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秀才和一笑傾城的「多重宇宙」,歡迎閱讀。
星标毒眸喵,星标毒眸謝謝喵
千萬粉絲背後的「愛與欲」
文|楊睿琦
編輯|張友發
如果你還不知道一笑傾城和秀才,那你可能已經 "out" 了。
作為這個夏天再次翻紅的抖音頂流博主,一笑傾城和秀才給了當下的互聯網用戶一點小震撼。
兩位博主的内容看着如此相似:配音樂對口型,再加上面部表情三件套。一笑傾城是眨眼甜笑手勢舞,秀才則是摸頭挑眉捂嘴笑,就這樣簡單到有些乏味的視頻,為二人在抖音共吸引了近 3000 萬粉絲,點贊破億。
這些中老年粉絲與所有追星人一樣,展現了近乎瘋狂的熱情。有把自己的照片和一笑傾城 P 成掀蓋頭婚紗照的、有去線下找秀才面基的、有說要離婚娶一笑傾城的 ......
不管是年輕群體還是中老年用戶,追星的方式、本質相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缺口與被關注需求,在偶像身上得以滿足與投射。
其實一笑傾城與秀才早已是叔圈姨圈頂流,只不過今年夏天才第一次被年輕網民大規模旁觀、反串甚至二創。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互聯網世界中的一次地震,将大爺大媽們的世界帶到了年輕人面前。
在日益區隔化的網絡世界,這并非一件壞事。一群人的需求被關注,進而被滿足,實際上是互聯網内容生產日益工業化的體現。年輕群體對其的獵奇、關注與解構,也達成了在這賽博空間裡的一次短暫交匯。
雖然,這也可能是誤會。
千萬粉絲如何練就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一笑傾城和秀才早就火了。
2019 年 4 月 12 日,一笑傾城上傳了自己的第一條抖音短視頻,和後來的近千條視頻一樣,一笑傾城伴着 " 哥哥你聽我說呀,妹妹知道你喜歡我 " 的音樂,一雙月牙眼含情脈脈地注視鏡頭,玩弄着自己頭發,最後以标準性的甜笑收尾。
如今的過萬條評論裡,大多都是最近慕名而來,一路翻到底的年輕網友們,大家共同發出疑問:" 全看完也想不明白,這到底是咋火的?"
翻遍一笑傾城的近千條抖音視頻可以發現,一笑傾城的内容其實很簡單,基本都是大鏡頭特寫怼臉,搭配中老年用戶喜歡的背景音樂,來上個眨眼甜笑對口型三件套,偶爾也會出外景,在田間地頭拍拍抖音流行的手勢舞。
或許這樣的内容在年輕人看來匪夷所思,但在一笑傾城的評論區充滿了大爺們的熱情評論,有人認為其貌美堪比劉濤,更多的大爺們則是盛贊其一笑傾城,再笑傾國。
2021 年,一笑傾城第一次走出大爺圈。彼時恰逢張同學憑借同一首 BGM 火遍全抖音,人們對于三農生活的關注,讓大眾第一次認識到了一笑傾城的魅力,其粉絲體量與互動數據也迎來躍升,點贊破百萬的視頻時常可見。越來越多的人湧進其評論區,即便大多數人仍表示不解。
同樣在 2021 年,秀才命運的齒輪也開始轉動。這位來自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漆園鎮的 39 歲男子,2020 年 7 月發布自己的首條抖音視頻,在 2021 年迎來數據與用戶的飛漲,甚至在視頻的背景牆中開始出現 " 感恩有你 一路陪伴 " 的字樣。
和一笑傾城相伴的是大爺,和秀才相伴的則是大媽。憑借着絕殺三件套 -- 摸頭挑眉捂嘴笑,秀才火速在大媽群體中走紅,相比于一笑傾城,秀才更擅長情緒拿捏。
在視頻文案中,秀才經常将自己稱為弟弟,搭配些語焉不詳、情情愛愛的 " 氛圍感文案 ",讓評論區裡的大媽們時常擔心他的生活狀态。叮囑他照顧好身體,好好照顧自己的評論比比皆是。
不過這種文案經常會被重復使用,一句 " 愛你不是我的錯,是你太美惹的禍 ",被秀才反復使用了一百多次,在這一百多條視頻下方,全部都是大媽們附帶玫瑰、愛心、擁抱的叮囑與關懷。
和大多數網紅一樣,在粉絲量飛速躍升後,一笑傾城和秀才均開啟了直播之路。一笑傾城每晚七點半到十一點在抖音直播,秀才則不太固定,但都吸引眾多用戶前來互動。
相對短視頻,直播間明顯容納觀眾更多,大爺大媽之外,也有不少獵奇的年輕人走進來,分析二人的直播風格。
一笑傾城主打甜美風,可以在近五個小時的直播過程中時刻保持甜笑,即便 PK 挑戰輸掉也從不黑臉。相比之下,秀才在直播間裡則一反 " 農村小奶狗 " 的形象,時常衝着螢幕要禮物,輸掉 PK 也難掩怒容。
從觀看到解構
即便在直播間内親眼看到人設反差,也絲毫阻擋不了大爺大媽的追星熱潮。
和年輕人一樣,大爺大媽追星的第一步也是刷評。
在一笑傾城的評論區,奔放派大爺們經常評論 " 嫁給我吧太愛你 "" 小狐狸精,看得我心癢癢 "" 我是真心喜歡你 ",文藝派大爺們則喜歡引經據典,或是寫上一首藏頭詩。
秀才的評論區則更加多元,有感嘆 " 網絡帥弟,你怎麼長得那麼帥啊 " 的,也有真情祝福 " 祝你天天開心,有美好的歌聲和回憶 ",當然,更多的還是接近姐姐、媽媽一般的叮囑," 秀才弟弟多加餐,好歌好曲好人間。"
大爺大媽們雖然刷評但不控評,當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走進評論區表達質疑、" 抓 " 各家長輩、甚至模仿中老年用戶獨特的評論語氣與表情," 爸你幹啥呢?"" 我就在這等我媽 "" 傾城妹妹,叔年紀大了,但叔真的很愛你,我要給你刷保時捷,這輩子娶不了你,下輩子我一定讓你做我的女人。" 等評論比比皆是。
在評論區互動,也并未遭到大爺大媽們的炮轟或驅趕,只是一再重復," 我沒有被騙,我是真的很喜歡。"
年輕人喜歡的二創也快速被中老年群體吸納,他們開始将自己的照片與一笑傾城、秀才 P 在一起,不追求年輕人的自然逼真,但求一個簡單粗暴。更有技術流大爺大媽,與一笑傾城、秀才拍攝合拍視頻,或者将自己 P 進視頻中,希望能離偶像近一些。
站内外的年輕用戶也加入這場二創潮中,但他們的視頻更從年輕人的視角與審美出發,将一笑傾城、秀才進行解構、再創造。
秀才的被二創是最為明顯的,也許是因為契合了時下吐槽油膩男的風潮,多位抖音博主開始模仿、翻拍秀才視頻,其中不乏清新、智博、徐五八、英國秀才等百萬博主,甚至千萬博主鍋蓋 er、李蠕蠕也都頻頻翻拍,大批用戶在評論區玩梗、狂歡。
這種熱潮甚至溢出站外,在 B 站和視頻号上,00 後男孩們模仿秀才三件套,以大學宿舍、籃球場為背景拍攝視頻《秀才宿舍》,全網播放量突破千萬。B 站上還充斥着 " 中國大力王秀才 "" 抓緊開學前學會秀才這一套動作 "" 非誠勿擾:婦女收割機——秀才 " 等二創視頻,甚至秀才走路的視頻也被開發出 4K/60FPS 版本供網友使用。
很難說這些年輕群體對于秀才抱有何種态度,或許是從一開始的好奇到略帶戲谑,但本質上終歸是對另一個世界的獵奇與玩味," 不看難受一天,看了一天難受。" 在秀才視頻評論區的高贊評論或許能夠說明這一點。
不過,被廣大網友解構是下沉市場網紅破圈的必經之路,比如此前的 " 雲南哥 " 雲南傈僳小夥蔡總、以及貢獻出 " 拴 Q" 熱梗的劉老師。
秀才本人看起來也坦然接受。8 月 19 日,秀才聯動同樣起家于下沉市場的抖音頭部博主 @瘋狂小楊哥,使用經典 BGM,擺出絕殺三件套,共同拍攝視頻。
這條點贊破 300 萬的視頻被秀才列為置頂第一條;8 月 20 日,秀才開設 B 站官方賬号 @秀才本人來啦,首支視頻播放量即破百萬,并稱 "10w 粉絲有專屬 b 站視頻!",目前秀才粉絲 2.6 萬。
世界之外的世界
為什麼大爺大媽們如此痴迷一笑傾城和秀才,一條看似瘋狂的新聞或許能夠回答。
5 月 24 日,72 歲的退休教師王奶奶乘坐兩天兩夜火車,從吉林來到安徽亳州,尋找秀才。" 我只是覺得他很好,很有趣,想去找他和他聊天,沒有别的意思。" 家人得知王奶奶在安徽後,只說了句," 那你們誰方便把她送回來吧。"
王奶奶并非個例,此前也有北京阿姨前去尋找秀才,這些所謂 " 瘋狂 " 的粉絲背後,是鮮少有人關注到的中老年群體的情感需求缺口。
互聯網造星的邏輯通常是發現需求 - 制造内容 - 滿足需求,誰掌握話語權,誰的需求就容易被滿足,比如年輕人們自己的易夢玲、王冰冰。至于話語場之外的群體,其需求與欲望會習慣性地不被看到。
但在實際生活中,需求以及其背後的欲望、情感貫穿着人的一生, 并不會因為年齡漸長而逐漸消失,反而有可能會愈發強烈,尤其是 " 愛與被愛 " 這種近乎于稀缺的體驗,總需要一個空間得以承載與釋放。
很明顯,短視頻與直播間容納了大爺大媽們的「愛與欲」。相較于熒屏上高冷完美的影視明星們,網紅更平易近人,他們會根據用戶喜好制定視頻,會在評論區親密互動,即便用戶評論是用手寫識别,看上去錯字連篇。
更不要提,這位幾乎為你量身定制的網紅又帶着一絲對他們來說恰恰好好的性張力。年輕人看起來土氣油膩的秀才,可能正好符合中年女性的審美;一笑傾城甜甜的微笑、略帶肉感的身材以及手勢舞也是大爺們喜歡的,二者形象氣質的核心都滿足了中老年群體被「近距離挑逗」的内心需求。
這種近距離挑逗在短視頻裡被容納,在直播間裡被釋放。大部分中老年男女在親密關系與日常生活長期處于情感空位,充滿了對彼此的無視,但在直播間裡,一個理想化的人只注視着你,這種近距離、一對一的環境很容易讓人得到「被注視」的滿足與快感。
歸根結底,中老年群體追星其實與年輕人們沒什麼不同,只不過讓正掌握着話語權的年輕人們看到了而已,這本質上是一個世界對另一個世界的獵奇與窺視。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世界彼此闖入更容易發生在用戶規模龐大的抖音内。大部分社交平台,都帶有一絲封閉性與個體性,不同的平台本身就帶有不同的氣質與調性,玩小紅書的人大概率不會玩快手,看虎撲的人可能也很難參與豆瓣讨論,最多也就是彼此搬運并嘲諷。
這是平台之間内容日益區隔、分化的體現,一方面這是平台垂直化經營用戶與内容,以及塑造調性的成功。另一方面,也蘊含着一絲危險,當平台與内容愈發區隔,就注定有些群體的需求與喜好不被看到。
即便在抖音内引發了跨年齡圈層的讨論,一笑傾城、秀才走紅的本質也只是一個世界短暫地被另一個世界看到,兩個世代或者說圈層的用戶并沒有真正的相互理解,依舊是掌握話語權的用戶對着另一圈層展開圍觀、戲谑甚至嘲諷。
一部分原因是審美不同、需求不同導致的用戶間的天然區隔, 另一部分則是内容定制時代下,人們很難逃離信息繭房的控制與包圍,但在日益區隔的時代下,希望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世界,也同時對這些世界之外的世界,保持尊重與好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