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暑期檔總票房206億超預期收官,電影市場真復蘇了嗎?,歡迎閱讀。
電影的寒冬似乎在這個暑假被終結。
8 月 31 日,長達 3 個月的 2023 年暑期檔正式收官,粗報票房 206.09 億,遠超此前最高紀錄的 177 億元。總觀影人次也達到 5.04 億,總場次 3460.7 萬,均創中國影史暑期檔新紀錄。
從數據來看,電影市場已告别寒冬,有傳聞稱曾經狠心遠離電影投資的人又在摩拳擦掌接洽項目,也有人在熱潮中依然保持冷靜。
電影市場真的復蘇了嗎?
藍鲸記者采訪了多位行業内人士,試圖復盤真實的中國電影復蘇進程。
熱鬧的暑期檔
距離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第一次喊出 " 電影寒冬 ",已經過去整整五年。
2018 年 6 月,光線傳媒王長田在上海某論壇上的一番行業預判,成了很多媒體和業内人士對 " 影視寒冬 " 論的開端引用。
王長田說:" 資本在撤離這個市場,同時由于全社會的資金緊張,導致我們現在很多影視公司的項目融資都出現了困難,我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的一兩年時間裡說不定有幾千家影視公司要倒閉。"
事實上,寒冬比預期的時間更長,也更猛烈。
這種悲觀的情緒一直持續到 2023 年 6 月,彼時電影市場票房一度跌至每日 1000 萬出頭,不少電影院生存艱難開始另謀生路,有的将影廳改裝成了劇本殺空間,還有的轉型推出 " 午睡服務 " ……
暑期檔着實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電影《消失的她》起初預測票房為 10 億,但沒過幾天單日超 2 億的票房成績就點燃了整個市場,《消失的她》也直奔 30 億而去。暑期檔出現了 " 超級黑馬 ",帶動了不止一部電影出現超預期成績。最終在暑假的最後一天《消失的她》被《孤注一擲》反超。最終,暑期檔票房超億元的國產電影共 11 部,前五名分别為《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八角籠中》《長安三萬裡》。
暑期檔的超預期表現的确讓行業為之一振,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業績扭虧,多家券商在研報中對下一階段的票房及全年票房作出了展望,上調全年票房預測值。
但電影并不是一個完全 " 即時性 " 的行業,電影從立項到公映周期漫長,單從票房來預測整個行業的復蘇進度稍顯片面。
從騙子到開機,電影行業的真實復蘇進度
電影行業作為一個產業勢必有供給和消費兩端,如今消費端勢頭正好,供給端又是怎樣一番圖景呢?
資深電影從業者關雅荻接受藍鲸記者采訪時表示:" 我不關心當下票房多麼火熱,我只關心一件事情——上遊的開機率,或者說有多少項目順利開機了。電影行業的錢其實離開了很多,大部分沒有回來。" 關雅荻指出,目前暑期檔很多電影都是幾年前的庫存,這種熱潮某種程度上是此前大量影片積壓後 " 去庫存 " 的結果," 最近有一個電影叫《最後的真相》,黃曉明、闫妮、塗們演的,現在塗們老師都去世了,它其實本來不屬于 2023 的。"
藍鲸記者整理暑期檔票房過億影片信息發現,近一半的電影殺青與上映的間隔超過兩年,其中《封神第一部》2019 年已經殺青,但受多種原因影響 2023 年暑期檔方才上映。
" 我們票房只能反映當下的可以供應的電影的產出,它并不能直接讓我們看到明年同期也是這樣,甚至更好。沒有任何邏輯是這麼可以推,我們更關心新片的開機率。" 關雅荻認為單純将票房與整個電影市場復蘇對等并不合理,真正應該關心的是開機率。
藍鲸記者統計了截至 8 月 28 日可查的電影開機信息發現,今年上半年單月電影開機數不足兩位數,8 月開機數開始回升共有 14 部電影官宣開機。這似乎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暑期檔的刺激,但對于經歷過電影行業火熱時期的電影人來說,尚未達到當時的正常水平。
資深電影人思網域告訴藍鲸記者,以前熱鬧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有電影開機,現在确實在恢復,但要達到之前的水平還有一定距離。
數量只是一個評判維度,開機電影的規格同樣也應列入參考系。大廠電影制片人、小紅書博主 " 蠟筆小爽 " 告訴藍鲸記者," 開機率能說明一部分問題,但是說明不了太多的問題,也得看開機的項目品相、體量,是不是足夠丢到市場去攪熱大盤。對于市場來說,陣容和出品方的情況甚至比開機率靠譜,但在我看來(開機情況表)這裡面票房體量比較高的應該不超過 5 部。"
電影人思網域認為在 " 開機 " 之前,市場活躍的另一個苗頭是 " 騙子 " 的出現," 回暖肯定是一個過程,可能騙子公司是最早動起來的那幫人,這些人會拿到一些不靠譜的項目去融資,大網撈魚,撈到一個算一個,等這些騙子公司動的差不多了真正的投資公司才開始慢慢往裡進。做項目最需要的肯定是錢,騙子公司先動起來之後就能把圈子稍微攪動一下,看到幾個成功案例大家才會都動起來,錢慢慢進來之後大家才能開機。今年上半年的時候真的是連騙子公司都沒有啊,至少目前出現騙子公司了,是個好趨勢。"
思網域表示,自己最近已經接觸到一些疑似 " 騙方案 " 的團隊," 連錢的來路都說不清,就想騙我方案。"
信心有了,復蘇只是時間問題
雖然想要市場達到 2018 年之前的火熱有些難度,但經過 5 年的大浪淘沙與系統迭代,電影也正再新的階段重新尋找 " 電影的位置 "。
2023 年暑期檔除了票房的爆發讓行業重拾信心," 話題電影 " 的超強影響力也在重塑電影市場。
從《消失的她》到《孤注一擲》,單部電影超 30 億的體量依然證明電影依然是能最短時間調動大眾的内容消費品之一,與此同時暑期檔高票房電影也一定程度上在輿論場掀起了巨大的話題讨論,比如緬北電詐問題等。
話題電影的出現增加了電影作為一種内容產品和大眾的 " 鏈接感 ",雖然不少觀點認為電影正在 " 抖音化 "" 微博化 ",完成了藝術形式上的 " 降級 ",但也有觀點認為這是技術迭代下的一種表現形式。
關雅荻在接受藍鲸記者采訪時表示:" 話題電影是中國當下把電影營銷發行市場前置化的一種表現,它是一種新的電影生產運營的一種思路。它等于要把宣傳營銷這些在電影開機之前提前論證。如果市場沒有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是不會出現這種現象的。"
但同時 " 話題電影 " 受追捧并不意味着電影制作完全以話題為導向," 蠟筆小爽 " 告訴藍鲸記者:" 其實話題電影一直大家都挺喜歡的,但是只有話題沒有内容也不會有好票房的。我覺得任何時候想打造爆款的第一要義都沒變過,就是要劇本好。這個好可能是題材好、有獵奇性、節奏好,但絕不僅僅是話題。"
雖然不主張以暑期檔票房來斷言電影的復蘇進程,但幾乎所有被訪者都肯定了復蘇的事實。
" 蠟筆小爽 " 聽說有投資人已經在躍躍欲試重回電影圈,關雅荻則長期看好中國電影的發展:" 中國電影的市場、它的體量應該至少是兩倍甚至兩倍以上。"
普華永道今年 7 月發布的《2023 至 2027 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報告預計,中國電影市場會于 2024-2025 年超越美國,2027 年的票房收入預計占全球總收入的 27%,高于美國的 23%,成為全球最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