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索賠500萬!比亞迪法務部官博“開始幹活了”,還最高懸賞500萬,歡迎閱讀。
面對 " 網黑 ",比亞迪法務部出手了。
7 月 24 日,比亞迪法務部官微發布首條微博稱,新浪微博用戶 " 龍豬 - 集車 " 長期發布大量不實信息,惡意诋毀、貶低侮辱比亞迪,對比亞迪品牌聲譽造成了嚴重損害。對此,比亞迪收集、固定了大量證據,向有關部門反饋了其涉嫌黑公關的線索,并決定正式起訴 " 龍豬 - 集車 ",要求其删除相關侵權言論、公開道歉并賠償 500 萬元人民币。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比亞迪法務部)
" 我們始終尊重并接受社會各界的建議和輿論監督。同時,對惡意攻擊和抹黑行為,我們也将堅決采取法律手段,捍衛自身合法權益。"比亞迪方面在上述微博中表示。
此外,比亞迪法務部還公布了 " 懸賞打假 " 的辦法,上述微博中提到,若網友掌握其他涉嫌侵權,甚至涉嫌收受他人利益侵害比亞迪及比亞迪用戶權益的信息,可向 @比亞迪新聞打假辦公室提供線索。凡經查證屬實并得到相關司法機關認可的,比亞迪将依據價值給予 5 萬元至 500 萬元不等的人民币作為獎勵。
對此,有網友評論表示," 龍豬簡直拿法律當兒戲,根本不在乎。""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也應該為自己的言論負責!" 也有網友調侃稱," 龍豬喜提比亞迪法務部首個點名席位。"" 比亞迪法務部放大招,龍豬應聲跌倒。"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截圖
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不會武功的武功李雲飛)也出現在上述微博評論區,并發文表示:" 我們将持續通過法律手段,堅決維護合法權益!"" 還有一些在法務過程中,在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網絡造謠和惡意傳播等現象,越來越多的車企 " 法務部 " 上崗營業。除比亞迪外,蔚來、小鵬汽車、特斯拉、理想汽車、零跑等已将法務部推向前台,以更為主動、強硬的姿态迎擊網絡上的惡意抹黑信息。
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7 月 22 日,蔚來法務部發文稱收到公眾舉報,徐某某在多個網絡平台注冊賬号 " 蔚蔚收容所 " 等,累計發布了數萬條蓄意抹黑、侮辱、污蔑蔚來、蔚來用戶和蔚來產品的内容,包括在與蔚來有關的内容下數分鍾内發布數十條内容雷同的诋毀、謾罵言論,已嚴重損害了蔚來的社會評價和商業信譽及蔚來用戶的合法權益。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蔚來法務部
" 我們在核實相關網絡賬号實際控制人身份并調查固定相關侵權證據後向上海法院正式提起訴訟,追究徐某某的相關法律責任。" 蔚來法務部在上述微博中表示,被告方徐某某已正式籤署道歉信,承認其違法侵權行為,注銷相關網絡賬号,向蔚來、蔚來用戶和社會公眾正式道歉,賠償相應損失,并已正式公開道歉。
今年 5 月,理想汽車 CEO 李想 " 打假 " 某網友發布的汽車自媒體商單收入,并 @理想汽車法務部官博,表示 " 開始幹活 ",理想汽車法務部則轉發并回復 " 收到 "。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理想汽車法務部
對于車企紛紛開通法務部官微,有觀點認為,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信息透明化,作為傳遞信息的一個官方渠道,有助于和消費者以及公眾進行溝通;二是提升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度;三是對部分 " 造謠者 "" 故意抹黑者 " 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
但也有觀點認為,當輿論博弈進入司法對峙,面臨着巨大的資源不平等,普通個體很難與大公司的法務團隊長期抗衡。而車企法務資源的介入,或許可以給品牌當下的發展營造 " 溫床 ",但也可能阻礙用戶反饋的傳導鏈路。
事實上,規範 " 自媒體 " 成長已有更多監管措施。近日,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加強 " 自媒體 " 管理的通知》,明确網站平台應當及時發現并嚴格處置 " 自媒體 " 違規行為,對制作發布謠言、蹭炒社會熱點事件或矩陣式發布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惡劣影響的 " 自媒體 ",一律予以關閉,納入平台黑名單賬号數據庫并上報網信部門。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另據央視新聞報道,公安部于 7 月 21 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專項行動成效情況。針對當前一些自媒體人員在 " 流量經濟 " 的驅動下,為了短時間内獲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試法,編造網絡謠言的違法行為,公安部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不僅要追究違法人員的責任,也要嚴肅追究網絡謠言發布傳播的相關方責任。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李彤介紹稱,當前一些自媒體人員在 " 流量經濟 " 的驅動下,為了在短時間内獲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試法,利用公眾的焦慮、宣洩、同情弱者、圍觀獵奇等心理,搬運加工、二次創作、東拼西湊、張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謠,挑動網民情緒、撕裂社會共識、污染網絡生态,必須堅決依法打擊。
對于 " 網絡水軍 " 問題,據介紹,當前 " 網絡水軍 " 造謠傳謠違法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部分 " 網絡水軍 " 團夥公司化運作,運營大量自媒體賬号,通過批量編造發布各類虛假文章、視頻吸引眼球,引流牟利;二是部分 " 網絡水軍 " 團夥在熱點輿情事件中,編造傳播虛假信息 " 蹭熱點 " 收割流量,甚至 " 造熱點 ",裹挾輿論,誤導公眾;三是一些不法分子開設假冒媒體網站和自媒體賬号,打着 " 輿論監督 " 等旗号,以編發炒作虛假的負面信息相要挾,實施敲詐勒索,嚴重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 公安機關将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作案動機、目的和危害,持續分類實施集群打擊,嚴厲打擊炮制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網上秩序的造謠傳謠人員和借熱點話題實施敲詐勒索等‘網絡水軍’團夥,全力擠壓其違法犯罪活動空間,切實維護網絡公共秩序。"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政委孫勁峰表示。
記者|董天意
編輯|王月龍 裴健如 杜波 蓋源源
校對 |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