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扎克伯格“截胡”蘋果,但好像沒什麼用,歡迎閱讀。
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丸都山
編輯 | 陳伊凡
頭圖 | 視覺中國
就在業界翹首企盼蘋果的首款 MR 產品時,Meta 卻突然跳出來搶了風頭。
北京時間 6 月 1 日晚間,扎克伯格在 Ins 上官宣了 Meta 首款消費級 MR(混合現實)頭顯 Quest 3,并通過一段 1 分 17 秒的視頻展示了此次新品的重點更新功能。
圖片來源:Meta
值得一提的是,Quest 3 有着明顯的 " 期貨 " 色彩。扎克伯格表示,更多關于 Quest 3 的内容,将在 Meta Connect 大會上分享,而這款產品預計在今年秋季正式發布。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距離蘋果首款頭顯 Reality Pro 發布不足一周的時間節點上,扎克伯格毫無征兆地把 Meta Quest3 推上台前,更像是一次 " 搶占身位 " 的動作。畢竟過去三年,Meta 在 " 元宇宙 " 相關項目上的投入累計超過 170 億美元,扎克伯格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 " 為他人做嫁衣 " 的命運。
不過,在 XR 終端設備出貨量日漸萎縮、" 元宇宙 " 概念遇冷的背景下,Meta 的困境真的是來源于蘋果等競争對手嗎?
搶跑蘋果,Meta 能拿出什麼?
Meta 最近一年在 XR 賽道的進展可謂相當坎坷。
去年 10 月,Meta 躊躇滿志地推出了專業級 VR 設備 Quest Pro,立志在 VR 行業中打造出一款生產力工具,但事與願違,Quest Pro 在上市後便遭遇了銷量與口碑的雙雙敗北,Meta 不得已将這款產品的售價兩度下調,從起初的 1499 美元調整至 999 美元。
而據科技媒體《The Verge》的爆料,由于該款產品的市場反響太差,Meta 内部已經決定停止第二代 Quest Pro 的研發工作。
Quest Pro 注定是一款生不逢時的產品,在全行業的目光都被蘋果所吸引時,其高昂的定價很容易被人與 Reality Pro 聯系在一起,而 Meta 在消費電子硬體上的号召力遠遠不及後者。
在此背景下,能否及時地拿出一款價格低廉的、具有蘋果頭顯 " 平替 " 性質的產品作為補充,就顯得尤為關鍵,這或許也是此次扎克伯格急于公布 Quest 3 的原因。
從定價上來看,Quest 3 的起售價為 499 美元,而按照目前行業内的主流觀點,蘋果首款頭顯產品的定價将在 30000 美元左右,因此二者并不存在直接競争關系,但 Quest 3 卻具備後者的主要賣點——混合現實。
實際上,直到今天業界對于混合現實(MR)仍沒有一個完全公允的定義。通常來說,只要能在虛拟環境中引入現實場景信息的,都可以算是 MR 設備。舉個例子,當你帶着頭顯設備置身于卧室玩遊戲時,如果能看到卧室環境與虛拟信息的疊加狀态,就可以看作是一個混合現實的場景。
Quest 3 遊戲場景演示,圖片來源:Meta
在目前主流的 VR 頭顯廠商中,大多都已完成了對 MR 技術的引入,但在這次的 Quest 3 上,MR 技術有着顯著的進步。從目前已公布的信息來看,Quest 3 通過兩枚外置的 RGB 彩色攝像頭實現了雙目全彩透視,并通過中間的深度傳感器來還原用戶所處環境的真實感。
因為需要同時渲染眼鏡所看到的真實場景和虛拟畫面,MR 技術對于算力有着很高的要求,為此 Meta 的開發團隊為 Quest 3 搭載了一枚全新的高通 Snapdragon XR2 芯片,這是一枚基于此前高通 Snapdragon 8 Gen2 的 4nm 制程芯片。比較值得期待的是,這枚芯片的功耗要大幅高于前代 XR1,Meta 或許在 Quest 3 上進行全新的散熱設計。
而在其他方面,Quest 3 上的更新就顯得有些中規中矩了,眼動追蹤和面部追蹤等功能仍然缺失,Pancke 光學方案的引入讓 Quest 3 的體積更加輕薄,但在包括 Pico 4 等一種產品上,這一設計早已成為标配。
整體來看,Quest 3 的更新用六個字總結就是 " 有驚喜,但不多 "。相較于其他廠商而言,Quest 3 主要的優勢還是其相對豐富的内容生态以及相對低廉的售價。
與 HTC 和 Sony 等廠商相比,Meta 在官方應用商城 Quest Store 和 APP Lab 上的應用已經超過 2000 款,具備壓倒性優勢,且 499 美元的定價也要低于 PSVR2、HTC VIVE Pro 2 等競品,更是只相當于蘋果 Reality Pro 的六分之一。
不過,Meta 對于 XR 頭顯產品的定義有着明顯的不同。蘋果将首款 MR 設備看作是其硬體生态中的一環,Sony 和 HTC 直接将頭顯設備當作 " 遊戲機外設 " 來做,而 Quest 產品線,承載着的是扎克伯格那個關于 " 元宇宙 " 的設想。
在這個設想下,Quest 產品需要作為入口,接入遊戲、社交、NFT 資產等諸多場景,但當下這些場景似乎愈發顯得虛無缥缈。
2023 年,元宇宙的故事還能講下去嗎?
" 從今年開始,我們公司要求在外宣口徑上,一律杜絕元宇宙的字眼 "。年初,在與一位 VR 從業者交流時,對方向虎嗅表示,現在行業中都不願再提元宇宙,尤其是見投資人的時候。
在今年生成式 AI 爆火的映襯下,元宇宙概念顯得格外冷清。許多行業公司随之迅速調整重心。比如曾創辦首個元宇宙產品 " 希壤 " 的百度,今年将工作重心全面轉向大模型 " 文心一言 ",其項目負責人馬傑前不久也離職轉進 AIGC 行業。
而在國外,這樣的勢頭要更加明顯。曾被視為 " 元宇宙第一股 " 的 Roblox 在 3 月先後發布了兩款生成式 AI 工具 Code Assist 和 Meterial Generator,盡管該公司表示,此舉是為了更好地提升 " 元宇宙世界的創作能力 ",但也不由讓人懷疑這家公司在考慮轉型的問題。
雖然業界普遍不看好元宇宙,但扎克伯格似乎仍是這一概念的堅定支持者。
去年 11 月,在投資人的輪番攻擊下,扎克伯格宣布削減成本并開啟公司史上最大裁員行動,在随後四季度的财報會議上,他罕見地将會議重心從元宇宙切換到 AI 上。
正當投資人喜笑顏開地認為扎克伯格 " 終于開竅了 " 的時候,一份财報再次擊碎了他們的幻想:今年 1 季度,Reality Labs 部門營業收入達到 3.39 億美元,而虧損達到 39.9 億美元,這甚至超過了去年 Meta 裁員前的水平。
也就是說,扎克伯格的降本增效完全沒有作用在元宇宙項目上。
今年 5 月,Meta 還委托德勤進行了一項研究,證明到 2035 年元宇宙產業對美國 GDP 的貢獻約為 2.4%,将達到 7600 億美元。
無論未來設想有多麼美好,眼下元宇宙相關的行業卻在實打實地衰退。以終端產品的出貨量為例,第三方研究機構 IDC 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 VR/AR 出貨量為 880 萬台,同比下降 20.9%。
而在今年一季度,VR/AR 產品出貨量跌幅進一步下降至 54.4%。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元宇宙相關的終端產品已經遇到了明顯的增長見頂,或許蘋果的進入将在短時間内形成又一個風口,但如果其產品定價真是傳聞中的 3000 美元,那麼它對于整個市場很難發揮出提振作用。
VR/AR 市場銷量見頂的原因有很多:缺少殺手級應用、内容生态匮乏、設備體驗不佳等等,而對于 Meta 來說,在現有技術無法解決上述問題時,究竟要不要把元宇宙的宏大叙事繼續講下去,是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