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再見愛人3》:離婚一定是解決婚姻問題的最優解嗎?,歡迎閱讀。
《再見愛人 3》開播了。
如今這檔婚姻觀察類真人秀已經做到第三季,成為當下國内綜藝市場獨樹一幟的存在。
如果說第三季有什麼不同,用制片人劉樂的話來總結就是:第一季是哭,第二季是怒,第三季是笑。" 笑 " 是笑點,也是溫暖與治愈。從先導片的立意,到第一期的正片,《再見愛人 3》确實做到了這一點。
矛盾與愛意,淚點與笑點,這些并存的復雜性,是節目在這一季核心讨論的議題。看完首期節目,讓冷眼看到了節目三季以來對婚姻、情感關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對社會議題剖析的能力。也借此篇真實觀感,表達一些對《再見愛人 3》的期許。
離婚節目何以 " 溫暖 "
如果沒有打開第三季,冷眼可能很難想象離婚議題能與治愈緊密挂鉤。而溫暖和治愈,恰是第三季《再見愛人》想要突出的核心立意。
如同這季的 slogan" 冰川之下愛意萬裡 ",從一開始節目就告訴觀眾,我們所見的冰山一角,隐藏的是復雜的愛意,也更加明确的提醒了我們 " 愛和婚姻的復雜性 "。
冷眼在第二季的時候曾寫過,離婚的前提不是 " 衝突 ",是 " 愛 " 與 " 婚姻 "。無法表達以及不知如何表達的情感與愛,最終橫亘在夫妻關系中間,突破了衝突的外延。在第二季所描摹的眾多 " 衝突 " 裡,矛盾的無限放大展現的更多是負面情緒,是濃烈的窒息。
而如今第三季,節目清晰的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将溫暖與愛作為底色,去重新構建離婚夫妻之間的故事,這無疑是一種對兩性關系更宏觀、更深刻的注解。
從 " 溫暖 " 的立意出發,相應的,節目的重要構成元素也都做了改變與創新。
首先是嘉賓夫妻的選擇,第三季的三對嘉賓都是沒有辦理離婚手續的伴侶。
回看前兩季,不論是第一季已離異的章賀郭柯宇、登記離婚的的老王朱雅瓊,還是第二季的盧歌蘇詩丁,大多數的嘉賓要麼已經分居,要麼已經離婚,婚姻關系基本破裂。
而第三季的這三對嘉賓,直接奠定了節目的叙事方式和氣質調性。至少從 " 是否離婚 " 的單一維度看,彼此還未真正分開至少證明還相愛的可能性。
于是在先導片與第一期裡,節目一面揭開彼此之間的核心衝突,一面闡釋彼此之間的情感關系,愛與矛盾,占據一體兩面,彼此博弈。
傅首爾和老劉,直接的對比。先導片裡的其中一個鏡頭讓冷眼印象深刻。傅首爾在舞台上等待錄制開場,老劉在車裡等綠燈變亮,同時面對倒數五四三二一。同一個畫面,兩個鏡頭,勾勒出兩個世界,窺探出兩種人生。重疊的影像,如此鮮明的将兩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節奏展現了出來。
而在旅行正式開始後的相處中,又能看到他們日常的輕松相處和有趣對話。老劉剛出場,傅首爾就上前迎接噓寒問暖,在夫妻合作完成單線的任務裡,他們又可以圍繞窗外的地貌展開日常的聊天,甚至還一起聊起其他嘉賓的八卦。在言語中,透露出對彼此的關心,體現出 " 老夫老妻 " 之間溫暖與有愛的部分。
觀眾可以明确的感知到,這一季在表達婚姻的衝突與問題以外,還保留了一些暖色。
與此同時,演播室裡 Melody 和 Papi 兩位女性觀察員的加入,讓吐槽更加有笑點,讓觀察更加有張力。她們恰是都具備有趣靈魂的嘉賓,所以在語言的表達、輸出的風格上,都更加豐富和具有可看性。而李松蔚則是用最具溫暖的視角,娓娓道來其中的心理學原理。
嘉賓之中,因為傅首爾的個性與語言工作者的身份,讓她成為第三季嘉賓中調節氣氛與對話節奏的存在,這也是第三季能讓人 " 笑 " 出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終于,離婚觀察節目不再只是衝突與窒息,還能在無奈與憤怒裡,笑出聲來,感受到一絲溫情。
典型樣本的選擇
除了整體基調,冷眼很想針對這三對嘉賓展開說說。因為這其中不僅包含節目組選人的巧思,也具有值得社會研究的樣本性意義。
上文提到他們都是沒有實質上辦理離婚手續的伴侶,這是第一層最顯性的特征。此外,這三對夫妻整體都較為年輕,其中張碩和王睡睡還是一對 90 後伴侶。
除了傅首爾老劉以外,剩下兩對是沒有孩子的。同時也正因為沒有孩子、變量減少,影響個體在婚姻中的其他關鍵要素具有更多值得深挖的空間。
如果說前兩季的嘉賓,大多留存的還是上一輩父母相處的影子,展現的是中國式夫妻的隐忍與含蓄。那麼這一季,通過不同的個體與家庭,你将更多的了解到具有新時代背景和社會性的夫妻樣貌。
觀眾看不到像郭柯宇、Lisa 姐這樣在家庭關系中的隐忍的女性,轉而可以意識到女性在婚姻關系裡更明顯的自我意識、進行更自由的表達。
傅首爾老劉,不僅展現了 " 女強男弱 " 的關系裡夫妻雙方的自洽與平衡,更能深挖出婚姻背後愛的復雜性與重要性。
他們沒有核心矛盾,但愛意似乎在忙碌的日常中逐漸消失。用傅首爾的原話說,只要他們繼續處,總能處下去。這也恰是中國大多數夫妻的婚姻狀态," 将就 " 和 " 責任 " 遠大于 " 愛情存在的必要性 "。
如今他們都清醒的認知到婚姻中的問題,帶着明确的訴求開啟這段旅程,看是否能補救以及是否能梳理清楚這十四年的婚姻。他們兩人對 " 愛 " 的重新認知,也将影響着用責任和親情維系婚姻的大多數夫妻。
第二對夫妻,以 90 後的王睡睡張碩切入點,讓觀眾第一次直觀的看到,更注重自我、更擅于表達的年輕一代,是怎樣面對和處理親密關系的矛盾。
他們直白、坦率的暴露問題,也面對無法好好溝通的難題。在經過漫長的戀愛和磨合之後,兩人步入婚姻反而致使了更多矛盾爆發,逐漸演變成室友關系。他們所提供的樣本意義關乎這個時代,關于如何把控和處理自我在親密關系裡的尺度,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
而王詩晴則是最具社會話題性的 " 覺醒的芭比 ",自由意識萌芽,在兩性關系中努力找尋對自我,是當下女性成長的最直觀的參照系。
因為夫妻兩人身為模特的職業特性,恰好也切中了 " 穿衣自由 " 的社會議題。" 掌控與束縛 " 在兩性關系裡,通過一次穿衣的過程展現的淋漓盡致。
可以說,《再見愛人》第三季中的每一對嘉賓,都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當下社會中典型的夫妻關系,映射出了再時代變化下的兩性的成長。
情感連接與社會議題
最後,冷眼想抛開嘉賓,再從節目制作上對第三季提出一些期許。因為《再見愛人》這個 IP,如今已不僅代表一檔婚姻觀察類真人秀,它同時還具有值得深究與思考的社會性意義。
兩點來說,一是需要通過節目強化與觀眾的情感連接,也是節目這一季想突出的 " 治愈 "。可以借用兩個手段,首先是演播室的嘉賓,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觀察類節目存在的意義。
演播室的嘉賓代表了觀眾的反應。在傅首爾首次出場時,嘉賓的集體驚訝;以及在探讨校園愛情時,Papi 作為擁有同樣經歷的一員,總結了校園愛情值得肯定的特點,成為了觀眾的嘴替。
這一點《再見愛人》一直做的很好,胡彥斌的一針見血,黃執中的犀利評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
其次是第二季未能實現的,就是讓嘉賓回歸成觀眾 " 遠方的朋友 "。簡單來講,就是構建嘉賓與觀眾的聯系。為什麼第二季沒做到,根本原因還是矛盾愈演愈烈,負面情緒裹挾着人性,讓誇張的 " 戲劇衝突 " 成為了關系的日常,反而不足以支撐 " 日常 "。
這一季從第一期來看,這幾對嘉賓都較為立體。王睡睡毒舌但正義、王詩晴溫柔且堅定、傅首爾犀利且直接。對女性觀眾來說,這幾位嘉賓的個性以及在日常生活裡的狀态,其實也代表着某一面的 " 另一個自己 "。
不過分表現衝突,而是立體展現人物的憤怒、勇氣、可愛與上進,在揭示婚姻關系的同時,也絕不吝啬展現人物的魅力,期待第三季也能堅持将這一點延續下去。
第二份期許,是希望節目更繼續直面女性主義等時代議題,通過小家庭的矛盾反思和探讨大社會的兩性關系,給女性主義更多現實層面的讨論空間,從社會結構層面引導大眾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婚姻觀。
第二季的節目其實處理了很多復雜議題,婚姻與金錢、婚姻與生死、婚姻與孩子等等,到這一季,冷眼期待節目可以展開對女性主義的探讨。
一個 " 追求事業與價值的女強人 ",一個 " 覺醒的芭比 ",一個 " 自由表達的 90 後 ",無疑都是很好的研究對象。
王詩晴意識形态的變化,能夠讓觀眾看到一條關于獨立女性的成長線。以及她在意識到自己受到婚姻束縛時,如何在親密關系與自我中尋到平衡點。
而王睡睡或許能帶領年輕的女性觀眾,一起去探索另一種關于獨立的、更合适的表達。張碩的成長線,或許可以帶領大多數男性,意識到自身缺失的擔當與責任感。
通過李松蔚老師的闡釋,節目直面了 " 男性需要教育、女性需要學習 " 的社會議題。這也是首次展開關于社會性别群體的讨論。這一點值得肯定。
在 " 上野千鶴子、女性獨立意識、女性覺醒 " 這些熱詞席卷網絡的時候,綜藝節目作為大眾媒介确實需要警惕和思考,如何對社會現象進行客觀且正确的闡釋,如何引導大眾進行理性讨論。
就像黃執中在第三季第一期結尾對王詩晴和老紀關系的總結,選擇從一個專業角度去讨論老紀的行為是否屬于 pua,這一點正是當下網絡環境所需要的。從第一季到第三季,雖然節目不是第一次應用和闡釋 pua 這個詞,但語境和意涵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所以當詞語、理論在網絡傳播中逐漸失去原本的含義時,節目所能做的,就是通過李松蔚、黃執中這樣的專家,來告訴觀眾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原理,以及如何透過淺層現象直面深層的心理問題。
如果通過這一季節目,讓大眾意識到選擇單身或者離開親密關系不是成為獨立女性唯一的選擇,結束一段婚姻也并非是處理婚姻問題的最優解。看完節目,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獨立與自由,并由此最終學會建立一段舒适正确的親密關系,那麼這一季的内涵也就真正得到了升華。
冷眼很高興的看到,做到第三季的《再見愛人》,始終堅持的在探讨親密關系的可能性。在婚姻關系的衝突與矛盾中,依舊也在追尋愛的意義。而如今随着社會與時代的發展,節目也與時俱進更新内核和語态。這就是一檔綜藝節目的社會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