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上汽大眾增程+插混新車,外形已定!傅強:比亞迪是PHEV王者,歡迎閱讀。
" 在市場變革裡,唯有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們以前開發布會的時候,從來不會提競品,這次我們不遮遮掩掩,關鍵是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利益。" 對于新領導班子頗具 " 進攻性 " 的話題,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強進行了正面回應。
2024 成都車展,上汽大眾帶來了帕薩特 Pro、途嶽新銳 2 款重磅車型,其中途嶽新銳以 7.99 萬的一口價驚豔全場。
除了新車的價格超出人們預期以外,整場發布會最令人驚訝的莫過于傅強直接 " 叫板 " 日系兩小強。
傅強認為,在智能化方面,上汽大眾與友商的差距正在肉眼可見地縮小,特别是即将推出的上汽奧迪新產品,與中國知名的智能化企業合作。補齊短板後,上汽大眾将會非常可怕!
產品力顯著提升,讓用戶體驗 " 油電同智 "
今年上汽大眾的產品策略是產品力加強、品牌向上,產品力增強體現在智能性方面和舒适性方面,代表產品是途觀 L Pro 和帕薩特 Pro。
途觀 L Pro 主要在智能性方面進行增強,帕薩特 Pro 則在此之上增加了舒适性,特别是後排乘坐空間。
帕薩特 Pro 車長超過 5 米,基本達到了 C 級車的标準,後排的空間相當寬敞,還有座椅通風、加熱、按摩功能,再加上頭枕音響。它的後排座椅也是整個 B 級車裡面唯一角度可調的,不要小看 5-8 度角,舒适性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傅強提出,智能化與否和車輛傳動系統沒有任何關系,燃油車完全也能夠用智能化的輔助駕駛系統。
帕薩特 Pro 座艙配備 10.3 英寸全數字液晶儀表、15 英寸智能 2K 懸浮大屏、11.6 英寸副駕娛樂屏以及 W-HUD 平視顯示系統 +AR 實景導航,搭載高通 8155 車規級芯片。新車還采用了與大疆車載聯合開發的雙目慣導系統,可實現智能跟車、跟車過程中轉彎、撥杆變道、智能繞過障礙等功能。
" 上汽大眾是為數不多還在燃油車上進一步開發智能化的企業,我們希望未來和純電產品相比智能化可以達到更高的水平。現在我們可以比肩主流電動車的智能化水平,但和頂級的還有差距,未來會做一些 OTA 更新,進一步提升智能化體驗。"
" 無論是燃油車還是純電產品,今年都在不停的進步。高端的產品再度高端化提升品牌形象;為了赢得 10 萬級以下用戶的青睐,部分產品我們更加加強它的性價比。" 傅強說。
現在從 8 萬到 32 萬,無論是 SUV 還是三廂轎車,每 1 萬元都有上汽大眾的主力產品,覆蓋度很廣。
進攻是唯一的策略
" 有很多媒體和行家預測,未來中國市場最終生存的可能只有不到 10 個汽車品牌。如果這個預測是真的,那進攻是我們唯一的策略。我們一定要坐在飯桌上吃菜,而不能成為飯桌上的菜,這是大眾營銷團隊包括執管會成員的共識。"
在成都車展上市的途嶽新銳,搭載 1.5T EVO II 淨效發動機,使用保時捷的 VTG 可變截面渦輪增壓技術,還有 350bar 高壓燃油噴射系統、米勒循環、APS 等離子缸體塗層等先進技術,百公裡油耗 5.7L。
" 大膽講,在高速上,日系混動產品的油耗都比不上我們的低。"
傅強呼籲,大家要打破一些購車誤區。第一,看車不能只看外觀尺寸,軸距和 " 得房率 " 才是關鍵。當大家試過途嶽新銳和日系 " 兩小強 ",在上車時就會直觀感受到它們之間的差異,我們是直着腰就可以進去,它們要彎腰低頭才可以進去。
今年新能源市場滲透率一度接近 49%,但是近幾個月燃油車滲透率又開始提升,A 級緊湊型 SUV 燃油車滲透率超過 62%。在傅強看來,剛剛上市的途嶽新銳,不僅價格親民,產品力也非常強,10 萬元以下的 SUV 沒有競争對手。
" 大象轉身 " 其實也很快,布局增程 + 插混
不可否認,上汽大眾擁有非常輝煌的過去。全面轉型新能源後,上汽大眾面臨着 " 大象轉身 " 的挑戰。
通過產品戰略調整,上汽大眾今年 1-7 月總銷量取得了正增長,這個成績在合資車企中獨一份。但上汽大眾不滿足于現狀,尤其在新能源市場占有率上,與燃油車市場占有率相比有較大差距,上汽大眾會為此加快變革的步伐。" 大象轉身其實也很快的,上汽大眾幾乎完成轉身了。未來我們怎麼發力,就要談到合資企業的優勢。" 傅強說。
傅強将合資品牌比作 " 雙親家庭 ",集雙方父母的優點于一身,就能夠脫穎而出,上汽大眾就是集德國大眾與上汽集團的優點于一身。
上汽大眾将在 B 級高端市場布局 EREV(增程式)產品,A 級市場将布局全新一代 PHEV(插電混動)產品。" 現在正在緊鑼密鼓的制造階段,有些產品的外形已經确定,還在讨論一些技術細節方面的問題,上汽大眾希望将它們盡快投入到市場。" 傅強向我們透露。
傅強還對比亞迪目前的領先地位給予了高度肯定 " 比亞迪是整個 PHEV 無可争議的王者,占有率達到了 33%。這恰恰是好消息,因為從長遠來看,一個品牌不可能在市場裡面有 30% 以上的市場占有率。很多自主品牌這一年來紛紛推出插混產品,到明、後年越來越多的品牌,包括合資企業會快速加入這個陣營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