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人效低,該甩鍋給中後台嗎?,歡迎閱讀。
文 | 穆勝
當前,很多企業開始抓中後台人效,大概原因是前台人效抓過一輪了,輪到中後台了。否則,從制度上看也不公平,憑什麼老讓打仗的部門減人呀?
其實,這種理解就淺薄了。抓人效,不應該是運動式地應付老板的需求,不應該是企業裡的各部門挨個減冗員,而是要找到效率低下的根源,消除這些病灶。
說到人效的病灶,這個話題值得好好探讨。從人員數量來看,前台一定比中後台多,按理說,冗員自然也多,所以,抓前台人效似乎更容易見效。不少企業以為,一個人效指标 " 一刀切 " 要求下去,對每個業務部門硬考核,這個人效水平不得蹭蹭往上漲嗎?
還是淺薄了,看看這種操作留下的一地雞毛吧,如果真是 " 考核什麼就得到什麼 ",那管理就太簡單了。深耕人效十餘年,穆勝咨詢的研究表明,人效的浪費直接發生在前台,但根源還在中後台。
以下是我們觀察到低效中後台對于整體人效的負面影響:
01 決策緩慢,拖延行動
官僚化的中後台決策遲緩,只踩刹車,不踩油門,處處強調合規,天天講恐怖故事。這導致前台帶着無數的 " 鐐铐 " 跳舞。表面上,為前台配置了不少的人員,實際上,這些人員根本無法投入戰鬥,真想做事就得冒着若幹風險,與其如此,不如幹脆躺平。
這就好比,中後台是大腦,大腦反應慢,四肢就行動慢,表面上看是身體不勤勞,實際上是大腦不決策。
02 思路模糊,資源錯配
企業的人力預算是有限的,投入到什麼地方,不投入到什麼地方,多投到什麼地方,少投到什麼地方,應該根據戰略來做調整。中後台職能部門是老板的幕僚,這應該是他們工作的主線。但問題是,中後台職能部門很難幫老板梳理清楚戰略(當然,更大的問題可能在老板),不僅是企業的整體戰略,還有各職能領網域的戰略。沒有了戰略引領,大家就只能按部就班做事,這必然導致人力預算只能按照去年的方式來分配。
朋友們,去年的方式是什麼?那不就是各部門既有的利益格局嗎?這和戰略有什麼關系?這類人力預算的投入,還敢期盼它們具有高產出,帶來高人效嗎?醒醒吧,只要老天不刮風把業績吹上去,人效和去年差不多的。
03 花活折騰,累死業務
官僚式職能部門的存在,必然要整花活,以此來體現自己的管理作為。這些花活與業務部門打仗無關,但都會被編排上深遠的意義,不做不行。
某次,穆勝咨詢為某大型企業推行組織變革項目,需要開會研讨方案,一位事業部高管在抵達現場後對我說:" 穆老師,我今天能來,真是因為我對您有極大的尊重。您知道我今天要參加多少個會嗎?有法務的合規宣貫會,有人力的技能比武,有企業文化宣講,還有公司年會的會前會…… "
企業的事說多了扎心,這裡有另外一個笑話,中國國家籃球隊歸化了一名有中國血統的 NBA 球員李凱爾。李凱爾同志人在美利堅,不改中國心,一心想要代表中國出戰,加入中國隊後,在訓練中表現出極高的職業素養。
在中國男籃對陣塞爾維亞比賽的前夜,李凱爾同志和隊友們突然被召集到酒店的某個會議室。李凱爾同志職業素養高呀,穿好了運動服和球鞋(如下圖)如約到場,看到其他隊友都是大拖鞋,還頗為不解。結果,滿腔熱情卻迎來了體育總局領導的賽前訓話。為什麼要訓話?體現領導對團隊的掌控呀,體現管理呀。訓話有用嗎?沒啥毛用,比賽輸了 42 分。
04 能人養老,親信回巢
中後台職能部門是離老板更近的地方,老板一般習慣把信任的人放到這裡。在企業的資源和權力分配上,中後台顯然也更具優勢。久而久之,大部分企業的中後台職能部門就變成了 " 機關部門 " 這種朝堂一樣的存在,于是,所有的能人都會向往之,變成了他們追求的 " 宇宙盡頭 "。
當一個企業的能人全都集中在 " 機關 " 這個大腦,其實并不是什麼壞事,但壞就壞在這種 " 機關 " 的工作方式,讓他們發揮不出自己本來的才能,只會讓他們把 " 踩刹車 "" 喊口号 " 等花活做到極致。
我有個學生,以前是大型企業裡某事業部的 HRD,最初認識 TA 時,真是被 TA 身上的理想主義情結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感動。履職幾年後,由于能力突出,業績亮眼,被老板調到集團任 HRD。再過了兩年,與 TA 重逢,我發現其說話做事已經是另一種風格。你可以說更沉穩了,但換個詞似乎更貼切——油膩。
所以,如果企業總部裡有那種還想做事的 HR,一定要珍惜這種清流。
……
中後台職能部門按照錯誤方式運作,導致人效低下的案例還有很多。但糾結這些案例沒有意義,我們應該尋找解決的方案。另外,中後台職能部門的上述表現,真的是這些部門任職者的問題嗎?我們把前台和中後台的人員對調,請問結果會有什麼不同?
其實,每個企業的中後台職能部門的官僚行為都是老板心中的六耳猕猴(心魔),他們的種種作為,都是來自老板的默許或明示。每個人都有心魔,但卻很少有人有勇氣在發現心魔後,去挑戰心魔。所幸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到中後台問題。在他們中間,一定有那種做運動、喊口号的老板,但也一定有真心想去除心魔的老板。我相信,這些鳳毛麟角的企業家,才可能成就真正的偉大企業。
回到方案層面,要解決中後台的官僚化問題,必然要關注他們賦能前台的 " 績效(產出)",而中後台的績效考核又是千古難題,更别談要考核他們的人效(投產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