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花式降價難幫車企完成年銷目标,價格戰仍是明年主旋律,歡迎閱讀。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誰也不會想到,年初來勢洶洶的 " 價格戰 " 會一直持續到年終。
乘聯會分析稱,12 月是年末衝刺階段,車企及經銷商全力衝刺銷售目标,加大促銷力度、加快銷售節奏,以促進銷量提升。12 月以來,已經有 10 餘個頭部自主品牌及新勢力品牌推出車價直降、現金補貼、置換福利等購車優惠。
相較于稍有動作就能占據新聞頭版的新勢力品牌,自主品牌車企在價格優惠上更為低調直接。從 11 月就放出現金補貼的比亞迪,到 12 月陸續對旗下車型推出優惠的長安和奇瑞,頭部自主品牌也陸續加入新一輪降價潮中。
終端狂降,衝刺銷量
随着年末行業内卷加劇,搶客源、衝銷量是所有車企年終壓力所在,即便是比亞迪這樣的頭部自主品牌,也要直面銷量壓力。
在比亞迪 2023 年半年度業績會上,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表示," 未來 3-5 年,比亞迪會打‘價格戰’,或者在細分領網域打‘價格戰’,比亞迪有充足的準備。"
頭部自主車企年終優惠活動
然而自 11 月起,比亞迪就已針對王朝及海洋網部分車型推出讓利活動,秦漢唐宋車型均有涉及。當月,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車 30.19 萬台,其中包含乘用車 30.14 萬台,同比增長 31.1%;王朝及海洋網共銷售新車 28.85 萬台,同比增長 27.4%。今年前 11 個月,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車 267.2 萬台;按照 300 萬台的年度銷量計算,比亞迪在 12 月需銷售 32.8 萬台新車才能達标。
12 月 1 日,比亞迪王朝網加推限時 " 燃油轉訂基金 ",至高優惠 2 萬元,折扣僅限 12 月。同時,比亞迪還針對護衛艦 07、海豹冠軍版、元 Pro、元 PLUS 冠軍版等車型推出 2000 元抵 5000-9000 元購車款優惠。
11 月,長安汽車銷量同比增長 23.0% 至 22.73 萬台,今年前 11 個月,長安汽車累計銷售新車 233.80 萬台,同比增長 11.8%。具體來看,CS 家族、雙逸系列、UNI 序列分别售出 3.62 萬、1.73 萬及 1.86 萬台;自主新能源品牌方面,長安啟源、深藍汽車、長安阿維塔分别交付 1.03 萬、1.62 萬及 4080 台新車,漲勢明顯。
12 月,長安汽車對旗下 CS75 PLUS、UNI-V、歐尚 Z6 智電 iDD、歐尚 Z6、歐尚 X5 PLUS 推出 1.5 萬 -3 萬元的現金直降;啟源 A05、啟源 A07 和啟源 Q05 推出 1999 元抵 1 萬 -2.2 萬元的現金禮;深藍全系則享受定金 1999 元抵 8000 元購車款活動,優惠力度不可謂不大。
奇瑞則針對旗下所有車型推出 " 舊車置換至高抵 30000 元 " 及 " 至高抽 49999 元購車券 " 的活動,不過該活動僅限 12 月 18 日前有效,并非持續至月底。而其他諸如現金抵扣、置換優惠、金融貼息等多為常規優惠,品牌方并未在官網标注這類優惠的有效日期。
吉利和長城的年終優惠集中于特定車型。其中,吉利針對帝豪 L HIP 冠軍版、第四代帝豪分别推出現金補貼至高 1.4 萬元及至高 1.2 萬元的現金紅包。根據吉利汽車公布的數據,11 月其合計銷量達到 20.01 萬台,同比提升 38%;作為吉利品牌旗下的走量車型,帝豪冠軍系列作為 A 級家轎中的熱賣車型之一,11 内銷售 2.34 萬台,同環比均有所提升。在 12 月現金補貼後,帝豪限時售價進一步下探至 6 萬元以下,有望進一步衝量。
而除了針對燃油車型推出的常規補貼外,年末,長城汽車還針對旗下新能源車型推出年終補貼,如針對哈弗猛龍 PHEV 版車型推出訂金 2000 元抵 6000 元購車款活動,針對歐拉好貓 GT 推出至高 2.2 萬元現金優惠,活動截止日期均為 12 月 31 日。
今年前 11 個月,長城汽車累計銷售新車 111.82 萬台,同比增長 12.94%,其中新能源車銷量達到 23.21 萬台,約占總銷量的 21%。在優惠力度加大後,長城旗下新能源車型銷量有望進一步衝高。
合資品牌方面,一汽 - 大眾、一汽豐田、神龍汽車等,均推出限時優惠活動,涵蓋各品牌熱賣車型,如寶來、速騰、高爾夫系列、探嶽系列、攬巡和攬境;新卡羅拉、新 RAV4 榮放、新亞洲龍、格瑞維亞、皇冠陸放等,除常規購車補貼、置換補貼外,還推出金融購優惠及售後服務優惠等。
降價潮之下,促銷作用持續遞減
一輪輪降價潮之下,消費者已将持币觀望視為常态。
根據乘聯會最新發布數據,2023 年 11 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 208.0 萬台,同比增長 26.0%,環比增長 2.4%。今年累計零售 1,934.5 萬台,同比增長 5.3%。
乘聯會分析稱,相較于歷年的年末促銷力度企穩收縮的特征,今年 11 月車市促銷力度持續增大,針對性的增換購促銷和地方補貼持續推出,使購車消費需求有所釋放。同時,國家層面針對汽車行業的指引政策頻出,旨在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不過,持續的降價浪潮使得終端消費者觀望情緒加重,終端促銷邊際效益遞減。
從銷售表現上看,盡管年内經歷一輪輪讓利,大部分車企仍未達到年初的銷售預期。
造車新勢力中,只有理想汽車提前完成銷售目标,其餘品牌距離年初制定的目标仍有一定距離。傳統車企中,上汽集團、比亞迪、長安汽車、廣汽集團、東風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此前分别制定了 600 萬台、300 萬台、280 萬台、264 萬台、350 萬台、165 萬台及 160 萬台的銷售目标;根據今年前 11 個月的銷量計算,能完成目标者仍在少數。
在乘聯會專家看來,基于消費者持币觀望的态度,促銷力度的增強會為年末車市帶來翹尾效應,但衝刺力度不會很大。一方面,新能源車型增換購較多,推動淡季不淡。另一方面,近兩年的燃油車新品推出數量劇烈減少,產品進入新一輪蓄力期。
而針對明年開年的行情,乘聯會分析認為," 今年 12 月是小月,元旦休假有兩天在 12 月。12 月有 21 個工作日,相對 2022 年 12 月的 22 個工作日少一天,加之年末最後兩天休假,預計今年部分年銷量将結轉到明年,這必将對 2024 年的好采頭有很好的支撐效果,也有利于明年經濟增長。"
對于 2024 年車市走向,業内人士指出,終端競争依舊殘酷,價格戰仍将是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