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莫文天:讓每束光芒照得更遠,歡迎閱讀。
▲
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南頭小學語文教師莫文天老師在第十九屆兒童閱讀論壇上分享
▲ 掃碼解鎖論壇更多精彩
尊敬的各位老師:
我是來自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南頭小學的莫文天。此刻站在這裡,衣襟上似乎還殘留着兩年前南京深秋的氣息。那時剛工作四年的我攥着三個數字,在首屆點燈人素養大賽的舞台上分享着自己的成長故事。
2019 年,剛從浙江大學畢業的我,面對五十雙清澈的眼睛,如同被驟雨打溼的新苗般忐忑——非科班出身的惶恐在心底瘋長:我究竟能給孩子什麼?
記得那個衝進圖書館尋找 " 好教師公式 " 的午後,指尖掠過層層書脊時,鬼使神差地停留在一本《月亮的味道》前。當扉頁掀開的刹那,月光漫過所有标準答案,照亮了那句" 讀一本好書,點一盞心燈 "。從此,我的課堂總會有故事流淌,孩子們高舉的小手如同春筍,用童真的思考與一本本沉睡的書籍對話。
有幸在嘗試閱讀的過程中得到了親近母語的滋養,在一節節的專業課程中,在一場場的精彩分享中,我逐漸成長。
去年與學生們共同參與的《明亮的讀書課》直播中,孩子們作為課堂嘉賓,與書中人物對話,與同伴碰撞思想。當直播間湧現 " 我們也想連麥 " 的留言時,我看到無數心燈正在彼此點亮。原來,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點燈人,而教育的真谛,是讓這些光芒找到交相輝映的軌迹。
六載光陰裡,五十二本共讀書镌刻成年輪,一百二十五節閱讀課伸展作枝桠,一千五百次話題交流綻開成新葉。最動人的,永遠是合上書本時此起彼伏的 " 下次讀什麼 ",更是那個抱着《三體》衝進辦公室催我跟他一起讀的孩子——那一刻,我突然從掌燈人化身為目送航船遠航的老船長。
可當這艘老船駛入 AI 時代的新海網域時,羅盤曾一度失靈。去年接手的班級裡,不少孩子們早已翻遍我的書單,面對文學博士家長的導讀和 AI 生成的書單和閱讀話題,那個深埋心底的疑問再次翻湧:被科技照得透亮的孩子,還需要我這盞燈嗎?
直到看見這份《冰箱放寒假》的閱讀手冊。當 AI 點評 " 情節簡單,缺乏細節 " 時,我卻讀懂了孩子藏在故事裡的密碼:那是他把動物園的歡樂時光揉進想象,讓冰箱擺攤賺門票的奇思妙想。當我将這個故事讀給全班時,那個總蜷縮在角落的孩子,第一次挺直脊背聽見自己的心聲被溫柔誦讀。
那一刻我頓悟:再精密的算法也需有人守護靈光乍現的刹那,再明亮的燈火也要有人續添燈油。如今,我讓 AI 成為照見童心的鏡子,用科技搜索資料、繪制配圖,卻始終緊握教育的舵盤——守護那些尚未被标準化修剪的想象翅膀。
因為我知道,當童心的微光遇上科技的長風,唯有守護者能讓每束光芒照得更遠,直至找到屬于自己的銀河。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