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兩會建議不斷,李書福、雷軍等大佬要給國產車加加速,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電車通
2024 年兩會漸入尾聲,号稱全球最大產業的汽車行業,一直是人大代表們關注的焦點,關于國内汽車工業與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該如何發展,人大代表紛紛獻策各抒己見。
從供應鏈到自動駕駛,再到汽車出口,人大代表們發表了不少觀點,力求推動國内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同時兼任人大代表與車企高管的李書福、雷軍、馮亞興等人,所提出的關鍵與建議更是直達核心,很可能對我們的未來日常出行產生深遠影響。
雙碳戰略持續,不忘環保初心
2023 年,中國已超越日德,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面對中國車企的迅猛發展,歐盟推出了「碳關稅」政策,針對水泥、化學、電力、化肥、鋼鐵及制品、鋁及制品額外征稅。汽車需要消耗大量鋼鐵與鋁材,歐盟新規難免對國内汽車出口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應當迅速出台碳管理相關機制和政策,建設全國碳市場,并将鋼鐵、鋁等重要上遊原材料納入全國碳市場管理,同時加強數字化管理與監管,最好将其與《積分辦法》銜接,避免國内汽車出口被「碳關稅」阻礙。
全球推行新能源汽車的初衷便是環保,去年國内新能源汽車份額占全球 63.5%,足見中國認真推動節能減排。歐盟推出「碳關稅」,不過是為了降低進口車的市場競争力。
國内相關部門與企業一直在全力執行碳達峰、碳中和兩大目标,效果也非常明顯,天藍了、水綠了。此次李書福的建議主要圍繞上遊產業鏈,降低鋼鐵、鋁材等材料生產時的碳排放。國内粗鋼產量大約 10.2 億噸,占全球粗鋼總產量的 54%,若能全面改進生產線,降低碳排放,無疑能加速實現雙碳目标。
生產線整改需要大量時間與成本,只能慢慢來,急于成事可能會導致鋼鐵價格上漲,從而促使汽車漲價。雙碳屬于長期戰略,正如李書福所言,應當成熟一批、納入一批,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推動氫能發展,兩條路線并行
新能源汽車行業經過多年時間發展,基本已确定了電動車是二十年内最佳方案,但國内外依然有大量企業未放棄氫能源技術研發。
現階段氫能源汽車的主要問題在于氫氣的生產、運輸、存儲成本高,特斯拉 CEO 馬斯克曾吐槽,生產一公斤氫需要消耗 55 度電,結果只能維持汽車跑 80 公裡,電動汽車 55 度電能跑 400 公裡了。即便是氫氣價格相對較低的中國,氫能源汽車出行成本也不比燃油車低。
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認為,應當加強氫能產業生态建設與标準制定,推動氫能源行業在交通領網域健康發展,并向儲能、發電、冶金、化工等領網域拓展用途,為低成本氫的生產提供保障。
當前氫能源汽車仍有太多缺點,氫脆問題導致運輸和成本飙升,還有許多人擔心氫能源的安全問題。2023 年 1 月 ~8 月,國内氫能源汽車銷量為 3752 輛,相較于電動汽車不值一提,然而随着技術進步,完全不產生碳排放的氫能源汽車未來能否成為主流,現在還無法确定。
國内車企沒有在一棵樹上吊死,長安、廣汽、北汽、上汽等車企,都在積極研發氫能源技術,吉利汽車還在嘗試甲醇能源汽車,全方位發展才能确保行業劇變時不會被時代抛棄。
智駕時代将至,完善規則為先
智駕與電動化無疑是汽車行業的兩大趨勢,首款產品 SU7 即将到來的小米汽車,其 CEO 雷軍也在兩會上提出了一些建議。雷軍表示,需要規劃輔助駕駛功能應用,确保用戶隐私安全。
未來車輛将由智駕系統操控,但目前國内智駕相關交通法規并不完善,而且基本以《規定》《通知》《條例》形式展現,未納入交通法。可完善法律法規,是智駕上路的硬性條件。或許是考慮到車企智駕水平有待提升,因而目前主要是上海、深圳等地方政府推出相關規定,允許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測試。
相較于雷軍,廣汽集團總經理馮亞興的建議則更為具體。他認為,第一,目前國内智駕相關法律層級較低,各地标準也存在差異,應當從道路安全法增加智駕相關内容開始,做好長期構建系統性法規的準備。
第二,智駕車輛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應當有對應的法律法規判定,并且将智駕汽車產品責任險納入強制保險範圍,分散責任主體的風險。同時,汽車也需要類似黑匣子的裝置,用于存儲智駕過程中的關鍵數據,以便于判定責任。
馮亞興的建議無疑切中了智駕普及的難點,當前車企主推的 L2+++、L2.999 與 L3 級自動駕駛的差别,便在責任劃分。級别達到了 L3 級智駕,出現事故後由車企承擔責任。車企單獨承擔責任風險太大,分一部分責任給保險公司,或許是最穩妥的方案。
長期構建的系統性法規,可以确保出現事故後,能夠有明确且穩定實施的法律法規執行。只有為智駕建設好完整的生态,車企才敢全面推動智駕功能普及,消費者才能放心使用車輛的智駕功能。
出口海外,揚威全球
馮亞興還表示,盡管中國已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但自主品牌出口基礎薄弱,流程繁雜,配套設施與規定不夠完善。他建議國家統籌出口共性課題,加強運力建設,并且優化出口監管機制,為自主品牌汽車出口提供更多保障。
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則表示,國内車企還需全力打造品牌形象,展現「中國智造」的實力,做到技術、口碑、銷量統統領先。
中國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也是全球競争最激烈的市場,尤其是 30 萬元以内價位車型,性價比冠絕全球(包括合資車)。然而激烈的競争已經令部分車企難以為繼,尤其是造車新勢力,需要開拓海外市場,尋求銷量與營收突破。
目前國内車企出海的主要目的地有歐洲、東南亞、拉美、中東等地區,15 萬元的國產車,拉過去能賣到 30 萬元起步,但這還遠遠不夠。唯有樹立高端形象,通過技術與智能化體驗,令全球消費者認識到國產車的卓越,自主品牌才能真正在海外扎根。
汽車出口只是國產車遠銷全球的開始,當銷量達到一定數量後,自然要在當地建設工廠,降低運輸成本。因此,現階段比出口銷量更重要的就是「刷臉」,讓海外消費者從各個渠道獲取到中國車企的信息。
方便群眾,降本增效
消費者、乘客是汽車生命周期最重要的環節,針對民生問題,李書福認為,加強無障礙出行服務工作,保障老人、殘疾人平等融入社會生活,才能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國内存在 2.6 億老人、2400 萬行動障礙人士。關于老人與殘障人士的福利政策,國内各地受限于當地經濟與城市建設水平,相關規定也各不相同,導致老年人與殘障人士出行依舊是難題。
李書福建議通過專業車輛 + 巡網融合方案,向老人、殘障人士提供定向服務。對老人、殘障人士的關懷,往往能看出一個國家社會和民眾的善意與包容。當然,專業車輛也需要相應的規定出台,保障司機和老人、殘障人士雙方的利益。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則建議,汽車消費發票、上牌辦理流程等,實現電子化、線上化,降低流程成本、提高辦事效率,推動車險與車企的合作,減少中間環節,優化消費者購車體驗、降低購車成本。
新車上牌車檢流程簡單,也就對照發動機識别号碼重要一些,卻要耽誤我們大量時間,有時還需要請假參加車檢。新車一般不會存在明顯的質量問題,若能簡化流程,例如車主拍視頻車檢,無疑能夠方便群眾,并且降低全過程的成本。
當然,汽車在道路上屬于高速運動物體,危險性較大,容不得一丁點馬虎。能否簡化購買和上牌流程,仍需進一步讨論,制定詳細的規則。
至于保險問題,現在确實較為嚴重,各大車險公司争搶客戶,還有上線返利等優惠活動,保險公司旗下不同代理商之間也存在競争,整個行業水太深。倒不如車企與車險對接,直接給消費者最優惠的價格,省下了中間環節,還能減少内耗。
中國汽車,前進
人大代表們提的建議遠不止上述内容,例如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建議推動飛行汽車發展、李書福建議推動賽車及汽車文化發展、馮亞興建議拉動國產芯片需求等。
他們的建議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汽車發展方向的探索與完善,如智駕、氫能源汽車,以及推動國產芯片與其他零部件研發等;第二是出口,完善出口規則與樹立中國品牌高端形象為主要方向;第三是民生相關,主要為方便群眾的日常出行與買車、用車流程。
這些人大代表的建議,無疑有利于推動國内汽車行業新規則的建設與完善,對汽車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新能源時代是屬于中國車企的時代,老牌車企紛紛轉型,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問界等,也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
面對汽車行業的另一大前沿科技——智駕,國内車企問界、小鵬同樣出色,還有百度 Apollo、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圖森未來等眾多專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企業。
電動化、智能化雙路并行,同時未忘記研發氫能源、甲醇能源等另類新能源汽車,無論未來全球汽車行業如何變化,國内車企都有應對之策。2023 年,中國出現了第一家銷量進入全球前十的車企比亞迪,小通相信,最遲 2030 年,全球汽車銷量前十榜單上,至少會出現三家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