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定更高的目标,是企業成功的核心,歡迎閱讀。
《更新書堂》· 第 357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為機械工業出版社書籍
《U 形曲線》 王海山 著
責編 | 嘯天
第 7539 篇深度好文:5641 字 | 15 分鍾閱讀
随着時代的進步,產業也在悄然發生轉變,有些職業消失了,有些新興產業不斷出現。
那些成功的企業是如何基業長青的?那些曾經輝煌轟動全球的傳奇企業,又是怎樣走向滅亡的?
企業從優秀到卓越,再從卓越到基業長青,其背後的邏輯是什麼?通過案例研究和多年質量管理實踐,我們提煉出企業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内核,正是堅守與創新。
一、企業基業長青的底層邏輯
企業的堅守與創新是企業基業長青、長效發展的根本。
任何企業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都離不開這兩個要素,即企業的 " 變 " 與 " 不變 "。
企業在創立之初,自然離不開其核心目标和使命,也就是我們說的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它作為企業的靈魂讓員工不忘初心、堅守本真,為利益之外的更高追求而存在。
創始人應當為企業締造一份經久不衰的使命和永恒不變的核心價值觀,積極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企業能夠常存于歷史長河的原始動力。
這份堅守不僅離不開管理者對于企業和個人的高标準和嚴要求,更離不開管理者經營管理過程中卓越的領導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我們會發現很多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已經不單是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更是為了實現社會價值與履行使命,因為有了這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人們的生活才能向更高品質提升,這個世界才會不斷進步。
在探究無數歷經磨煉的成功企業和百年品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創新是這些成功企業的共同模式。
為了順應社會經濟發展,很多企業的戰略都在不斷改進,在保證企業核心價值觀不變的情況下,不斷完善企業的發展目标、發展方向、產品和服務類别、人員架構、業務形态,始終走在行業發展的浪尖。
這些企業在不遺餘力地創造價值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核心價值觀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不斷追求進步是企業能夠締造奇迹的動力。
沒有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是故步自封地停在原地的,不斷進步,設立更高的目标,是這些成功企業的管理核心。
中國茶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中國飲茶的歷史源遠流長,無論是茶葉的悠久歷史,飲茶文化的多元深厚,還是茶葉產業的發展規模,在全人類歷史發展中都占據領先地位。
茶樹的生長條件決定了茶葉的品質。
想要知道一款茶葉的好壞,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去了解它所屬的茶園。
據統計,2021 年,我國 18 個主要產茶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茶園總面積為 4896.09 萬畝,同比增加 148.40 萬畝,增幅 3.13%。
這些地區都具有良好的降水和光照,土壤養分适宜茶樹生長,在确保茶園地理環境優越的基礎上,我國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茶樹的質量,嚴格規範茶樹種植過程中的各項标準。
2021 年,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正式出台《關于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茶產業進行優化布局,調整目前四大優勢區網域。
同時,要求各茶園嚴格控制化肥、農 藥使用量,持續改善茶葉主產區的生态環境,确保茶葉的質量。以做好 " 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 " 為指導,各地不斷拓展茶產業功能,不斷擴展產業鏈。
全國茶葉生產形勢穩定向好,近幾年無論是出口額還是國内銷售額都沒有受到太大的天氣和環境影響,但生產成本有所提高,主要是因為人工成本的攀升導致,這時引入數字化機械設備結合人工采摘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建立更加完善的溯源體系。
茶葉的追溯系統将茶葉從種植階段、加工階段、倉儲階段、產品檢測至銷售階段都添加了可追溯性标識,并且全程記錄,這不僅能夠提高茶園的質量管理水平,還能建立茶園的品牌效應。
茶葉也不僅僅通過產地命名,如 " 西湖龍井 "" 洞庭碧螺春 "" 雲南普洱茶 "" 信陽毛尖 "" 鳳凰單叢 "" 福建鐵觀音 ",将來會如葡萄酒的酒莊一樣,生成認可标識,創立茶園品牌,打造每款茶的獨特性,在國際上弘揚 " 中國茶 " 文化,将 " 中國茶 " 品牌推向全世界。
中國不缺悠久的歷史文化,缺少的是正規的溯源體系與可視化的數字化系統加持,當我們合理利用這些途徑時,可将茶葉背後的故事一一展現在消費者面前," 中國茶 " 的品牌也将長盛不衰。
二、值得借鑑的德國質量管理
在世界制造業歷史上,德國制造是一個為眾多追求高品質的人所津津樂道并學習的典型例子。
如今," 德國制造 " 已成為質量和信譽保障的代名詞,德國產品質量享譽世界。只要一提起 " 德國制造 ",人們就會自然聯想到自己看到或使用的德國產品,大到火車、橋梁,小到帳篷、鍾表、廚具,這些產品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耐用、精致、安全、可靠。
回顧歷史," 德國制造 " 這個 " 金字招牌 " 并非上天的眷顧和恩賜,而是德國人 " 知恥而後勇 ",靠創新和質量,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做出來的。
100 多年前的 " 德國制造 " 曾是抄襲、劣質和仿冒品的代名詞,是歐洲其他國家眼裡 " 劣質產品 " 的象征。
德國運用政策和法律,尤其是德國在加強出口產品安全管理方面所依賴的政府產品管理機構、法律法規、行業标準以及質量認證等制度體系,成為 " 德國制造 " 崛起最直接的保障。
1. 在產品質量管理及監管方面,構建完整的管理網絡
德國對外貿易歸聯邦經濟部主管,下設對外貿易辦公室專門負責出口產品管理。除了政府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和質檢部門等對產品質量也進行管理,德國工商總會、中小企業聯合會等在全球都有龐大的聯系網絡。
此外,行業協會、行業組織如标準化機構、質量認證機構等在產品質量管理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德國行業協會為政府和立法機構提供意見和建議,一定程度上影響着社會經濟活動,幫助企業提高產品品質。
來自政府、社會組織的行動共同構成了德國產品質量的監管網絡,保障了德國產品質量的穩步提升。
2. 從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質量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的勞工培訓及獎勵制度,為德國制造質量振興培養高水平人才。德國推行的 " 雙軌制 " 職業教育是改變的一個重要保證因素。
1911 年,德國憲法明确要求,18 歲以下的青少年要接受職業教育,德國 " 雙軌制 " 職業教育模式由此形成,政府為實行 " 雙軌制 " 職業教育的企業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支持,給予職業教育學校各項财政資金支持。
德國政府在各行業建立起完整、詳細的各項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的產品法律體系為質量提供了保障。
重視創新,形成 " 產學研 " 一體的創新體系,并出台與之對應的法律法規,為德國制造過硬的產品質量創新發展提供了保障。
3. 嚴格的工業标準及标準化組織在產品質量管理方面作用巨大
德國制造質量提高,标準體系的作用不容忽視。德國建立起一整套獨特的管理體系,全面、復雜和嚴格的标準體系對德國制造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提升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在德國,任何個人、團體、企業和國家行政機關,都可以就某一方面的标準制定工作提出建議。德國的标準化工作是在政府支持下,由德國非官方組織—德國标準化學會負責的。
德國标準化學會吸收多方的力量,構成了一個标準化系統,通過标 準化系統制定的一系列全面、細化、嚴密的标準,嚴格限制了企業的一 舉一動,從而保證了產品質量。
4. 德國制造質量的提高,質量認證制度的作用不容忽視
認證認可制度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認證證書也成為企業管理的合格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
5. 德國行業協會在質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德國,政府不直接管理企業,而是通過行業協會與企業進行密切 聯系,行業協會在管理協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實際工作。
德國行業協會的職能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 開展政策研究,提出建議。
▶ 市場的分析與研究。
▶ 企業的發展與規劃、質量環保與技術咨詢。
▶ 成本、價格的協調。
▶ 收集與傳遞信息,組織培訓。
▶ 法律法規研究與咨詢等
三、卓越績效模式的基本理念
提升質量管理對于企業管理的價值,分為兩個重要視角。
第一個是企業内部人士,包括企業的高層領導和各級管理者。他們通過卓越績效評價标準和實施指南,給出做卓越企業的架構。
第二個重要的視角,是企業外部的人,包括顧客和主要相關方。從質量認證機構和質量獎評審員的視角,對一個組織進行科學的評價,通過評價找到組織經營管理的優勢和改進空間,提升組織的管理成熟度,增強質量改進效果和創新力。
1. 遠見卓識的領導
高層領導應通過治理機構對組織的道德行為、績效和所有利益相關方負責,并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通過強化組織的文化、價值觀等企業文化,提高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度,帶領全體員工實現組織的目标。
2. 戰略導向
在面臨復雜多變的競争環境時,組織要充分發揮戰略的引領作用,确保組織業務的連續性,有效識别和規避風險,抓住戰略機遇,讓組織的利益相關方——股東、顧客、員工、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社會公眾對組織建立長期信心。
要通過長期規劃和短期計劃部署戰略,以保證目标的實現。組織的戰略要與員工和關鍵供應商溝通,使員工和關鍵供應商與組織同步發展。組織的持續發展還需要實施有效的領導層繼任策劃,創造機會,關注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3. 顧客驅動
顧客驅動是質量管理的重要原則和理念,除了在文化理念層面的重視外,組織要認識到質量和績效是由顧客評價和決定的。所有的組織變 革和創新都應該以顧客為中心,考慮組織的產品和服務如何為顧客創造價值,達到顧客滿意,提升顧客忠誠度,并由此提高組織績效。
4. 社會責任
組織應注重承擔對社會的公共責任,并履行相應義務。領導者應成為組織的表率,在組織的經營過程中,以及在組織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生命周期内,恪守商業道德,保護公眾健康、安全和環境,注重節約資源。
5. 以人為本
組織是以某種使命為出發點、由人構成的團體,為另外一群人提供產品和服務。組織應關注員工發展、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創造公平競争的環境,對優秀者給予獎勵;為員工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促進員工發展與進步;營造一個鼓勵員工承擔風險和創新的環境。
6. 合作共赢
在全球化發展多年後,盡管現在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的現象,但是供應鏈和消費市場的深度融合和滲透,已經使組織與外部的顧客、供應商、分銷商等其他相關方之間的關系越加緊密。
随着數字化進程的加快,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供應鏈細分和重塑,以及工業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企業間的邊界進一步模糊,組織間通過互利和優勢互補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系,有利于組織進入新的市場領網域,開發新的商品和服務,增強雙方實力和獲利能力。
所以合作共赢已經可以分為產業層面、技術研發層面、供應鏈層面、生產制造層面和銷售服務層面。
7. 重視過程與關注結果
組織要實現戰略目标,需要根據戰略識别過程、設計過程,然後進行過程的實施和改進,減少過程波動與非增值性活動,使關鍵過程與組織發展方向和業務要求保持一致。過程管理是一個組織核心能力的體現,從方法—展開—學習—整合,從傳統管理到數字化管理,重視過程和關注結果是不變的邏輯。
組織的績效評價應體現結果導向,關注關鍵的結果。經營結果不能僅體現為銷售額和利潤,應包括產品和服務、顧客與市場、财務、資源、過程有效性、社會責任等方面。
8. 學習、改進與創新
建立學習型組織,培養學習創新的文化,随時和外界保持良性互動,是組織發展創新的原動力。組織要為構建學習環境投入必要的資源,使得各層級的學習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員工的創新成果、顧客的反饋意見、标杆企業和競争對手的經驗都是學習的内容之一。通過學習實現產品、服務的改進,開發新的商機,提高組織的效率,降低質量成本,組織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9. 系統管理
卓越績效模式整體來說可以分為 " 兩橫一縱 "," 兩橫 " 指的是企業戰略的橫向展開,包括業務戰略和職能戰略,進一步細分為關鍵績效指标;" 一縱 " 就是從組織願景開始,向下到戰略、顧客與市場、資源管理,再到過程管理,測量分析和改進,最終到經營結果。
在卓越績效模式中,系統管理給管理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框架,能夠兼顧很多重要的管理條線,因為要實現一個目标,必須是多部門、多流程系統高效率運轉的結果,最終達到顧客和其他相關方滿意的目的。
四、長期主義與 U 形曲線
質量管理實踐對企業績效存在時滞效應。質量管理的實踐作用,于企業财務績效的過程是動态發展的,二者之間存在時間距離,具有發揮積極促進作用的時間晚于導入質量管理實踐的特點。
從研究的結果上看,企業導入卓越績效模式的第 4~5 年,企業的主要财務指标開始呈現上升趨勢。
每家企業的财務績效均随着導入時間基本上呈現出 U 形變化趨勢。
初期,企業需要設定對應的崗位,并為之配備專門的資源,包括辦公設備等硬性環境資源,也包括培訓人員、建立對應的運行體系等具體貫徹活動,這些均需要企業投入成本。
這些成本投入在卓越績效模式運行早期會與卓越績效模式所帶來的積極财務影響產生衝抵,使得企業的實際财務表現看起來并不是那麼顯著,甚至因為前期投入成本增加造成企業财務指标下降,即 U 形曲線前半段所表現出的現象。
卓越績效模式融入企業管理工作後,企業不需要繼續專門為其進行大幅投入,相關工作平穩開展。
這時的卓越績效模式運行穩定成熟,其對企業的積極作用通過領導、資源、顧客與市場等多方面開始顯現,最終促使企業獲得良好的财務表現,即 U 形曲線後半段的上升現象。
對于企業家來說,質量管理是一件值得持之以恒去做的事情,需要持續的投入。
正如霍尼韋爾前董事長、前 CEO 高德威(David cote)所倡導的企業經營理念。
2002 年,高德威在接手霍尼韋爾時,它正處于破產邊緣。而當他于 2018 年離任時,這家企業復活并成為全球 500 強硬科技巨頭,市值更是從原來的 200 億美元飙升至 1200 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達到了驚人的 800%。
高德威對企業管理思維、組織流程、企業文化、投資和增長模式人事制度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和優化,通過實踐長期主義,實施短期和長期同時發展的戰略,高德威成功扭轉了全企業短期主義的行事模式,在使霍尼韋爾起死回生的同時,更是實現了高速增長。
對于個人和企業管理者來說,了解長期主義的思維和決策模式,并将其應用到個人和企業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充滿挑戰的時代,真正的長期主義者會在關注短期業績的同時努力追求長期增長,從而實現個人和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擁抱 Al,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掃下方二維碼領取精選幹貨合集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