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理想第二次踏入純電的戰場,歡迎閱讀。
原創|倪毓平 編輯|Jaden
延期半年之後,理想終于官宣了首款純電 SUV 車型。
2 月 25 日,理想 i8 的圖片正式對外披露。官方賬号以 " 大家族 " 為簡介,披露的產品照片中,理想 L8、理想 i8 與理想 MEGA 一字排開,顯示三款車型的連續性。
從外觀上來看,理想 i8 的尾部設計更接近理想 L8;而前臉部分中,經典的星環燈上移,搭配 " 子彈頭 " 輪廓,延續了 MEGA 的設計語言。官方圖片僅展示了新車的車頭與車尾部分,車側部分沒有披露。
MEGA 發布兩個月後,理想汽車本來計劃發布三款純電車型。MEGA 的首發不佳,使李想最終推遲了純電系列的布局。" 公司今年不會發布純電 SUV 產品,會放在明年上半年 ",他在此前的業績會上宣布。
一同改變的還有產品系列。按照理想增程產品的套娃設計,純電系列原本有望是以 MEGA 為模板的 M 系列。而現在,純電系列變更為 i 系列,與 MEGA、L 系列并行,成為理想產品的三大版圖。
現在,理想又一次踏上了純電的戰場。資本市場對此報以高漲的熱情:随着純電產品的官宣,理想汽車盤中一度漲超 14%,報 121.5 港元,股價創 2024 年 10 月 7 日以來新高。
而随着競争市場的轉移,理想也将遇到新的對手,挑戰自我的成長難度也在不斷更新。
首款純電產品或将瞄準 " 藍海 " 市場
根據市場消息,作為新序列的首發產品,理想 i8 預計售價在 30 萬以上,定位中大型 SUV。如果以理想 L8 為參考,這款增程六座 SUV 的售價區間約為 32 萬元到 37 萬元。
在產品發布的順序上,究竟是按照增程產品的發布節奏推出,還是先發更便宜的車型搶占市場,理想内部也曾有過讨論。
以 i8 作為入場的第一步,顯示了理想對于征戰純電市場的信心。這或許也是一個布局的機會。
與 20 萬左右激烈撕殺的市場相比,30 萬附近的純電市場中,還沒有一個絕對統治力的產品出現。
根據中汽數研的數據顯示,去年,30 萬到 40 萬的純電銷量中,蔚來 ES6、蔚來 ET5T、蔚來 EC6、小鵬 X9 包攬銷量前五名。其中,蔚來 ES6 以超 7.6 萬輛的數據位居榜首。
40 萬以上的純電市場中,赢下銷量冠軍的是一台 MPV。極氪 009 在去年全年售出超過 2 萬輛。
無論是 SUV 還是 MPV,30 萬以上的純電市場中,Model Y 仍然是斷崖式領先。2024 年,這款產品售出 48.1 萬台,随着煥新版車型在上海工廠的正式量產,Model Y 仍然是許多車企追趕的對象。
理想 i8 同樣是以特斯拉的產品為對标。去年 4 月,李想曾有過對理想 i8 的表述。他說,新車将突破傳統 SUV 的空間局限,可以看做是 Model X 的旅行版," 我們做的是 Model Y 和 Model X 的下一代 ",能夠更好解決第三排座椅的空間問題。
競争難度不斷更新,考驗理想在純電競争中的綜合實力。新產品發布前的半年裡,理想提出回到 0 到 1 階段的建設節奏中來,為純電市場打下根基。
去年,李想曾提到,要投入 60 億元人民币,建設 5000 座直營 5C 超充站,覆蓋全國 95% 的高速和重要國道。
截至 2025 年 2 月 23 日,理想超充網絡在全國已有 1862 座理想超充站、9940 根理想充電樁。
另一方面,理想也在着手智能化的推進。去年前三季度,累計研發費用達到 86.6 億元,同比增長 22.1%。理想汽車總裁、總工程師馬東輝曾介紹稱,理想汽車是以 " 有監督智能駕駛 " 為方向開展技術研發及產品迭代,在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方面進行技術創新。
随着技術路線調整到 " 端到端 +VLM+ 世界模型 ",理想汽車已經啟動了 L4 級别自動駕駛的預研。
在 2024 年 12 月的 AI Talk 裡,李想宣布理想汽車進化為一家 AI 公司。" 我們不能做純硬體公司,這樣會錯失很多的機會。" 汽車是物理世界人工智能最大的應用,但不能僅僅停留在造車上。
小米成為新的競争對手
競争主線轉移到純電市場,理想汽車也要迎戰新的競争對手。
過去在增程市場中,理想汽車遭遇華為的高壓進攻," 華為問界 M7 的發布和操盤直接将理想打殘 ",李想承認,這場進攻讓現象級產品理想 ONE 銷量幾乎崩盤,也成為内部學習華為的關鍵。
随後,理想汽車開啟組織變陣。全面學習華為,更新矩陣式組織。圍繞 7 個一級流程,理想成為了七個橫向部門。分别是產品部、商業部、供應部、戰略部、财經部、流程部和組織部;
2023 年 7 月,理想開啟了更深入地改革。對各個主流程進行 " 互鎖 ",注重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2023 年底,理想汽車形成了 IPD(集成產品開發)、DSTE(從戰略到執行)、IPMS(集成產品營銷和銷售)、ISC(集成供應鏈)四大一級流程;
2024 年 4 月,理想汽車的組織架構再次調整。将車型 PDT、商業 PCT 合并為 " 產品線 " 部門,供應部和 GTM 回歸到垂直部門;
在終端市場,理想銷量也很快回升。與鴻蒙智行交替坐上榜首的王座。2024 年,理想以 50 萬的銷量領先鴻蒙智行。
" 鴻蒙智行是我們在市場上最強勁的對手,我們認為雙方會長期健康地共存下去。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的核心态度是要長期地、持續地向華為的技術研發體系和經營管理體系學習。理想汽車作為一個初創企業,這樣的學習榜樣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 李想提到。
復盤發展的歷程,L6 的發布成為理想銷量制勝的關鍵,也成為理想學習小米的開始。
根據一見 Auto 報道,李想完整參加了小米 SU7 的發布會,并旁聽了小米内部的復盤,一直到會議結束,接近凌晨 1 點時離開。
之後,李想給理想戰略部下達了研究小米的命令,内部開始學習小米的營銷、渠道打法。L6 發布會就是理想汽車對于小米學習結果的呈現:按照用戶購車決策,理想重新梳理了 L6 的產品定位、差異化價值和 " 攻防 " 策略。
這也讓 L6 成功成為新一代的熱賣車型,累計銷量超過 21 萬輛。為理想汽車貢獻近一半的銷量。
幾乎就在同時,憑借一款小米 SU7,小米交付 13.5 萬輛新車,成為純電市場的 " 新戰神 "。新的訂單還在遠遠不斷地湧入,單周新增訂單最高突破 1 萬輛。截至 2025 年 1 月,小米 SU7 累計訂單突破 30 萬輛,其中 15 萬輛仍在排隊等待交付。交付周期拉長到 33 周。
過去一段時間,理想 L6 與小米 SU7 分别在增程和純電市場中各自火爆。華為之外,小米也成為理想學習和研究的新的對象。
李想認為,雷軍做硬體的能力非常強,回顧理想 MEGA 和 L6," 我們對雷軍的站台非常感激 "。小米決定造車的時候,李想給雷軍的建議是,一定要 All in,小米汽車就會成功。
但随着雙方在市場中的戰略深入,交戰在所難免。小米的第二款車 YU7 也将在今年夏季上市。新車定位為純電中大型 SUV,市場猜測其售價将緊貼煥新版 Model Y,預計在 25 萬元到 30 萬元間。
當競争的水流推動理想與小米進入同一片水網域,新的市場即将開啟,而理想也将遭遇又一個成長的挑戰。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