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DeepSeek爆火,畢業生湧向AI等新興行業,歡迎閱讀。
作 者丨吳文汐
編 輯丨陳潔
圖 源丨 AI
2 月 12 日,正值元宵節,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前往武漢市新洲區漲渡湖街道沐家泾社區,發現這裡早早支起了幾排藍色帳篷,陸續有不少人拿着簡歷前來參加這場 " 春風行動 " 招聘會,向企業負責人咨詢情況和填寫表單,其中有不少是即将畢業的高校學生。據了解,新洲區已在 2 月 6 日舉辦過一場面向高校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的專場招聘會,除提供就業崗位外,也提供 " 求職問診 " 服務。
不只是武漢,今年以來,上海、南京、東莞、福州、青島等地都籌備舉辦了各類招聘會。與此同時,正在求職的畢業生和有招工需求的企業也開始為即将到來的 " 金三銀四 " 春招周期做準備。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發現,今年的春招市場相較往年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一方面,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多地重新調整或取消應屆高校畢業生身份認定限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市場的緊張局勢,但或會使得整體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多變。
另一方面,在新技術新產業加速 " 改寫 " 世界的當下,人工智能、新能源、低空經濟等新興行業崗位求職意向迅速增長,許多企業崗位也在招聘需求中加上了 " 數智化 " 的前綴。技術和產業迭代催生出招聘市場需求的改變,這也将為應屆畢業生就業帶來更多的挑戰。
尤其是最近以 DeepSeek 為代表的 AI 熱潮衝擊就業市場,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5 年春招市場行業周報 ( 第一期 ) 》,春招首周,勞動力市場供需兩端雙增長,活躍程度不斷提高。其中,人工智能行業求職人數同比增速位居行業第一,達到 33.4%。
不斷升溫的春招市場
武漢是高校畢業生數量排名靠前的城市,武漢的經開區、新洲區、武昌區、青山區、蔡甸區等區網域已經舉辦了今年的首場 " 春風行動 " 招聘會。結合各個區網域產業結構的特征,所提供的就業崗位也體現出差異化,例如武漢經開區招聘會現場有多家高新科技、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等領網域制造業企業,武昌區招聘會涵蓋信息技術、智能制造、互聯網金融、生物醫藥、現代服務等崗位。
據武漢市人社局介紹,一季度,武漢市将推進穩崗就業促進行動,持續開展 " 春風行動 " 等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活動,進一步加大招聘場次,提升匹配效率,舉辦定制化、分群體、分行業招聘活動 160 場以上,提供崗位不少于 20 萬個,保障企業用工需求 2.5 萬人以上。
不只是武漢,目前,全國多地已進入 " 春招節奏 ",例如南京在 2 月 13 日上午舉辦了 2025 年新春首場綜合招聘會,提供近 2000 個崗位。據了解,此場招聘會後,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将于 2 月 18 日起持續于每周二至周五舉辦常規現場招聘會。
智聯招聘 2 月 10 日發布的《2025 年春招市場行業周報(第一期)》顯示,春招首周,在供需兩端規模走勢上,活躍職位數和求職人數均呈現出上升趨勢。特别是在正月初八開工第一天,兩者分别躍升至除夕的 8.2 倍和 7.5 倍,環比前一天均實現翻倍,随後兩天也保持上升态勢。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大多已開始為衝刺春招做準備。
重慶人楊瑞目前就讀于河北保定一所大學的社會工作專業,她在采訪中告訴記者,自己從去年秋招開始已經參加了 6 次招聘會,主要通過就業公眾号、院系就業信息群、招聘軟體、公司官網等渠道搜索信息,線上線下同步找工作。
" 我現在還處于‘廣撒網’的狀态,但最希望找到一份離家近的工作,目前已經獲得了一個管培生的機會。雖然都說今年的就業競争壓力大,但我現在的情況還比較樂觀。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我打算再多參加一些雙選會,以及等待學校春招的安排,盡量多争取一些機會。" 楊瑞表示。
而在供給端,企業籌備春招的情況也是 " 冷暖各異 ",記者采訪的多家企業表示今年春招整體招錄規模不大。" 我們 2024 年一直在補充人員,已經全部到位,今年上半年計劃暫停增員。" 廣州市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但也有企業表示今年計劃擴招。" 公司的春招策劃已經基本敲定,學校在下周會陸續開學,我們也會開始進行春招工作。" 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大學副校長陳亮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近幾年對于人才招聘的需求正在逐年擴大。相較往年,今年計劃提升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比例,希望在核心領網域儲備一批具有天賦和潛質的人才,做長期的跟進和培養。
" 我們認為越是復雜的市場環境越需要儲備一些好的人才,所以我們對于校園人才的招引力度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重視,希望能為公司發展補充源源不斷的備份力量。" 陳亮說。
畢業生更青睐新興行業
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25 年高校畢業生預計将達到 1222 萬人,同比增加了 43 萬。
" 今年的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畢業生人數創新高,加上再就業人群,求職大軍規模空前。另一方面,企業招聘動力不足,就業崗位數量和質量均有所下降。
從地方來看,上海、湖南等地已預測到畢業生數量增長将帶來的就業壓力,并提前部署了應對措施。1 月 17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市政府民生主題記者會,會上指出,2025 年,上海全市高校應屆畢業生預計有 24.6 萬人,再創新高。上海将因地制宜拓崗位、搭平台、送政策,做細職業指導、技能提升、崗位推介等 "1131" 實名服務,幫助高校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
此前,湖南省透露該省 2025 屆高校畢業生預計突破 52 萬。據悉,為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湖南省出台了支持大學生就業創業 16 條、保障重點企業用工 10 條等系列政策,并設立了總規模 5.05 億元的湖南省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在校大學生或應屆大學畢業生創辦、師生共同創辦的項目。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規模增長的同時,畢業生對于求職崗位的意向也出現了新的趨勢,更多人傾向于在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尋找工作機會。
根據智聯招聘報告數據,2025 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業求職人數同比增速位居行業第一,達到 33.4%。同時,人工智能工程師的求職增速也位居職業榜首,為 69.6%。獵聘大數據研究院《2025AI 技術人才供需洞察報告》顯示,從 AI 技術職位的招聘薪資來看,50 萬年薪以上的職位占比最高,為 30.97%。
陳亮也提到,在公司整體的三年戰略中,數智化是重要方面。公司在高校招聘端口需要儲備一些天賦型人才,也會嘗試在人工智能領網域尋找與公司匹配的人才。
據麥肯錫最新報告顯示,到 2030 年,中國對 AI 專業人才的需求預計将達到 600 萬,而人才缺口可能高達 400 萬。
新興行業正逐步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 " 集納器 "。AI 行業之外,上述智聯招聘的報告指出,在低空經濟的驅動下,春招第一周航空 / 航天研究與制造行業人才供需均同比增長一至二成。而在智能化發展趨勢下,國產芯片需求旺盛,電子技術 / 半導體 / 集成電路行業春招首周招聘同比增長 9.2%。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也帶動了相關人才的需求增長。
在重慶一所大學就讀材料工程碩士的甘駿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因為研究方向是锂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所以更期望找到電池、光伏或是半導體行業的工作。" 新能源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很多企業都在擴招,但對于求職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能源車企的要求比其他能源企業還要更高一些,競争非常激烈,而且行業對有工作經驗的應聘者比較友好。"
一位業内專家分析,一方面,随着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一些傳統行業正在經歷轉型更新,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新興行業的發展雖然為就業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但目前還難以完全消化如此龐大的畢業生群體。
值得一提的是,從 2024 年以來,多地已出台新政,調整應屆高校畢業生身份認定限制。1 月 2 日,四川省人社廳就《關于進一步深化就業領網域改革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出,按照統一部署,取消應屆高校畢業生身份認定限制,調整機關公招年齡上限。
此前,上海在 2024 年 10 月印發《關于優化調整高校畢業生參加本市招考(聘)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應向畢業證書落款年度 2 年内(含畢業當年度)未落實編制内工作的高校畢業生開放,不對其是否有工作經歷、繳納社保作限制。截至目前,江西、福建、山東、湖南、雲南、貴州、廣西、浙江等省份也調整了應屆生身份認定政策。
在馬亮看來,應屆畢業生身份認定标準的放寬,反映出就業市場自由多元的趨勢。畢業生不再是畢業就要擇業就業,而可能有更多不同選擇,比如暫緩就業或靈活就業。
當然,延長應屆生身份 " 保質期 ",并不意味着就業難度大幅降低。" 為促進畢業生就業,高校應主動與用人部門對接溝通,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求職機會。要加強畢業生求職意向引導和能力培訓,同時加強長期戰略規劃,适應就業形勢做好學科專業結構優化。政府部門也應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切實保障求職者的公平就業權利,嚴厲打擊各類就業歧視,營造一個規範健康的就業市場。" 馬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