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他被暗箱操作了?,歡迎閱讀。
家人們,
徐良被淘汰的瓜,大家看到了嗎??
這屆似乎又要啞火的披哥,有人爆料徐良在二公慘遭下線——
沒錯,你沒看錯,徐良被淘汰惹——
大家才把這位哥的助力值刷到斷層第一,指望他和王心凌美依禮芽那樣也能靠着情懷再火一把,結果節目組轉頭告訴大家,徐良他已經被淘汰了???
(上下滑動看完整排名)
别說粉絲接受不了這個結果了,就是一向愛看熱鬧的網友們,也一樣對着音樂榜單上徐良那遙遙領先且碩大的第一目瞪狗呆——
畢竟直白一點講,在很多人看來,節目組之所以找徐良,根本目的也就是看上他作為 "QQ 音樂三巨頭 " 之一自帶的情懷熱度。
因此不說實力如何,但考慮到本來開播的時候節目整體的讨論度就一般,結果才剛開始,結果就把人氣和話題度都遙遙領先的選手麻利送走,這操作很多人都是無法理解的。
要知道,徐良是真正紅過的。
可能和另外兩位一起在非主流領網域叱咤風雲,之後又選擇上岸的同僚不同,徐良這幾年實際上存在感并不高。
這個昔日在 mp3 裡霸占了無數内存的男人哪怕現在看起來已經 " 過氣 ",可在很多 90 後看來,他卻真的能算是 10 年左右内地最紅的男歌手之一。
在沒有如今各種渠道的宣傳和水軍加持的情況下,以億為部門的播放量和下載量,都足以證明他徐良的人氣——
而他的人氣,雖然起源于網絡,卻也不是僅限于網絡。
現在很多流量的粉絲可能無法想象,新聞直播間都曾把他作為互聯網音樂的代表人物,邀請其做過專訪——
對,大家沒看錯,是《新聞直播間》,央視每天早上放國際大事的那個《新聞直播間》......
至于什麼霸霸榜單,拿拿獎之類,對他來說都算平常事——
甚至于登上央視元旦晚會這種非常參考國民好感度的事情,他一樣不虛與旁人——
朋友們,咱就說,能感受到這位哥當年有多紅了吧!
不過那話怎麼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再紅也是過去時,站在今天去一直說過去的人氣,似乎也多大意義,可徐良這人,卻實實在在是内地樂壇上一個階段的縮影。
和很多科班出身的歌手不同,原本學美術的徐良算得上正宗的野路子出身。
(是不是沒想到,實際上徐良從 12 歲開始,就正式的拜師學畫了)
而等大學畢業,他最開始從事的工作也是美術相關,和音樂風牛馬不相及。
甚至對于自己接觸音樂最開始的原因,他的回答都十分坦誠,不存在什麼為夢清醒從而怎麼樣,也沒有多悲慘的故事和曲折,就真的很簡單的一個故事:
咱老徐,就只是單純的在工作的時候聽歌,所以才有了自己也想嘗試的想法,結果和一般故事裡那種孤身一人走暗巷的凄風苦雨不同,徐良想試試能不能學音樂的時候,他身邊的人都在鼓勵(ps,堅決不賣慘的行為在如今看來,真的很少見):
當時的老板知道之後給他打氣,父母知道之後甚至給他買了琴——
包括他開始學習音樂之後,比起苦大仇深,他就是開心和興奮——
而和大眾聽慣了的追夢多不易理想和現實多大差距的套路不同,徐良的音樂之路在最開始相當順利。
第一首歌《胸前》推出即火,之後的專輯《犯賤》,更是讓他原地爆紅——
當時有多誇張呢?看一下當年官方的報道 ↓
徐良在 4 個月之内,一路攀升至 " 華語男歌手 " 的排名中的第 2 位," 總歌手 " 排名第 2 位,專輯排名第 1 位。
而更驚人的是,在此之後,他還連續紅了好幾張專輯 :
大家能想象,在盜版橫行、網絡也并不如今日發展的十多年前,他的下載量已經是億為部門的了?
自己能寫,粉絲給力,閱聽人也廣,因此徐良出道沒多久,就籤約了滾石旗下的美妙音樂公司,和好兄弟汪蘇泷當了同事——
有才華有人氣,現在還搭上了大公司,按理說接下來就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對不?
事情的最開始的确是如此,與美妙音樂合作的前兩年,大家各取所需都挺開心——
公司那邊,錢沒少賺,藝人不用操心管,至于徐良雖然籤了公司,但出歌基本上還是靠他自己,甚至最紅那幾年,他都還保持着一天這一首歌的習慣,一年三百多首,要發歌了就挑十首最滿意的制成專輯,完全不需要公司操心的那種。
如果故事就這麼發展下去,那好歹能算一個合作愉快的圈内共赢對吧?
可問題是,等到 2015 年,徐良和公司就徹底翻臉了。
至于原因,則是他發現公司在偷賣他的歌曲版權。作為原創歌手,最重要的就是版權了,結果公司悶聲不響偷偷背着人家把版權賣了,這和砸别人飯碗有啥區别?
因此這事曝出之後,徐良和汪蘇泷兩個人就開啟了維權之路,官司前前後後打了幾年,直到 2018 年,兩人才把歌曲版權拿回來。
而之後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
因為官司的原因,哪怕後面徐良和汪蘇泷有一起重新開公司,哪怕也上過一些比拼創作的節目,但錯過了轉型風口的他還是漸漸淡出了大眾的視線——
大眾心裡,徐良和過往的很多人一樣,紅過的同時随着時間的流逝、時代的取向變化,漸漸消失在記憶裡,成為消散在青春的一個情懷符号,甚至在這次披哥之前,不少網友都覺得他已經徹底退圈。
可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實際上,雖然已經不再台前活動,可這麼多年以來,徐良卻一直沒放下過音樂。
可能聽起來很離譜,但這話真的不是誇張:
十年前徐良是網絡音樂之神,十年之後,他其實依舊在悶聲不響地統治着網絡歌曲。
抖音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 bgm,一大半都是他公司制作的——
有人曾經開玩笑,說長大就是小時候聽徐良唱的歌,現在聽徐良制作的歌,總之兜兜轉轉還是他。
有人覺得他的歌土,認為這些網絡歌曲上不得廳堂,沒有什麼格調。
可話說回來,這個标準又是誰來定呢?
難道不是大家喜歡就行嗎?
用徐良自己的話來說,他從頭至尾,都沒有給喜歡過他的人丢人,這其實已經很好了,至于格調不格調,真的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