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出生人口要反彈了?,歡迎閱讀。
文 | 凱風
人口,關乎未來。
近日一則"2024 年我國出生人口或迎小陽春 "的消息,讓人口問題再次成為熱點。
要知道,2016 年以來,全國出生人口連年下降,從最高的 1883 萬一路走低到 902 萬。
人口出生形勢連續 7 年走低,今年為何會出現 " 小幅反彈 "?
01
事實上,早在年初,我們就曾預測,今年出生人口大概率出現" 修復 "走勢。
經歷了幾年口罩因素帶來的影響,今年是生育補償性恢復之年,有望承接前幾年被抑制的部分婚育需求。
事實上,去年結婚人數已經出現了階段性的止跌反彈。
結婚人數有所回升,生育人數大概率也将随之上行。
數據顯示,2023 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 768.0 萬對,增加了 84.5 萬對,為近十年來首次回升。
然而,與報復性消費一樣,口罩因素對婚育的補償性效應恐怕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一切最終都會回到基本面的制約。
時間已證明這一點。今年以來,全國結婚人數再次回到下降軌道,2024 年一季度辦理結婚登記同比減少 17.8 萬對。
不過,2024 年還有一個利于生育的特殊因素:龍年。
龍在中國有着極為特殊的象征意義,自古國人就以 " 龍的傳人 " 自居,而家長更以 " 望子成龍 " 為期許。
受儒家文化影響,龍年一般都是生育大年。
龍年效應,不只是存在于内地,連我國港澳台地區,以及新加坡等海外華人聚居之地都是如此。
上一個龍年是 2012 年。當年我國人口出生率達到 14.57 ‰,全年出生人口 1973 萬人,是本世紀以來最高的一年,甚至超過了後來全面放開二孩乃至三孩的年份。
但是,龍年因素也是周期性的,與補償性生育一樣都只是短期影響因子,只會帶來一兩年生育形勢的波動。
真正影響生育的,短期來看是育齡婦女人數和結婚人數,中長期則取決于結婚生育意願和養育壓力。
所以,只要這些基本面走勢沒有改變,生育的階段性上行,就不意味着人口形勢的觸底反彈,更不意味着長期走勢的全面反轉。
02
誰是全國 " 最敢生 " 的地方?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口不是負擔而是資源,既是生產力也是消費力,對全局的影響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由于人口格局、生育政策、婚育文化有别,我國不同省份的生育格局可謂大相徑庭。
近日,各省份陸續發布 2023 年統計公報,對外披露最新常住人口及出生率數據。
從出生人口來看,廣東、河南、山東、四川、貴州的出生人口位列全國前五,其中廣東是唯一破百萬的省份。
廣東出生人口已經連續 6 年位居全國第一,以占全國 8.9% 的常住人口,貢獻了 11% 的出生人口,足以稱得上 " 最敢生 " 的省份。
與之對比,同為全國 TOP5 人口大省的山東、河南、江蘇、四川,出生人口分别為 69.5 萬、61 萬、41 萬、53 萬。
更可資對比的是,廣東的出生人口,超過了江浙滬 " 包郵區 " 的總和,足見對全國生育大盤的貢獻之大。
要知道,長三角的江浙滬 " 包郵區 " 總人口規模高達 1.76 億人,為廣東的 1.4 倍,但出生人口合計不到 90 萬,不及廣東一省。
從出生率來看,西藏、貴州、寧夏位居全國前三,也是唯三超過 10 ‰的省份,而黑龍江、吉林、上海等地不足 4 ‰,甚至低于日韓等地區。
整體來看,西部地區出生率整體高于東部地區,内陸地區普遍高于沿海地區,欠發達地區明顯高于發達地區。
但是,由于人口基數有限,西部省份雖然生育率相對高企,但也難以對衝東部沿海地區人口負增長的影響。
廣東則是唯一的例外。廣東是人口出生率最高的 10 個省份中,唯一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省份,8.12 ‰的出生率,是上海的兩倍以上。
廣東為何最敢生,潮汕地區的宗族文化傳統、外來年輕人口的不斷湧入是核心原因所在。
這種格局已經存在多年,未來或将長期存在。
03
人口大盤見頂,影響極其深遠。
一國的人口增長,一方面靠自然增長,即出生人口 - 死亡人口,另一方面靠國際移民,但不是每個國家都放開了移民。
一地的人口增長,一方面靠的是自然增長,另一方面則是機械增長,即人口流入流出帶來的變動。
過去,幾乎所有省份人口都能保持正增長,正是得益于自然增長的貢獻,但當出生率下行,多地自然人口負增長,能依靠的只剩 " 搶人 " 一條路。
換句話說,人口大盤見頂,人口競争淪為 " 零和博弈 "。
" 零和 " 的意思,你增我減,你進我退,有地方在增長,必然有地方在減少。
過去一年,哪些地方人口還在增長?
據統計,在内地 31 個省份中,只有 11 省常住人口保持正增長,包括浙江、廣東、海南、上海、江蘇、新疆、貴州、北京、天津、寧夏和西藏。
這 11 個省人口增量合計達 160.25 萬人,其中浙江、廣東兩省就占到了 99 萬。
雖然都是增長,但不同省份的增長路徑不一,有的得益于自然增長,有的受益于人口流入,少數則是兩者兼有。
貴州、寧夏、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基本都是自然增長的貢獻,這些地方的出生率遠高于全國水平,即使面臨人口外流之困,整體仍能保持正增長。
浙江、江蘇、北京、上海等東部沿海省份,主要來源于外來人口的貢獻,這些地方普遍面臨 " 少子化 + 老齡化 " 的雙重限制,但憑借強大的經濟產業實力,不斷 " 虹吸 " 中西部勞動力人口。
廣東則是少數集兩者為一體的地方。廣東既是生育大省,也是人口流入大省,外來人口主要來自廣西、湖南、湖北、貴州、江西、河南等省份。
所以,當人口步入新的發展格局,各地的搶人大戰只會愈發白熱化,只要是勞動力,只要是年輕人,只要是人,都在争搶之列。
這種背景下,絕大多數地市都在取消落戶限制,而超大特大城市買房落戶、租房落戶也是屢見不鮮。
當然,搶人重要,但留人更重要,留得住的才真正屬于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