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席卷燒烤攤,大窯說要在5年内走到全國,歡迎閱讀。
作者 | 任彩茹
編輯 | 董潔
中國的汽水市場,早已習慣了「兩樂」盤踞。
20 世紀 80 年代,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相繼進入中國,品牌側的降維打擊、商業上的聯營收購,讓國内八大老牌幾乎一夜之間銷聲匿迹。時至今日,「兩樂」在中國市場依然占據着 80% 的市場份額。
格局短時間無法撼動,但仍有 " 初出茅廬者 " 試圖從中分走蛋糕。
撕開裂縫的,除了新消費明星「元氣森林」,還有一家國產老牌——大窯。過去幾年,它開始頻頻出現在餐桌上,「大汽水、喝大窯」的廣告語遍布地鐵和樓宇,吳京舉着汽水的畫面深入人心。
在一個群雄環伺的市場,突然 " 冒出 " 一款本土老牌,這是個很燃的故事,但大窯執行董事羅雲對此不無感慨," 這條路我們整整走了四十年 "。
脫胎于八一飲料廠的大窯,在 2006 年改制成為一家純民營企業,但偏居呼和浩特一隅,卻讓它很長時間内無人問津。
2014 年,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那年大窯做出了三個至今影響重大的決定:專注餐飲飲品和餐飲渠道;做全國化品牌運營與渠道擴張;打造職業經理人機制,強調組織協同與管理驅動。
「餐飲渠道」是其中最常被談及的,也帶有夾縫生存和背水一搏的色彩。
彼時,流通渠道(商超、便利店等)被 " 兩樂 " 牢牢占據,毛利空間、運營費用和周轉效率都并非「國民品牌」可以承擔。" 被迫之下 ",大窯将重心轉向餐飲渠道——它隐入塵煙,既苦又累,不被國際品牌所看重。
但這成為了大窯撕開帝國裂縫的口子。自那之後,大窯開始建立遍布全國的經銷渠道,一家家店去拜訪、鋪市、陳列、促銷,如今其終端數量已經達到了數百萬家。
啃下巨頭們無暇顧及的餐飲渠道,大窯的品牌營銷也快步跟上。" 大汽水,喝大窯 " 的廣告片在 2021 年橫空出世,洗腦的旋律和簡單好記的廣告詞讓其迅速出圈。而幫助大窯完成品牌進化的,正是此前蜜雪冰城的廣告咨詢公司華與華——接地氣而上頭的廣告風格是它的強項。
一鼓作氣,2022 年 2 月,大窯汽水拿下影帝吳京,他手持大窯汽水的形象,拿捏住了不少北方硬漢,也強化了大窯 " 國民品牌 " 的形象。據悉,這場談判歷時半年多,前後修改了 30 餘次廣告腳本,才最終達成。
2022 年,大窯交出了亮眼成績單,在一眾國產汽水品牌中殺出重圍。不過,要想挑戰「兩樂」,大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口可樂去年在亞太區的銷售額突破了 54 億美元。
談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時,羅雲将之總結為「加減乘除」。" 加 " 是在產品、渠道、品牌端做更新迭代;" 減 " 是專注于大單品戰略,在產品矩陣上做減法;" 乘 " 是要依托數字化轉型之勢而為;" 除 " 則是除去雜念、規避噪音,專注于做正确的事。
逐漸被大眾熟識之際,它的神秘面紗也首次被揭開。以下是大窯執行董事羅雲以及市場總監蘇彩豔與 36 氪等媒體的對話,略經摘編:
談渠道:專注餐飲渠道,KA 目前只是價值補充
問:國内汽水市場主要被「兩樂」占據,您對行業未來前景的判斷是?
羅雲:2022 年中國軟飲料市場的存量有 6200 億,其中碳酸類飲料占到 1200 億;國内所有快消飲料品牌的年復合增長率在 4%~6%,匹配下來軟飲料每年可以有 300 億的增量市場空間。
另外,國内的碳酸飲品市場其實有 85% 以上的份額還在國際品牌手裡,它們的品牌力、渠道力、運營管理能力都是我們學習的方向,這裡面是有發展機會的。
問:大窯在這個趨勢裡看到怎樣的機會?
羅雲:機會還是在餐飲渠道裡,這并不是國際品牌不想要,只是它需要一個個店地去開發維護。國内企業能夠跑出來,拼的就是吃苦耐勞,有些市場國際品牌不重視,但我們的主戰場就在這兒。
問:這裡面可能不單單是吃苦耐勞的問題?
羅雲:所有快消品公司做到最後都殊途同歸。除了產品能力、渠道能力、品牌能力之外,到最後都成為一家供應鏈驅動的公司,我們現在一共有十大生產基地,產能、效率、智能化的标準都比較好,這些都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與抗風險能力。
問:最初知名度不是很高時,在扎根餐飲渠道的過程中碰到過哪些難點和挑戰?
羅雲:首先會滿足經銷商、渠道商以及終端店、消費者的情緒價值,比如營銷團隊做終端服務時會經常幫忙招呼客人、收拾桌子、清掃垃圾,甚至送快遞、帶孩子等等。
當然有一個前提,我們的產品能夠被消費者接受并長期復購,這會沉澱出經濟價值。情緒價值和經濟價值疊加,會讓我們在新市場中跑出來。
問:餐飲渠道其實是比較苦的渠道,餐飲老板們選擇品牌的标準是什麼?大窯怎麼去滿足這些标準?
蘇彩豔:一個是利潤空間,一個是產品能不能真正受到消費者喜愛。老板最根本的追求就是利潤,也就是銷量和單件利潤的乘積,少量、高端是一種選擇,但大部分老板其實還是希望靠量去衝,大窯能滿足這種需求。
第二,消費者的長期喜愛會對餐飲店有正向拉動力,這需要產品的品質保障,且足夠個性化、差異化。比如,在外行走場景可能跟易拉罐、PET 瓶比較匹配,但在就餐場景,大窯的玻璃瓶能夠有碰杯、暢爽的感覺,「不喝酒,喝大窯」,這是一個能引起消費者和餐飲老板共鳴的差異點。
問:餐飲渠道之外,要怎麼去開拓零售 KA 渠道?
蘇彩豔:KA 渠道其實蠻難做的,投入也比較大。大窯的節奏是,先把餐飲渠道做起來、把品牌立起來之後,再去進 KA,我們也會以最主流的社區便利或地區連鎖為主。
問:目前全國 KA 渠道的成績怎麼樣?
羅雲:現在大窯還是專注餐飲渠道,流通 KA 渠道是餐渠增長放緩後的一個價值補充,出發點是讓已經相對成熟的市場經銷商有第二個利益增長點。目前 85% 以上的銷售額都來自餐飲渠道。
談產品:聚焦大單品戰略,精簡產品線
問:大窯在研發端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哪裡?
蘇彩豔:產品開發邏輯上,聚焦的是大單品戰略,最核心的還是圍繞三款口味的玻璃瓶碳酸汽水進行更新和改造。玻璃瓶產品基礎上,又基于渠道細分開發了易拉罐、PET 的產品,基于健康化趨勢研發零糖系列、果汁系列產品等等。
問:針對健康化需求,大窯在產品上的變化是什麼?
蘇彩豔:我們會圍繞就餐場景不斷豐滿產品矩陣,也在标籤潔淨化上花了很大精力做儲備。在元氣還沒做出規模時,大窯已經推出零糖汽水,但每個企業戰略、專注度各有不同,沒有投入精力去把它經營起來。我們也一直在研究咖啡市場和能量市場,開發了一些比較獨特和創新的產品。
問:大窯在產品結構上會做一定的減法,具體對不同產品線會有哪些側重呢?
羅雲:第一,要專注大單品。第二,優化產品與服務,滿足消費者對「0 糖 0 脂 0 卡」的需求。第三,拓展果蔬汁、植物蛋白、功能性飲料的品類,基于渠道拓展去做玻璃瓶、PET、易拉罐等各種包裝形式的飲品。我們未來一定不是產品導向,而是需求導向。
問:最初是怎麼跟吳京達成合作的?
蘇彩豔:選吳京的時候,我們是很沒底氣的,因為他國民度太強,而且對品牌的選擇非常苛刻,整個談判過程也很艱難,大概用了 6 個月時間,廣告腳本修改了 30 餘次,每個文案、場景、服裝選擇他都會全程參與。
談供應鏈:已建十大生產基地,對南方市場有充足準備
問:老牌汽水做全國性品牌沒有成功的先例,大窯在從區網域走向全國的過程中有什麼感受?
蘇彩豔:每個市場的消費習慣、體驗不同,拓展過程中确實會遇到很多挑戰。比如進入長江以南市場時,我們前三四年都是在賠錢做,好在有經銷商、銷售團隊的通力協作,三年時間市占率基本可以了。
問:大窯在全國布局產能的節奏大致是怎樣的?
羅雲:我們從 2015 年開始走出内蒙去外省建設生產基地,率先布局的是寧夏的生產基地,到現在全國有十大生產基地,從取得土地手續到產品下線的平均周期只有 10 個月。
問:建十大生產基地,更多是出于地網域上的平衡,還是所承擔的功能會有所不同?
羅雲:不光要滿足產品質量的标準化與一致性,解決供應鏈體系和物流半徑的問題,也要承擔相應的經濟和社會責任。
蘇彩豔:玻璃瓶有運輸半徑,我們只能滿足 500 公裡以内的運輸,太遠的距離會有很大損耗,物流成本也會很高。建這麼多工廠,也是從提升品質、保持經銷商利潤的角度來考慮的。
問:全國化布局上,目前大體還有西南、華南兩個區網域相對缺失,接下來有什麼計劃?
羅雲:未來南方的布局會依水建廠,因為我們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已經跟幾大核心水源地的政府提前溝通過,只要區網域的品牌力和消費者認知能達到建廠條件,整個產能布局會很快展開。
問:大窯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做,未來是否有投資和收購的計劃?
羅雲:這兩年沒有收并購的計劃。第一,對于區網域型品牌,他們承載了當地消費人群和創始人很大的情感,我們希望跟各地品牌交朋友,補充而不替代。第二,在未來的南方布局上,我們有能力也有意願完成獨立的供應鏈和工廠建設。
談目标:用五年時間走向全國市場
問:汽水肯定是有天花板的,大窯想做到什麼樣的目标體量?
羅雲:很多品類的天花板,不能單純拿銷量和銷售額去界定。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做了 130 多年的生意,還保持着健康穩定的增長。如果時刻保持對消費者、渠道和需求的敏感度,天花板遠遠沒到。
問:今年或者未來三五年内,大窯核心的資源投入重心會是什麼?
蘇彩豔:第一就是工廠的建設,第二是在營銷端的推進,第三是產品矩陣的優化。在進入一些新市場時,有很大的費用投入,需要去發掘消費者的喜好,還要跟終端門店有好的利益分享。
未來三到五年,更大的戰略布局還是在夯實北方市場的基礎上,把南方市場滲透下來,用五年時間在全國市場有所表現。
問:現在有 IPO 的規劃嗎?
羅雲:從目前的股權架構來看,我們是 100% 的純民營企業,但也不排斥未來和資本市場開展合作,但我們的出發點不是去拿資金、做估值,而是尋找戰略合作夥伴,提高大窯的運營管理能力與核心競争能力。
問:目前是否也在做出口業務?對于海外的品牌形象定位是怎樣的?
蘇彩豔:我們聚焦的目标還是中國市場,海外只是有一些經銷商、代理,他們有意願去嘗試時,我們會去配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