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高鐵票漲價,你要多花幾塊?,歡迎閱讀。
高鐵漲價屬于正常市場行為,但事關公共利益的話題,也需要考慮公眾情緒。
作者 | 良豪
編輯丨 DR
題圖 | 《歸途列車》
盡管 " 五一 " 小長假的出行高峰已經過去一周有餘,但談論起 " 高鐵即将要漲價 " 的新聞,不少人仍然眉頭緊皺。
時間回到 5 月 2 日,鐵路 12306 官網發布四則調價公告,宣布優化調整京廣高鐵武廣段、滬昆高鐵滬杭段、滬昆高鐵杭長段、杭深鐵路杭甬段上運行的時速 300 公裡及以上動車組列車票價,并于 2024 年 6 月 15 日起正式實施。
根據新公布的票價表,4 條線路的二等座票價漲幅均接近 20%。具體到實際票價,從廣州南坐高鐵一路向北到武漢,票價從原來的 463.5 元最高漲到 553 元;而往返上海虹橋和杭州東站的高鐵二等座,票價則從 73 元漲到最高 87 元。
四條高鐵将在 6 月 15 日執行全新的票價。(圖 / 中國鐵路 12306)
面對輿論廣泛關注,國鐵集團 5 月 7 日在 " 中國鐵路 " 微信公眾号中發文回應,解釋此次高鐵調價不是單方面的漲價,而是綜合考慮季節、日期、時段、旅速、席别等因素後,實施不同幅度的折扣浮動,充分體現優質優價。
簡單概括,便是将過去單一的票價機制進行調整,讓車票價格按照市場需求,實現自主的 " 有漲有降 "。
但問題落到具體的生活,擔心出行成本增加的人,仍不在少數。
高鐵漲價,人們最擔心出行成本會水漲船高,失去說走就走的 " 高鐵自由 "。(圖 / 視覺中國)
高鐵調價,哪裡最受影響
一次性對 4 段高鐵線路進行調價,且即将啟用的新票價漲幅逼近 20%,難免會讓人感到 " 肉疼 "。
但高鐵票價發生變化,事實上并非新鮮事。
比如全國最繁忙的高鐵線路——京滬高鐵,早在 2020 年底便率先對時速 300 至 350 公裡的高鐵動車組列車實施浮動票價,2021 年 6 月時往返北京上海的二等座票價也上漲了 10.7%。
而調過價的高鐵,并不止京滬高鐵一員。有媒體統計發現,自 2017 年以來,全國高鐵線路共經歷 10 餘次調價,調價過程既有單純的漲價或降價,也同樣包含有降有升的浮動票價。
歸根到底,此次調價引起廣泛關注的原因,除了通告發布時間正值五一假期,更重要的,還是調價涉及的四段高鐵線路輻射範圍尤其廣。
細看公告,四段線路中有三段從杭州出發,其中滬杭、杭甬全段在長三角範圍内,而杭長高鐵則是一路向西駛向江西、湖南等内陸地區。至于南北走向的京廣高鐵武廣段,是銜接湘鄂、南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重要 " 大動脈 ",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從長三角、珠三角到華中地區,這四段高鐵駛過的地方,都是人口稠密和流動率甚高的區網域,所到之處幾乎全是茫茫人海。
而此輪高鐵票價調整線路的終點——廣州和杭州,更是全國數一數二的超級鐵路樞紐,從這裡出發的列車經常坐滿了南來北往的旅客。
根據鐵路部門數據,今年五一假期,廣州南站每天的到發客流量達到 70 萬至 80 萬人次。(圖 / 視覺中國)
有媒體梳理 2024 年初全國高鐵網車次密度統計發現,有 50 餘段區間每日開行 100 對車次以上,其中便包括京廣高鐵武廣段以及滬昆高鐵的多個區段——不僅不愁拉不到乘客,在客流高峰時段更是常常一票難求。
巨大的客流量和高效的運營,加上時不時的一票難求,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高鐵理所當然地有了調價的理由。畢竟旺盛的市場需求擺在那兒,稍微漲價也不會讓源源不斷的客流出現變化。
一個事實是,國鐵集團過去幾年的高鐵調價過程,确實參考了高鐵途經城市的鐵路消費能力,以及在公示板上直觀顯示的人口流量——比如前文所述的京滬高鐵,以及去年啟動調價的滬寧城際、寧杭高鐵、南廣高鐵、膠濟客專、柳南客專五條高鐵線路,都擁有非常直觀的龐大客流。
值得一提的是,這邊剛宣布提價,京廣高鐵武廣段也有了提速的底氣,很快便宣布将重回時速 350 公裡,時隔 13 年再次 " 提速 "。
根據國鐵集團 5 月 8 日的公告,京廣高鐵武廣段的復興号動車組列車将常态化按時速 350 公裡高标運行,而提速時間同樣定在 6 月 15 日。
速度提升帶來的直接影響,便是旅行時間得到壓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運力。從這個角度來看,高鐵調價同樣合情合理——用金錢換時間,某種程度上也是另一種鐵路出行的 " 剛需 "。
高鐵的速度往往決定了其不同于普速火車的價值。(圖 / 視覺中國)
市場調節和情緒價值之間的矛盾
但另一個長期存在的事實是,火車票正在變得越來越難買。每到各大法定節假日,就算各大航司願意祭出超低 " 白菜價 " 班機,熱門火車票在鐵路 12306 App 上依然是雷打不動地 " 秒沒 "。
從國鐵集團的回應裡,也能發現一些細節:調價的高鐵線路普遍存在不同季節、日期、時段客流不均衡的情況;而在旅客出行高峰時段,即使在這些線路上大量加開動車組列車,也仍然難以滿足旅客集中出行需求。
這似乎是一個難以破解的矛盾,因為能夠實現錯峰出行的人,過去、現在、未來都會是少數派。
更何況,長期以來,國人普遍認為鐵路運輸是一種特别的交通方式。不論是慢悠悠的綠皮火車,還是一日千裡的高速鐵路,都代表着永恒不變的 " 性價比 ",這種價值觀念根深蒂固,沒有那麼容易改變。
一句話,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擁有機場,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買車和養車的大筆開支。
而處在航空運輸和公路運輸之間的鐵路運輸,對于需要在偌大的中國外出求學或工作的數以億計的普通人而言,就是唯一稱得上物美價廉的出行工具,能夠在 " 啥啥都漲 " 的今天,至少在一年僅有的春運期間,給中國人奔忙一整年的生活托底。
在今天,鐵路依然是絕大多數人出遠門首選的交通工具。(圖 /《南來北往》)
尤其是在高鐵尚未大面積鋪設的年代,火車便一直是往返故鄉和異鄉的首選,大大小小的火車站,更是不少人了解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以至于,當高鐵成為鐵軌上的王者,但高鐵價格仍然性價比不錯的時候,人們依然會通過建築風格多樣的高鐵站去認識新打卡的城市,也下意識地認為高鐵已經接過普速列車的棒,在商業之前首先擁有公益出行的屬性。
但這種說法,在 2016 年之後就不太成立了。
在這一年以前,高鐵票價由國家集中管理,主要是以建設和運營成本為基礎進行測算和制定。2016 年 2 月,國家發改委給鐵路定價權 " 松綁 ",将高速動車組列車定價權下放給中國鐵路總公司,高鐵和普通列車之間的界限才變得更為明晰。
高鐵本身是由貸款修建的商業項目,票價制定往往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圖 / 視覺中國)
任何商業項目都會發生盈利虧損,高鐵自然也不例外。事實上,全國目前盈利的高鐵線路只有 6 條,且都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富庶的沿海地區。而更多建在中西部地區的高鐵,收回高額建設成本仍需時日。
2019 年農歷新年前夕,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在《謹防高鐵灰犀牛》專欄文章裡曾寫道:" 人們通常只看到中國高鐵運營裡程的世界第一和高鐵的快捷,卻對高鐵債務和運營虧損視而不見。"
這句話在當時引起極大争議,如今再細看卻發現并非危言聳聽。
今年 4 月 30 日,國鐵集團發布的 2023 年财務決算顯示,當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 12454 億元,同比增長 10.5%,淨利潤 33 億元。作為對比的是,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國鐵集團負債為 6.13 萬億元。
顯然,在超萬億的巨額債務面前,風馳電掣的高鐵并沒有讓國鐵集團成為 " 現金奶牛 ",讓普通網友直呼 " 豔羨 " 的淨利潤,在巨額債務面前無疑是杯水車薪。
巨額負債的原因除了修建網絡,還有對建成高鐵線路、使用車輛等進行維護的費用。而那些已經開通運營一定年限的高鐵,維護成本正在日益增加——此輪調價的高鐵線路,均在 2009 年至 2014 年間開通運營。
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高鐵價格發生調整在未來是必然現象,而如何調價則是關鍵因素。(圖 /《南來北往》)
當越來越多高鐵逐漸 " 變老 ",作為商業項目的高鐵通過調價維持自身運營,自然是合理存在的事情。
但高鐵價格如何調整,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關鍵問題。盡管調價屬于企業的行為," 符合市場規則 ",但高鐵和普通人生活的關系極為重大,票價調整也要兼顧普通人的心聲。
說到底,事關公共利益的話題,只有單純的市場調節遠遠不夠,更多地要考慮公眾情緒。畢竟市場調節和公眾情緒價值之間,總是存在一個 " 看不見的結 "。而打開這個結,往往需要所有人群策群力貢獻智慧,而不是一份單薄的通告和解釋。
校對:無姜魚;運營:嘻嘻;排版:陳倚
《高鐵票價将迎最大漲幅,為何 " 盯上 " 南方六省?》搜狐城市 2024-5-9
《四條高鐵價格調整背後,一本難念的基建經》出行一客 2024-5-8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