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炮轟餘承東這事,誰也說不清,歡迎閱讀。
最近科技界真熱鬧。
汽車圈那邊,華為、吉利、長城三家正跟懂車帝鬧得不可開交,明天還要直播驗證測試結果。
手機圈這邊,小米和餘承東又 " 開戰 " 了。
精彩,真的精彩。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華為上周末邀請了 400 多位國内外花粉,一起參加 "2023 年華為花粉年會 "。
在此之前,關于年會,廣為流傳的是餘承東稱明年将要推出颠覆性產品,改寫行業歷史。至于是什麼,餘總賣了一個關子,沒說。
但餘承東另一段發言也流了出來,會上他談及華為技術創新,十幾年的發布會,那一連串遙遙領先,是華為不斷技術投入,不斷努力的結果。
說着說着,餘總突然畫風一轉,說到了中國不是太尊重知識版權,大家抄襲技術,将它改成自己的名字,比如把 " 雙旋水滴鉸鏈 " 變成 " 龍骨 ",又比如 " 青海湖電池 "……
餘承東雖然沒有直說是哪家企業,但 OPPO 折疊屏的鉸鏈叫 " 航空合金鉸鏈 "、vivo 的叫 " 超耐久輕量鉸鏈 "、榮耀的叫 " 魯班钛金鉸鏈 ",只有小米叫 " 龍骨轉軸 "。
在過了三天之後,小米發布了一個「關于餘承東先生不實言論的聲明」,這份聲明從技術和時間兩方面論證小米沒有抄襲。
聲明裡強調," 龍骨轉軸 " 是小米自研技術,設計思路和機械結構均與華為的 " 雙旋水滴鉸鏈 " 完全不同。
為了證明不同,小米對比了雙方的技術宣傳資料和公開專利資料,還特地買了一台華為的折疊屏手機過來拆機驗證,雙方的技術方案完全不同。
在該條聲明的微博評論區,小米列出了雙方的專利申請時間。
華為的「一種鉸鏈和移動終端」(二連杆組)專利的申請時間是 2019 年 12 月 13 日,首次公開時間是 2021 年 6 月 18 日。
而小米的「鉸鏈、顯示模組及終端設備」(三連杆組)專利申請時間是 2020 年 9 月 18 日,也就是小米申請專利時,華為二連杆組專利還沒公開。
至于華為三連杆組的「折疊機構以及折疊式電子設備」專利申請時間,是 2021 年 10 月 29 日,今年 5 月公開,但還未得到授權。
最秀的是,小米在聲明末尾,加上了一句「我們請餘承東先生遵循 " 科學與嚴謹 " 的基本規則,請勿再抹黑同行,誤導公眾」。
這句話,老狐兩天前才見過。
目前老餘還沒有回復。
目前 " 青海湖電池 " 的榮耀也沒有回應 ……
* 華為 " 一種鉸鏈和移動終端 "(三連杆)組專利圖
* 小米 " 鉸鏈、顯示模組及終端設備 "(三連杆組)專利圖
* 華為三連杆組專利圖
依老狐判斷,二者原理方向,都是水滴鉸鏈結構,但在細節上,确實有所不同。
是否存在抄襲侵權的情況,老狐對專利法規不了解,無法武斷地下結論。
不過,這一切都回到了折疊屏的鉸鏈結構上,而所有的鉸鏈結構,都可以回歸到我們在門窗縫隙裡經常見着的鉸鏈。
* 淘寶上的鉸鏈商品
不過 OLED 屏不能像上圖門窗那樣完全合上,這樣會對螢幕造成永久損傷,此外,折疊的内外半徑不同,也會使螢幕和機身出現錯位。
* 圖源 B 站 UP 主 @勝利文绉绉
第一款大規模量產的折疊屏是三星 Galaxy Fold 給出了解決方案,它采用的就是 U 型折疊 + 滑軌鉸鏈。
沒錯,就是那個讓王自如禁不住發出 OWASOME 的那台折疊屏手機,它在工業設計上确實有獨到之處。
U 型折疊不是折疊,而是用彎曲來避免螢幕折疊損傷,而滑軌鉸鏈則避免了螢幕和機身在彎折時出現錯位。
但 U 型折疊空間仍太小,螢幕容易損壞,而且存在螢幕空隙,開合手感不佳,Galaxy Fold 開了折疊屏先河,但也翻了大車。
後來,柔宇的 Flex Pai 和華為的 Mate X 帶來了外折的方案,将螢幕貼合在機身外部,以此擴大彎折半徑。
* 華為 Mate X
但外折方案帶來的缺點是螢幕在外容易磨損,螢幕在彎折處受力易損壞,此外,生產精度和生產成本也比内折方案更高。
2019 年,摩托羅拉發布的 Moto Razr 折疊屏手機創造性使用了水滴鉸鏈的結構,就是螢幕折疊處彎曲,其他部分貼合,變成水滴形狀。
不過摩托羅拉鉸鏈用的是轉軸,而非滑軌,這導致折疊時螢幕和機身會出現錯位,Razr 螢幕下方特意留出螢幕的伸展空間。
2021 年 2 月,華為連續發布兩代外折方案的折疊屏手機後,發布了 Mate X 2,在這台手機上,華為提供了成熟的内折水滴鉸鏈方案。
華為的水滴鉸鏈的結構,螢幕彎折時有更大的彎曲半徑,不會留下空隙;采用雙滑軌,避免了螢幕和機身在折疊過程中的錯位。
*B 站 up 主 @勝利文绉绉
同時,華為還在鉸鏈上增加了由彈簧、凸輪和齒輪組成的扭力模組,旋轉螢幕時凸輪壓縮彈簧、摩擦轉動,有更好的阻尼感。齒輪則提供多角度的咬合,實現懸停。
因此,水滴鉸鏈成為目前國内折疊屏手機主流的鉸鏈設計思路。
但不同的水滴鉸鏈,設計思路亦有所差别。
Mate X 2 在年初發布,年底,OPPO 發布了同樣使用水滴鉸鏈設計的 OPPO Find N,二者采用了不同的鉸鏈設計方案。最明顯的區别是二者水滴形狀不同。
*B 站 UP 主 @微積分 WekiHome
OPPO Find N 通過優化鉸鏈的設計思路,增加了折疊時的螢幕受力面積,看起來水滴更大,優點是螢幕折痕更淺,但折痕面積更大。
Mate X 2 之後,華為在今年先後發布了 Mate X 3 和 Mate X 5,華為将其命名為 " 雙旋水滴鉸鏈 "。
回到小米這裡,在折疊屏上,小米的步伐要比華為慢一些。
小米在 2021 年推出小米 Mix Fold,采用了的是 U 型鉸鏈,用戶評價一般。
2022 年,小米發布了小米 Mix Fold 2,采用的是小米自研的 " 微水滴形态轉軸 ",可以理解為小米自研的水滴鉸鏈。
而在今年發布的小米 Mix Fold 3 上,鉸鏈更新成了 " 龍骨轉軸 "。
* 小米 " 龍骨轉軸 "
無論是華為的 " 雙旋水滴鉸鏈 " 還是小米的 " 龍骨轉軸 ",本質上仍然都是水滴鉸鏈。
因為華為是最早拿出折疊屏方案的廠商之一,因此必然有較多的專利積累,例如 OPPO Find N 就用到了華為的鉸鏈相關專利。
但如果因此斷言小米抄襲了華為的鉸鏈技術,則是輕視了小米在研發方面的努力,況且小米也已有專利在手。
至于華為和小米各自在鉸鏈方面有哪些專利,老狐再次本着嚴謹與科學的精神去國家知識產權局查找。卻發現關鍵字無論是公司名稱、還是 " 折疊 "、" 鉸鏈 ",專利數量最少都超過 1.8 萬件。
找不完,根本找不完。
而且即使能找到雙方更多專利檔案,以老狐的知識儲備,也無法判定技術上是否抄襲。
目前兩方一攻一守,作為第三方,咱們最好的做法就是不站隊,也不偏袒,等待雙方拿出更多證據,為自己正名。
且看接下來雙方如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