡腦汁,奈雪的茶和庫迪咖啡跨界賣飯,正是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尋找差異化競争優勢。
以奈雪為例,其面臨着不小的業績壓力。财報顯示,2024 年上半年奈雪實現總營收 25.44 億元,同比下降 1.9%,經調整淨虧損錄得 4.38 億元。在業績壓力下,奈雪積極持續探索新的業務方向以尋找增長點。
總的來說,奈雪的茶和庫迪咖啡跨界賣飯,是品牌在市場競争加劇、增長焦慮驅動下的必然選擇。
賣飯是一個好生意嗎?
常言道 " 民以食為天 ",餐飲市場前景确實是一個長青賽道。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 年全國餐飲市場收入突破 5.57 萬億元,同比增長 5.3%。此外,2023 年全國餐飲收入為 52890 億元,增長 20.4%。
但賣飯真的是茶咖品牌的解藥嗎?不,是加速死亡的毒藥!
一方面,快餐業務供應鏈的復雜性可能會導致運營成本大幅增加,進一步壓縮品牌的利潤空間。快餐業務的供應鏈管理與茶咖業務截然不同,需要處理更多復雜的原料采購、存儲的冷鏈設備、依賴廚房設備的制作流程等問題,要面臨的挑戰并不小。
另一方面,快餐市場競争激烈,品牌眾多,茶咖品牌并無絕對優勢。
茶飲品牌跨界賣飯,不僅要與傳統快餐品牌競争,還要面對其他茶咖品牌在同一賽道上的競争。例如,奈雪的茶和庫迪咖啡的快餐產品價格一個較高一個較低,與傳統快餐品牌相比也缺乏價格優勢。
最致命的是,消費者認為 " 奶茶店做飯不專業 ",食安問題也是茶咖品牌賣飯的一大挑戰。
茶咖品牌的核心競争力在于茶咖產品,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也主要集中在茶咖上,跨界賣飯可能會導致品牌形象模糊,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變得混亂。例如,奈雪的茶推出 " 谷物能量碗 " 輕食系列產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但也可能讓消費者對奈雪的品牌定位產生困惑和產生質疑。
當庫迪們将炒鍋置于奶茶操作台上之時,這場荒誕劇的結局已昭然若揭:這并非戰略轉型之舉,而是新式茶飲和咖啡品牌在脫離資本哺育後面臨的絕望掙扎。
消費者不需要 " 奶茶配飯 "
茶咖行業從神話到笑話的墜落曲線告訴我們:新消費不需要更多 " 奶茶配飯 " 的行為藝術,需要的是刮骨療毒的勇氣。
一是,砸碎流量幻覺。茶咖品牌需要認識到,僅僅依靠流量和營銷手段是難以支撐企業長期發展的。企業需要通過提高產品品質、優化服務體驗、創新運營模式等方式來赢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忠誠。
二是,踏平估值泡沫。在資本的推動下,茶咖品牌的估值一度被炒高。然而,随着問題的暴露和市場的調整,這些高估值已經難以為繼,企業需要接受現實,調整自己的估值預期,避免過度依賴資本。
三是,回歸商業本質。茶咖品牌需要回歸商業本質,關注盈利能力、成本控制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運營效率等方式來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時,企業還需要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和反饋,不斷調整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市場的變化。
2025 年,或許是時候讓這個被資本吹捧的行業,重新學會站着掙錢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劉曠 "(ID:liukuang110),作者:劉曠公眾号,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