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鲲鵬擊浪》燃青春之火,擊時代巨浪,歡迎閱讀。
1918 年春天,25 歲的毛澤東在長沙送别摯友羅章龍時,寫下了 " 君行吾為發浩歌,鲲鵬擊浪從茲始 " 的詩句,意氣風發,直抒胸臆,似已預見了後來長風破浪直挂雲帆的豪情歲月。
2023 年末,在毛澤東同志誕辰 130 周年之際,由馬繼紅擔任總編劇,劉飚執導,劉承林、米卓清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鲲鵬擊浪》火爆熱播。劇情聚焦 1918 年至 1921 年間,剛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的毛澤東,面對内憂外患的時局,燃青春之火,擊時代巨浪,抱着救國救民的理想,教書、辦報、鬥軍閥,從熱血書生成長為馬克思主義革命者的成長歷程。
青春視角提升審美詩意化
革命題材劇的魅力從來都不是事無巨細,而是透過歲月的光影,去捕捉并呈現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讓觀眾的心緒能夠随之穿越時空,呼吸到彼時的空氣,共情到人物的命運。
毛澤東的偉岸人生曾多次被搬上熒屏,《鲲鵬擊浪》勝在立意巧妙,筆鋒鮮活,沒有刻意追求宏大叙事,而是從細節出發,以青春視角為切入點,浮現出革命往事的冰山一角。
劇中,青年毛澤東為了扳倒武力鎮壓學生的張敬堯,率領 " 驅張團 " 來到北京,四處碰壁卻絕不妥協,仍然積極奔走、呼籲,在街頭高呼 " 不驅張賊,誓不還湘 ",面龐上寫滿了青春的熱切和堅毅;他與恩師楊昌濟對話,想表明與楊開慧的愛情,卻沒找到機會開口,惹惱了門外偷聽的 " 當事人 "。
還有他與楊開慧在路邊攤吃馄饨的情景,冷風蕭蕭,燈孤影凄,可是相愛的人心是熱的。當冒着熱氣的馄饨送到對方嘴邊,浪漫氛圍溢出了熒屏。正是通過這樣有溫度、有詩情的情景,劇集展現了青年毛澤東的切身處境與精神世界,做到了歷史文本與影視語言、嚴肅題材與通俗叙事的無縫對接,給革命題材劇做出了一次成功的詩意化嘗試。
生活質感推動劇情多元化
青春、成長、理想、愛情,《鲲鵬擊浪》作為一部重大革命題材劇,題材如此厚重,竟然能夠容納如此豐富多元的劇情元素,使年輕觀眾能夠喜聞樂見,并通過扎實凝練且富有靈氣的叙事手法,展現出一幅活力滿滿的成長畫卷。
實現劇情多元化的基礎,正是扎實凝練的生活質感。一直在追《鲲鵬擊浪》的網友都有同樣的感受,就是每一處場景都很真實。北京的三眼井胡同裡,學生們初到北方不适應,洗衣、做飯都做不好,後來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辦工人夜校,毛澤東一邊咬着饅頭,一邊給工人講 " 口、日、田 " 的區别。煙火氣十足的情節與畫面,讓觀眾和劇中的工人一起融入其中,喜歡上了這位高大帥氣又随和的毛先生。
像這樣富有生活質感的場景在劇中數不勝數,一身地道農民打扮的毛爸爸在臨行前和兒子開玩笑,一句 " 送爹千裡,終有一别 ",把湘農的質樸、達觀、诙諧,诠釋得入木三分;董勇飾演的張敬堯在報紙上看到 " 驅張團 " 的信息,急得直跳腳,生怕孫猴子大鬧天宮,不惜花錢組織 " 保張團 ",軍閥的老練、貪婪、狂妄溢于言表。這些生動的語言和情節,配合精良的服化道,讓劇集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產生了真實可信的戲劇效果。
新穎叙事實現觀眾年輕化
《鲲鵬擊浪》陪伴觀眾一起告别了 2023 年,迎來 2024 年,随着劇情不斷展開,不僅收視率居高不下,口碑也是持續堅挺,不僅得到了很多歷史迷、正劇迷的喜愛,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也加入到追劇行列中,為舊時代的内憂外患而切齒,為毛澤東在逆流中的抗争而振奮,也會為他與楊開慧的浪漫愛情而感動。
年輕人能夠喜歡上這部劇,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劇中的主角青春力十足,湘江三友、楊開慧、羅章龍、鄧中夏、向警予、陶斯詠,其實就是大家一個世紀前的同齡人,有着相通的個性與愛好,都向往美好、心懷理想,只不過他們被時代賦予了更艱巨的使命,通過他們的成長,年輕觀眾可以汲取到許多放在當下依然适用的精神營養。正直的信念,理想和愛情,成長與擔當,都盡在其中。另一個原因則是劇集從演員表演到劇本叙事都極為新穎,張馳有度,簡潔明快,特别是新人劉承林飾演的毛澤東,既有詩書意氣和靈性,又有革命者獨有的堅毅韌性,所以一登場就令人耳目一新。
現在《鲲鵬擊浪》播出已經接近尾聲,毛澤東從意氣風發的一介書生 , 已逐步找到奮鬥方向,走向共產主義道路,也必将面對更加殘酷而驚險的考驗,把青春的豪情與熱血全部點燃。相信後續劇情會更加精彩也更加鼓舞人心,也相信這部劇在創作方面做出的嘗試和探索,會為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留下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