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香港人來深圳“反向消費”,擠爆人氣不旺的商場,搬空盒馬水蜜桃,歡迎閱讀。
這個周末,為了陪第一次來深圳玩的香港朋友,花胖被拉去逛了逛福田的卓悅中心。
眼前的景象讓她震驚得說不出話。去年來的時候還人不太多的商場,如今被香港遊客擠爆," 背着雙肩包,穿着運動鞋,一聽口音都是香港那邊的。"
" 我還以為自己到香港了!"
在她心中已經 " 過氣 " 的酸菜魚、潮汕牛肉火鍋,門口大排長隊。幾乎每個人手上都拎着一杯阿嬷手作,臨走前還要買一袋鮑師傅帶回家。
深圳萬象城
據統計,剛剛過去的 8 月,港人北上的人次超過 624 萬,而内地遊客南下香港僅 343 萬人次。
香港入境事務處發布數據,整個暑假期間,已有超過 900 萬人次港人入境深圳。也就是說,平均每個香港人都來過深圳 1.2 次。
小紅書上也出現了大量 " 北上深圳攻略 "。對冷氣強度無比介意的香港人們,甚至還列出了一張深圳各大商場的空調溫度統計表。
曾經内地人湧向香港瘋狂購物的盛況已成歷史。現在,輪到香港人來深圳 " 反向消費 " 了。
01
奶茶、美甲、按摩三件套
連盒馬水蜜桃都賣脫銷
花胖的香港朋友是她的大學同學,說現在年輕人很流行來深圳 " 特種兵一日遊 "。
因為時間緊任務重,離口岸和地鐵站最近的幾個商圈,就成了香港遊客的首選。
羅湖金光華廣場、福田 COCO Park、深業上城、南山萬象天地 …… 随着大批香港人的到來煥發了又一春,每周末都門庭若市。
而港人喜歡打卡的餐廳和體驗也出奇地一致。
花胖和朋友先去喝了霸王茶姬,吃了椰子雞,然後找了家美甲店做指甲,再去松骨按摩,朋友甚至直接辦了張會員卡。
晚上兩人又去逛了名創優品,玩了抓娃娃,吃了牛肉火鍋,在華強北買了一堆手機殼。
最後要回家前,朋友不能免俗地買了鮑師傅、kumo kumo 和阿嬷手作作為 " 北上手信 ",還去盒馬大采購了一圈。
此前就有港媒報道過 " 港人逼爆深圳超市瘋搶水蜜桃 " 的新聞,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盒馬的陽山水蜜桃,口味 " 完勝日本桃 ",一下子成了網紅水果,經常賣脫銷。
朋友告訴花胖,下個月公司同事約好了一起來深圳唱 K+ 密室逃脫,順便做個 SPA。
深圳卓悅中心
除了年輕人喜歡的網紅美食和娛樂活動,深圳的親子場所,也讓不少香港媽媽們情有獨鍾。
卓悅中心的奈爾寶,萬象天地的 MELAND CLUB,還有福田口岸 25 分鍾可直達的兒童探索館,都是香港媽媽力推的 " 遛娃寶地 ",不費什麼腦筋就可以打發一個周末。
此外,不少香港人還喜歡來深圳看牙醫、做針灸。福田口岸附近一家口腔醫院,周末預約全部爆滿,會說粵語的醫生供不應求。
數據顯示,今年 7 月,港人北上深圳的消費金額達 40 億港元。
羅湖金光華廣場一間日式餐廳的店長表示,每逢周末,店裡超過一半的顧客都是港人。" 我們現在已培訓前線員工要會聽會講粵語。"
02
香港賺錢深圳花
還不用看服務員臉色
如果你問港人扎堆來深的原因,他們十有八九會回答兩個字:便宜。
一方面,目前港元兌人民币的匯率已達到 0.93,幾乎快到了 1:1 的地步," 香港賺錢深圳花 " 變得史無前例地劃算。
另一方面,香港生活成本高昂是公認的事實。相比之下,深圳無論吃喝玩樂,都稱得上 " 價格感人 "。
今年 28 歲的香港女孩 Lulu 說,一個人在香港普通小店随便吃頓飯,總要花費六七十港币。而到了深圳,一家五口人均不到 100 就能吃六七個菜,還都是大餐。
" 香港商場的火鍋,2 個人吃下來 1000 打底。深圳只要 300 元就能吃到飽。"
更不用提以人工服務費為主的按摩、美甲、理發、洗牙,價格僅為香港的三分之一,還有各種團購優惠,因此頗受港人歡迎。
連深圳的 KTV 包廂," 同等價格都有香港四五倍大。"
因此,雖然來回的交通花費近百元,但許多港人還是表示 " 多攢幾件事一起做就賺到了 "。
而除了價格,深圳吃喝玩樂的花樣更迭快、比香港選擇更多,也成為它的一大優勢。
比如讓香港人欲罷不能的各類網紅餐廳和奶茶,雖然在内地人看來已經不算新鮮,但比之香港的茶餐廳和港式奶茶還是豐富得多。
花胖開玩笑感嘆道:" 香港人給了我們自信,深圳原來不是美食荒漠!"
此外,内地的服務态度也讓港人大加誇贊。有博主形容在香港 " 花錢買難受 ",而在内地則是 " 皇帝般享受 "。
" 香港很多餐廳有用餐時間的限制,吃飯吃得久了,服務員明顯會不高興。"" 很多的士司機、商場店員對香港人也是黑口黑面。"
而内地的平均服務 " 超香港 9 條街 "。Lulu 說,第一次在深圳吃飯,不會用微信付款,服務員一點沒有不耐煩,幫她想了很多辦法,離開時也是笑臉相送。" 要是在香港我可能會被罵吧。"
當然,港深兩地能實現如今的雙城生活,也得益于越來越便捷的交通和支付工具的打通。
從西九龍到福田,高鐵僅需不到 20 分鍾,通關體驗也非常 " 絲滑 ",完全可以實現香港下班後來深圳吃夜宵。
這些年各種内地支付工具如 Alipay、WechatPay 在港的普及,也讓北上消費更加簡單。
支付寶的香港版 AlipayHK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港人來内地的消費金額與次數比之前增長了 3 倍。
03
高淨值消費者不多
價格最終要導向價值
其實,香港與内地之間的 " 角色互換 ",早在疫情後關口剛開放就已初現端倪。
當時的香港亟盼着内地遊客的歸來能重現昔日 " 買買買 " 的景象,但或許是因為價格已經不占優勢,内地人在港的消費始終不溫不火。
反倒是兩地通關後,催生出一大批幫香港人從深圳購買鮑師傅、喜茶的 " 反向代購 ",生意相當火爆。
此後北上的港人與日俱增,8 月更是與内地赴港遊客拉開了日均 9.1 萬人次的差值,令港媒擔憂 " 本港飲食零售業短期内難以恢復以往水平 "。
不過,其實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香港人這波 " 占領深圳 ",高淨值消費并不多見,主要還是集中在平價場所,買的也大多是便宜的生活小物。
在香港定居 15 年的 Fiona 覺得,身邊大多中產家庭的生活和疫情前沒什麼區别,依然喜歡去日韓、東南亞、歐美等地度假。" 去深圳的可能還是年輕人居多。"
同時,雖然香港作為 " 購物天堂 " 的吸引力在逐漸減弱,但現在很多内地人愛上了周末去香港看展、看電影、看演唱會,這類文化消費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觑。
無論是南下還是北上,大灣區消費圈已經初步形成。香港和内地都有獨特的優勢和特色,是另一方無法取代的。
随着兩地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如何找準各自的定位,從 " 價格 " 走向 " 價值 ",或許應該是更長遠的考量。
文、編輯/strawberry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