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2022年道歉的基金經理們,2023年表現如何?,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時浩
近日,新華基金趙強、平安基金神愛前等基金經理,因所管產品業績不佳,先後在定期報告中向投資人深刻致歉。
基金經理反思道歉似乎成為了一種潮流。在市場表現同樣不佳的 2022 年,也曾有大批基金經理向投資人公開反思檢讨。
2022 年道歉的基金經理,2023 年是否真的有反思和逆襲?
景順長城楊銳文:部分走穩
如果說 2022 年哪位基金經理道歉最讓人印象深刻,景順長城楊銳文絕對榜上有名。
2022 年,楊銳文管理的景順長城優選混合、景順長城環保優勢股票、景順長城創新成長混合等多只基金全年虧損超過 30%。產品業績不佳,楊銳文在基金定期報告中,多次以數千字 " 小作文 " 形式,向投資人檢讨致歉。
楊銳文坦言誤判了 2022 年行情。
此前他認為,2022 上半年周期類占優,下半年是科技成長類占優,但實際上周期類能源股才是貫穿了全年的機會。面對前所未見的認知挑戰,楊銳文稱基金經理過去的認知正在發生變化與颠覆。
反思過後,楊銳文認為,彼時已處于低估值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具有投資機會。2022 年四季度起,楊銳文開始逐步增加科創板在其持股中的份額。
2023 年一季度,以 Chatgpt 為代表的人工智能行情爆發,景順長城優選混合、景順長城環保優勢股票等多只基金重倉的科創板上市公司,随着科技股行情爆發迎來股價上漲。
以景順長城優選混合為例,2023 年一季度,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分别為石頭科技、視源股份、九号公司、睿創微納、順豐控股、士蘭微、欣旺達、中微公司、芯原股份、東材科技,其中第一大重倉股石頭科技當期股價上漲超過 40%,九号公司、睿創微納等同樣大漲,在此背景下,景順長城優選混合單季漲幅 11.50%,超過同類基金平均收益 9 個百分點。
楊銳文 2023 年的控制回撤能力能同樣值得關注。在整體換手率低于 1 倍的條件下,面對此後科技股普遍回調趨勢,景順長城優選混合 2-4 季度回撤分别控制在 1.89%、3.83%、2.37%,截至年末,景順長城優選混合全年逆勢微漲 2.72%,行業排名 182/4207,與之對比的是,當期同類型基金平均虧損幅度 13.57%。產品淨值和規模方面,2023 年景順長城優選混合部門淨值由 2022 年末的 3.38 微漲至 3.48,規模相比上年四季度 44.73 億元增長了 1 億元。
楊銳文管理的其他產品中,與景順長城優選混合重倉股基本相同的景順長城環保優勢股票、景順長城創新成長混合 2023 年同樣實現業績增長,全年收益分别為 3.66%、1.21%。
楊銳文控制回撤主要有兩點方法。第一,在明确以科創板為投資主線的前提下,将投資标的分散至產業鏈不同環節,縱觀其全年重倉股,包含了位于半導體產業鏈的刻蝕設備、傳感器生產、下遊應用等各個細分領網域,楊銳文并不重倉押注某一家公司謀求高額收益,過去一年中,景順長城優選混合單個重倉股比重基本不會超過 5%,前十大重倉股合計份額基本維持在 3 成左右。
此外,對于管理的主題類基金產品,楊銳文會采用分散行業投資的方式進行風險對衝。在其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能源產業股票中,根據披露的定期報告,截至 2023 年末,盡管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合計比重接近 50%,且第一大重倉股寧德時代在其中份額超過 7%,但在配置中,楊銳文同樣配置了黑貓股份、光峰科技等其他行業上市公司,用以分散賽道單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盡管楊銳文的部分基金業績表現尚可,但規模合計約 54 億元的景順長城新能源產業股票(A+C)在 2023 年度出現了 12% 以上的回撤。
2023 年年末楊銳文管理的 9 只基金,規模達到 308.95 億元,相比于 2022 年基本未發生變化。
關于 2024 年市場走勢,楊銳文認為,當前市場情緒已然冰點,極低預期很難遭遇更弱的現實,假若現實比預期稍強一些,市場的戴維斯輕按兩下很有可能就到來。在調研中,大部分企業對 2024 年的展望都偏謹慎,這和 2023 年初的積極和擴張的展望完全相反。企業更加注重經營風險,更為重視回收現金流,采取了更加謹慎的銷售策略,大幅收緊了應收賬款政策。過去的粗犷式增長突然變得越來越精細化,這些企業的自有現金流從去年開始反倒出現了明顯的改善,企業的真實價值反而是提升的。
國泰基金徐治彪:依然看好醫藥
在 2022 年 4 月的一封公開信中,國泰基金徐治彪表達了對于自身的持倉的懷疑。他坦言,在所選公司均是細分賽道龍頭且業績足夠好的條件下,不少重倉股跌了 30%,懷疑過是否應該賣出。
不過,反思過後,徐治彪認為自己并沒有錯。在國泰大健康股票 2022 年四季度報告中,徐治彪表示,資本市場波動大,尤其投資者很多在賽道投資層面虧損嚴重,要麼是追漲殺跌、要麼是沉迷賽道不管估值,他堅定認為好公司、估值低、業績好是長期收益最大的來源,是組合風險控制最佳的辦法,也是收益能不斷創新高的保障。
以徐治彪管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國泰大健康股票為代表,2022、2023 兩個完整年度中,國泰大健康股票各年分别下跌幅度約 15%、14%,乍看之下并不算好,但細分到各季度收益,除 2022 年第四季度和 2023 年第三季度外,近兩年國泰大健康股票基本把握住了市場走向,多數季度回撤控制位于市場前列。
作為一款主題類投資基金,國泰大健康股票在選股中存在一定限制,主要投資範圍集中于醫藥產業鏈、健康食品、健康家居、休閒健身、環保防疫及養老服務等領網域。
面對醫藥股長期回調,徐治彪在保證投資風格不漂移跑偏的情況下,最大可能豐富重倉股投資範圍。在徐治彪在 " 最痛苦 " 的 2022 年第一季度中,前十大重倉股分别為康德萊、遙望科技、朗新集團、容百科技、億帆醫藥、比音勒芬、東方生物、潤豐股份、應流股份、老百姓,醫藥行業占據了主要方向,此後各季度中,徐治彪逐步調整持倉結構,至 2023 年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分别為新泉股份、比音勒芬、三花智控、金博股份、應流股份、朗新集團、國藥股份、中公教育、老百姓、潤豐股份,可以發現,其重倉股結構已分散于服裝、醫藥、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等各個領網域。
徐治彪在選股中踐行着持有業績好、行業競争力強上市公司的投資觀點,第一大重倉股新泉股份 2023 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 78.47%,比音勒芬、三花智控、中公教育等業績同樣實現大漲。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國泰大健康股票相當抗跌,但徐治彪在持倉集中度上偏好押注單一股票,重倉的公司通常超過基金當期全部淨值的 5%,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各報告期基本長期維持在 7 成比重以上,在市場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單一股票暴跌的風險對淨值產生的影響也會更高,因而很考驗徐治彪的選股眼光。
表現在產品規模上,在 2023 年 3 季度大跌中,國泰大健康股票份額由此前的 13 億份直接減少到了 9 億份,資產規模也直接從 37.63 億元縮水到了 22.82 億元。
關于 2024 年市場走勢,徐治彪認為,過去兩年市場的核心問題并非流動性,而是風險溢價。風險溢價的問題可能随時會發生逆轉,彈簧已經壓到極致,反彈是時間問題。從戰略層面上無需特别悲觀,但是從戰術層面上因為風險溢價問題短期也很難特别樂觀。在此背景下,2021 年三季度以來持續大跌的醫藥行業,比較符合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需求。因為過去跌幅巨大,大部分醫藥公司是非常便宜,同時現金流、ROE 都比較好,行業地位也比較确定。這類公司估值已經是歷史極限附近,如果業績還能夠維持相對比較高的增長,那假設市場不好,還可以賺業績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