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超10萬套配售型保障房來了,歡迎閱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月芹 截至 2024 年 1 月 30 日,已有廣州、深圳等 19 個城市披露了 2024 年配售型保障房建設任務,而重慶、天津、東莞、佛山等 16 個城市暫未公布。也有城市并未單列配售型保障房籌建數量,如上海披露的是 " 建設籌措保障性住房 1 萬套以上 ",北京計劃建設 1 萬套 " 產權型保障房 "。
2023 年 8 月,《關于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檔案(以下簡稱 "14 号文 ")的發布,标志着一類保障房 " 新物種 " ——配售型保障房誕生。
至此,保障房分為 " 配租型 " 和 " 配售型 ",其中配租型包括公租房、保租房,配售型則按 " 保本微利 " 原則配售。
因配售型保障房購買後實行封閉管理,不能上市交易,不能私自轉讓和長期閒置,被稱為真正的 " 不動產 "。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35 個城市計劃在 2024 年籌集建設的配售型保障房合計約 10 萬套,這一數據仍在動态更新中。
僅從數量上看,福州的籌建、籌集套數最多,為 1.24 萬套,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均為 1 萬套左右。杭州于 2023 年已推出 7223 套,但未公布 2024 年籌建數量。其次是成都 5000 套,其餘城市籌建數量在 2000 套— 4000 套之間。
和一線、新一線城市相比,城市人口住房缺口較小的東北也相應地減量建設,長春、沈陽、大連分别籌建、籌集 2210 套、2200 套、2170 套,符合 "14 号文 " 多次強調的穩慎有序、以需定建、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原則。"14 号文 " 中也提到,支持城區常住人口 300 萬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實踐," 具備條件的城市要加快推進,暫不具備條件的城市要做好政策和項目儲備 "。
此外,多數城市規劃的配售型保障房戶型面積一般不超過 100 平方米 / 套,如福州首個項目戶型面積分為 45 平方米、60 平方米、75 平方米三種。
配售型保障房的籌集來源,主要分為新建和轉化兩種途徑。其中 " 新建 " 可通過劃撥土地出讓,也可利用存量土地如政府已批未建土地等從零開始建設,也可通過存量的人才房、共有產權房或企業破產處置的商品房轉化。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選擇何種組合方式籌建保障房,和每個城市對保障房的需求量、财政實力、保障房庫存等條件有關。廣州籌建的 12 個配售型保障房項目中,有 4 個通過存量房源轉化;成都的 5000 套大部分通過新開工建設而來;南京籌集的 2500 套大部分靠存量項目轉化而來,原因是此前南京已建設一批共有產權房、人才房、經濟适用房等,通過存量項目轉化是更為經濟、便捷的辦法。
地方政府對籌建配售型保障房負主體責任,"14 号文 " 還明确 " 将住房保障相關工作納入領導班子績效考核範圍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各地政府把籌建配售型保障房列為重要事項,成立了以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住建局、市規劃局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或工作專班負責統籌。
每個部門有不同的分工。住建、土地部門在前期土地供應、項目立項、規劃建設等手續辦理上加快審批;住建、人社等部門組織對全市保障房需求、不同申請對象(住房困難群體、教師和醫護人員等機關事業部門人員、城市引進人才等)進行摸底,以此确定保障房的面積标準、配售門檻。
籌建資金從何而來,是每個城市十分關心的問題。
一位地方政府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配售型保障房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地方财政、企業(國企城投)自籌、國開行開發貸款、地方專項債以及中央财政以獎代補專項資金、中央預算内固定資產投資補助資金等。
在 2023 年 12 月底,國開行已向福州市雙龍新居保障房項目授信 2.02 億元,這是全國第一筆落地的配售型保障房開發貸款。
2023 年底,财政部、發改委等部門要求各地開始一筆中央财政資金的申報,名為 " 中央财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預算 ",保障房、城中村改造等便在中央預算内投資範圍中。
前述地方政府人士補充一個細節,相關部門要求,中央預算内固定資產投資補助資金主要針對配售型保障房項目的 " 基礎配套設施 " 進行補助,這主要包括燃氣、排水、供水、供熱、道路、供電、通信、綠化、照明、消防、垃圾收儲等基礎設施,以及社區綜合服務、養老、托嬰、助餐、日間照料、無障礙、停車場、充電樁、便民、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
因此,各城市在發布項目招标公告、申報審批時,須将項目基礎設施與主體建設(土建工程、裝飾等)分開。"14 号文 " 中也有明文要求——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不得攤入保障房配售價格中,因此不同工程須分類打包、入賬。
财政部、發改委等部門對申報上述中央預算内投資的項目有要求,新開工項目須在 2024 年内開工;已開工項目應為 2021 年 1 月 1 日(含)以來新開工的項目,且項目尚未完工。這筆中央預算内投資的補助金額上限為項目總投資的 50%,該地方政府人士透露。
中央、地方等部門對籌建配售型保障房寄予多重厚望,一是解決廣大工薪階層等 " 夾心層 " 群體住房困難問題;二是建立 " 保障 + 市場 " 住房雙軌制,推動房地產業轉型;三是拉動投資。
廣州披露的 13 個配售型保障房預計總投資約 125 億元,長春計劃總投資 14.5 億元,南寧 7 個項目預計拉動投資約 39 億元。
2024 年 1 月,獲準進行保障房籌集建設的城市已從城區常住人口 300 萬以上的大城市,擴圍至省會城市或城區常住人口超過 100 萬的大城市,包括洛陽、邯鄲、珠海、南通、包頭等。調整後,納入保障房建設的城市由 35 個擴大至 106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