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特斯拉、英特爾等巨頭“火拼”AI芯片:GPU“防守”、存算一體“包抄”,國產芯片玩家亦欲分食英偉達蛋糕,歡迎閱讀。
财聯社 7 月 23 日訊(編輯 若宇)英偉達憑借着 GPU" 一家獨大 ",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緊随其後搶占 AI 芯片的 " 藍海 "。馬斯克近日稱特斯拉正自研芯片,但不會叫做 GPU 或是 100s、H100s 等,Dojo2 将向大模型方向發力。稍早前英特爾推出 " 中國特供版 "Gaudi2 芯片,性價比超 H100,其與浪潮信息聯手開發 AI 伺服器,Gaudi2 國内首批還将與百度智能雲、紫光新華三、超聚變等公司合作。
業内普遍認為,英偉達想要守住這塊蛋糕并非易事。長城證券侯賓 7 月 13 日研報指出,我國 AI 芯片市場與海外相比未來三年增速較高,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市場空間廣闊。據招商證券張夏 7 月 18 日研報預測,2025 年我國 AI 芯片市場規模将達 1780 億元,較 2022 年增長近 100%,2021-2025 年我國 AI 芯片市場規模CARG 為 42.9%,快于同期全球市場規模增速(32.1%)。
按市場格局劃分,目前在 AI 芯片領網域有三類玩家,其一是以英偉達、AMD 為代表的老牌芯片巨頭,近年來都進行了巨資收購,以增強其人工智能產品線的實力;其二是以Google、百度、華為為代表的雲計算巨頭,紛紛布局通用大模型,并自研 AI 芯片支持其發展;其三是AI 芯片獨角獸,如寒武紀、壁仞科技、地平線等。據 IDC 數據,2022 年中國 AI 加速卡出貨量約為 109 萬張,其中英偉達在中國 AI 加速卡市場份額為 85%,華為市占率為 10%,百度市占率為 2%,寒武紀和燧原科技均為 1%。
▌ AI 芯片市場百舸争流:英偉達 A800 價格大漲下國内企業 " 火拼 "GPU 謀出路 寒武紀扛起國產 AI 芯片大旗卻仍走不出連年虧損困境
今年 AIGC 市場帶熱 GPU,旺盛需求下,GPU 始終供不應求,其緊俏程度讓不少終端企業感到焦頭爛額。優刻得7 月 3 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訂購的 GPU 目前陸續到貨,對公司貢獻有限,剩餘 GPU 的交付時間和數量存在不确定性;浪潮信息上周披露半年報預告,公司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 2.86 億元至 3.82 億元,同比下滑 60% 至 70%,營收同比預降 30%,主要受全球 GPU 及相關專用芯片供應緊張等因素的影響。
" 一切都在等英偉達 ",某 AI 公司高管告訴财聯社記者,其公司在 4 月下單了伺服器產品,但是因為伺服器公司的GPU 尚未到貨,至今沒有準确交貨期," 現在再籤伺服器合同都是沒有違約條款,不籤貨期的,只能選擇等或者直接取消訂單 "。
禍不單行的是,近日 GPU 市場再度迎來風暴,一方面,英偉達 A800 一周漲價超 30%,甚至有價無市,聯想集團在 MWC 上海展上稱,搭載 A800 芯片的高端伺服器交期 10 個月;另一方面,據上月底美媒引述兩位知情人士爆料,美國商務部最早将于 7 月要求停止向中國客戶提供英偉達和其他芯片公司生產的芯片產品。
業内透露,A800 的緊缺除了需求旺盛、政策因素,還有英偉達自己的 " 私心 "," 英偉達目前也在減少 A800 的出貨,推更賺錢的 H800"。一顆 H800 的單卡 GPU 價格高達 20 餘萬元,遠高于漲價後的 A800,今年 6 月開始,H800 正式大規模推廣。
在此背景下,不少人關心國内 GPU 企業未來會否有機會分一杯羹。天數智芯董事長蓋魯江談到,事實上,不管英偉達的產品能不能賣給中國,我們的產品已經能夠用起來了。芯謀咨詢分析師商君曼表示,對國產 GPU 發展整體持比較積極的态度,但是目前國内外產業鏈在設計、代工、生态軟體平台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據财聯社不完全統計,在 GPU 領網域有所布局的 A 股上市公司包括景嘉微、芯原股份、航錦科技、卓翼科技、好利科技、全志科技和通富微電等,具體如下:
作為 " 科創板 AI 芯片第一股 " 的寒武紀此前在互動平台回復,公司設計、研發的智能芯片不屬于 GPU,是面向人工智能領網域專門設計的芯片。智能芯片的性能和能效優勢主要集中于智能應用,在人工智能領網域可以替代 GPU 芯片,但不适用于人工智能之外的其他領網域。
值得注意的是,5 月 25 日,英偉達發布 2024 财年第一季度财報,營收 71.9 億美元,同比下降 13%,但依舊超出市場預期的 65.2 億美元,Q2 營收指引 107.8 億 -112.2 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 26.3% 至 20.43 億美元。與英偉達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寒武紀 2023 年一季度淨虧損 2.55 億元,去年同期虧損 2.87 億元。
事實上,自 2019 年以來,寒武紀淨利潤始終處于虧損狀态,或受此影響,股價上市至今累計最大跌幅高達 84.35%。公司曾在 2022 年年報中表示,高質量的研發投入是芯片行業實現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2022 年全年,寒武紀研發費用高達 15.23 億元,同比增長 34.11%。
▌國產 AI 大算力芯片換道狂飙?英特爾、華為等全球玩家加速布局存算一體
就目前炒熱的 AIGC 大模型所需的大算力 AI 芯片來說,能否通過現有的技術途徑來開發性能上可以與英偉達 GPGPU 對标的 AI 芯片呢?一些 " 守正出奇 " 的技術包括:軟體定義芯片、chiplet、3D 堆疊和先進封裝、存算一體等。業内分析,只有深度整合計算、存儲、網絡和軟體資源,加快數據共享和融合,才能更好地支撐計算,進而充分挖掘數據價值。
7 月 14 日,華為發布大模型時代AI 存儲新品 "OceanStor A310 深度學習數據湖存儲 "。該產品面向基礎 / 行業大模型數據湖場景,實現從數據歸集、預處理到模型訓練、推理應用的 AI 全流程海量數據管理。其可以實現多協定無損互通,簡化數據歸集流程;通過近存計算實現近數據預處理,減少數據搬移,預處理效率提升 30%。
所謂近存計算(PNM),便屬于存算一體,後者也被稱為"AI 算力的下一極 ",方正證券認為其有望成為繼 CPU、GPU 之後的算力架構 " 第三極 "。除了華為之外,國内外眾多企業都已開展存算一體技術研發,包括英特爾、IBM、SK 海力士、美光、三星、台積電、阿裡等大廠,幾乎都在布局 PNM;而知存科技、億鑄科技、智芯科等初創公司,押注 PIM(存内處理)、CIM(存内計算)等 " 存 " 與 " 算 " 更親密的存算一體技術路線。
在 ASIC 芯片的弱通用性難以應對下遊算法的快速演化、GPGPU 受制于高功耗與低算力利用率的大背景下,存算一體芯片憑借着低功耗但高能效比的特性,正成為芯片賽道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據财聯社不完全統計,涉及存算一體的 A 股公司包括東芯股份、恒爍股份、羅普特、首都在線、長電科技、瀾起科技和潤欣科技等,具體如下:
一級市場方面,存算一體也是近兩年芯片投資最熱門的賽道,據偲睿洞察統計,億鑄科技、知存科技等七家存算一體玩家,備受資本青睐。值得注意的是,存算一體賽道下的四家初創公司億鑄科技、知存科技、蘋芯科技、後摩智能,已連續兩年獲得融資。
分析人士認為,GPU 跟存算是合大于競的關系:GPU 作為目前最成熟的方案,不能放棄,需要有一批公司扛着,來正面剛;而存算屬于包抄穿插進攻,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實現新技術的換道超車。
展望未來,業内指出,中國的算力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稀缺的資源,為了滿足大模型對大算力的需求,算力集群化将是未來趨勢。在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華為宣布昇騰 AI 集群全面更新,集群規模從最初的 4000 卡集群擴展至 16000 卡,擁有更快的訓練速度和 30 天以上的穩定訓練周期。基于昇騰 AI,原生孵化和适配了 30 多個大模型,到目前為止,中國有一半左右的大模型創新,都是由昇騰 AI 來支持的。
(财聯社 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