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蔚來再獲阿布扎比22億美元投資、雷軍稱小米為SU7研發投入超百億,歡迎閱讀。
國内資訊
1. 李斌成功挑戰 150kWh 電池 1000km 續航
2. 蔚來獲 CYVN 新一輪 22 億美元投資
3. 雷軍稱小米 SU7 研發投入超百億
4. 網傳洩密小米汽車照片媒體将賠 300 萬
5.12.98 萬元起,奇瑞 iCAR 03 預售
6. 奔馳獲北京自動駕駛 L3 級測試牌照
7. 智己獲上海自動駕駛 L3 級測試牌照
8. 小鵬回應阿裡巴巴減持其部分股權
國外資訊
1. 德國明年或全面取消電動汽車補貼
2. 日產拟将在華生產新能源車出口海外
李斌成功挑戰 150kWh 電池 1000km 續航
12 月 17 日,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斌駕駛着搭載 150kWh 電池包的 ET7,歷經超 14 個小時的駕駛,達成一塊電池行駛 1044km 的成績。
此次實測,李斌一行人在早間 6 點 32 分從上海出發,經過慈城、台州、蒼南、福安、連江、樸裡服務區,最終在晚間 8 點 33 分到達福建省廈門市的龍掘東服務區,中途未進行過換電。
測試全程共 1044km,智能駕駛裡程顯示為 957 公裡約占 91.67%。測試結束時,數據顯示,行程平均電耗 13.2kWh,剩餘電量 3%,預計仍可行駛超 30 公裡;環境溫度 12 攝氏度,車内溫度 19 攝氏度。
在此次測試過程中,李斌還連線了何小鵬,打趣稱「你們 X9 這麼火,強烈建議回頭也搞一個直播,挺好玩的,沒什麼特别的事,我看你在微博上打了個 Call,祝你們 X9 大賣,回頭我要買的話,你得給我便宜點。」
同時,李斌确認了即将在 2023 NIO DAY 亮相的新品行政級轎車的命名為「ET9」,并稱該車為蔚來「技術技術創新的結晶之作」。
此外,李斌還「帶貨」了 NIO Life 的小零食、再次強調蔚來内部效率提升的重要性等。
對于此次直播的目的,李斌坦言:「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燃油車能去的地方,電動車都能去。」
作為本次直播的主角之一,150kWh 的電池成為受關注的焦點之一。
據悉,蔚來的 150kWh 電池包在 2021 年的 NIO DAY 上發布,為半固态電池,能量密度 360Wh/kg,超越寧德時代麒麟電池的 255Wh/kg,體積與 100kWh 和 75kWh 電池包一致,支持換電。
實際上,在 2021 年李斌便表示,搭載該電池包的 ES8 可達到 730km 的續航,在 ET7 的續航有望超 1000km。
根據此前蔚來發布的信息,150kWh 電池包此前在内部從昆明到北海的測試中,以 1145km 的成績「創下了電動汽車的紀錄」。
蔚來獲 CYVN 新一輪 22 億美元投資
今天下午,蔚來發布公告,宣布與阿布扎比投資機構 CYVN Holdings(下稱「CYVN」)籤訂新一輪股份認購協定,獲 22 億美元(約合 156.91 億元)投資,CYVN 以每股 7.5 美元的價格認購 2.94 億股 A 類普通股。
目前,CYVN 總共持有蔚來已發行及發行在外股份總數的 20.1% 。
在進行交割時,CYVN 有權向蔚來董事會提名兩名董事,前提是須持續持有蔚來不少于 15% 的發行在外股本;
若 CYVN 擁有蔚來 5%~15% 的發行在外股本,有權向蔚來董事會提供一名董事。
後續,蔚來和 CYVN 及其聯屬公司将繼續共同合作,在國際市場尋求戰略和技術合作。
這并非 CYVN 第一次投資蔚來,今年 7 月份,CYVN 曾通過定向增發新股和老股轉讓的方式完成總計約 11 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雷軍稱小米 SU7 研發投入超百億
12 月 17 日,小米汽車董事長雷軍接受央視《面對面》專訪的視頻播出。
在節目後半段,雷軍談及小米汽車,分享了小米汽車的經歷與現狀。
當主持人提到,馬斯克此前稱小米加入電動車市場競争中将會是一件有趣的事的評論時,雷軍回應稱,小米做汽車有着許多天然的優勢,因為當今智能電動汽車本質就是汽車工業和消費電子工業的整合。
他還提到了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用來說明小米進入電動車市場的優勢「有一個車企的董事長告訴我,智能電動汽車其實就是一個大号手機裝上四個輪子,說明這兩個行業在高度融合。」
在他看來,小米進入汽車行業确實存在挑戰,但好在「總體來說難度可控」。
雷軍當下認識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在三年剛開始宣布造車時,雷軍還覺得這是一個「挺難」的事。
在經歷用戶調研後,小米内部定下了「守正出奇」的原則,即充分尊重汽車行業的規律,使用行業成熟技術确保把第一輛車做好,再在這個大前提下創新。
在這認識之下,小米内部進行的第二條策略是「十倍投入」,雷軍稱,在一般車企造一輛車,大概投入三四百人的情況下,小米汽車花了 10-20 億的研發經費,為 SU7 投入了 3400 名工程師,共計超百億的研發費用。
就連生產線驗證階段也不例外,據此前消息,SU7 已進入 PT5 階段,而業内 PT 環節一般只有四個階段,即 PT4。
投入大量的精力與财力,雷軍自然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來做的」,但他并不盲目自大,在采訪中表達了對小米汽車銷售狀況的焦慮,既怕「一上來不火、大家都不買」,又怕太火了「大家都來買,但要等一兩年」。
目前,小米汽車明年上半年量產發布的計劃并未生變,上市前的整體籌備工作仍在推進中。
網傳洩密小米汽車照片媒體将賠 300 萬
鳳凰科技訊,近日,網絡上出現一組小米汽車實車拍攝照片,是媒體洩密導致。
諜照顯示,SU7 将提供青色車身,比證件照裡的灰色更鮮亮一些,尾翼升起來後氣勢更具動感。
對此,小米汽車相關人士回應稱,已鎖定洩密媒體,将根據籤署的《保密承諾函》進行追責,而根據該保密協定,違約金為 300 萬人民币。
其他媒體也有致電小米集團了解此事,但未能得到回應,有知情人士稱,确有此事,但未透露更多的細節。
公開資料顯示,涉及此次洩密事件的汽車為 SU7,涉及内容是小米 SU7 的靜态體驗諜照。
這并非小米汽車首次遭遇媒體洩密事件。今年 2 月 2 日,小米官方賬号 @小米公司發言人 發布微博稱,由于小米汽車的合作方北京某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對其下遊供應商管理不善,洩露了汽車前後保險杠的早期設計稿。
在上一次的洩密事件中,小米汽車對涉事合作方進行了嚴肅處理,追責了 100 萬元的經濟賠償,并要求該合作方對其下遊供應商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并對洩密肇事人進行嚴肅處理。
此外,小米還要求涉事合作方制定詳細整改方案,全面更新保密措施。
12.98 萬元起,奇瑞 iCAR 03 預售
今天,奇瑞 iCAR 03 正式開啟預售,新車推出後驅和四驅車型,共有六個版本供用戶選擇,預售區間為 12.98-18.58 萬元。
新車車身尺寸為 4405/1910/1715mm,軸距 2715mm,定位為小型純電 SUV,搭載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锂電池。
較為有趣的是 iCAR 03 的外觀顏色命名,iCAR 03 六款車身顏色分别命名為果然白、不蕉綠、确實黑、有點灰、真煩銀、我好藍,并提供「綠野仙蹤」和「飛鴻踏雪」兩種内飾顏色。
動力方面,iCAR 03 後驅版峰值功率 135kW,峰值扭矩 184N · m,四驅版總功率 205kW,峰值扭矩 279N · m。
新車的電池有 50.65kWh、65.7kWh、69.77kWh 三種型号,對應 CLTC 續航裡程有 401km、501km、472km 三種類型。
根據此前透露的信息,兩驅标準車型、标準進階車型、四驅長續航版以及頂配車型的具體配置有較多不同。
已知信息顯示,iCAR 03 提供 R18 鋁合金輪毂、LED 自動大燈、主駕 6 向電動座椅、15.6 英寸中控屏、6155 芯片、i-VA 虛拟形象、前排語音控制等基礎配置。
标準進階車型、四驅長續航版以及頂配車型将在基礎配置上,增加或更新 8155 芯片、智能互動燈語、大疆智駕輔助系統等功能。
據悉,新車将于 2024 年上市。
奔馳獲北京自動駕駛 L3 級測試牌照
今日,奔馳官宣,已在 12 月 16 日獲批北京市有條件自動駕駛(L3 級)高速公路道路測試牌照,正式在京啟動指定高速公路的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實測。
當天,北京市相關部門出台《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汽車道路測試管理細則(試行)》,奔馳是首批獲得該執照的車企之一。
奔馳表示,自 2021 年起,公司就通過在中國的封閉場地測試和驗證不斷提升系統表現。本土研發工作的重點包括讓系統能适配中國的标志标線、施工區、公交車道和潮汐車道等特殊車道,并不斷優化加塞等場景的邏輯、算法和參數等。
根據北京市高級别自動駕駛示範區工作辦公室在 12 月 7 日披露的檔案,京津塘高速(大羊坊收費站至河北界)為指定政策先行區的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道路,獲批車輛将在這一指定區網域和相應時段進行測試。
在德國和美國加州、内華達州,奔馳 S 級、EQS 純電轎車等車型已獲當地政府批準上路,另外,其 L4 級自動無人駕駛泊車系統 2022 年在德國也獲得了全球首個商用許可。
奔馳表示,該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雙持證」車企。
智己獲上海自動駕駛 L3 級測試牌照
除奔馳外,今天官宣獲得自動駕駛 L3 級測試牌照的,還有智己。
智己宣布,其搭載 L3 級别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在上海市正式獲得高快速路自動駕駛測試執照。
目前,智己正在申報工信部 L3 公告準入試點,并有望成為首批進入 L3 級自動駕駛準入試點的車型。
按計劃,IM AD 城市 NOA 将于年底開啟上海地區用戶公測,春節前陸續推送,上海地區率先開放。之後,2024 年中,城市通勤模式先行版将上線;2024 年内,通勤模式将覆蓋全國 100 城。
智己汽車聯席 CEO 劉濤分享了 5 張路測牌照圖片,上周,寶馬也官宣拿到了上海的路測牌照,号碼是滬 V 4486 試,而智己拿的則是尾号 1-5 的牌照。
小鵬回應阿裡巴巴減持其部分股權
12 月 16 日,阿裡巴巴集團宣布出售其持有的部分小鵬汽車股權。
阿裡巴巴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根據自身的資本管理目标,出售了所持的部分小鵬股份,持股由 10.2% 降至 7.5%。」
這項交易最早在美國證券交易會官網近期公布的一份檔案中披露,阿裡巴巴将出售小鵬汽車 2500 萬股美國存托憑證,根據小鵬汽車上周四的收盤價格,股權交易價值 3.91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7.89 億元)。
小鵬汽車對此回應道,阿裡減持是在執行其 Q3 季報對外溝通的投資變現回報股東的策略,而不是因為對小鵬公司的看法變化。
阿裡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我們相信小鵬的前景,期待與該公司的持續合作。」
盡管減持部分股份,阿裡仍是小鵬第二大股東,持股約 8%,将繼續和小鵬汽車在雲計算等領網域開展深度戰略合作。
目前,大眾集團是小鵬的第三大股東(12 月 6 日已經完成交割),持股比例 4.99%。小鵬目前在手現金超過 400 億元,下半年正向自由現金流達數十億元。
德國明年或全面取消電動汽車補貼
12 月 16 日,德國政府宣布,将在 2023 年 12 月 18 日停止向新能源汽車發放 4500 歐元(約合 3.5 萬人民币)的補貼,早于原計劃的 2023 年 12 月 31 日。
這意味着,2024 年,德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或面臨全面取消的可能。
補貼取消的根本原因,是德國政府要在未來幾年内控制支出,以填補 2024 年約 170 億歐元的财政缺口,德國部分氣候政策補貼的終止與部門支出的削減成為填補這 170 億歐元缺口的「代價」。
按照計劃,德國 2024 年的财政預算總額約為 4500 億歐元,相較于今年削減了 600 億歐元。
預算中将大幅削減氣候和轉型基金 120 億歐元,到 2027 年,德國對氣候基金的支持将累計減少至 450 億歐元,屆時基金總額為 1600 億元;同時各級政府部門也将削減開支,其中交通部、環境部和勞工部等部門的開支被要求縮減 12 億歐元。
也就是說,本次 120 億歐元的基金縮減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 · 哈貝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讓我很痛苦,但這是我們維持氣候與轉型基金的核心組成部分和支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日產拟将在華生產新能源車出口海外
日前,日產汽車宣布,計劃将在中國開發的電動汽車出口到全球市場,并已與清華大學達成協定,利用本地資源加速電動化的研究和開發。
日產汽車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Masashi Matsuyama 表示,日產正在考慮将在中國制造和開發的現有内燃機車型、即将推出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出口到海外市場。
說起海外市場,自然少不了近年來積極布局海外電動車市場的比亞迪。
該高管表示,日產正考慮将目标瞄準與比亞迪等中國本土品牌相同的海外市場。
根據官方披露的消息,日產将與清華大學成立聯合研究中心,從 2024 年啟動全新課題的共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充電基礎設施,電池回收、再利用和能源管理在内的電動汽車(EV)生态系統中企業發揮的作用及社會責任。
按照計劃,日產在 2026 年前将為中國市場開發 10 款新能源車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