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快遞新規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或加速啟動市場淘汰機制,歡迎閱讀。
圖片 AI 生成
3 月 1 日施行的快遞新規,猶如一枚深水炸彈,引起快遞物流行業和消費者之間劇烈反應。
最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在加強快遞服務行為規制、強化市場制度管理要求、嚴格快遞運單及碼号管理規定等七個方面作出了調整。簡單來說,要求快遞更加透明、綠色、保護用戶隐私。從條文的立法宗旨來說,這其實确實能對規範快遞行業和保護消費者權益起到作用。
但是從實操的角度看,最引發熱議的是其中的第五十四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可以并處 1 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 1 萬元以上 3 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經用戶同意代為确認收到快件的;
(二)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的;
(三)抛扔快件、踩踏快件的。
新規着重強調了用戶權益保護,特别是在快件投遞方式上,要求快遞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将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或快遞服務站。新規實施後,媒體輿論将諸多目光聚焦到 " 最高 3 萬元 " 這一規定上,但是钛媒體 APP 了解到,真正讓快遞公司 " 膽寒 " 的是所謂情節嚴重帶來的下限處罰:情節嚴重的,最低 1 萬元罰款。有快遞公司直言,丢件是否屬于情節嚴重?如果丢件投訴就罰,而且起點就是 1 萬,恐怕沒有幾家快遞公司撐的過去。
新規的出現,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行業或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快遞是否漲價、驿站是否被取代、快遞員收入是否降低、消費者權益是否得到保障、上遊電商是否會因此發生變化等等一系列問題,随之而來。
快遞新規關乎的不僅是快遞企業、快遞員,而是這個鏈條從上遊電商利潤空間到中間快遞運轉再到末端投遞上的每一個人。
其實,這些問題早已有之,新規的出台不得不讓行業再次重新審視,讓被掩蓋的矛盾加速碰撞,同時啟動市場淘汰機制。然而碰撞之後更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既讓行業良性循環,又讓鏈條上的每一個人得到應有的保障。行業震動之後,還需要更細化的規則來引領新的發展方向。
消費者的權益會得到保障嗎?
" 沒有人通知我,快遞還是放在了驿站。" 新規後的第十天,宋佳的快遞體驗與以往相比沒有任何不同。
不過他也告訴钛媒體 APP," 我也因此不會投訴,占用時間,還麻煩,放在驿站挺好的,下班順路就拿了,放門口反而容易丢。"
宋佳的感受不是個例。" 最近快遞不多,除了接到順豐的快遞電話,其他的快遞跟之前一樣沒有通知。我這小區也不丢快遞,感覺這種規則只會增加不便。不過有的地方可能需要确認一下。這是一個很難調和的矛盾,大家白天上班,快遞上門也沒用,打電話也解決不了問題。" 張曉曉對钛媒體說道。
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王大川更是直接坦言," 哪有人打電話?!深圳的回南天你懂得,快遞放門口簡直等着泡發,還不如放驿站。當然其他時候還是希望能在家的時候送上門。"
宋佳、張曉曉、王大川都是生活在一線城市的 90 後。在他們看來,出于安全性考慮,快遞驿站依然是首選,而快遞投放之前是否需要聯系無關緊要。在過去長期的生活經驗中,快遞投放驿站或者直接放在門口,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一種默認的狀态。
不過不同年齡和地區的消費者對于快遞投放有着不同的訴求和體驗。
譚晶晶常年在北京工作,對她來說,順豐、中通、圓通都是直接送到家門口。而當她回到老家發現,很多老人取快遞真的很不方便。
" 在老家城市,快遞是放在站點的,給家裡買東西,需要六十多歲的老人去快遞點取貨。地方的驿站人手不夠可能是無法送貨上門的原因,我們家附近的驿站就一兩個人分揀,快遞都堆成山了。如果快遞新規能夠落實到位,希望不會影響到送貨效率吧。" 她無奈地說道。
而在鄉鎮地區生活的楊雯雯則表示," 我覺得無所謂,目前快遞還是直接放驿站,只有京東的物流一直都是先打電話,告訴你之後可能會放快遞點或者在固定地點等待。這你也沒什麼辦法,村裡送到家門口确實比較難,沒有确切的門牌号,也不一定在家,真湊上時間送到家門口不知道等到啥時候了。不過,京東确實做的很不錯,買的很多大件,快遞員怕有損壞,都會送到家門口給檢查一下。"
新規中 " 不經用戶同意 "" 擅自 " 兩個詞組,不難看出新規對于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保護。給予權利而不行使是消費者的自由。在目前的新規實際落實中,部分受訪者皆表示一切維持原狀,沒有任何改變。但對于那些那些真正有上門需求的老人、殘障人士、或者其他消費者,該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呢?
比如,某一消費者過去不需要快遞上門服務,但某段時期由于身體或者外界因素想要快遞上門,他是否可以及時享受到這項權利?
這恐怕還需要更加細化的規定。舉例來說,相關部門如何監管新規落實情況,對于消費者來說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打電話投訴是否能解決問題?電話投訴到哪裡?當下能夠解決,是否能夠長期解決?
而這一切可能還要回歸到:為什麼快遞新規實施,希望用來保護消費者的權利,而實際部分消費者想要 " 快遞上門 " 的需求依然無法得到滿足?這一現實問題中來找答案。
快遞員為什麼無法做到件件上門?
驿站和快遞員是末端配送也是快遞上門的重要執行人。新規發布後,快遞員依然無法完成 " 全部提前電話聯系以及再由消費者決定投放方式 " 的行為,這不是消費者和快遞員個體之間的矛盾,而是行業不良發展已久的後遺症。
一家快遞公司告訴钛媒體 APP,公司通過測算發現,新規設施之前,上海一名快遞員平均每天派單 260 單,新規實施後,為了怕投訴,一一打電話核實,每人平均派單驟降到每天 80 單。在這種情況下,受損失的還是消費者。
" 對于新規,我們一線快遞員不是不能幹,但前提是待遇各方面得提上來。必須得先把末端配送費漲上去,再來提要求。" 北京經營快遞驿站已經将近十年的徐剛對钛媒體 APP 說到," 目前的情況就是,對于待遇方面絲毫不提。"
就徐剛的快遞驿站來說,在快遞新規之前,快遞員一個月賺多少之前主要看業務員自己的能力。能力低的快遞員一天能送 300 票,能力高的快遞員送 500 票甚至 600、700 票。
而快遞新規之後,不管能力高與低,一天如果全部按标準來算——送貨上門與電聯,不讓放快遞櫃,也不讓放驿站的情況下,快遞員一天最多送 200 票。相較之前至少差了 300 票左右。
按照目前北京快遞的派費一塊錢一票計算,快遞員累一點,一天送 500 票,一個月能賺 15000 元,除去吃喝和罰款還能剩八九千元用于養家糊口。而按照一天送 200 票計算,一個月收入只有 6000 塊錢,而這還得再去除日常生活吃喝、再減去罰款。
" 剩不下什麼了。" 徐剛說道。而收入降低帶來的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堅持做快遞員的人更少了。
徐剛表示," 現在招人容易,但留人難。工資是一方面,還有就是快遞本身就很累很髒。況且沒有人能抗住(罰款),來來回回人員不穩定,也很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
對徐剛來說,只能硬扛。" 現在網點缺人的很多,不缺人的網點和驿站就是這些老板自己扛罰款。任何一家網點和驿站老板如果自己不扛罰款,把這些罰款平分在員工身上,那員工百分之百都不幹了。"
在徐剛身邊還有很多扛不下去的驿站正在倒閉、轉店。" 我們這些驿站群裡面有很多都在轉讓。現在都是手裡的爛攤子。那些苦苦支撐的也是沒有辦法轉不掉,才在苦苦支撐。"
據他表示,新規後影響最大的其實是一些網點老板,還有驿站老板。" 但凡哪個網點老板和驿站老板敢把這些罰款平攤下去,不來兜底,那直接就得爆倉。現在就看哪個網點老板和驿站老板能扛到最後。"
新規後,增加電聯與上門的要求後,一方面徐剛的驿站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因為新規,徐剛的兩個驿站店面都遇到了投訴。
據他表示,進行投訴的依然是以前因為送貨上門經常投訴的客戶,不投訴的客戶還是天天來驿站取快遞。而對有的投訴客戶設定送貨上門後,投訴還是不可避免。而對于新規後帶來的罰款有多少,他還不得而知,只能等月底統一結算的時候才知道。
在新規之前,快遞總部罰款太多一直被驿站和快遞員吐槽。而因為不上門而被投訴的罰款條目一直都在執行。
" 沒放到家門口,客戶投訴一次罰款 30 元、投訴二次罰款 300 元、投訴三次罰款 500 元。快遞員每個月一個人罰款 500-1000 元,每個人都有。" 一位曾經的快遞網點老板張力對钛媒體 APP 表示。更别提,有時候放到門口,發生快遞丢失、快遞損壞等情況,往往也是快遞員為此 " 買單 "。
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張力對總部提交各種證據申訴也沒有用,對于罰款完全無能為力,自身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在今年年初,張力已經流血出場了,目前他正在打工還賬。他對钛媒體 APP 表示," 運費不漲就是死局,希望這個行業早日康復 "。
據了解,新規之後,目前快遞員和驿站的待遇沒有任何變化,還在正常罰款,罰款也沒有任何彈性可言。
在徐剛身邊,不管是網點還是驿站的老板都在觀望快遞總部會不會提高他們的待遇。" 如果繼續這樣維持下去又能維持多久呢。" 這不僅是徐剛心裡的疑問,也是很多和徐剛一樣的驿站老板心裡的疑問。
新規明确提出了到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以及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的行為屬于違規,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可以并處 1 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 1 萬元以上 3 萬元以下的罰款、
但在驿站的實際操作中,由與用戶達成一致投放需求的成本以及快遞上門帶來的成本該如何在末端驿站、快遞總部、快遞員之間承擔?什麼樣算是情節嚴重,什麼樣需要進行警告或者通報批評?由此帶來的罰款如何在快遞總部企業和加盟企業之間分擔?快遞員工作量增加,如何保證他們的收入水平?作為最底層的快遞員和驿站有沒有更進一步的權益确保不被壓榨?
在快遞新規真正落到實處時,還有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
加速啟動市場淘汰機制
快遞新規使得直營與加盟、總部與網點驿站、驿站與快遞員、快遞員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加速衝突。
但從目前的消費者反饋來看,并沒有真正完全落實到位。如果新規相關處罰機制一旦開啟,對于無法做到提前通知客戶、無法提供上門服務的網點、驿站甚至快遞總部必定加速開啟市場淘汰機制。
從目前的市場競争格局來看,京東、順豐、中通已經在快遞頁面顯示派件需求選項,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對于沒有選擇的消費者也會進行打電話通知。而其他快遞企業如韻達、極兔、申通等大部分還是按照慣例,事後通知。
其實,對于快遞該如何投遞,早有規定。201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就明确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将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
而多年來,驿站和快遞櫃依然是大部分快遞默認的投遞方式。這有更深層次的市場原因,是成本、價格、效率和消費者的可接受度最終博弈、權衡的結果。
中通研究院、中通快遞副總裁金任群對钛媒體 APP 表示,新的快遞規定背後的争議源于其復雜的歷史背景。2018 年國務院頒布的《快遞暫行條例》中提到,快遞企業應當将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而交通運輸部頒布的新規要求,快遞員有法律義務送貨上門,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确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除非收件人同意将快件放在代售點或者快遞櫃。" 這一規定有條件的确定了快遞服務站和自提櫃的合法性,當快遞到了快遞服務站,我們建議通過待派送通知形式,使得收件人主動反饋确認預約派送來完成交付活動,把不确定變量轉移給消費者。"
快遞新規之後,為什麼 " 經用戶同意 " 這一環節依然難實施,關鍵在于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取得用戶同意,一方面新規後減輕快遞員的工作壓力,一方面不影響投遞工作效率。
京東、順豐、中通的做法或許有所啟示。采用派送通知、機器智能電話的方式把選擇權交到消費者手上,用科技、系統的手段,将快遞員的部分工作量消化掉。但是,快遞新規帶來的對于行業從業者的威懾帶來的 " 心理陰影 " 和利益博弈,并不是僅僅是技術手段可以完全解決。
圖片來自消費者
很多服務并非不可以做,更多在于願不願意投入。上門需求增多,滿足消費需求的同時,如何保障快遞員的收入也是一項待解決的問題。
這個問題涉及到快遞企業快遞單價、成本運營、利潤空間等一系列問題。近幾年,為了保證低成本優勢,獲取大量的電商業務,不少快遞企業的單票收入一降再降,想通過讓利獲取市場規模,每一個環節利潤被壓倒極低。
作為與電商深度綁定的行業,在電商追求低價競争的時候,尤其是快遞新規之後,快遞如何同時滿足價格、利潤、服務這三極是一個全新的考驗。
" 市場很殘酷的,最終誰剩下誰來兜底。這種情況下快遞公司對應該主動出擊。其實快遞價格便宜和服務水平沒有必然關系。難以漲價的原因在于漲價之後,服務能不能跟得上。服務跟不上,就相當于變相幫競争對手降價。企業動态平衡走到這一步,它必然進入了一個加速洗牌的過程。" 快遞專家趙小敏曾對钛媒體 APP 表示。
金任群則對钛媒體 APP 表示,加盟快遞企業和直營快遞企業的關系類似于公交車和出租車,加盟式快遞是代表滿足普遍人民群眾需要的類似公交車的服務,而京東、順豐的服務模式則是通過支付相關費用提供滿足一些特定消費者需求的服務,類似于出租車所提供的服務。因此,市場的未來将會根據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供給,形成產品分類、服務分層和成本分區的局面,以滿足從基本到高端的各種服務需求。這種市場結構類似于金字塔,頂端有特定的高端服務需求,而底層則有廣泛的普通需求。最終,市場将根據消費者的選擇自我調整和優化,以提供最佳的性價比服務產品。
快遞新規的出發點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它的出現把所有原本潛藏在底層的快遞問題抛到了表面,對于快遞企業而言,想的應該是如何主動出擊,解決問題,而不是固守成規。
快遞新規關乎的不僅是快遞企業、快遞員,而是這個鏈條上的每一個人。消費者張曉曉認為," 把不同的快遞區分開,比如說大體積或重量大的上門,其他的可以有折中的辦法。或者在購物、寄快遞的時候就直接讓消費者選擇怎麼收。即使要付費也要讓購物或者寄快遞的人有所選擇。"
在兩會直播節目中,白岩松也表示,新的管理辦法想要順利實施必須符合這樣幾個條件:比如所有收件人電話暢通,打一兩次就接通。所有收件人一家,白天工作日上學、上班,家裡也依然有人接快遞。所有寄件人都把樓層和樓号寫得清清楚楚。但是大家知道,在現實中滿足這些條件是很難的。因此,溝通的成本快速增加,很多快遞小哥感覺工作量快速上升,但是收入卻在減少。如果快遞開始變成了 " 慢遞 ",成本增加,消費者是否能接受?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我們自己想找快遞員這樣一份工作時,如果這份工作幹的時間越來越長,掙得越來越少,它可能就不再吸引勞動者。
快遞新規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社會議題,更多的是關于整個行業向前發展的思考。該解決的問題還有哪些和如何解決問題,這是每一個行業人身上應該背負的思考和必須做出的解答題。就像白岩松所說的," 這個‘試卷’擺放在我們面前,一個好的管理辦法如何跟現實更好地磨合,最後產生很好的效果,這是一個課題。"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楊秀娟,編輯 | 房煜 本文消費者、快遞員受訪者除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