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智駕與安全孰輕孰重?廣汽本田P7選擇堅持造車初衷,歡迎閱讀。
在汽車產業轉型的下半場,智能駕駛成為新的焦點。進入 2025 年以來,國内車企争先恐後地發布智駕系統,生怕錯過了新的技術熱點,被視為落後者。但盲目追逐熱點,往往伴随着過渡、超前甚至虛假的營銷,為車主日後的行車安全埋下重大隐患。
幸而,還有一些企業從不刻意随波逐流,而更願意保持自己造車的初心,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廣汽本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即将上市的 P7 車型,就是其在安全方面的集大成者。
P7 車型設有電池安全、主動安全、被動安全三道防護,從車輪武裝到車頂,打造出豪車級安全實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廣汽本田在追求更高電池能量密度、更智能、更舒适的駕乘體驗時,總是以安全為底色,在性能、體驗與安全產生 " 衝突 " 時,仍堅持把安全視為第一要務,将新能源車的安全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安全出發,廣汽本田将 P7 打造成了一款全能車型。新車直擊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的 " 八大痛點 ",重構了產品價值。P7 提出 " 不暈、不累、不慌、不懸、不卡、不怕、不糙、不同 " 的 " 八不 " 設計原則,覆蓋從駕駛體驗到安全防護的全維度需求。
P7 的推出标志着廣汽本田完成從 " 油改電 " 到原生純電平台的跨越。雲馳架構不僅支持三電系統的高效集成,更通過高剛性車身、低重心設計等底層優化,實現 " 操控、安全、舒适 " 的全維度均衡。這種 " 不偏科 " 的產品力,打破了豪華純電市場 " 智能 - 操控 - 安全 " 的不可能三角,為合資品牌電動化提供了可復制的範本。
" 不偏科 " 的產品力
作為廣汽本田在電動化時代推出的首款無可挑剔的產品,P7 在 " 三電 & 雙智 "" 外觀 & 内飾 "" 安全 & 豪華 " 三大維度均做到同級領先,具備強大的市場競争力。
三電 & 雙智方面,廣汽本田 P7 搭載的的電機、電池、車機、智駕堪稱合資電動車天花板。
電機方面,P7 搭載前 150kW+ 後 200kW 雙電機四驅系統,峰值扭矩 420N · m,百公裡加速 4.6 秒,動力響應 " 一踩就有,越踩越有 "。對比同級競品,P7 的電機效率(單體最高 98.5%)和扭矩輸出均處于領先地位,高速超車、山路攻彎等場景下展現 " 轎跑級 " 操控。
電池續航與安全方面,廣汽本田 P7 采用寧德時代定制 90kWh 三元锂電池,CLTC 工況續航 650km,低溫環境下(-30 ℃)容量保持率仍達 86.8%。電池包通過 12000 噸一體化壓鑄全鋁外殼、1500MPa 熱成型鋼橫梁等設計,實現 " 碰撞即斷電 " 的極速響應,安全标準遠超國标。
智能生态方面,Honda Connect 4.0 系統支持 15 種智能場景聯動,語音助手兼容方言識别,AR-HUD 與 12.8 英寸中控屏實現 " 無界互動 "。Honda SENSING 360+ 新增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員異常監測等功能,L2+ 級智駕覆蓋全場景用車需求。
在 P7 身上,智能駕駛輔助不是 " 炫技工具 ",而是 " 疲勞管理專家 "。當長途駕駛中困意襲來,L2+ 級輔助駕駛可無縫接管;當暴雨天視線受阻,流媒體後視鏡自動切換廣角模式。可暫時将駕駛者的雙手與雙眼解放出來。
在外觀 & 内飾的設計上,廣汽本田 P7 對運動美學與舒适體驗的融合有着極致追求。整體設計語音以 " 鋒芒畢露 " 為核心,21 英寸超大輪毂、轎跑低趴姿态、貫穿式尾燈組塑造未來感;電子外後視鏡(響應速度低于人眼 0.1 秒)和 1.85㎡智能調光天幕,兼顧科技感與實用性。
車身内部,廣汽本田 P7 基于本田 MM 理念打造,2930mm 軸距 +85.8% 得房率,提供 "SUV 視野 + 轎車舒适 " 的獨特體驗。人體工學座椅集成加熱 / 通風 / 按摩功能,長途駕駛疲勞感降低 40%。
安全 & 豪華方面,廣汽本田 P7 不僅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基礎防護,更可以與駕乘者實現情感共鳴,向用戶提供了物理與精神層面的雙層安全感與豪華感。
安全是廣汽本田永恒的第一追求。廣汽本田 P7 采用 ACE 高級兼容性車身設計 +13 安全氣囊(彈出體積達 400L),碰撞測試獲 C-NCAP 5 星、C-IASI G 級認證。Honda SENSING 360+ 系統通過 22 個傳感器實現 360 ° 環境感知,遙控泊車、開門預警等功能将危險化解于無形。與此同時,廣汽本田更秉持 " 技術敬畏心 ",将電池安全驗證标準從行業常規的 100 秒提升至 1 秒斷電,将熱管理技術做到 -30 ℃仍能穩定輸出。
車内豪華配置随處可見,如前排雙頭枕 BOSE 音響、仿麂皮打孔座椅等等。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在 " 看不見的地方 " 本田做到了用心更甚,例如電池包采用 12000 噸壓鑄鋁材,不計成本提升,做到了安全性翻倍;ADS 減震系統每秒調節懸架 100 次,過濾颠簸同時保留路感;全車 68% 的用料均采用高強度鋼。廣汽本田 P7 以 " 看得見的豪華 " 與 " 看不見的匠心 " 傳遞出同級領先的品質感。
全場景體驗最優解
在 " 三電 & 雙智 "" 外觀 & 内飾 "" 安全 & 豪華 " 三大維度越級領先產品力的支撐之下,廣汽本田 P7 為用戶提供了全場景體驗最優解。
在早晚高峰的擁堵路段,P7 的 L2+ 級智駕系統可自動跟車、啟停,配合流媒體後視鏡減少視覺盲點。車内 BOSE 音響播放輕音樂,AR-HUD 顯示實時導航信息,駕駛者可放松身心,享受 " 無憂通勤 ",兼顧智能與舒适的平衡。
在高速長途駕駛中,P7 可為駕乘者提供性能與安全的雙重保障。開啟高速領航輔助後,P7 可自動保持車道、調節車速,駕駛員專注監控路況即可。雙電機四驅版本在超車時瞬間釋放 420N · m 扭矩,動力響應迅猛;1.2 萬噸壓鑄鋁電池包在極端碰撞中 1 秒斷電,确保安全。
復雜路況更彰顯出 P7 底盤調校的深厚功力。面對坑窪路面,P7 的 ADS 自适應電磁減震系統每秒調節懸架 100 次,有效過濾颠簸;前雙叉臂 + 後五連杆懸架保留清晰路感,過彎時側傾抑制優于同級車型。
以 " 新駕趣觀 " 重構市場認知
P7 不僅是豪華純電時代的 " 六角形戰士 ",更将自燃油車時代一直所追求的駕趣特性,延伸到了新能源時代。
作為本田雲馳智能高效純電 W 架構下的首款車型,P7 傳承了本田 60 年運動調校基因與 F1 賽事冠軍經驗,以高剛性、低重心、輕量化架構重新定義電動駕趣。
在動力維度,P7 提供單電機後驅與雙電機四驅版本,其中四驅版綜合功率達 350kW,峰值扭矩 770N · m,百公裡加速僅需 4.6 秒。更難能可貴的是,本田工程師通過驅動力線性輸出與動能回收撥片設計,讓加速響應與燃油車無異,實現 " 踩多少,有多少 " 的直觀體驗。
然而,廣汽本田認為駕趣不等于性能,而是 " 人車合一 " 的精神共鳴。廣汽本田 P7 的 " 駕趣 " 并非單純追求速度,而是通過後驅架構、50:50 配重比、4 萬牛 · 米 / 度扭轉剛性的黃金組合,讓駕駛者感受到 " 車随心動 " 的掌控感。對比新勢力堆砌加速參數的做法,本田更懂 " 如何讓電動車開起來像燃油車 " ——電磁減震系統過濾細碎震動,保留清晰路感;低重心設計讓高速過彎更穩,這種 " 可感知的駕駛樂趣 " 才是電動時代的核心競争力。
正如廣汽本田副總經理袁小華所言:" 沒有 60 年造車積澱,不要談駕趣。"P7 通過雲馳架構的底層創新,将廣汽本田運動基因與電動化技術完美融合,在 " 不暈、不累、不卡、不懸、不怕、不慌、不糙、不同 " 八大核心價值中,實現了從 " 參數堆砌 " 到 " 體驗重構 " 的跨越。這不僅是一款車,更是廣汽本田對電動時代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讓駕駛回歸純粹樂趣,讓科技賦能人性溫度。
當行業陷入 " 參數内卷 " 與 " 低價狂歡 ",廣汽本田 P7 以高價值重新定義了成功車型的标準:用 60 年造車積澱打磨操控基因,以 12000 噸壓鑄鋁材構建安全堡壘,借智能生态重塑人車關系。它不僅是廣汽本田電動化轉型的裡程碑,更是對 " 如何造一輛好車 " 的深刻回答——拒絕短視的參數競争,專注用戶全生命周期的體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