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你才25歲,怎麼就開始聽伍佰了呢?,歡迎閱讀。
伍佰鄭州演唱會結束,觀眾遲遲不願離開,在沒有伴奏沒有伍佰的散場過程中,自發地大合唱《挪威的森林》。
燈光霓虹,唱痛的喉嚨,噙在眼裡的淚和心中的澀,這場演唱會,像過境的夏季風,潮溼了所有心情。
此刻,不管是 25 歲還是 52 歲,都看見了時間,看見了突然的自我。
9 月,秋已至,我們卻還在留戀那一場 " 夏夜晚風 "。
歌迷安放熱烈情感的容器
" 這不是大合唱,我們是對唱,我唱完你們唱,你們唱完我唱。" 歌手伍佰近日在北京演唱會上的幽默發言在社交平台廣為流傳。此前," 伍佰是來指揮的吧 "" 唱歌給伍佰聽 " 已經成為熱梗。
而對于伍佰的經典老歌,前奏一響台下粉絲便齊聲歡呼。《Last Dance》《如果這都不算愛》《夢醒時分》《浪人情歌》《挪威的森林》……每一首歌曲,台下的歌迷們都全程從頭跟唱到尾。
而伍佰也在每首歌中用不同的手勢完成了他與歌迷之間的那些不用言說的默契。《Last Dance》時雙手捂住眼睛,《夢醒時分》時的 " 左邊右邊 " 指揮合唱……幾場演出過後,伍佰索性放下話筒,在台上聲情并茂地指揮起來,這也就有了網友口中的 " 前半生原創歌手,後半生指揮家 "。
龐大的場網域、炸裂的音響、熱情的粉絲……演唱會自帶的屬性讓一場狂歡成為可能。大家通過合唱偶像的歌曲,懷念過往的青春歲月。從這個角度來說,伍佰的演唱會以一種高參與度的自然途徑,成為歌迷安放熱烈情感的容器。
伍佰怎麼那麼懂我
" 你們才 25 歲,為什麼聽我的歌呢?"
"25 歲,你們的生活有那麼多痛苦嗎?"
伍佰這句在很多城市、很多場次演唱會都問過的話,猶如長滿老繭卻厚實的一雙大手,粗糙的撫摸,汩汩的溫暖。
這個 55 歲的男人,真的很懂年輕人。如果說周傑倫、五月天是青春校園的浪漫熱血導師,那伍佰就是你進入社會以後的老友。
雖然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不同時區,但社會時鍾對年輕人提出了頗為一致的命題和要求。20 多歲要做太多決定:要做什麼工作、在哪裡生活、和怎樣的人度過怎樣的一生……大家年輕着,迷茫着,踟躇着。
伍佰也曾這樣被生活百味浸泡、腌漬過。30 多年前,他還是痴迷音樂、玩樂隊的優等生吳俊霖,因為身體原因導致高考失利,在父母的安排下,十幾歲的他做了一名郵差,奔波在包裹的一投一遞之間。英國 Deep Purple 樂隊要在中國台北舉辦演唱會的消息打破了這種循規蹈矩,吳俊霖離開蒜頭村,跳上了開往台北的火車。
跟所有去大城市闖蕩的年輕人一樣,伍佰剛到台北日子也不好過。木板搭的房子沒辦法遮風避雨,台風經過就能卷走屋頂。他擺地攤,推銷保險,騎摩托去火車站賣英語教材,燈紅酒綠的城市裡,他是那個異鄉人。
或許因為真實地摸爬滾打過,所以他更能理解普羅大眾生活裡的苦辣、情感中的掙扎,他的歌從來不會高高在上,曲高和寡。
《浪人情歌》的淡漠有着最炙熱的挽留,他遙指的愛情盡頭,是接近天際線的自由,那首他 25 歲時的寫就的《挪威的森林》,跨越時空,唱着不同世代的青春。
" 我寫歌不需要靈感,靠的是積累。" 伍佰不止一次這樣說過,他的音樂源于自己的經歷。
寫失意寫落寞,寫生活寫夢想,他在市井中奔走勞碌,用詩一樣的詞曲告訴你:" 兄弟,莫怨天莫尤人,命順命歹攏是一生。"
他真的懂。
在不同的時代,反復愛上伍佰
伍佰的歌,有直抒胸臆的白話,也有詩一樣的浪漫想象。在他的音樂裡,你能感受到他正視生活樣貌的坦然,找到人類原始的、普遍情感的強烈衝動。
他最看重生活:" 音樂不是最重要的,生活才是。" 摔角和攝影,是構成他生活的重要角色。
伍佰曾說,遇到的所有人生問題,都是靠着摔角精神來解決," 對方使出招式的時候,你必須正面迎擊他,這件事情才會漂亮,所以我面對人生很多課題的時候都是正面迎擊。"
而他的攝影,大多是急匆匆亂拍,但卻有種不完美的真實——這也恰恰是他所追求的。" 真實的美,都是不完整的。" 他要用他看到的浪漫去表達生活。
有人問,為什麼不同世代的人都會愛上伍佰?
或許是因為,他經歷過你正在經歷的市井人生,幫你大膽直接地喊出來,他像你身邊的老友,在你落了一身灰的時候,拍拍肩膀告訴你,生活就是這樣,他就是這麼活過來的。
他身上的市井氣,正是他的迷人之處,灑脫又直白,積極且深情。
伍佰自己說過:" 演唱會不能靜靜的 ",幾乎每一場演出,他都帶着大家一起拍手,一起喊。雖然現在大家玩梗說 " 别人演唱會費話筒,他的演唱會費鞋 "、" 伍佰,著名演唱會指揮家 ",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享受其中。
年輕人找到共鳴和理解,中年人找到安慰的力量,生活該來則來,無處可逃。
那首很多人愛的《突然的自我》,演唱會上唱着唱着,他會突然來一句:" 來來來,喝了這杯還有一杯,再喝完這一杯,還有三杯。"
有評論說,這是因為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紅塵萬丈,三杯解憂。一杯敬當下,一杯敬過往,剩下的那杯,只敬餘生。
伍佰曾在接受采訪時說起寫歌詞的心得,他說寫歌詞這個事情有點難講,因為它是歌詞,它不是故事,所以歌詞不需要有那麼強烈的故事性,但是歌詞唱出來就有故事性。
" 所以你不能講的太仔細,那個空白的地方讓聽的人自己去填。"
于是,在那個空白處,我們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來源 | 羊城晚報 · 羊城派綜合中新網、中青報、文匯報
責編 | 李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