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愛上買買買的凱悅,在鋪一條怎樣的新路?,歡迎閱讀。
文 | 增長會
開年不久,凱悅酒店集團就宣布以 26 億美元收購美國度假村集團 Playa。從年報數據來看,2024 年凱悅總營收達 66.48 億美元。所以,這筆 26 億美元的收購并不是一筆小生意。
不僅是 2025 年,近幾年凱悅的收購動作未曾停止。買買買的背後,凱悅在謀劃一個怎樣的未來?
" 買買買 " 變奏,凱悅越來越快了
上一次有關凱悅收購 Playa 的新聞,出現在 2024 年 12 月,當時新聞報道雙方尚未承諾一定達成協定。經過兩個月的時間,這一次再次出現在媒體視野中,凱悅與 Playa 已經達成合作。
收購 Playa 對于凱悅來說意味着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一同來了解一下 Playa。成立于 2006 年的 Playa,是一家專注于豪華全包式度假村開發、管理、運營的公司,旗下項目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的熱門旅遊目的地,如墨西哥、牙買加以及多米尼加共和國等。
在與凱悅正式牽手之前,Playa 曾與希爾頓、瑰麗、萬豪和溫德姆等酒店集團合作,共同開發運營多個全包式度假村。
以 Playa 與希爾頓的合作為例,雙方合作開發和運營的多個全包度假村中,項目以希爾頓的品牌命名,提供品牌和全球營銷網絡支持,日常管理由 Playa 負責。
不僅如此,部分國際酒店集團的首個全包式度假村就是與 Playa 合作的,其中還包括了凱悅。與這樣一個細分市場的 " 先行者 " 牽手,對于凱悅在全包式度假村市場的發展助力大小自然就不必多言。
Playa 目前發展版圖
除此之外,相較于萬豪和希爾頓等 2021 年前後進入全包式度假村市場的酒店集團,2013 年進入的凱悅更早一些。
收購,成了凱悅在這個細分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式。除了本次收購的 Playa 之外,還有 2021 年收購的 Apple Leisure Group(ALG)。
沒錯,時間就是這樣的湊巧。
就在各大酒店集團官宣正式進入全包式度假村的 2021 年,凱悅完成了首筆該領網域内的收購——以 26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成立于 1969 年的 ALG,後者以全包式度假村和旅遊服務而聞名。
同樣是在全包式度假村領網域,同樣是收購發展多年的玩家,凱悅前後兩次的節奏不盡相同。
2021 年 2 年,市場傳出凱悅與 ALG 進行收購談判;5 月,收購談判進入實質性階段;8 月凱悅正式宣布以 27 億美元收購 ALG。從市場傳聞到達成協定,前後花費了 6 個月的時間。
顯然,凱悅收購 Playa 的整體節奏更快一些。從 2024 年 12 月有消息傳出,到前幾天宣布收購,前後不到 3 個月的時間。
當然,因為此前傳出的消息不多,我們不排除雙方前期商談可能會更早,但是從媒體端報道來看,凱悅在全包式度假村的最新收購用時更短。
早在凱悅即将收購 Playa 之前,就有金融分析師表示," 如果這筆收購完成,将是凱悅在收購 ALG 之後‘最具變革性’的交易 "。
如此重要的一筆交易,凱悅的動作卻快于之前。除了外部越發激烈的市場競争推動之外,是否與凱悅自身發展節奏調整有關?
收購進化史:從 220 萬到 26 億
之所以會發出上述疑問,因為收購向來是外界觀察酒店集團發展節奏的重要視窗。尤其凱悅,亦是如此。因為凱悅酒店集團的故事開端,就是從收購開始的。
緣起:一張餐巾紙達成的 220 萬收購
1957 年,凱悅酒店集團創始人 Jay Pritzker 在洛杉矶機場附近的 Fat Eddie's 咖啡館喝咖啡,這家咖啡館屬于一家酒店,名叫 Hyatt House。得知這家創立于 1954 年的汽車旅館正在出售,而且未來幾天都已滿房。
因為預見到了二戰之後爆發的旅遊需求,于是他迅速在餐巾紙上草拟了一份簡短的收購意向書。就這樣,Jay Pritzker 以 220 萬美元買下來 Hyatt House,第一家凱悅酒店就此誕生。或許正是在機場的 " 結緣 ",使得凱悅成為最懂機場旅客的酒店品牌之一。
高峰:一步一腳印,凱悅鋒芒盡顯
當集團完全交由傑伊的大兒子托馬斯管理之後,凱悅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收購迎來了發展高峰階段。每一次的收購,都成了凱悅敲開不同細分市場的進門磚。
2004 年,叩響中端市場大門
凱悅在 2004 年收購了 AmeriSuites(美國中高端酒店品牌,主打套房產品),然後将其改為了 Hyatt Place(凱悅嘉軒)。
在此之前,凱悅旗下酒店專注于高端和中高端酒店市場。Hyatt Place 的誕生,意味着凱悅正式踏入了泛中端市場。
據凱悅官網顯示,凱悅目前在泛中端市場(包括中端和中高端酒店)已經有了 5 個品牌,分别是凱悅嘉荟酒店、凱悅嘉軒酒店、凱悅嘉寓酒店、Hyatt Studios 以及逸扉酒店(凱悅與首旅的合作品牌)。
其中,最為年輕的是在 2019 年推出的凱悅嘉荟酒店,主打生活方式,品牌旨在「拉近人們的距離」,對目标閱聽人定位是更加年輕的新世代的旅行者和生活家,上海中山公園凱悅嘉荟酒店是該品牌在亞太市場的首店。
2005 年,加碼長住酒店市場
凱悅在 2005 年收購了 Summerfield Suites(提供長住服務的酒店品牌)。實際上,凱悅在 2004 年收購的 AmeriSuites 也為消費者提供長住服務。收購 Summerfield Suites,意味着凱悅加碼長住酒店市場。
不僅如此,凱悅推出了自有長住酒店品牌 Hyatt Place 和 Hyatt House,并且将原本 Summerfield Suites 品牌的部分物業重新命名為 Hyatt House。
如今,Hyatt Place 的中文名為 " 凱悅嘉軒 ",Hyatt House 的中文品牌名為 " 凱悅嘉寓 ",在全球共有 130+ 酒店。
2018 至今,大舉進軍生活方式 精品酒店
凱悅以 4.8 億美元在 2018 年收購了 Two Roads Hospitality(專注生活方式和精品酒店),旗下品牌包括 Joie de Vivre(Jdv)、Thompson Hotels(桐森酒店)、Alila Hotels & Resorts(阿麗拉)等。
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傳奇不斷的阿麗拉并不陌生,這些品牌的加入進一步增強了凱悅在生活方式及精品酒店的競争力。
4 年之後,凱悅以 3 億美元收購了 Dream Hotel Group(專注于生活方式酒店),又收獲了多個已有較高市場知名度的生活方式酒店品牌,包括 Dream Hotels、The Chatwal Hotels 和 Unscripted Hotels 等。
2024 年,凱悅又完成了一次重要收購,持續加碼生活方式和精品酒店領網域——以 3.3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精品酒店集團 Standard International。
這一筆收購讓酒店控們驚喜不已,因為該集團旗下的 The Standard 酒店品牌創立于 1991 年,一直以名人雲集、時髦俏皮、先鋒大膽的氛圍而聞名,被視為潮流旅宿标志性品牌。
凱悅在鋪一條怎樣的新路?
從 1957 年發展至今,凱悅的整體版圖在一次次收購之後逐步完整,未來發展之路也愈發清晰。
❂ 越來越輕的資產
2017 年,凱悅宣布資產出售戰略,決心向輕資產轉型,開始積極買賣酒店資產。4 年時間就獲得了超過 30 億美元的收益,之後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
重資產轉化成了現金收益之後,凱悅将這些資金用于酒店集團和品牌的收購,包括但不限于生活方式酒店 Dream Hotel Group 以及 Standard International 的品牌等。
擺脫了高額重資產的資金壓力之後,凱悅能騰出更多精力用于組織搭建。
此前有外媒報道,凱悅計劃成立一個總部設在紐約、專注打造品質生活方式的業務集團。這樣的一個獨立細分板塊新組織,将會為生活方式酒店品牌的發展帶來強大助力。
❂ 越來越全的品牌
在經過了多年的收購之後,凱悅的酒店品牌矩陣日漸壯大。
據官網顯示,目前凱悅共有 5 大品牌系列共計 33 個品牌,分别是奢華精品(柏悅、阿麗拉、凱悅臻選等)、生活方式(安達仕、The Standard*、jdv 等)、暢享度假(凱悅奇樂、凱悅家樂等)、經典風範(君悅、凱悅、凱悅尚萃等)以及精選品質(凱悅嘉軒、凱悅嘉荟、逸扉等。
尤其是 The Standard* 等高知名度品牌的加入,成功為凱悅赢得了很多年輕消費群體的關注。另外,不同品牌之間的差異化定位和價格及產品,讓凱悅可以更全面地服務各個年齡階段的個性化住宿需求。
❂ 越來越廣的市場
每一次收購,凱悅收獲的不僅是新品牌,還有這些品牌原本耕耘的區網域市場。以新近收購的 Playa 為例,得益于品牌原本在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等熱門旅遊目的地的發展,凱悅就順勢穩固了在這些區網域的市場地位。
另外,新收購的品牌可以讓凱悅在進入新區網域市場時有更多的主動權。因為不同區網域市場,對于新品牌的消費偏好是不盡相同的。
以中國市場為例,全包式度假村市場可能還在孕育階段,但是泛中端市場正火熱,所以凱悅嘉荟亞太區首店就落地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