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能把這群人湊一塊,不枉我等了三年,歡迎閱讀。
看過那麼多綜藝後,以為自己早就對綜藝脫敏,不再輕易上頭。
沒想到還是被一些真摯發言創到。
最新一期的《樂隊的夏天》第三季(以下簡稱《樂夏 3》),當高葉說着:
感謝各位老師的存在
讓我們覺得
我們的堅持不是愚蠢
下一秒,她聲音哽咽,眼眶泛紅。
而飄,也因為這樣的真情實感,觸動了。
因為高葉這句話的背後,不僅是在評價舞台上的老炮兒鼓手 Funky,更像是她在感慨自己的人生。
于站在舞台上的布衣樂隊而言,是 1995 年就成立,算是國内最老牌的那一批樂隊了,可是直到 2007 年才發行了自己第一張專輯,期間,經歷過一分錢掰兩半花的窘迫,四處找便宜排練室的動蕩日子。
于高葉而言,是在經歷了漫長蟄伏期之後,終于在今年,迎來了自己的人生角色。
期間,她被不同的經紀人放棄過,被劇組否定過,也經歷過自我質疑。
來源|@不普通人類實錄《高葉 老問這種問題煩不煩》
可就是憑着那股 " 不服氣,不認命 " 的勁頭,靠熬靠等,終于,因為 " 大嫂 ",紅了。
這種奇妙的人生映照,讓飄覺得格外動人。
你會發現,盡管布衣和高葉行業不同,所面臨的具體狀态也不盡相同,但他們一路走來的經歷,有某種重合之處,并非天才,也曾寂寂無名,但就是靠那股倔強勁,才終于站上舞台,才多少有了自己的光。
所以再品高葉面對 Funky 說的這段話,就更覺得她真誠可貴。
看到 64 歲還在舞台上打鼓的 Funky 那一刻,高葉多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
被否定也曾自我懷疑 " 堅持下去還有意義嗎 "?可一旦真的要面臨放棄,那種對事業的原始熱愛,又讓他們又一次走進賽場。
于是,在演員之路上繼續前行的 " 大嫂 " 遇到了打鼓打了 49 年并還将繼續打下去的 Funky,這種因為熱愛,所以決定走下去的力量,最終讓兩人在《樂夏 3》的舞台上相遇。
而這種堅持帶來的力量,也是飄追《樂夏 3》至今,感觸最深的。
帶着第一賽段剛結束的心潮澎湃,聊聊。
音綜不好做,特别是樂隊形式的音綜。
《樂夏 3》播出時間上就可見一斑。
距離上一季已過去三年,更有人在這季開播前調侃,還不播,《樂隊的夏天》都要變成《樂隊的秋天》了吧。
好在,暌違一千多天後,它終于來了。
不同于第一季以 " 新褲子 " 為代表的 " 燥 ",第二季以 " 五條人 " 為首的來自市井的 chill,這一季讓飄感受最深的,是再難做也不糊弄。
從嘉賓陣容上的 " 多元 " 就能看出。
有歌比人先紅的 " 八仙飯店 "。
看過電影《愛情神話》的觀眾,有誰不被這首插曲的夢幻迷離勾了魂呢?
也有表演時主打一個脆弱感的麻園詩人樂隊。
彭磊辣評——
很社恐很内向
唱歌時每個音都往上挑
這一切都和我很像
(所以)很喜歡
以及小眾的鬼否。
從風格上就足以突顯他們的獨特,全部使用奇數拍,主打一個和現場觀眾 " 蹦迪 " 節奏的反差。
這些不同流派的新鮮力量,無一不展現着節目組呈現多元樂隊的用心。
但新還是舊,又豈能從年紀上去單一評判。
昨晚這期,終于等來了本季最大熱門 " 二手玫瑰 " 的初舞台。
雖然樂隊成立二十多年了,也有 " 搖滾教母 " 了,但飄覺得,它一點不老,反而一直走在前面。
就像張亞東說的,二手玫瑰是把批判融進幽默裡。
以及大張偉所說,二手不像其他樂隊,非要一臉嚴肅、苦大仇深地說點什麼。
這五個人直接把生活的苦融進東北二人轉裡,融進誇張的舞台表演中。
這份藏于嬉笑怒罵間的批判,當梁龍一開嗓,就感受到了。
這次,他們選了 20 年前的老歌《伎倆》,但有心地把原歌詞裡的 " 大哥你玩搖滾 ",改成了 " 大哥你上樂夏,你上它有啥用啊。"
有人覺得,這是他們對缺席前兩季的回應,也有人認為,這是他對如今音樂和音綜之間的發問。
但不論何種解釋,至少他們至今仍在通過音樂,試圖讓聽眾有新的思考。
和二手玫瑰差不多誕生于同一時間的超級市場樂隊,也是如此。
主唱田鵬,彭磊評價他是 " 引路人 " 一樣的存在,是他給自己介紹了音序器和合成器,讓彭磊代開了電子音樂的大門。
張亞東卻說,田鵬是讓自己崩潰的存在。
因為他能用最普通的器材,做出最頂級的音效,這對他一個擁有各種好的音序的人來說,太過震撼。
但抛開這些同行贊美,獨立看超級市場當時的行為,當大多數人都在留着大長頭發唱 solo 時,它卻一反常規,不要歌詞,只用電子合成樂去诠釋自己的态度。
不得不說,是一種反叛和勇氣。
這種彪悍也體現在 Nova Heart 樂隊的兩位身上,特别是主唱馮海寧,每場表演都跟玩命似的生猛蹦跳,在音樂節也曾出過意外,照樣坐着輪椅上台。
看到她,總會讓飄產生一種欣慰。
當周遭不斷提醒着我們,女生老去是件多可怕的事,可是舞台上的馮海寧證明了,年齡增長,對女生來說,只會越來越美,越來越飒。
來源|@馮海寧微博
舞台上的她,敢怼彭磊 " 當了大明星 ",非常直接地釋放自己對音樂的熱愛。
更重要的,她享受生命每一個瞬間,甚至面對一些困難時刻,譬如,生孩子這事兒。
當馬東問,中間停了幾年幹嘛去了?
馮海寧簡單直接地回應:
生孩子呀
從她坦蕩的回答中不難感受到,她享受生孩子,覺得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同時,也從沒想過要為了照顧孩子放棄音樂。
你以為她要說女性的困境?要開始說夢想與家庭的兩難?
不存在的。
她不做選擇,她全都要,她全都樂在其中。
生孩子之後,馮海寧沒有變得弱,反而變了更強大的 2.0 版本。
在舞台上照樣 " 瘋 ",但不是年輕人無處安放的情緒發洩,而是為生命回血的充電。
你看,這檔音綜的走心,總是這樣在細節中不經意地流露。
除了多元的陣容帶來的多元體驗,舞美的氛圍感加分,也值得說道說道。
忘不了第一期當橘子海唱《夏日漱石》時,節目組有心地給整個舞台打上了橙色燈光,剛好呼應了樂隊 " 橘子海 " 的名稱。
二手玫瑰的舞美,主打一個暖心。
他們選了二十多年前的一首老歌,那時,他們會有一個儀式感,當歌聲響起,會有一塊固定的紅色幕布拉開大幕。
這本來對節目組,是個無足輕重的細節,但他們,還是注意到了。
當二手二十多年後再次唱起同一首歌時,節目組早已提前準備好了一塊紅色幕布。
飄常常在想,在人心日益浮躁的當下,對于綜藝來說,堅持真的有必要嗎?
又應該怎樣去實現這種堅持?
或許,從《樂夏 3》開播至今能找到一點答案:
即,不糊弄自己,也不糊弄觀眾。
若只用一味求新去解釋堅持,還是太浮于表面。
這種堅持,還體現在每一季,都執着于找來一些未必人人容易 " 入口 " 的樂隊。
節目中,鬼否的發言打動了我——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抱着想
讓所有觀眾
都聽得懂的那個目的的話
可能從開始就不會玩這樣的音樂
所以小眾又如何?
相比普世觀念中的 " 喜歡 ",這種忠于自我的心,更珍貴。
一如 " 理想主義者 " 化身的布衣樂隊。
主唱吳寧越說," 碰到一些有搖滾精神的 Livehouse 主理人,就算賠錢,也要去巡演。
打鼓打了将近五十年的 Funky,站在那,就是 " 熱愛 " 本身。
本來早就在日本登上頂級舞台,卻因為對音樂的愛,留在了中國。從最早跟黑豹樂隊相識開始,他就走上了幫助地下樂隊、幫年輕人追夢的道路。
後來作為布衣樂隊鼓手的這些年,地下室住過,條件不好的北京郊區農家院子住過,一次,為了不耽誤樂隊巡演,在媽媽臨終之際,他飛到日本見了媽媽最後一面,第二天又立刻飛到中國,繼續演出。
來源 |@你好中國《末吉覺 | 中國搖滾救了我》
吳寧越說,如果沒有搖滾樂,他可能就是西北某個縣城裡 gai 溜子了。
Funky 說,是中國搖滾樂拯救了他。
世人總說一個 " 愛 " 字,太遙遠。
但如果不看說了什麼,只看做了什麼的話,這個俗化的字眼,才會變得立體可被感知。
《樂夏》裡的熱愛便是如此,看得到,聽得到,嗅得到。
這份熱愛,在新一代的樂隊身上也摸得着。
之前提及過的 " 麻園詩人 "。
他們從昆明的城中村裡走出來,自嘲是 " 暖場樂隊 "。
因為在那些籍籍無名的日子裡,他們給大大小小樂隊都暖過場,一步一步逐漸積累,才終于有了今天的舞台。
這是堅持的另一層。
相比不糊弄,這時堅持多了一層動人,是在歷經磨難後還能保持對理想的熱愛,是即使在泥濘的土地上,還能讓那些夢想開出花。
是你無論如何都想獲得的一種,非功效目的的生命體驗。
這遠比世俗意義上的 " 成功 " 要珍貴。
說到這份上,可能有人會以為,堅持僅僅只等同于夢想。
可飄認為,堅持并非執念。
《樂夏 3》播放至今,和舞台上的樂隊同樣耀眼的存在,還有大張偉。
這一季裡的大張偉,讓人看到另一維度的堅持。
當咖喱 3000 樂隊的李鵬一開嗓,大張偉流淚了。
翻譯一下,就是常說的:羨慕得哭了。
對方讓他秒回自己在酒吧唱歌的那個年代,那時,他們一堆人鬧哄哄,只剩理想。
那是他的生命裡真正想要的體驗,而他卻錯過了那個機會。
台上那個人,才是他在年少夢想裡描繪的那個 " 未來的自己 " 啊。
可是再回頭看看自己現在在幹嘛呢?
錄節目,踩氣球,不是不好,只是,那不是他了。
都知道,大張偉總能在各種節目上出許多真性情的金句,而當他來到一檔樂隊的綜藝,恰恰又是他精神後花園領網域時,更會不留餘地地袒露自己。
面對曾在同一起跑線、如今依然不管不顧地玩當年風格搖滾的同齡人,他直喊自己百感交集:
一直所謂做搖滾樂
就是感覺沒人聽
就我理想到底熱哪兒了
就燙我自己了
(所以)聽到(李鵬)在唱那些
就特别百感交集
面對用最純粹的态度做音樂的田鵬時,他又直呼自己可悲:
他自個兒做得越好
他最成功
我的演藝事業是
我越成功
我離我的夢越遠
可是,往前捯幾十年,他倆都是曾經在一個夢裡的人啊。
說完,他嘆了口氣。
這口氣,有人覺得是遺憾,有人品出了可惜。
可是,飄并不這麼覺得。
這并非 " 夢未完成 ",這更像一種 " 曲線救國 " 式的追夢。
還記得幾年前他在直播裡推薦那些經典的搖滾歌曲,也正是通過那些歌曲,才讓年輕一代認識了黑豹,張楚,何勇 …… 這些搖滾代表。
如今盡管身份是綜藝嘉賓而不是選手,但他還是有機會,再次在舞台上演繹年少成名的那首 " 天才作 ",《靜止》。
同樣是 " 繞了點遠路 " 追夢,有人心态更平和,把夢想放置在山水田園間。
比如廣西老表瓦依那,我願稱他們為這一季最浪漫的樂隊。
被問到為什麼來《樂夏》時,他們的回答是,因為和幹農活不衝突,便抽空來參加個節目。
演出過後的聊天環節,以為他們要分享音樂,結果他們仔細給馬東描繪自己打造的一間廁所。
但這絕不是對節目忽視。
他們到了北京的第一件事,是找樹葉,因為北方的樹葉都太幹了,吹不響,會影響他們舞台發揮。
以及當節目組參觀他們房間時,飄注意到,房間裡占據最多空間的,是各種樂器。
如果把參加節目和做農活比成 " 月亮和六便士 ",那他們,無疑很好平衡了這個問題。
從他們的回答,你能看出這些樂隊的種種堅持之迷人。
這種堅持不是一種痛苦,不是委屈的煽情故事。
而是他們從一而終的選擇,已經把最高的夢想都融入了最接地氣的生活裡。
他們的熱愛,就像呼吸一樣,存在于生命的所有時刻。
說真,如今節目播到了第三期,越往後看,就越能感受到堅持的可貴。
其可貴在于,不得不承認,如今是個氣勢低迷的時代,于是堅持夢想逐漸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越來越多人不敢談夢,不敢追夢。
但看到依然還有這麼多樂隊在堅持自我,看到大張偉依舊還有心氣說着最真誠的發言,以及高葉那一瞬間沒忍住的眼淚,都讓飄再次感受到忠于夢想的力量和美好之處。
同時,作為觀眾的我們,也能通過那麼多不同樂隊,感受到他們傳遞出來的不同的音樂力量,感受到《樂隊的夏天》即使行進到第三季了,還在繼續創新,還在繼續搭建着好樂隊和觀眾之間的那座橋。
這是節目的珍貴,也是于我們觀眾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