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日有所誦 日有所長,歡迎閱讀。
如何安排班級誦讀?在不同的年級段,面對不同文本,可以采取哪些誦讀策略?讓我們一起來看第六期點燈人飛翔計劃 · 親近母語培訓師王振老師如何在不同年級,通過不同文體的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思辨能力。
王振
■ 洛陽市孟津區河陽小學語文教師
■ 親近母語公益培訓導師
■ 第六期點燈人飛翔計劃培訓師
大家好,我是王振,來自古都洛陽。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多年來在班級誦讀活動中的一些實踐和心得。如果有任何不足之處,我非常期待與各位交流和探讨。
我的誦讀歷程
2010 年,我第一次接觸到《日有所誦》,覺得挺好,就開始讓學生讀起來。起初,我們只是簡單地反復朗讀,變換形式地讀。當時那屆學生我帶了兩年,但是把 3 到 6 年級四本《日有所誦》都讀了,大部分内容都進行了背誦,效果非常好。許多學生升入中學後反饋,這段學習經歷為他們打下了堅實的語文基礎,使得他們的語文成績普遍優異。這套書讓我這個普通的一線老師看到了希望,終于有了一套适合學生誦讀的優質材料。後來我就一直帶領班級開展誦讀。
2016 年,我正式成為 " 星星點燈 " 項目的一員,開始跟随孔曉豔老師系統地學習誦讀技巧。在過去的八年裡,無論是《日有所誦》還是《文言日誦》,我都堅持在班級中開展誦讀活動,即使在寒暑假也不間斷,每天進行誦讀打卡。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地實踐、反思、調整,然後再實踐、再反思、再調整……我所有的方法和做法可以概括為兩個詞:樸素和堅持。
班級誦讀安排
每學期開學初,我就提前讓學生準備好《日有所誦》和《文言日誦》,規劃好每周、每天早讀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貼在班級前面。
老師先選領讀員進行培訓,一般是四個領讀員,兩個備用的。兩周訓練有素以後,老師就可以很省力了。領讀員選的都是讀書好的同學,聲音又響亮,老師在與不在,他們都會準時帶領全班讀起來。
每天早上 8:10 到 8:30,20 分鍾的時間。班長督促其他同學在 8:10 前搞完衛生、交好作業,準備好誦讀書本,8:10 準時誦讀。
從兩年前開始,我們除了讀《日有所誦》,還帶進了《文言日誦》。每周兩個早讀是日有所誦,解決一個單元的誦讀。每周一個新的單元,每一篇文本讀三遍,然後倒過去往前面一篇一遍繼續讀。兩個早讀是《文言日誦》,每天早讀只讀一篇,周末還要繼續讀《文言日誦》。
最開始的時候是由我來進行範讀,領着學生讀,教學生如何畫節奏、斷句。大概兩個星期,等學生入道後,就開始由領讀員每天早讀領着學生讀一篇,齊讀七遍以後,字音、節奏、斷句都正确了,每個學生開始自己嘗試背誦,很快孩子們就背會了。
關于誦讀,我的認識
一、讀是根本
誦讀誦讀,就是熟讀成誦,讀是根本。薛瑞萍老師曾說," 誦讀是深層閱讀,日不間斷的誦讀,就是煉心的過程。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天長日久,積累的是語言,培養的是詩性,也是定力和靜氣。"
讀多了,讀熟了,自然就會誦了,自然能感受到語言文字之美,讓這些優美的語言文字長進孩子的身體裡,浸潤孩子的生命,享受思想成長的快樂。
二、樸素才能持久
除了公開展示課以外,我不贊成把《日有所誦》做成課件,有這必要嗎?既浪費時間,又增加老師的負擔,每天拿着書讀就是了。大道至簡的課堂才是上品,簡單的事情才有生命力。誦讀教學要心平氣和,不要急功近利。
三、做好文本分析
我經常是利用寒暑假提前把下學期要用到的誦讀本準備好,提前把每一篇文本先自己讀幾遍,按照文體來決定如何誦讀,有的文本還需要對作者的生平經歷、時代背景等查找資料,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每個單元總要有 2 到 3 篇需要老師設計一些問題來促進學生的理解,那麼這些問題如何提出?提什麼樣的問題?這些都需要老師提前對文本進行充分的了解。
我把自己的理解和簡單的教學設計都寫在相應的文本旁邊,這樣便于我們随時使用。遇到學生有獨特的見解,我也要記錄在旁邊,積累資料,積累經驗。
我的做法——不同文體的誦讀
誦讀教學要把握住三點,一是回歸兒童本身,二是回歸文體本身,三是回歸聲音本身。
《孩子成長歷程》這本書告訴我們,孩子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段,老師的示範和引領是起主要作用的。每遇到一種新的文學體裁,每一個單元的每篇文本,我們老師都要先範讀、領讀,目的就是讓孩子們認識裡面的字詞、正音,在讀詩詞、文言文的時候教學生畫節奏、标上輕重音,然後再讓學生讀準确、讀流利。
一、低年段
因為剛入學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新鮮的事物,而且低年段基本上都是熟讀成誦的課型,以兒歌、童謠和童詩為主,文本比較簡單。所以低年段在誦讀的時候,讓學生讀好節奏、讀準字音的同時,可以加入适當的動作,變換各種節奏,運用輪流讀、師生讀、一起讀、指名讀等方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例如:《瓜娃娃》不同形式誦讀(打節奏、加襯字、重復讀)——
《插秧》問:為什麼先插在綠樹上?熟讀詩歌,讓學生明白詩歌裡從上到下從遠到近的順序。
學習《晨讀對韻》的時候,用吟誦的方式是最适合的。這就是回歸兒童的本身,還至聲音本處,用韻文最适合的方式來學習。
讀好了,可以聊一聊了。聊的話題與對韻這種文學樣式密切相關。和學生聊什麼呢?一篇對韻可選擇一到三個詞、句好好聊一聊。
學習《晨讀對韻》一:
學生充分誦讀後,問:" 你覺得室和家是一個意思嗎?"
" 白鹭對烏鴉。" 你讀過、吟過、背過的古詩詞中,有哪些句子中有白鹭、烏鴉呢?"
學習《晨讀對韻》四:
二、中年段
到了中年段,學生的自我意識萌發,理性思維開始形成,那就讓孩子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去發現,去思考,引導學生感悟文本中的形象韻律、意味,激發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精神成長。
在這一階段,哲理詩、古詩、現代詩比較多,難度有增加,要讓孩子們粗知文本的大意、感知文本的形象後,再去熟讀成誦。
哲理詩意韻深遠、發人深省。對學生來說,是有點難以理解。老師需要做的,是有效銜接。找一個合适的切入點,把這首詩文具象化,理解他在說啥,和孩子的生命相連接。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人、事、物做例子,幫助他們理解詩文的含義,也是哲理詩誦讀教學非常重要的方法。
說來聽聽,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同時也聆聽到其他人的想法,一方面可以豐富他們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修正他們的觀點。所謂成長,是懂得堅持自我,也是學會理解、接納别人。
哲理詩:泰戈爾《飛鳥集》
" 我存在,乃是所謂生命的一個永久的奇迹。" 讓學生聯系殘奧會,那些運動員們奮力拼搏,不屈服于命運,努力向上的那種狀态,是不是生命的一個奇迹呢?也可以聯系我們窗外的樹,那些花和草,以及樹上的小鳥,它們從最開始到現在能生存下來,經歷了多少的暴風雨和危險,不都是生命存在的奇迹嗎?
" 鳥兒願為一朵雲,雲兒願為一只鳥 ",你願意成為什麼呢?為什麼呢?人們都願意成為别人,都羨慕别人。鳥兒會飛,但它依然想像雲一樣飄在空中,雲兒飄在空中,但它還像像鳥兒一樣有翅膀。人們心裡都是不滿足的,有了希望,又不斷地追求,因為不滿足,所以向往。其實萬物各有長短,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比較賞析:《易水歌》《易水送别》
用講故事的方式帶入是一種非常好的還至本處的方法,因為三年級的孩子還是非常愛聽故事的,把荊轲入秦的故事講給她們聽。他們就更容易理解《易水歌》荊轲為何如此悲壯。
1000 年後的駱賓王,來寫荊轲刺秦的這段歷史有什麼用意呢?了解洛賓王的生平經歷的人都知道,駱賓王是借此來感嘆荊轲有燕太子丹識千裡馬,而自己的伯樂又在哪裡呢?這一種懷才不遇的情緒,在詩中表現得很明顯。
讓孩子們找一找兩首詩相同的地方。再讓他們比較兩首詩有哪些不同呢?當然是表達的感情不同,一個慷慨悲壯,一個是悲從中來。
三、高年段
到了高年段,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對世界的看法。我們在誦讀中就要用 " 說來聽聽 " 的方法,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觀點和意見,多傾聽不同的見解。那麼我們在課堂上就要重點關注孩子們的思辨能力和價值觀的形成。
這個階段主要是品讀感悟課,篇幅較長的文本比較多,近當代中外散文、古文和古詩并存,老師就要提供一定的支架有助于理解。當然,古詩和古文的誦讀一定要讓孩子沉浸其中,感受文本的形象,内涵和意蘊。平時我們都把散文誦讀放在周五早上,這樣經過前幾天的誦讀,學生已經熟悉了文本,前兩部分就可以省略,直接進入深入讀。
在深入誦讀的時候,我們要提問題。從哪兒去切入呢?老師只有在充分的理解文本、熟悉文本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提出适合孩子的問題。當然,這一類問題都是發散性的、利于培養孩子的思辨性思維的一類問題。每一首詩文提 1 到 2 個核心問題就可以了,不要貪多。
散文詩:《職業》
《新月集》是泰戈爾極其重要的一部詩集。在短短的一二十分鍾裡,如何進行長文的誦讀教學呢?因文定教非常重要。課堂上,老師帶着孩子們做的是梳理文章脈絡的工作。
《職業》初讀:初讀也分層次,第一先讀正确,第二個層次就是讀流利。
深入讀:這個層次的讀,就要以問題帶動,可以用兩三個問題有層次地鋪開,第一個層次的問題可以提關注文本本身的問題,再讀再問:他一路上遇到了哪些人?它還可能遇到哪些人?她一路上遇到那麼多人,為什麼單單只寫遇見的小販、園丁和更夫呢?是呀,心中所想,即眼中所見。眼中所見的皆是心中所想的。
正因為不同的文體教學方法的不同,所以對于古詩、古文最好的就是回歸聲音本身,運用誦讀或者吟誦的方法,會更好地去體會到詩文的意蘊。《我愛吟誦》這套書适合我們使用,不會吟誦的老師可以跟着上面學。
吟誦時或高昂、或婉轉、或低沉,通過聲音傳達自己對詩文的理解,這是孩子的情感體驗和思想的形成。" 你從聲音裡聽懂了什麼 "?指向于關注聲音背後的含義,會給孩子們打通另一條理解讀詩歌的路徑,用聲音來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在誦讀教學中至關重要。請欣賞我們班同學的吟誦《詩經 · 木瓜》。
大道至簡,樸素的堅持是誦讀的根本。願我們讀起來,做起來,在誦讀中厚積薄發。【END】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