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上汽大眾的ESG“陽謀”,歡迎閱讀。
作者 | 柴旭晨
在當下的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電動化、智能化是無可争議的主旋律;不過,車企們在產品和市場層面 " 厮殺 " 的同時,一場圍繞 ESG 的比拼也暗流湧動。
7 月底,上汽大眾開啟了以 STEM 課程為核心的 " 繁星計劃 " 希望小學夏令營,而這已經是該計劃今年來發起的第二場公益活動了。
上汽大眾推出 " 繁星計劃 ",背後是對 ESG 的重視和持續投入。
事實上,上汽大眾在 2020 年就發布了 CSR2025 戰略。其通過對内部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梳理,決定從基礎責任(合規經營、產品零碳、綠色工廠等)和公益項目兩方面入手,提高自身在整個社會層面的影響力。
其中在基礎責任方面,2021 年起,MEB 新能源汽車工廠就開始使用水電、光伏等清潔能源供電,實現電力二氧化碳零排放;產品上,上汽大眾已經有 ID3ID4XID6X 等新能源產品,且在今年上海車展上,旗下 ID.Next 概念車也正式亮相。
產品規劃之外,近年來公益、教育成為上汽大眾 ESG 發力的新重點,這亦是其走出 ESG 同質化競争的關鍵一極。
上汽大眾方面向華爾街見聞透露,在上一階段的 CSR 2020 戰略下,公司就提出要實現社會責任在全產業鏈的提升,由此開始打造 " 繁星計劃 " 希望小學項目,進行系統性的布局。
除了單純地進行資金和物資的捐贈外,上汽大眾認為,希望小學學生更缺乏的,其實是素質教育和教育資源。
上汽大眾決定對 " 繁星計劃 " 進行更新,結合產業鏈的積累,通過課程研發、教師能力建設等方面發力,研發了 STEM 教育(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以提升鄉村教育軟實力。
上汽大眾透露,目前 STEM 主題的 12 門課程已開發完成,将在其援建的希望學校率先推廣,并逐步向外滲透。接下來,上汽大眾還有意擴展其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影響力,帶動供應鏈、員工、NGO 等利益相關方進行傳播。
截至目前,上汽大眾在教育領網域已經捐贈 1600 萬元,支持了 11 個希望小學的建設。
不止是上汽大眾,對 ESG 的關注,已經成為頭部車企的新潮流。
ESG 是指企業在環境 ( Environment ) 、社會 ( Social ) 和治理 ( Governance ) 方面的表現。它不僅包括企業的法律責任,也涉及企業的道德和社會責任。
自 2009-2022 年,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連續 14 年位列全球第一,并且在近兩三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了多個新勢力品牌。
在新能源時代,ESG 更是題中應有之義。特斯拉、比亞迪、廣汽和上汽的企業願景中,均體現了企業對新能源、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
ESG 也是資本市場對車企的重要考量要素。當下寶馬、奔馳、沃爾沃等車企巨頭,已經将 ESG 報告看做企業自身的 " 第二份财報 "。而這或許與新能源轉型同等重要,因為它牽扯着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得失。
" 新能源 +ESG",也成為汽車品牌獲得資本青睐的一個新要點。近年來,美股、港股市場将 ESG 納入投資框架中,公募基金也在積極布局 ESG。
中信證券就指出,ESG 融入股權投資已成大勢所趨,與 " 募投管退 " 全流程都深度耦合。在募資環節,ESG 投資體系可以拓寬資金渠道;投資環節,ESG 是理解企業機遇、風險的新視角;投後環節,提升企業 ESG 治理水平可以助力其高質量發展;退出環節中,ESG 表現良好的企業則更契合上市監管的需求。
MSCI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也表示,ESG 的評級是為解企業财務績效風險方面提供了一個視窗。
随着 ESG 評級的日趨火熱,作為國内合資車企的巨頭之一,上汽大眾想要在融資、擴大規模等方面更進一步,主動肩負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責任已經是必修的功課。
近年來,上汽大眾的 ESG 體系更趨于成熟,也完成了不少新課題,在環保、社會責任等話題越來越受大眾關注的當下,有此類追求和投入的企業,也将獲得更多的正反饋和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