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喜馬拉雅否認大幅裁員傳言稱,為常規組織調整,歡迎閱讀。
日前有相關報道援引消息源透露的信息稱,在線音頻平台喜馬拉雅或計劃近期進行全線裁員,比例約為 30%,其中 " 產品最多、運營其次,技術比較少,剩下的產品和技術合并,產研一體 "。此外該消息源還指出," 可以理解,裁員裁的是整體管理成本,要砍到一定數才行 "。
随後喜馬拉雅方面對 30% 的裁員比例予以否認,并表示," 公司年底在進行常規的組織調整更新,有人員流動情況,但對外招聘也一直在進行中 "。據了解,在喜馬拉雅官網的招聘中顯示,目前其已停止招聘正式員工,僅有各類實習生崗位。
據了解,自 2022 年以來,喜馬拉雅已多次被傳出裁員消息。例如此前在 2022 年年中就曾有消息稱,其将裁員 15%。而且不久前在今年 11 月中下旬曾有消息源透露,喜馬拉雅或将裁員 40%。在這一消息被官方否認後,有相關報道指出,喜馬拉雅年底确有波及範圍較大的裁員。對此,喜馬拉雅方面的回復同樣是 " 年底正常汰換 "。
此外在過去半年時間裡,喜馬拉雅方面包括負責產品的 SVP 秦雷、首席内容官王朝陽在内的多位高管,也已相繼離職。
據悉,喜馬拉雅擁有付費訂閱、廣告、直播,以及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四大營收來源,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其全場景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已達 2.82 億。據灼識谘詢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按 2021 年在線音頻移動端收聽總時長及在線音頻總收入來看,喜馬拉雅是國内市場最大的在線音頻平台,其收入占中國在線音頻行業的市場份額約為 28%。
自 2021 年 5 月以來 ,喜馬拉雅方面曾先後三次在納斯達克、港交所遞表,但至今未能成功上市。據該公司此前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9-2021 年其營收分别為 26.8 億元、40.5 億元、58.6 億元,營收同比增長分别為 82.2%、51.1%、43.7%,呈逐年下降趨勢,經調整淨虧損分别為 7.49 億元、5.39 億元、7.59 億元,三年累計淨虧損超 20 億元。
據相關報道指出,2022 年 8 月喜馬拉雅聯席 CEO 餘建軍首次對全體員工明确了具體盈利計劃,即要在 2022 年第四季度實現單季盈利、扭轉長期虧損局面,在 2023 年實現全年盈利,5 年後實現年收入 200 億元、盈利 40 億元。據稱餘建軍當時表示," 具體盈利多少不那麼重要 " ,以及 " 盈利這件事的意義本身很重要,這表明喜馬拉雅可以不借外力自我造血 "。
随後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年會上,餘建軍還宣布,公司在 2022 年第四季度實現單季盈利的目标已經實現,且盈利達千萬級。當時他表示,公司能夠實現盈利主要得益于三個方向的努力,其一是降本增效、打造可持續盈利能力,其二是始終堅持 " 以用戶為中心 " 的文化建設,其三是提升戰略與組織清晰度。
需要注意的是,有相關消息源透露,為實現盈利,除了用裁員來降本外,喜馬拉雅方面還在 " 優化 " 曾重金投入的版權。該消息源表示,除早年買斷的頭部重點項目外,後期新引進的版權喜馬拉雅都在想辦法逐步解約以實現降本," 能解都解,除了要賠償很多那種 "。
該消息源透露,當下除了產品研發,喜馬拉雅每個業務部門都有 " 收入指标 ",以及 " 今年日活巅峰較去年已有回落 "。并且據悉自今年以來,喜馬拉雅将播客業務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但公司内部對播客的定位依舊搖擺不定,以及該公司還計劃鼓勵節目主播做 " 免轉付 ",即将免費節目轉為付費模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有消息稱,在近期舉行的内部業務會上,喜馬拉雅聯席 CEO 陳小雨曾公開表示,公司以後不怎麼用運營和產品,要求未來 App" 主要靠 AI"。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