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大模型下探音視頻AI市場,戰争才剛剛開始,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模型面向產業落地的難點是什麼?
1. 當下,基于生成式的人工智能技術(AIGC),仍然需要海量數據進行訓練才能得到一個回復質量較高的模型算法,初期訓練成本非常之高。這對于傾向自研基礎大模型的企業是必須要過的門檻。
2. 對于給出算法更加精準、訓練成本更低、對于用戶調取更方便的模型,這一方面的提升空間較為明晰。在媒體、遊戲、營銷等行業已經看到比較多典型的内容生成場景,但 AIGC 技術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場景,且在商業層面的實際回報率尚未明朗。
3. 從市場需求的共性來看,企業對 AI 技術更關心,關心怎麼跟業務融合,但同時也會有些擔憂或緊張,新技術會不會對業務帶來衝擊。與此同時,各國對人工智能和數據獲取監管的法律條文,以及對 " 類 ChatGPT" 的支持力度,也在反映這種觀望态度。
過去半年,整個科技圈有關 AIGC 創新的新聞鋪天蓋地,但一頓操作猛如虎之後,還有更多仍在 " 來的路上 "。
6 月 1 日,阿裡雲宣布通義大模型進展,聚焦音視頻 AI 的 " 通義聽悟 " 正式亮相,成為國内首個開放公測的大模型應用產品。
通義聽悟其前身是早在 2021 年研發投入市場的 " 聽悟 " 產品,此次除了集成阿裡通義千問大模型的理解與摘要能力外,還融合了阿裡最先進的語音語義、多模态算法等技術。公測期間,聽悟用戶可通過每日登陸等多種任務領取免費轉寫時長,阿裡雲官方多個平台也會放大量 20 小時的轉寫口令碼。除此之外,聽悟企業版還在與釘釘 " 釘閃記 "、誇克 APP、阿裡雲盤等進行能力進行集成。
此舉對于國内的 AI 語音技術服務商以及 " 類 ChatGPT" 應用企業,并不是個好消息。
從聽悟到通義聽悟
結合當前的官方定義來看,通義聽悟具備 " 聽 " 與 " 悟 " 能力,即 " 聽力好 ",能高準确度生成會議記錄、區分不同發言人," 悟性高 ",可形成摘要、總結全文及每個發言人觀點、整理關注重點和待辦事項。
這其實也明确了外界對 AI 音視頻技術產品的一個重要期待:要讓 AI 理解人類,并且以人類可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AI 理解人類,意味着不只要聽到表面語義,甚至還要理解人的情緒和意圖;AI 表達,則意味着在文本生成、内容摘要、風格及情緒表達上要有所突破。同時結合多模态技術,不只是文字、音頻,還有影像、視頻等方式傳遞給 AI 理解。
這個過程,在沒有大模型技術應用前,就已經存在諸多細節性挑戰。但在阿裡雲 CTO 周靖人看來,有了通義大模型的加持,阿裡将多年積累的語音技術,以及多模态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最終形成今天的通義聽悟。
" ‘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是產品沒有大模型的局限性,過去的聽悟只能做到将語音文字轉錄出來,但背後的整理、理解、信息收取,是依靠人來完成的。之前也曾用過小模型,但結果并不好。" 周靖人在會後的交流活動中指出。
以語音識别 TTS 為例,聽悟内置了語音識别模型 Paraformer,它首次在工業級應用層面解決了端到端識别效果與效率兼顧的難題。配合 GPU 推理,不同版本的 Paraformer 可将推理效率提升 5~10 倍,同時,Paraformer 使用了 6 倍下采樣的低幀率建模方案,可将計算量降低近 6 倍,支持大模型的高效推理。
說話人識别模型 CAM++,相較于如 ECAPA-TDNN 和 ResNet 模型,在準确識别和高效計算的同時,還實現了整體優解。在行業主流的中英文測試集 VoxCeleb 和 CN-Celeb 上均刷新了最優準确率,并且在計算效率和推理速度上有着明顯優勢。
而此次聽悟上線測試的通義千問大模型的信息摘要能力,為保證抽取出的摘要信息的事實準确,大幅度減少幻覺,團隊還融合了在推理、對齊和對話問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在推理能力方面,2022 年團隊提出了基于大語言模型的知識探測與推理利用的框架 Proton。
對手會是訊飛嗎?
業内普遍一個聲音是," 很多產品因為大模型的到來會重新再做一遍 ",接入大模型能力,或将改變的是產品的業務邏輯、互動模式,甚至是收費模式。
從通義聽悟當前的產品界面上看,針對的仍然是比較高頻的場景,往往跟對話或交流相關,如上述提及的總結、翻譯、内容摘取,其本質上是對内容語義的理解輸出。據官方描述,其定位為一款工作學習 AI 助手,瞄準具有高知識附加值的音視頻内容場景,如開會、上課、訪談、培訓、面試、直播、看視頻、聽播客等,能通過大模型等最新 AI 技術快速提煉和沉澱知識。
通義聽悟的技術負責人鄢志傑一直都在從事智能語音互動相關工作,他解釋道," 目前展示的視頻轉文字,仍然是将視頻裡的音頻進行文字轉換,尚未展示出視頻直接轉文字的理解過程。未來會進行多模态的理解,不僅要有音頻轉文字,還要輔助以視頻和視覺的模态對内容進行更好的理解。"
下一步,通義聽悟會被各種各樣的業務系統集成,集成到智能化服務中,開發者可根據實際場景,最終打造基于業務場景的 MaaS 服務," 通義聽悟一定會推出企業版,為企業場景所定制,每個企業也都會有不同的需求,也有數據安全、數據隐私等方面的要求。" 周靖人補充道。
那麼,通義聽悟的對手會是訊飛嗎?
事實上,音視頻是人機互動的重要入口,市面上成熟的 AI 音視頻產品并不在少數,除了訊飛、搜狗、網易有道等具備軟硬體能力的服務商外,飛書妙記、騰訊會議等互聯網公司孵化的企業辦公生產力工具,也同樣具備相似的能力。可能的區别在于,背後的 AI 技術邏輯,是否會因大模型的到來而徹底改變。
科大訊飛于上月發布星火大模型,其中軟體產品訊飛聽見會寫已經搭載大模型開放使用,在收費模式上已經給市場參考标準——根據單次 AI 能力的使用(單次字數不超過 8000 字)按月 / 季 / 年會員收費。
互聯網公司在這方面的積累也從未缺席,在不斷豐富 AI 技術體系的同時,也在迅速推進大模型 + 的創新。例如從早期的 iDST 實驗室到達摩院,阿裡 2019 年開始投入大模型,2021 年訓練實現 10 萬億參數的多模态大模型 M6,2022 年發布通義大模型,到如今的通義千問、通義聽悟已經在逐步產業化融合。
《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 10 億級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已發布了 79 個,特别是在自然語言理解、機器視覺、多模态等方面,出現了多個在行業有影響力的大模型。上述提及的網易有道則基于教育場景推出了 " 子曰 " 大模型,出門問問的 " 序列猴子 " 則面向多模态生成能力的大語言模型……
可見,能容納後來者的賽道,依然存在尚未挖掘的價值空間,更何況大模型将帶來新的變量。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楊麗)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