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初代女神回歸,可沒人記得她了,歡迎閱讀。
那些沉睡的記憶都浮現出來了。
那些該死的。
充斥着年輕的肉體,和帶血的刀子的記憶。
原因只有一個——
陸小芬。
兩個月前,Sir 看新聞,被一則消息驚到:
這個名字 …… 你有多久沒聽到過了?甚至于,年輕一點的觀眾,都很可能完全不知道。
但 Sir 如果說。
她足以代表一個時代,一個艱難呼吸,卻又拼命撕破黑暗,尋找點點光明的時代呢?你會不會覺得 Sir 是誇大其談?
她是金馬影後。
是一代人的性感符号。
也是李敖筆下那個,拼命 " 掙脫乳房束縛 " 的人。
但,她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拍電影了。
為什麼這麼多年後,她會突然復出,拍了部《本日公休》?
為什麼一復出就拿下了日本大阪電影節的影後?
或許。
答案,我們在這部電影裡都能找到。
但在此之前。
我們想多聊幾句陸小芬,以及那個看不見光的時代。
01
台灣黑電影與 " 女煞星"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台灣,那仍然是個保守的年代。
不談政治氛圍。
光是電影,也不見得如我們後來想象得那麼 " 多姿多彩 "(這時間萌生了侯孝賢、楊德昌等新電影的代表)。
一個例子。
" 削蘋果 " 事件。
侯孝賢、萬仁等執導的電影《蘋果的滋味》因為涉及到駐台美軍撞人事件,當局怕影響不好。
于是。
文工會決定删減部分場景。
聽起來很意外?
沒錯,當年的影壇,崇尚 " 健康寫實 ",講究 " 三觀 " 要正,拍個鬼片需要在片尾注目這是 " 一場夢 " 或是 " 一次幻想 ",而那些跑去香港拍風月片賺錢的女明星呢?台灣當年有個 " 脫星管理條例 ",讓你 " 有去無回 "。
總之就是,嚴控文化導向。
但。
大概是那個年代很多人都 " 天生反骨 " 吧。
你要删我的片?
那我就在報刊上登文抨擊你,把高舉的剪刀硬生生地按了回去。
你要嚴控裸露?
那我就瘋狂地擦邊,而且以 " 正義 " 之名,拍了一大堆女性復仇片。
而後者。
最出風頭的,便是陸小芬。
很多人對陸小芬的第一印象是她演了部 " 禁片 ",《上海社會檔案》。
這是部改編大陸作家作品的電影。
因為涉及那十年的陰暗面,在很多年前,一度在地下渠道流傳甚廣。
單看這張海報。
一個袒胸露乳的女子拿着匕首往自己的胸上劃上一刀,看起來就疼。
而故事我們就不說了。
總之就是一個 " 烈女 " 式的護士如何被當權者逼瘋的過程,很多年後 Sir 還記得結尾檔案被銷毀時的那段話:
不過任何罪行都會寫在社會的檔案裡
活活刻在受害人的心裡
這是誰也銷毀不了的
可以這麼說。
憑借出色的表演和大膽的演出,陸小芬一戰成名,成為了無數人的夢中情人。
但僅僅如此嗎?
不。
接下來幾年,陸小芬拍的女性復仇片越來越多。
《瘋狂女煞星》。
陸小芬飾演的女子被強暴,卻被指責不檢點,于是當法律不公,社會不正時,她只好大開殺戒,以暴制暴。
《冷眼殺機》。
前任情人的女兒精神失常,手段毒辣,于是陸小芬飾演的女記者只好奮起反擊,阻殺這瘋狂。
而其他,《女賊》,冷豔女賊反抗黑幫,《痴情奇女子》,外遇丈夫謀害妻子,總之你看到的永遠會是一個 " 瘋狂 " 的陸小芬、一個 " 飒 " 的陸小芬,一個性感與倔強交織着的陸小芬。
暴力、軟色情交融。
當年還流傳一個說法,叫 " 三陸一楊 "。
也就是說,陸小芬與陸儀鳳、陸一婵、楊惠姗四人,主演了大多數的女性復仇片。
她們一邊在揭露着各種社會黑暗面。
另一邊又把這些社會矛盾誇張化。
在争取自由。
也同時将這争取的過程奇情化。
還記得李敖寫過的那篇文章嗎?《陸小芬的乳房問題》。
李敖當然并不是真的對陸小芬有多大興趣。
在他眼裡。
陸小芬的性感形象,本身就是一種反抗。
而這,也是此類電影賣座的核心。
但你要說陸小芬只是賣弄性感?
那恐怕也真是小瞧了她。
1983 年,陸小芬出演王童的電影,《看海的日子》。
她依舊演了一個看上去很吸睛的角色——妓女白玫。
她依然遭遇屈辱——她養活了一家人,但她不僅沒有得到報恩,還受盡了養父母家所有人的白眼。
但。
這部電影重新塑造了另一種,不再復仇的陸小芬形象——再次回到家鄉後,被家人和村裡人重新接納。
是的。
不再奇情,不再復仇,轉向一個社會 " 正常女性 " 的陸小芬終于被主流肯定了。
這個角色讓她拿下了生平第一座影後獎。
更讓她變成了老一輩台灣女性的代表。
而之後的《桂花巷》和《晚春情事》也是讓她接連獲得了亞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
只是。
從此之後,我們記憶中的陸小芬再也 " 不見 " 了。
02
老年新人
陸小芬此次回歸大銀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英姿飒爽不再。
取而代之的,卻是一副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形象。
橫眉冷對,真的變成了孺子牛。
在電影中,她飾演了一個家庭理發師的角色。
看到兒女感情有問題時不忍揭穿。
看到老顧客行動不便時便開長途親自上門。
一個重情重義的好人。
為什麼陸小芬時隔二十多年會接這樣一部煙火氣十足的電影?
Sir 覺得,和她本人的性格脫不了幹系。
陸小芬并沒有像銀幕上呈現的那樣,是個狠角色。
她不自信——
還記得許鞍華對她在《客途秋恨》裡的表現并不滿意。
陸小芬似乎不大明白,有時她演表情 A,會令觀眾有 B 的印象。譬如如果戲裡她演得呆頭呆腦的話,觀眾會很同情她,但她就是不明白,堅持要做到自己很好,以為這樣觀眾才會喜歡她,她不肯在銀幕上做壞人,又不喜歡造型。
這樣的批評,陸小芬也并未表現出絲毫異議。
她不善交際——
在拍攝《上海社會檔案》時,導演要求陸小芬把刀狠狠插進胸脯,因為用力過猛,導致肋骨痛到不行,直到現在她都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力道和恐懼。
但她并不會說 " 不 "。
她極其低調——
《本日公休》的導演傅天餘說。
陸小芬此次復出,在片場裡與導演和攝影師交流都是客客氣氣,戰戰兢兢的樣子。
所以這樣的性格,本就不是渾身帶刺。
而更多地,是平淡安逸,專注于生活本身的每一個角落。
演藝圈?不合适的。
也是因此。
上世紀 90 年代初,她赴美進修,拿到了戲劇博士後,其實就已經逐漸減少演出的頻率了。
而 20 年前她息影後,更是開了一家芳療工作室,用植物精油,輔助人們恢復健康。
而她則成了一位芳療師。
這個職業和電影裡的理發師很像。
"客人把背部交給你的時候,跟他們聊天觸動了内心,他們也會流淚。理發師其實也一樣,也是心理治療師,習慣了就會一直來,變成常客。"
不求大富大貴。
只求每日裡能陪老顧客們聊聊天,報報平安就好。
所以說。
從生活裡走出來的陸小芬,也在往電影的生活裡走去。
與其說她復出。
不如說,她想把自己的生活狀态留在銀幕上。
那麼細水流長波瀾不驚。
那麼情意綿綿溫情脈脈。
她不是在反抗人們賦予她的标籤。
而是在找回,她本該屬于自己的定義。
03
非必要獨立時代
但僅僅是煙火氣嗎?
電影裡兩場關于檸檬片的戲——
一是大女兒事後才知道原來上次母親來台北找她,不是為了送檸檬片,而是想告訴她男友出軌的事情。
二是一場大雨下來,膝蓋疼痛的母親,沒來得及去天台收檸檬片。
說的是什麼?
意思是,這些打溼的檸檬片還可以再曬幹,但是當時母親沒能跟大女兒說出的話,卻只能消失在暴雨裡。
是的,終究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是陪伴,與牽挂。
所以你看。
在年輕人都在擔心 ChatGPT,那些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他們的工作的時候。
像阿蕊(陸小芬 飾)這樣的老年人。
就算兒女都說阿蕊開長途上門給熟人許牙醫剪發,一點都不劃算,就算女兒告訴她現在的理發店都用大數據提醒客人來剪發,不再打電話提醒。
她還是翻開了那本厚厚的電話薄。
提醒對方過來剪發的同時,何嘗不是在尋求一種陪伴?
她說,"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有什麼關系才能互相關心嗎?"
就像她的女婿,即便與她女兒離婚了,依然和阿蕊如親人般相處。
就像許牙醫,即便住在很遠的地方,阿蕊還是開車前去幫他理發。
其實維系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是阿蕊在尋找的精神信仰,也是她能一個人開車上路的原因。
Sir 記得前段時間,大家都在歌頌五十多歲自駕旅行的蘇敏,是女性偶像。
殊不知她無意于成為誰的偶像。
她找尋的其實也是精神信仰。
而陸小芬呢?
在台灣黑電影時期,她代表了因為對現實不滿而反抗的剛烈女子。
但如今,正如她所說," 這部片子不同于以往小說式的内容,感人,貼近普通人。"
兩種差異鮮明的形象,其實也反映了時代變化引發的大眾心境變化。
過去激烈的時代,人們需要典型的形象,給予人對抗社會的力量;而在人人都能成為偶像的時代,她做回了普通的大多數人,給予人面對平凡一生的力量。
就像電影裡給即将離世的許牙醫理發的那段。
當阿蕊把頭發一道一道地梳下去。
我們看到了歷史。
看到了恩怨。
更看到了曾經,人與人之間最直接、最真切的互助與溫暖。
而那份溫暖。
在當下,早已逐漸遠去,幾近消逝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坂元家的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