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在這家網店消費後,他們都接到了境外詐騙電話……,歡迎閱讀。
" 小 k" 按照一毛錢一條的價格給我 " 料子 ",然後我再按照 2 毛 5 到 3 毛的價格在 QQ 群出售。
他的數據是哪兒來的?
他說是抓取到的。
這是一段發生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西區派出所的對話。2022 年6月,該派出所接到一家電商公司報警,稱其平台商家的客戶信息遭到盜取。8 月 4 日,犯罪嫌疑人吳某被抓獲。
顧客在店内消費後
頻繁接到境外來電
馬某經營着一家賣日化用品的網店,生意不算多紅火,但老顧客不少。2022 年 6 月初,他突然收到一位顧客留言:" 老板,我前幾天在你家買完東西,就一直接到境外詐騙電話,什麼情況啊?" 馬某一開始不以為意,斬釘截鐵表示自己店裡的顧客信息是絕對保密的,順口寬慰了顧客幾句。可接下來的幾天,他陸續收到好幾位顧客反饋,都表示在他的店鋪消費後,就接到了境外來電。馬某頓覺不對,立即将這個情況反映給了電商平台。電商平台在進行技術分析後,發現馬某的網店後台訂單數據訪問出現了異常。
網店後台是店主掌握出貨訂單的重要途徑,後台包含消費者的姓名、聯系方式、收貨地址、訂單編号、商品明細等信息。通常馬某的網店後台每日浏覽訪問量為 10 次左右,但在 6 月 7 日,該後台的訪問量突增至 22000 餘次。随後,店鋪的消費者就接到了境外詐騙電話。電商平台認為,這極有可能是有人利用爬蟲技術違規批量抓取了網店的訂單數據,進行非法活動,于是果斷報警。
經過排查,公安機關發現除了馬某的店鋪外,在同一時期平台上還有多家網店後台均出現了訪問異常的情況。是巧合還是人為?如果是人為操作,那這些網店是如何被 " 選中 " 的?在進一步了解分析時,網店經營者們此前的一個共同舉動引起了偵查人員的注意——他們都曾點擊過 " 去除差評、提高評分、申訴違規 " 的相關廣告。
網絡版 " 螳螂 " 與 " 黃雀 "
吳某發布的廣告。
" 專業處理差評、提高評分、違規申訴,需要的老板 +V……"2022 年 6 月 6 日下午,馬某正在發愁怎麼提高店鋪評分從而更好地吸引顧客。就在這時,他收到了一個陌生人私信發來的廣告圖片,上面赫然寫着提供 " 删差評、刷好評 " 等服務。鬼使神差地,他添加了對方微信。
" 老板,要删除差評嗎?專業提高店鋪評分!" 吳某很快就通過了馬某的好友申請。在他的引導下,馬某開通了其所在電商平台旗下的一款 App,這款 App 可以用來查看店鋪的訂單信息。
吳某的部分聊天記錄。
" 您開個客服子賬号給我們技術部門,這邊讓技術去直接整理出來。" 馬某按其所說,開通并提供了子賬号。原本以為自己會等來店鋪評分上升、新客湧入,沒想到卻等來了顧客投訴。
事實上,吳某是以 " 删差評、刷好評 " 為幌子,騙取各網店後台的賬号密碼,并轉給上家 " 小 k"。" 小 k" 對這些網店客戶的下單情況進行扒取,繼而獲得顧客的個人信息。吳某通過挂 VPN、使用海外通訊軟體等方式,從 " 小 k" 處以 1 毛錢 1 條的價格購買大量 " 料子 "(即公民個人信息),再到 QQ 群,以 2.5 毛錢至 3 毛錢一條的價格出售。用不了多久,在這些網店消費過的顧客,手機上就會響起境外來電了。
吳某等人交流話術。
經查,2022 年 3 月至 8 月間,吳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共計 70 餘萬條。經北京市海澱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2023 年 3 月 24 日,被告人吳某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四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币 6 萬元。
同時,海澱區檢察院向涉案電商平台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督促和引導商家誠信經營、提高商家信息安全防範水平責任、建立數據安全事件的預警與懲戒機制。該電商平台收到檢察建議後高度重視,立即整改,已取得良好整改效果。
檢察官提醒
網絡世界不能肆無忌憚,侵權行為并非法不責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一款、第三款,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别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以身試法者
法律絕不允許違法行為沿着網線滋生
以身試法、通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牟利者,切莫因網絡的隐蔽性、群體性便肆無忌憚,法律絕不允許違法行為沿着網線滋生。
➤網店店主
唯有誠信才是 " 流量密碼 "
投機取巧,早晚 " 翻車 "。" 刷單 "" 控評 ",網友一看便知,唯有誠信經營才是 " 流量密碼 "。
➤電商平台
築起消費者隐私數據 " 防火牆 "
各電商平台應加強網絡安全建設,只有築起消費者隐私數據保護牆,才能從源頭杜絕公民個人信息洩露。
來源:檢察日報正義網(ID:JCRB_Z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