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40多年後徹底逆襲:國產汽車開始向歐美日韓技術輸出,歡迎閱讀。
汽車是全球產值最高的工業,此前占據優勢的主要是美國、歐洲、日本及韓國,國内的汽車行業盡管也有自主研發的過程,但主要還是 40 多年前開始的合資,希望用市場換技術,不過現在已經不同了。
這十年來汽車行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電動化、智能化成為焦點,燃油車逐漸沒落,而中國汽車及電池等行業的廠商厚積薄發,在這一波浪潮中抓住了機會,比亞迪等公司直接宣布停產燃油車,全面轉向電動車。
與此同時,原先占據優勢的歐美日韓汽車品牌在這一波技術更新中慢了半拍,不僅電動車成本上拼不過中國品牌,同時技術上也在落後,現在反而是國外品牌找中國廠商進行技術合作。
據報道,上汽就此前奧迪購買上汽電動平台的傳聞回應稱,集團與奧迪已達成共識,雙方将通過合作加快電動車開發。
有接近上汽集團的知情人士透露,奧迪方面希望能夠獲得 " 三電 " 系統、智能駕駛等相關技術,但外觀、内飾等造型設計仍由奧迪把控。
其他公司中,2019 年豐田宣布與比亞迪聯手,共同開發純電動車型以及所需動力電池。同年,長城和寶馬也合資成立光束汽車,戴姆勒和吉利汽車亦合資成立智馬達汽車。
2021 年,吉利和雷諾宣布合作,雙方将首先在韓國共同生產銷售基于領克節能平台的混合動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