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比亞迪工程院改制:推行中心制,成立三大品牌研究院,歡迎閱讀。
文|韓永昌
編輯|李勤 楊軒
比亞迪工程院——這個成立了近 20 年的研發巨輪,正在啟動變革引擎。
36 氪獨家獲悉,近期,比亞迪工程院已經悄然改制:原來工程院内的部級部門已經改為中心制,如電動汽車技術開發中心、底盤技術開發中心、車身技術開發中心等 10 餘個中心。
工程院和規劃院是比亞迪整車的兩大研發核心單元。其中,工程院設立最早,成立于 2003 年,體系也最為龐大。
有員工向 36 氪講述,比亞迪工程院此前長期施行部制管理,幾乎少有大型調整。而今伴随着比亞迪業務體量快速增長,這個沉寂已久的研發巨輪,也開始轉向承載規模更大的中心制。
" ‘中心’變成一級組織,‘部’成為中心下的二級組織。" 消息人士告訴 36 氪。這意味着比亞迪工程院的研發體量将進一步擴大。36 氪也了解到,采用中心制後,比亞迪工程院也将新增不少關鍵業務部門,例如與電子電器、數字化相關的中心。
此外,工程院還将下設三大品牌研究院,分别為:騰勢研究院、仰望研究院和新品牌研究院,每個研究院下設總體部、車身部、底盤部、電子電器部等多個部門。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各品牌研究院的院長已經就位,幾乎都是之前關鍵的大車型總監。
36 氪此前曾獨家報道,比亞迪的這場組織調整在年初開始,其目的是推行汽車品牌獨立運營,加強資源整合,提升公司運營效率。
當然,對于不少員工來說,目前部制改革在内部引發的影響尚不明顯,例如軟體相關中心下設業務尚不明确。但也有資深工程師透露,後續整車開發中的軟體和算法業務不會少,以最近比亞迪推動的 " 雲辇 " 底盤懸架系統為例,需要大量視覺感知技術,這些都需要承載單元。
在工程院組織架構變革之前,比亞迪内部人員在各個品牌間的流動十分常見," 前一天還在負責比亞迪漢的工程師,轉頭就去了仰望。" 因此,品牌研究院的獨立有助于梳理組織架構,形成一套健康的内部賽馬機制。
工程院與規劃院是比亞迪整車部門最粗的兩條大腿,工程院負責整車設計和開發,規劃院則負責電動化與智能化技術的突破。在電動化的上半場,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已經幫助比亞迪坐上了全球新能源車銷冠的寶座。
今年是比亞迪穩固市場份額,再次衝高的關鍵年,同時也是行業内公認的,即将開啟智能化下半場的過渡年。比亞迪在電動技術和智駕技術上同步發力。
在電動化領網域,比亞迪僅電池研發團隊就有上萬名成員。據 36 氪了解,早在 2018 年開發第一代刀片電池時,比亞迪就投入了 100 多位不同背景的博士進行研發,在一年半的時間内就解決了刀片電池的結構與電化學體系的适配問題,将兩塊磚頭大小的方殼電芯改良成為了第一代長刀電芯。
而比亞迪的制造能力也随着產能爬坡與銷量提升逐漸釋放," 一個 100GWh 的工廠在四個月内就能建成投產,如果比亞迪想要增加產能,可能就是幾個月的事。" 一位接近比亞迪的人士說。
在智能化的短板上,比亞迪的目标也像在電動化領網域一樣,将所有核心技術打通,并進行充分驗證。實際上,與工程院的變革同步,規劃院也在進行組織更新。
36 氪此前報道,比亞迪規劃院智能駕駛業務完成調整,電子集成部總監韓冰成為智能駕駛研發負責人。對于智駕技術進展,韓冰也在公開演講中透露,比亞迪對智駕作業系統、網域控制器等軟硬體基本可以做到自主可控。
新能源的賽道上,比亞迪已經快速崛起,但仍需時刻謹慎,不可留下明顯短板。
因此,今年正準備衝擊 300 萬銷量目标的比亞迪需要一個更加高效的的管理體系,工程院的這次調整是比亞迪迎接更大規模銷量的内部保障,也是比亞迪管理體系愈發成熟的一次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