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獨家 :至少三家矽谷頭部 VC 向 Manus 發出投資邀約,或将用“HeyGen 模式” 出海,歡迎閱讀。
在 " 國内火國外冷 " 的喧譁和争議逐漸消停之後,人工智能工具公司 Monica AI 旗下的通用 AI Agent 產品 Manus AI,好像真的在認真運營美國市場了。
3 月 28 日,Manus AI 的移動 APP 版在美區蘋果 App Store 上線,同時公布的還有它的定價:基礎版(Starter)55 美元 / 月,更新版(Pro)則需 279 美元 / 月。相比之下,無限量使用、内含 " 滿血版 " o1 模型和進階模式的 ChatGPT Pro 被稱作 " 最昂貴的大模型產品 ",定價為 200 美元 / 月。作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Manus Pro 現在是世界上最貴的。
Manus AI 的 " 天價 ",可能與其海量的 token 和算力消耗有關。Manus 聲稱單次完成任務消耗成本在兩美元,換算成 token 消耗量幾十萬到百萬。 考慮到用戶需求的復雜性,每次單個任務執行中還會涉及補充任務需求,這對算力資源和 token 消耗量的挑戰勢必将持久下去。
英偉達創始人兼 CEO 黃仁勳(Jensen Huang)在 GTC 2025 的主題演講中聲稱:支撐很多 AI Agent 的推理模型消耗的算力是傳統大語言模型的 100 倍以上——盡管自己并不擁有模型,但 Manus AI 選擇接入的 Claude 3.5 模型有着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 API 價格,而運維 AI Agent 的伺服器和芯片也是顯著的成本。
這意味着 Manus AI 需要一個 " 合理 " 的定價。目前 279 美元 / 月的訂閱費用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一定的争議,但也有 Manus 的用戶對矽星人表示:比起 OpenAI 推出 Operator 和其它主打 " 通用 " 特性的 AI Agent 產品,Manus 的互動體驗和任務完成度是更高的,也許不能說 Manus 是最好用的通用 AI Agent,但其產品能力應該不輸于矽谷其它類似的工具。而作為并不自研基座模型的工具類 AI 公司,其產品的訂閱價格是否應該超過基于基座模型的 AI 產品,仍有待驗證。
既然已面向用戶收費,這意味着 Manus 可能不再采用 " 邀請碼 " 的獲客方式,也意味着它需要實時響應用戶的各種簡單或復雜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在一些特定的時刻可能是高并發的,它當然也意味着更高的運營成本。Manus 需要更多的錢。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日前報道 Manus AI 的母公司 Butterfly Effect 正在矽谷尋求新一輪融資,估值達 5 億美元。此前真格資本、騰訊和紅杉中國曾先後注資 Manus 的母公司。
而據矽星人獨家獲得的消息:過去的兩周 Manus 核心團隊至少有兩人在矽谷與風險投資機構密集接洽,矽谷頭部的主流基金中至少有三家已對 Manus 團隊表示了明确的投資意向,而 Manus 團隊可能并不會接受其中的所有投資邀約。
如果說在一開始以 " 炸裂 " 的方式赫然出世的時候,Manus 并沒有像一些 AI 營銷号所宣稱的那樣 " 震撼矽谷 "、" 使矽谷無眠 ",那麼在日後潛移默化的運營過程中,Manus 确實在矽谷的 AI 社區當中引發了不少關注。不少與矽谷 AI 從業者和 VC 聯系密切的本地華人 AI 創業者、開發者和投資人分發了大量的邀請碼,推動了 Manus 在矽谷 " 流行 "。3 月底,Manus 還在舊金山舉辦了第一次用戶聚會。
另據矽星人了解:Manus 團隊可能會在矽谷啟動招聘和團隊組建,并采取 "HeyGen 模式 " —— HeyGen 是一家 AI 視頻生成公司,由前 SnapChat 工程師徐卓(Joshua Xu)創立于深圳,曾以讓郭德綱說英文相聲、讓黴黴說地道中文的 AI 視頻生成效果風靡社交網絡。2024 年 6 月,在獲得 Benchmark 領投,Conviction、Thrive Capital 和 Bond Capital 等參投的 6000 萬美元新一輪融資後,HeyGen 将團隊遷至洛杉矶。
如果 Manus 采用這一模式,則意味着它将從業務和團隊都實現真正意義的 " 出海 ",哪怕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