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開年“價格戰”再更新!合資品牌加入“混戰”,有車型最高優惠6.5萬!專家:降價是消費者的福音,歡迎閱讀。
在比亞迪打響龍年春節後車市價格戰的 " 第一槍 " 後,不少車企選擇跟進,宣布旗下部分車型降價開售。
2 月 19 日,比亞迪宣布推出 7.98 萬元的秦 PLUS DM-i 榮耀版、驅逐艦 05 榮耀版車型,新車以低于同級别燃油車的價格上市,全面衝擊 A 級家轎市場。同日,五菱汽車、哪吒汽車、長安啟源等車企跟進,車市 " 火藥味兒 " 漸濃。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 價格戰 " 是市場出清的必要手段。行業競争加劇,車企想要在市場上搶占更多份額,就需要通過降價銷售方式來擴大銷量,以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2024 年是新能源車企站穩腳跟的關鍵年,競争注定非常激烈。" 崔東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自主品牌開啟價格混戰
在比亞迪以兩款 "7 字頭 " 價格的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喊出 " 電比油低 " 的口号後,五菱汽車也宣布,五菱星光 150km 進階版榮耀價 9.98 萬元,較 10.58 萬元的上市價格降低 6000 元。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钘表示:" 一個字,跟!"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周金開)
随後在 2 月 20 日,五菱汽車再次宣布五菱缤果加入 " 戰局 ",最高補貼 8000 元。上汽通用五菱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稱,此次降價本質上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并不是為了降價而降價。
哪吒汽車日前也宣布,其多款主力車型全系降價,其中哪吒 X 全系最高直降 2.2 萬元,起售價 9.98 萬元;哪吒 AYA、哪吒 S 全系降價 8000 元和 5000 元。" 我們也主動開‘卷’了。" 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CEO 張勇發文稱。
哪吒汽車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哪吒汽車此次降價,主要是為了提振消費者信心,讓消費者成為最終受益者。
跟進降價的還有長安啟源,其同樣打出了 " 電比油低 " 的标語,并将長安啟源 A05 的起售價下調至 7.89 萬元,較指導價降低 1.1 萬元。
在崔東樹看來,無論是比亞迪,還是後續跟進降價的一眾車企,其降價的目的,均是為了實現銷量的最大化提升,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電動車價格競争,是新技術領網域充分市場競争的體現,這是消費者的福音,也是中國電動車走向世界的競争利器。" 崔東樹認為。
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車仍處在高投入階段,實現盈利的車企可謂是鳳毛麟角。" 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特别是以内銷為主的企業,還沒有實現盈利。"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在這樣的背景下,車企打 " 價格戰 " 的底氣何在?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表示,得益于規模化效應及全產業鏈優勢,比亞迪插電混動車型的價格,可以做到比同級燃油車還低。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不會武功的武功李雲飛)
崔東樹認為,随着碳酸锂價格下跌,造車成本有所下降。同時,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規模效應逐步形成,這使得新能源汽車擁有了更多的利潤空間。規模決定成本和企業的生存狀态,在多數廠商優先保份額的情況下,價格競争的進一步加劇是必然的。
華創證券研報稱,由于合資車價格、電動車價格仍未到底,且空間幅度相對較大,預計車市 2024 年将延續 2023 年的價格壓力。
合資品牌跟降,有車型最高優惠 6.5 萬元
自主品牌 " 混戰 " 之下,合資品牌也 " 坐不住了 "。
2 月 19 日,上汽通用旗下别克品牌宣布,将限時對部分車型降價優惠或置換補貼,限時至高優惠 6.5 萬元,截止日期為本月底。其中,全新一代别克君越、威朗 Pro、昂科威 Plus 車型優惠幅度為 3.5 萬 ~6.5 萬元。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别克)
此外,網傳北京現代也發布海報表示,全新伊蘭特 7.58 萬元起售,油 " 比 " 電強。目前,北京現代伊蘭特在售車型指導價為 9.98 萬 ~14.98 萬元。若海報宣稱的 "7.58 萬元 " 起售價屬實,則相當于北京現代伊蘭特降價超 2 萬元。不過,2 月 21 日,北京現代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海報内容)不是我們的官方活動,我們沒發過 "。
在外界看來,合資品牌加入此輪價格戰,或是銷量下滑背景下的不得已選擇。從 2024 年 1 月銷量數據看,部分合資品牌銷量環比下降趨勢明顯。以上汽通用為例,其今年 1 月銷量約為 3.6 萬輛,較去年同期(約 5.5 萬輛)下滑 34.55%,較 2023 年 12 月銷量下跌超 60%。
據乘聯會發布的 1 月銷量數據,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銷量約為 67 萬輛,同比增長 43%;而自主品牌零售銷量約為 112 萬輛,同比增長 77%,環比下降 10%。
從銷量數據來看,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之間有着較大差距。對合資品牌來說,一邊是此起彼伏的價格戰,一邊則是銷量急需得到進一步提振。如何打好 2024 開年這一仗,考驗着合資品牌的應對能力和管理者的智慧。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