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2023年,華為有多風光,聯想就有多落魄!,歡迎閱讀。
2023 年以來,華為有多意氣風發,聯想就有多黯然神傷。
圖源:聯想
8 月 31 日,聯想集團披露了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的 2023/24 财年第一财季業績,營收 129 億美元,同比下跌 24%,歸母淨利潤 1.77 億美元,同比暴跌 66%,營收和淨利潤增幅均創 2021/22 财年一季度以來新低。
聯想最新财季業績下滑,固然與疫情逐步回落,居家辦公推動偶發性 PC 需求大幅消退有關,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襯出聯想的業務十分被動。考慮到移動互聯網時代,PC 市場很難再持續增長,如果不主動布局前沿業務,聯想的業績或許還會繼續下探。
01
降本增效也沒能穩住淨利潤
經濟承壓的大背景下,各大科技、互聯網公司的首要做法,就是 " 勒緊褲腰帶 ",聯想也概莫能外。
2023/24 财年第一财季财報中,聯想表示," 改善盈利能力仍是集團的中期重點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聯想致力 " 精簡經營費用結構可增強靈活性及韌性。管理層成功使經營費用年比年減少 11%,逐步實現節省 8.5 億美元的目标 "。
圖源:聯想
在這其中,聯想的銷售及分銷、行政、研發費用分别為 7.99 億美元、5.97 億美元以及 4.51 億美元,分别同比下降 11.39%、13.1% 以及 11.81%,均雙位數下調。
事實上,除了大力緊縮經營費用,聯想還不斷裁撤邊緣化的產品線和相關人員。
圖源;脈脈
2023 年 3 月 22 日,一聯想集團員工在脈脈爆料稱,聯想手機品牌拯救者手機業務全線撤裁。
值得注意的是,前一天,聯想還舉辦拯救者 2023 生态新品發布會,發布了電競本、平板等產品,卻唯獨沒有推出手機新品。這也印證了,聯想已戰略性放棄拯救者手機業務。
不止邊緣化的產品線被 " 優化 ",聯想整個集團的人員數量也有調整。
《日經亞洲》報道,2023 年 Q1,聯想裁員約 5%。财報顯示,截至 2022 年 9 月底,聯想全球員工數量約 8.2 萬人,按 5% 測算,聯想單季裁員約 4100 人。
不過遺憾的是,大力降本增效,并沒有幫助聯想穩住核心的淨利潤數據,因營收跌幅為 24%,遠超經營費用 11% 的跌幅,聯想 2023/24 财年第一财季的淨利潤率下降 167 個基點。
由此來看,聯想的 " 病根 ",主要在營收規模難以持續擴大。
02
聯想業務緣何萎靡
聯想的營收之所以萎靡,主要是其核心的 PC 終端難以持續赢得市場,而新興的伺服器業務,又難以搭上大模型的快車。
2022/23 财年财報電話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 CEO 楊元慶透露,聯想集團非 PC 業務增長顯著,約占全财年收入的 40%。這也意味着,聯想 PC 業務的營收占比仍在六成左右。
如果目前 PC 市場仍高速發展,那麼嚴重依仗 PC 業務的聯想或許也将收獲亮眼的業績,但遺憾的是,随着疫情逐步回落,全球 PC 市場再次步入下行通道。
圖源:IDC
IDC 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 PC 出貨 2.93 億台,同比下降 16.5%。進入 2023 年,全球 PC 市場繼續萎靡,前兩季度出貨量分别為 5690 萬台以及 6160 萬台,分别同比下滑 29% 以及 13.4%。
誠然,聯想一直是全球 PC 市場的 " 一哥 ",但行業天花板持續下探,以及競争加劇的現實,也決定了聯想的 PC 業務很難創造更加亮眼的業績。
2023/24 财年第一财季财報顯示,聯想智能設備業務集團營收 102.61 億元,同比下跌 28%,經營溢利 6.5 億元,同比下跌 39%,利潤率同比下降 116 個基點至 6.3%。
除了 PC 基本盤承壓,聯想的經營基礎設施方案也不具備想象空間。
2023 年以來,随着 ChatGPT 爆火,大模型逐漸成為科技行業的風口。對于經營基礎設施方案多年的聯想來說,這稱得上是一個好消息。對此,聯想創投 CEO 年會上,楊元慶就曾表示," 最近火爆全球的 ChatGPT,其背後所需要的普慧算力基礎設施恰好是聯想已經布局多年的強項。"
不過遺憾的是,聯想此前主營的產品為通用伺服器,核心特點是 CPU 為整機核心運算單元。
反觀大模型,由于需要復雜的數據演算,更需要 GPU 提供充沛的算力。這也意味着,聯想的基礎設施方案業務,和 AI 伺服器并不十分契合。
圖源:太平洋證券
事實上,從市場層面來看,聯想在 AI 伺服器領網域也确實沒有亮眼的數據。
太平洋證券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加速 AI 伺服器市場排名前五的廠商為浪潮、KunQian、Nettrix、Enginetech 和新華,聯想則名不見經傳。
03
研發費用率僅為 3%
聯想缺乏核心競争力
聯想之所以陷入 PC 基本盤萎縮、基礎設施方案想象力有限的困局,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其戰略目光過于短視,缺乏長線的業務規劃。
其實過去幾年,無論是已經展現巨大商業價值的智能手機、IoT、智能汽車等市場,還是新興的大模型風口,聯想均有涉獵。
比如,最近的财報電話會上,楊元慶就表示," 計劃在未來三年追加 70 億元以上投資,加碼 AI 基礎設施的研發創新,在全球範圍内加速部署人工智能的技術和應用 "。
但反映到市場,聯想的這些新興業務,均沒有取得亮眼的業績,目前仍依賴傳統的 PC、伺服器等業務。這固然與聯想的營銷、推廣、生态夥伴等能力存在短板有關,但最重要的或許還是因為聯想對技術缺乏敬畏,推出的產品不具備核心競争力。
财報顯示,2020 财年 -2022 年财年,聯想的研發費用 106.71 億元、152.24 億元、161.2 億元(已換算為人民币),研發費用率分别為 2.39%、2.89% 以及 3.54%。
對比來看,2020 年 -2022 年,華為的研發費用分别為 1419 億元、1427 億元以及 1615 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别為 15.9%、22.4% 以及 25.1%。
尤其是考慮到,2019 年以來,華為就遭遇美國政府的強硬制裁,其仍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更顯得難能可貴。
反觀聯想,僅在業務承壓的背景下,就主動削減投入力度,2023/24 财年第一财季僅為 4.51 億美元,同比下降 11.81%,研發費用率僅為 3.5%。
聯想和華為對研發投入的截然相反态度,也決定了此二者的專利技術存在巨大的差距。
阿爾法經濟研究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聯想共擁有 4 萬多項專利,授權發明專利為 16262 項。對比來看,華為則擁有 30 多萬專利中,其中授權發明專利 108947 項,是聯想的近七倍。
也正因此,華為不光可以在美國的制裁下活下來,并且還能靠自己的力量推出 7nm 手機處理器麒麟 9000S,赢得市場贊譽。
總而言之,聯想 2023/24 财年第一财季業績 " 暴雷 " 并非偶然,随着疫情造就的 PC" 小陽春 " 轉冷,仍嚴重依賴 PC 業務,并且沒能趕上大模型風口的聯想只能被動接受業績下滑的現實。
更悲觀的是,為了穩住淨利潤,聯想大力進行降本增效,還削弱了本就不多的研發費用,這很難不影響聯想前沿業務的競争力。
未來如果不改變對底層技術的看法,聯想的業績或許還會持續下探。
以上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财經無關。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财經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