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 拿到拆遷款,又迅速返貧的人,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真實故事計劃,作者:李思婷,編輯:溫麗虹,題圖來自:AI 生成
城鎮化率已突破 65%,近 10 年,中西部城市發展尤其迅猛,很多近郊居民一夜暴富,搭上時代紅利的晚班車。
缺乏掌控财富的心智與能力,這些新富的幸運兒沒能吸取東部城市拆遷暴富群體的前車之鑑,在欲望的鼓噪下,被不可靠的投資、賭博以及毒品掏空。
因房暴富之後
早晨 6 點,西安市區天剛透出些許蒙蒙的光,侯季安就出發了。他把攢了一周的紙殼和廢品裝上三輪車,準備拉到臨近的村子去賣。他不想等到 7 點。侯季安怕,那時候上學、上班的人們陸續起床出門,他拉着廢品在路上容易遇到熟人。他覺得有些害臊。
鄰裡間,侯季安撿破爛這件事不是秘密。但撿廢品時,他還是偷偷摸摸地專挑半夜、凌晨等人少的時候出門。隐入暗暗夜色之中,他感到一種随時能藏起來的安全感。
最多的時候,侯季安賬上有 200 多萬元現金。這對世代在西安城郊的鄉村務農為生的侯家來說,是一筆天降巨款。
和村裡很多人一樣,侯季安是因房致富。2011 年夏天,侯季安人到中年趕上了縣城最早的擴建紅利。生養他的村莊位于西安城區郊外,當時,全村約 1700 畝土地被完全征收。全部的村民戶籍也由農戶轉為了非農業戶口。而後,随着西安市拆遷改造規劃正式啟動,村裡人陸陸續續地離開世代耕作的土地,從這一輩結束了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傳統。到 2012 年年底,全村 99% 的村民撤離了這片土地,在等待搬進回遷小區之前,到外部居住過渡。
侯季安一家得到 5 套回遷房,200 多萬元現金也是那時作為賠償款打到了他的賬上。那時,西安的房價每平方米五六千元。
因房暴富,村民們的生活快速駛向富裕。
在真正抵達富裕之前,很多村民已經提前适應起即将到來的安逸。村民孫莉莉記得,拆遷款下來之前,村裡很多人雖然還沒拿到錢,脖子上已經戴好了大金鏈子。村裡抽煙的人,煙的等級也從 2 元一盒的猴王變成了尊貴身份象征的中華牌香煙。還有一些年輕人,頭一天還在上班,第二天就見人辭職了,去車行提奔馳車。這樣的年輕人當時在村裡不少,當然,用的是上面發的補貼款。
為了尚未落袋的拆遷款,村裡的人們忙碌了起來。
劉明說,當年他的婚姻,是趕着拆遷倉促而成的。2009 年,他剛高校畢業,距離法定結婚年齡還差 4 個月。村裡傳開了要征地拆遷的消息,應屆畢業的劉明還沒開始找工作,就忙着張羅相親結婚了。
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參加了 6 場相親,見了 6 個姑娘。劉明回憶,他後來和妻子結婚時兩人從認識到領證,前後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對方那時候家裡需要錢,覺得劉明人也不錯,知道他家要拆遷,也就很快答應了。
劉明對這樁婚事也很滿意。妻子看着順眼,她的家裡人不錯,第一次妻子去家裡見家長,後來的嶽父拉着他跟他保證,自己的女兒不會好吃懶做,如果女兒不務正業、亂花錢,就讓劉明跟他說,他來收拾女兒。劉明說:就覺得這家人老實。
趕在拆遷正式開始前,劉明領了結婚證,往家中的戶口本上添了一口人。2011 年村裡拆遷,劉明家原本的小二層住房和幾畝農業土地,換回了每人 80 多平方米的安置房分配面積,和每人 20 多萬元的 " 人頭費 "。此外,其它建築的賠償和安置、過渡等費用,合起來額外又多了小幾十萬。
如今,劉明 37 歲。他時常感慨自己在婚姻上很幸運。" 村裡那時候都着急結婚,現在其他當時趕着結婚的夫妻,也離得差不多了。" 說這話時,劉明坐在居委會辦公室裡,看着桌子上堆積的幾份離婚判決書不住搖頭,剛把哭訴的二嬸送走,樓下的大爺就又敲門進來了:" 娃,村上給我的證明開好了嗎?這個弄好,她之後就再也不會回來要錢了吧?"
他的辦公室還在村莊舊址上。一抬眼,窗外已不是舊時的模樣。2009 年之前,這裡全是村莊的樣子。村頭立着牌匾,寫着村名。進了村,大都是自建平房,也有若幹多層小樓,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小院子。每戶人家都有幾畝薄田,人們過着簡單的生活,沒多少人夢想着一夜暴富,也沒多少人聽說過妻離子散。
城市化來得太突然了,這裡太快被拆掉,又太快成為了城市社區的一部分。村民搖身一變成為了市民,外面的殼子換了,但内裡又沒換。這種急速的生活轉換,催發了新的願望,人們卻難以掌握新生活的技巧。
如今,從回遷小區的圍牆外看,這裡和城市裡多見的普通大型社區沒有什麼不同。圍牆裡,高樓林立,綠地不多。白天,小區裡都是老人,人們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唠嗑。
大家真正抵達了因房致富的富裕之中,一些看不見的事物,比如觀念,還停留在舊時,久久走不出村中時光。比如,大家依然不習慣把村委會喊作 " 居委會 ",依然不懂為什麼要收物業費和垃圾費。
在這個回遷房小區裡,住慣了院子的人,對于高層筒子樓裡的生活很不習慣。劉明的老父親,睡不慣劉明為他專門買的席夢思,堅持把大床拆了,在房間裡按在村裡時的習慣盤了一個大炕。樓裡不可能燒火搭煤爐子,土炕也失去了保暖的功能,但劉明的父親倔強地說,在炕上睡踏實,否則睡不着。" 總不能不讓我種地,還不讓我睡炕吧。"
孫莉莉對于小區裡雜亂無章的綠化帶有些無奈。十幾年前,她家門口院子 4 平米的土地上,夏天種黃瓜,冬天栽蒜苗,揚上一把菜籽,用不了兩個周,就會密密麻麻冒出青翠翠的嫩芽,苦苣,菠菜,上海青,香菜。覆上薄薄的一層塑料膜,什麼時候去都有最新鮮的菜苗可以掐,吃都吃不完。
哪像現在,叫不上名字的綠葉葉裝滿了整個小區的綠化帶," 沒啥好看的,土大也沒人收拾,還不如全拔了種菜,能吃還能看。" 孫莉莉說,住進樓房多年,她依然不解小區裡為何要鋪設大面積的綠化帶,它們因無人打理而雜亂無章地生長着。
圖 | 回遷房樓棟一隅
迷茫的拆二代們
拿到賠償款後,20 多歲的李磊辭去了在汽修廠的工作,沉溺在鈔票創造的夜夜笙歌之中。
他成日和附近的 " 拆二代 " 混在一起,天天泡吧、喝酒。夜店一晚 " 就消費好幾萬,點的都是最貴的 888、皇家禮炮 ",李磊說。他記憶中,縱情聲色的時光十分絢爛,大家輪流請客,輪番開銷,日子确實潇灑。
本來,李磊計劃着,吃吃喝喝就算了。他的父母也覺得,吃能吃去多少,由他造吧。這個家在貧窮中浮沉多輩,如今終于過上了新生活,享受幾天也沒錯。
不曾預想,天天在那些地方混,李磊又不懂得低調,兜裡有點錢就嚣張起來,天天吹噓家裡有多少錢。一來二往,有心之人盯上了李磊。沒過多久,黃賭毒他全染上了。
因為賭博,李磊家拆遷賠付的近 200 萬元現金,幾乎拱手讓給了賭場。劉明回憶那之後的李磊," 整天看着人不人鬼不鬼的。" 那時候李磊結婚不久,老婆也跑了。到 2017 年整村回遷,李磊家裡連裝修的錢都掏不出來。好在,他們靠賣了一套拆遷房,簡單裝修了剩餘 3 套房子,住上了人。
到如今,李磊 35 歲了,多年放縱喝酒的潇灑日子讓他的肚子形成了一個略顯誇張的弧度。見面那天,興許是為了表達尊重,李磊的頭發上明顯上了一些發蠟,只是可能因為沒有控制住量,有的地方已經泛起了白絮。
問到最近在忙什麼,李磊翹着二郎腿,嘴巴的煙一根接着一根," 跟俺夥計弄了個項目,搞直播電商。" 但往細處問,他露出明顯的局促和慌張:" 小生意,小生意,不掙錢。" 劉明則說李磊:" 你聽他胡吹。什麼直播,一天直播間都不超過 5 個人,就是混吃等死呢。"
賭與毒,是很多拆遷戶返貧的最大禍首。
" 這倆東西是真花錢,真上瘾,跟無底洞一樣。" 劉明無奈地說。他想起自己的表弟。小時候挺乖一娃,話也不愛說,戴個眼鏡,看着文氣得不行。家裡人都說光看那白淨的長相,慈眉善目的,以後鐵定有出息。
确定拆遷後不到一年,劉明的這個表弟就被 " 有心人 " 盯上了。他被帶着沾染了 " 哈哈 ",吸得不見人形。1 米 83 的個子體重只剩 80 多斤,以前沒啥血色的臉,現在更沒血色了。後來,他因為攜帶被抓,坐了 7 年牢,打官司又從家裡掏了幾十萬。劉明感慨,表弟一家的拆遷款,就被毒品這一樣掏空了:" 他和媳婦結婚才 3 年,進去時候娃剛生,等出來,娃都要小學畢業了,至于婚,當然離了。"
村裡類似李磊和劉明表弟的人并不少,劉明想了想自己彼時同村一起上過小學的同學," 滿打滿算 30 來個,20 多個都混得不咋樣,反正我們那屆沒幾個在外面混出眉目的。"
劉明想不通,以前在村裡,大家上市場買個菜為幾毛錢的零頭都能跟人在街道上大吵大鬧砍半小時價,怎麼一旦染上了賭博和毒瘾,幾十上百萬就可以這麼随便扔出去了呢?當然,劉明也清楚,有些人雖然不是自己主動入了賭局,但被盯住的 " 肥羊 " 又哪能辨别出什麼是陷阱,什麼是好意。
拆遷款下來後,村裡人舍不得分開,都會集中租住在附近其他的小區或城中村裡,而一堆人的集聚也引發了别人的猜測和打聽,一個地方猛一下有了很多新鮮面孔," 麻将館、地下賭場、開老虎機的,自然聞着味就都來了。" 有的老板更誇張,會直接腆着臉請村裡人去自己開的賭場裡玩,話術也好聽 " 你們辛苦了大半輩子,享受生活的時候到了。到我那娛樂娛樂,吃喝免費還有專車接送,保證你們玩個痛快。"
" 一般剛開始玩,也會讓你赢幾把,感受一下快樂,但一旦上瘾了,那也就是魚該上鉤了。" 劉明回憶着他見過的那些尋着村民們找上來的賭場。賭場都是專門做的局,哪是村民們想赢就能赢的。村裡人哪懂這些,說白了,錢來得太容易了,所以不心疼,都變成數字了。越輸越紅眼,越紅眼越輸更多。" 财富和智商不匹配。"劉明感慨。
受不了挑逗和誘惑的,堅持不了多久就會下場,而一旦上了頭,便再也很難從牌桌上靠着自己的意志力下來了。
輸光了口袋裡的錢也不要緊。人家知道你是拆遷戶,還有房,那就按手印讓辦抵押貸款。賭場樓下就是錢莊,想提幾萬就提幾萬,也不過就是籤個字按指頭印的事。
盡管已經輸得急紅眼了,也有老父親拄着拐棍跑到賭場哭鬧下跪,勸兒子戒賭的,但總想着赢錢補倉回本的人哪能聽得下這種勸。還有一家人,劉明回憶:" 過年除夕,讨債的進了家門,把家裡老太太硬生生氣死了。哎,不能多說不能多說,真是造孽。" 劉明感慨。
村裡人現在評價本村年輕人的用詞已經從最早時候的年輕有為,變成了 " 乖 " 一字概括,問到具體 " 乖 " 的維度,也無外乎," 人家那個娃娃不胡成精(陝西方言,比喻不務正業),不亂花錢,不出去黃賭毒,最起碼有班上。"
村裡的年輕人結婚後,很多根本不願住在安置區,要去更好的商品樓、有品質的好小區住。加上近幾年對于學區醫療地段的炒作,很多拆遷戶也傾向于購買商品房,這也将很多家庭的存款消耗殆盡。
過往,有些人家靠出租安置房掙錢。在當地,這樣的房子租金價格約 2000 元,出租 3 套房產生的 6000 元,遠遠達不到支撐每戶 6 到 7 口人日常生活開支所需。
在劉明看來,突然暴富帶來的安逸和閒适,讓村裡的年輕人失去了奮鬥意識。" 村裡多的是不思進取和坐吃山空的人 ",劉明回憶。
孫莉莉有點難過," 不是我說,我們這種村子,基本沒一個有出息的娃們。" 盡管孫莉莉說得有些絕對化,但認真盤算起村裡得知拆遷後還能好好上學的孩子," 确實是刨不出來一個,别說考上一本大學,就是二本都簡直都是祖上冒青煙的程度了。"
孫莉莉如今的心思全操在了自己剛上初二的孫子身上," 他爸是指望不上了,就看我們家這個還能不能給咱念下書,真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孫莉莉羨慕的人,是小區外圍那對租了鋪子賣快餐的四川夫婦。" 一天就靠賣便當,硬生生供給了兩個大學生,那麼小的店面,滿打滿算不到 15 平米,一天來來往往的都是人,娃在那種情況下不僅幫他爸媽幹活,還能不受影響學習。"
這種豔羨,會在想到自己家孩子的時候,偶爾冒出來。" 哎,淨跟村裡不三不四的娃們胡混,成天說要發大财,今個投資加油站,明個說要搞自媒體,但只見光找各種理由問我要錢,從來沒見往回拿過的。" 孫莉莉不明白,明明只要安分過日子,不想着天下掉餡餅的好事,原本憑借這些拆遷款加上出租房屋的租金," 怎麼都能養活起家,但咋就逼的都出去撿破爛了呢?"
孫莉莉也不知道要怪誰,失去土地的人們,無所事事成了最大的事,湊在一起除了打麻将就是打麻将," 打麻将打得不管娃并不是啥新鮮事,村裡的人都這樣,沒有辦法不受影響的啊。"
被投資掏空的家庭
從手握百萬現金加幾套房產,到只能通過撿破爛來補貼家用,侯季安坦言," 不過短短 4 年。"如今,侯季安已經成了年逾 70 的老人,但是再回憶十年前的日子,侯季安還是會覺得 " 像夢一樣,總覺得不是真的。"
拆遷前,侯季安是村裡的 " 能行 " 人,勤勤懇懇幹活。他在南方打過工,見識過大城市,又懂得多,人也活絡,雖然沒一猛子掙上大錢,但也算是個小生意人,日子過得紅火,誰見了都得稱贊一番,遇到難事了其他人還會專門去找侯季安打聽打聽,讓侯季安幫忙出個主意。
侯季安的生意夢,栽在了融資的陷阱裡。拆遷後,侯季安像換了個人。他天天喊着理财,惦念着讓錢生錢。
他說,靠着銀行的那點子利息,永遠都過不到 " 上層人 " 的生活。劉明現在還記得那時候侯季安說:"上天給了我們發财的機會,我們就得抓住,堅決不能讓機會從我們手裡溜走,當守财奴的都是大傻子。"
他記得,拆遷搬離的公告出來沒多久,原本安靜的鄉村就迎來了從未有過的熱鬧。
最熱烈的話題,則無非是有關如何花錢,比如未來如何盤算,做什麼投資。大家七嘴八舌,讨論着各種金融地產和理财的話題。人們憧憬着補償拿到手後怎麼讓錢繼續生錢。
劉明有點恍惚起來。以前嘴裡都是東家長李家短的陳芝麻爛谷子,或是小麥玉米蘋果價格漲幅情況。随着補償款到賬,一夜間,鄰裡都像是懷揣幾百萬投資款的大老板,聊的盡是未來,理财、智能、科技、大項目。
2015 年,西安聯合學院的非法集資事件引發了全國轟動,據彼時新聞報道,有約 130 億元牽扯其中,集資參與的人數也有 10 萬餘人,該事件也在 2015 年被西安市地方志辦公室列為 " 地方大事件 "。
侯季安的錢,包括村裡很多人當時拿到的拆遷款的錢,都進入了聯合學院的口袋,據侯季安回憶,早年,聯合學院就已經開始在西安及周邊各地設立辦事處招募業務員,借助社會力量向民間集資,年利息 10% — 20% 不等,用來開發學院投資的一系列實體項目,包括彼時一個大型養老院和急救中心。
現在提起,侯季安對于當時的宣傳話術都充滿向往," 大巴車把我們一車一車的人拉到學校去考察,走訪,有專家領導做匯報,還送我們好多的禮品,每個月,人家業務員恭恭敬敬地就把利息送到家裡來了,那麼大的陣仗,那麼多的人,怎麼能是假的呢,怎麼可能是假的呢?"
過去近 10 年,侯季安還是無法接受這樣的失敗和沉重現實。" 把我家,把我們村的人都坑慘了。" 他說。
侯季安提到被騙的不止他一個。" 我們村至少搭進去了一億,全是讓騙走了,再也沒了。"為了獲得遠超銀行利息的收益,侯季安不僅投入了全部身家,還從親友處借了很多現金,加起來 300 多萬元。
侯季安一家分到了 5 套回遷房。這場投資傷筋破骨,以至于回遷之後,他不得不在房子到手之後,火速低價處理掉了其中 4 套,一家 7 口人擠在一套三居室裡。
回憶起拆遷這些年的經歷,村民孫莉莉眼神中透露着深深的無奈,她舉起一只手,開始算賬,村裡的人拿到賠償款後,"3 成覺得自己苦了一輩子,這下好不容易混出頭有錢花了,可得好好享受一下;3 成的覺得自己得錢生錢,好好投資做個生意,圓一下老板夢;2 成覺得有錢了,得找個好項目理财投資賺個利息;2 成覺得這錢還是穩穩存着吧,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可不能賠光了。"
等 2017 年,四散各地過渡的村民們在安置房小區重逢,孫莉莉發現" 最後只有兩成的人守住了手裡的錢。"
因為借錢消磨掉的人情,更難以啟齒。多年不聯系的親戚,都會突然冒出來說自己手頭緊,想借錢周轉。孫莉莉說:" 别人覺得你的錢就是大風刮來的。" 再一再二,再三再四,借了不還的也多了去。問要,有的村民還會被反問 " 給兄弟幫點忙怎麼了 ",被指責有錢就瞧不起人,賴賬。不借也會被罵沒有良心。因為錢反目成仇不來往的很多,家家都有難念的經。
這裡是既新又舊的地方,鄉村習慣和城市生活交織在一起,難舍難分。失去了土地的人就像是離家出走的孩子,回來卻再也找不見熟悉的家。
問題逐漸顯現,批量的離婚是,住慣了院子住不慣筒子是,鄰裡之間的情誼在多年間的消耗而被瓦解的分崩離析也是,包括因為借錢還錢弄得不愉快而反目成仇的更是比比皆是 …… 那筆曾經的财富真的像夢一樣 ,留存在了很多人心裡,又消失在了很多人心裡。
天色漸暗,侯季安又騎上三輪車,準備去小區附近撿破爛了。KTV、洗腳店、台球廳一家接着一家閃亮起 LED 的招牌。這些年圍繞着安置房陸續建起的商場和小餐廳連成片地開業,夏天的燒烤攤、冬天的火鍋店整晚冒着熱氣,大有将這裡的夜空描成白晝的架勢。年輕人渾渾噩噩地從麻将館出來,轉身又進了按摩房。
暗暗月色接納了侯季安。
他已經 66 歲,工地不要,年紀大了,沒什麼工作能應聘得上,招日結工的一查他的身份證,60 多歲的老人家了,也不同意雇他。無處将勞動力兌現,拆遷款被掏空,撿破爛給了一點兒收入。
被騙的候季安,如今帶着遺憾跟全家人一起擠在僅有的一套房子裡。
感受過短暫暴富的兒子兒媳一家,不願意老實本分找個工作好好賺錢養家糊口。太辛苦的工作不想幹,要技能知識水平的又都不會,不是早上起不來,就是嫌老板态度不好,轉來轉去還是決定回家躺平。一等到村裡集體門面分紅的幾千塊下來,就拿出去再揮霍。
侯季安覺得,目前的生活,成天就是為了補貼娃娃們的家," 沒有明天 "。
村裡,很多年老的人們守着如今朝不保夕的生活惶惶不可終日。劉明眼見着,也只能感慨,拆遷款帶來的潇灑日子,短暫停留後驟然消失。黃賭毒、投資掏空了一些家庭,另一些拆遷時争當壯年的老年人,拆遷把他們的孩子養老了,而在陝西這個普通的村莊,很多老人想着補貼、照顧後代,70 多歲了都忙着勞作掙錢。
如今,村裡老一輩出門找保潔保安工作打工的人也已經越來越多,大家放下了面子,也失去了裡子。受各種因素影響,村裡的房子空置率越來越高,村裡一些原本想靠吃老本出租的錢養活自家的村民,在經過孩子娶妻生子,養兒育女,外面買商品房之後,積蓄也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有時候,劉明也會懷念曾經沒拆遷之前的歲月,他想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房子分到了,錢也拿到了,但家卻不知丢到哪裡去了?
圖 | 回遷房樓内居民開設的超市
* 應講述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真實故事計劃,作者:李思婷,編輯:溫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