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彩雲的彼方——舊日本海軍“彩雲”艦載偵察機全解(設計之部),歡迎閱讀。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160篇原創文章,作者:電光飛翔。
作者簡介:電光飛翔,北京人,就讀于東京大學,星海聯盟社成員,作品有【電閃雷鳴—日本海軍電光夜間戰鬥機小傳】系列。愛好研究愛知航空機的電光夜間戰鬥機,曾從原總設計師尾崎紀男那裡拿到珍貴的一手資料,目前還在着手整理九九艦爆以及晴岚攻擊機的資料。
全文共4293字,配圖N幅,閱讀需要15分鍾,原文曾于2023年11月1日在知乎-艦載機的整備間專欄發表,經譯者授權于2024年1月19日在本号轉發,内容略有增删改。
本文收錄于作者"電光飛翔"專輯,歡迎持續關注。
大家好啊,這裡是新人寫手佐久田飛曹。繼之前的"東海"的取極說明書解說,相信大家對就海軍機的"取極說明書"這一類型的檔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了吧。那麼今天趁熱打鐵,UP将為大家帶來有着"身後已無格魯曼"之名譽的中島C6N"彩雲"艦載偵察機的史話。
本系列分為三個部分,分别為《彩雲的彼方——舊日本海軍"彩雲"艦載偵察機全解(設計之部)》,《彩雲的彼方——舊日本海軍"彩雲"艦載偵察機全解(戰史,回憶錄之部)》,以及《極東百景——跨越彩雲的奇迹》三篇文章。其中第一篇為設計細節之《試制彩雲假取極說明書》之導讀(之所以是假取說是因為本書做成的時候彩雲本體還在測試階段尚未列裝部隊,而不是說本書是假的),第二篇為《世界的傑作機系列之No.206"彩雲"物語》之精選文集翻譯,第三篇則為"灰燼戰線"中彩雲(尚未實裝)之同人小說。
今天帶來的是第一部分,《彩雲的彼方——舊日本海軍"彩雲"艦載偵察機全解(設計之部)》。和以往一樣,進行機身以及機翼的全文翻譯以及其他部分之精選圖片合集。不過和"東海"不同,"彩雲"由于是單發機,因此她的機頭部分是放在"動力裝置"部分單獨講解的。因此為了保證彩雲機身的完整性,UP也會在機身部分完整翻譯動力系統部分的"發動機架","發動機罩前端","發動機罩","發動機架罩"以及"發動機冷卻襟翼"等組成機頭的部分。
1. 概說
本機作為下單翼全金屬制機比以前的艦上偵察機機體性能要強一個級别。因此整備本機時請熟讀本取極說明書。
第一圖,概說
1.1,一般要目
1.2 飛行限制
三面圖
正面照
側面照
2.1 重量中心
2.2 重量與重心位置
2.3 重心限制範圍
2.3.2 起落架放下前後重心移動量對比
3.機身
3.1 機體一般構造
本機為全金屬制機,一般使用SDCH(超級杜拉鋁)作為主翼和機身的蒙皮之主要材料。本機将垂直于氣流方向的縱向桁材減少至最低,并将暴露在氣流之外的螺絲盡可能地使用沉頭螺絲以将外表最大化的光滑。因此提高了飛行性能。
為了減輕本機之重量,鋁材以及鎂材也大量的使用了。
3.1.1 機身
本機的機身為半硬殼式構造,由四根大梁,26個隔框組成骨架,再由較厚的蒙皮覆蓋之。本機極力減少了小型的縱向桁(因此看上去就是四根大梁串起來的26個隔框之設計)。機身全長8.17米,最大寬1.25米,最大高(含駕駛艙玻璃)1.565米,重量(含内部舾裝以及駕駛艙玻璃)400公斤。機身切面為橢圓形,和主翼,尾翼銜接的地方設定有相應的缺口(第7,9圖)。
3.1.1.1 使用材料及修復法
機身使用材料大部分為SDCH,被彈時請根據以下指示對相應部位進行修復。
1. 蒙皮,圓框,其他普通材料
請在損傷部位貼上與損壞部位相同或更厚的板材,并在蒙皮銜接處以相同螺距打入相同直徑的螺栓。
2. 大梁
大梁應該按照大梁的連接部分進行修復。左上方的大梁有兼顧暖房管的作用,請務必小心氣密性。
3. 發動機架安裝部,主翼機身銜接部,尾翼安裝部
請對這些部分的損壞情況進行嚴格的檢查。若因松弛而損壞,請按照"2.大梁"的加固之方法進行加固(加固連接部分)。如果損傷嚴重,請立刻更換損傷的部件。
3.1.1.2 和主翼的銜接部
主翼和機身在以下地方連接(第174至177圖):
3号隔框和主翼前梁的前緣處
7号隔框和主翼後梁的後緣處
機身下面的大梁和主翼相應的結合器具間
機身蒙皮和機翼蒙皮間
3.1.1.3 和水平尾翼的銜接部
水平尾翼和機身在以下地方連接:
尾翼攻角變更裝置上方管道和前梁間
機身側邊的安裝接合器和後梁間
3.1.1.4 和垂直尾翼的銜接部
垂直尾翼和機身在以下地方連接:
24号隔框和垂直尾翼之前梁間
2. 26号隔框和垂直尾翼之後梁間
3.1.1.5 登機用裝置
在機身左前方設定了可以登機用的腳踏板和把手,請不要在起飛前忘記收起它們。
3.1.1.6 駕駛艙玻璃
駕駛艙玻璃一共有七塊。可以通過前後滑動可動玻璃來出入駕駛艙。
1号固定擋風玻璃正面使用了厚度約6毫米的夾層玻璃,其餘的玻璃使用有機玻璃。請注意有機玻璃因磨損而出現的視野不佳之問題。
1号擋風玻璃的上半部分為起倒式玻璃,是在着艦時使用的。着艦時請于120節速度以下時打開此玻璃(第12圖)。
通過拆卸内板即可輕松拆卸和更換駕駛艙玻璃。
7.2.2.1 機身的安裝要領
主翼位置在機身下方
将前梁上翼緣與3号隔框用10毫米之螺栓相連接(左右各兩個)
将後梁上翼緣與7号隔框用12毫米之螺栓相連接(左右各兩個)
将前梁下方連接金屬配件與機身前下方大梁用16毫米之特殊螺栓相連接(左右各1個)
将後梁下方連接金屬配件與機身後下方大梁用14毫米之特殊螺栓相連接(左右各1個)
将主翼大梁之間的蒙皮與機身側面蒙皮通過L型梁用5個螺栓相連接
操縱鋼索,燃料管道,油壓管道,電線等請依靠别的要項完成安裝。
将1号燃料箱蒙皮與機身側邊之主翼前緣外板相結合。
将機身下方的偵察窗與主翼方向的蒙皮相結合
請安裝發動機整流罩。安裝發動機整流罩時請首先将甲醇箱從機身上卸下。
3.1.9發動機架以及發動機艙
3.1.9.1 概說
發動機艙位于機身前部,内部裝有發動機,發動機架潤滑油排出管,潤滑油槽,潤滑油冷卻器等各種裝置(第113圖)。
3.1.9.2 發動機架
發動機架為ha202号鋼管結構,四面有傾斜構造的零件。發動機架與前輪之間采用橡膠緩衝。與機身連接的地方由四根特殊的螺栓承擔,直徑為20毫米左右。整個發動機架之重量約22千克(第114,115圖)。
3.1.9.3 發動機艙
發動機艙的前蓋,中間蓋以及發動機冷卻襟翼大部分為SDCH制,少部分金屬配件為鋼制。
前蓋固定在發動機上,螺旋槳用原動機在左上方以45°角存放安裝(第116圖)。
中間蓋分為左右兩部分,銜接處用調節螺絲擰緊(第117圖)。
發動機冷卻襟翼沿圓周由7片構成,貼在除霧化器進氣管和排氣管以外的所有位置。
操作方法為打開和關閉操縱席上的按鈕通過油壓筒來控制氣缸的溫度。
3.1.9.4 發動機架艙
發動機架艙位于發動機架外,不能随時拆除。其兩側面積為480X480毫米,方便點檢。底部為480X500毫米,正面為600毫米X300毫米,可以拆卸氣化器。後方有一個900毫米X280毫米的方孔方便拆卸潤滑油箱,并可安裝蓋子或者板材。發動機架艙的前半部分為了防止被廢氣燒毀所以使用了ro401号不鏽鋼板,後半部則使用了SDCH(第119圖)
3.1.9.5 防火板
防火板和機身固定,并在中央偏上的部位設定有直徑為420毫米的圓形作業窗戶。防火板的材質為SDCH。
第七圖 機身照片
第八圖,機身骨架照片
第9圖 機身骨架組裝圖
第10圖,機身外板組裝圖
第11圖 駕駛艙玻璃照片
第12圖 擋風玻璃打開照片
第13圖,擋風玻璃組裝圖
第174至176圖,主翼和機身組裝處照片
第177圖,主翼和機身組裝處設計圖
第114圖 發動機架照片
第115圖 發動機架組裝設計圖
第116圖 發動機艙前蓋組裝設計圖
第117圖 發動機艙中間蓋組裝設計圖
第118圖 發動機冷卻襟翼組裝設計圖
第119圖 發動機架艙組裝設計圖
3.1.2 主翼
主翼為有着前梁和後梁共計兩個大梁加上比較厚的蒙皮之設計的機翼。其接合部分為對接式,表面為平滑式構造(第14至18圖)
左右兩翼為一起做成,在沒有折疊時其全寬12.5米,最大翼弦長為2.875米,重量(包含油箱等附屬物)為650公斤。
主翼左右有合計10個為燃料箱,前緣襟翼,副翼,襟翼以及起落架設定的接合處。
和機身的安裝方法請參考上文"7.2.2.1 機身的安裝要領"。
3.1.2.1 使用材料和修復法
使用材料大部分為SDCH,主翼大梁四角的全部和一部分骨架的四角采用ESD材質,主翼大梁的側板的一部分也采用ESD板材質。除此以外沒有别的特殊材料。
修復損傷部位的方法請參照上文的機身部位"3.1.1.1 使用材料及修復法"實施,請對大梁和骨架損傷之處實施充分的修復措施。
3.1.2.2 翼尖
翼尖位于機翼從機身往外延長之6米處,為了方便安裝使用沉頭螺絲與主翼相連。其前端設定翼尖燈,且翼尖的前端可以和翼尖的其他部分分開拆卸以方便翼尖燈,空速管,前緣襟翼聯動杆等的拆裝。
翼尖材質全部為SDCH(第19圖)
3.1.2.3 前緣襟翼
前緣襟翼位于主翼前端,從機身往外3.09米開始到6米的位置。可以向下伸出2°30分并延長100毫米。其出入通過油壓桶和兩根連接杆作動。其外端部,内部和中央部有共計三根ESD制的支撐杆和兩組連接杆支撐,可以保證其能承受先前後方向以外的過載。
前緣縫翼的材質為SDCH,其全長2.9米,重約55千克(第20,21,22圖)
前緣縫翼被拉入時需要調整與主翼的間隙和垂直距離。兩者之間的間隙應該利用聯動裝置中設定的調節部分進行調節。
第14圖 主翼照片
第15,16圖 主翼前梁和後梁照片
第17圖 主翼骨骼設計組裝圖
第18圖 主翼蒙皮設計組裝圖
第19圖 翼尖照片
第20圖 前緣縫翼照片
第21圖 前緣縫翼組裝圖
第22圖 前緣縫翼聯動裝置圖
今天的解說環節就到這裡了,下面為大家帶來剩下部分的精選圖。
副翼
子母襟翼之母翼材料及構造
子母襟翼之子翼構造
襟翼聯動結構
襟翼整流板
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升降舵以及方向舵
尾翼聯動裝置
升降舵操縱鋼索
方向舵操縱鋼索
副翼操縱鋼索
方向舵,升降舵,副翼的修正舵操縱鋼索
自動操縱裝置鋼索
襟翼操縱鋼索
儀表盤
油壓系統圖
油壓泵系統圖
燃料系統圖
1,2,3号油箱圖
潤滑油箱圖
排氣管圖
發動機管制裝置圖
強度試驗報告
全機舾裝圖
電路圖
結語
那麼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盡情期待本機的中篇以及下篇解說吧!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給本站投稿只需要輸入關鍵詞"投稿" -
- 加入粉絲群,只需輸入關鍵詞"加群" -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裡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