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開始搶米了!暴雨過後,更大的威脅還在後頭,歡迎閱讀。
◎智谷趨勢(ID:zgtrend) | 饒司機
洪水肆虐,受災的不止是河北。
眼下此起彼伏的極端天氣,正在引發新一輪的糧食危機。
世界各地都在搶米。
在美國某市場,一名亞裔店員爬上高高的貨架,不斷把米袋子遞給顧客。底下的顧客情緒非常激動,生怕搶不到,那場景就好像在搶金元寶似的。
澳大利亞某印度雜貨店,居然搞起了 " 限購 ",不論什麼品牌、什麼規格,每個家庭都只能買一袋米。一袋 20 磅大米的價格甚至從 16 美元暴漲到了 50 美元。
在德克薩斯州、密歇根州、新澤西州、阿拉巴馬州、俄亥俄州、伊利諾伊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印裔美國人排起長隊、恐慌性地購買大米。一些人的汽車備份箱裡塞滿了幾十個袋子,另一些人則為了一袋大米而發生争搶。
發達國家尚且如此,發展中國家就更糟糕了。
根據最新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58 個國家中約有 2.58 億人面臨飢餓危機或更嚴重的情況,7 個國家的人民面臨潛在的飢荒。這是該報告七年歷史上最高的數字。
這都 21 世紀了,人類的科學技術都已經強大到了可以 "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為什麼還會出現糧食危機?
這波 " 大米恐慌 " 的源頭,在印度。
進入 6 月以來,印度持續高溫,多地氣溫超過 40 攝氏度。4 月 16 日,一場戶外頒獎活動就曬死了 11 人。印度全國各地都在發洪水,導致農作物大量減產。
持續的高溫暴雨還有兩重打擊,一是嚴重破壞了印度農業主產區的道路橋梁,導致農產品運不出去;二是這種天氣容易滋生細菌,導致農產品發臭發爛。
這些農產品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西紅柿和大米。
印度食品部的數據顯示,7 月 16 日,印度新德裡的西紅柿零售價格為每公斤 178 盧比 ( 約合人民币 16 元 ) ,是此前價格 27 盧比 ( 約合人民币 2.3 元 ) 的 7 倍。
同一時期,新德裡的汽油價格也不過 96 盧比 / 每升 ( 約合人民币 8.4 元 ) 。
印度網友腦補了一個畫面,西紅柿、汽油、柴油玩價格賽跑,遙遙領先的西紅柿回頭挑釁:有本事來抓我呀!
身價陡增的西紅柿,竟然成了印度犯罪分子偷盜或搶劫的目标,甚至引發了命案。
印度安得拉邦警方表示,16 日午夜時分,一位叫雷迪的農民在睡覺時被人勒死,當時他正在看守種有西紅柿的菜園。而此前,另一名種植番茄的 62 歲農民也在村莊中被發現遭人謀殺。
種種亂象,把印度人逼瘋了。各地民眾紛紛走向街頭,大搞遊行示威,呼籲政府出面調控價格。
這下把莫迪吓壞了,如果他不把通貨膨脹率壓下去,明年的大選就沒戲了。四年前,印度爆發 " 洋蔥之亂 ",當時的印度執政黨因為無法控制洋蔥的價格,在地方選舉中失利。
于是,莫迪啟動了對全國農產品的摸底調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印度人的主糧——大米也快保不住了。
受極端天氣影響,印度今年水稻產量估計會減少,但印度人口總數卻在增長。7 月 20 日,莫迪果斷下達了大米出口禁令,禁止出口除巴斯馬蒂香米以外的一切白米,優先保障國内市場的供應。
印度是世界重要的大米出口國,2022 年印度大米出口總量約 2200 萬噸,占世界大米出口量 40% 以上,受本次出口禁令影響的大米出口量約 1000 萬噸。
1000 萬噸可不是個小數目,夠幾千萬人吃一年呢。在國際大米市場上,引起了大轟動。
更可怕的是,印度的做法還引起了其它國家效仿。7 月 28 日,阿聯酋經濟部宣布暫停阿聯酋大米出口和再出口。第二天,俄羅斯宣布繼續臨時禁止本國大米及碎米出口,期限至今年 12 月 31 日。
當國際市場上大米越來越少時,大米交易價格自然就會往上漲。據了解,國際大米價格已經漲到了 11 年來的高位。
接下來,就要看泰國、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國的政策了。如果這些大米出口大國也限制出口,那麼國際市場的大米價格就會漲破天際,很多國家就會陷入動蕩期。
真不是開玩笑,你可以百度一下 "2007-08 年全球糧食價格危機 "。
全球糧食價格在 2007 年上漲 24%,2008 年前 8 個月漲幅超過 50%。一些主要糧食品種價格更是漲幅驚人,2007 年小麥上漲了 112%、玉米上漲了 47%、大豆上漲了 75%,而從 2008 年 1 月到 4 月中旬,大米價格就飙升了 141%。
到 2008 年底," 最不發達國家 " 的年糧食進口成本比 2000 年增加了 3 倍多。這些迅猛攀升的發展态勢使飢餓人數增加了 7500 萬,使發展中國家大約 1.25 億人處于極端貧困的狀态。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2007-2008 年,有 37 個國家發生了民眾暴動以抗議糧食價格的上漲。
但願今年,國際社會不要重演這樣的情況。
寫這麼多,并不是慫恿大家囤米囤糧。
中國的糧食安全完全是有保障的,大家不用擔心餓肚子。
今年夏糧 ( 主要是小麥 ) 播種以來,主產區光熱充足,大部時段農田墒情良好,農業氣象災害影響偏輕,病蟲害防控及時有效,前期發育得很好。
不過到了 5 月下旬,北方麥區出現大範圍降雨,持續時間長、過程雨量大、影響範圍廣,導致灌漿期小麥光照不足,千粒重下降。糧食大省河南,遭遇 " 爛場雨 " 減產。
2023 年全國夏糧單產 5491.8 公斤 / 公頃 ( 366.1 公斤 / 畝 ) ,比上年減少 64.3 公斤 / 公頃 ( 4.3 公斤 / 畝 ) ,下降 1.2%。
因連日暴雨,河南小麥長出麥芽
單產不夠,我們就增加種植面積。2023 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 26609 千公頃 ( 39913 萬畝 ) ,比上年增加 78.5 千公頃 ( 117.8 萬畝 ) ,增長 0.3%,連續三年實現增長。其中,小麥播種面積 23059 千公頃 ( 34589 萬畝 ) ,比上年增加 97.0 千公頃 ( 145.6 萬畝 ) ,增長 0.4%。
此外,中國的供應鏈基礎和農業科技也發揮了重大作用。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 71.25% ( 比印度、越南等國高多了 ) ,遇到極端天氣也能迅速完成收割工作。
我們的道路等基建設施也比印度好多了,糧食割完了就可以快速送去烘幹處理,然後再通過強大的物流體系,直接送到終端消費市場。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糧食損耗率非常低。
一頓操作下來,結果還可以。7 月 15 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3 年,全國夏糧總產量 14613 萬噸 ( 2923 億斤 ) ,比 2022 年減少 127.4 萬噸 ( 25.5 億斤 ) ,下降 0.9%。
夏糧已經割完了,接下來就看秋糧了。從種種迹象看,今年的秋糧產量估計不會有太大波動。
最近幾波超強台風雖然看起來很威猛,但持續時間并不長,對農業影響并不大。中國這麼大,每年都會出現局部地區歉收,但也有一些縣市會有大豐收。
退一萬步講,就算下半年出現全國性超級旱災,且全球市場上已經買不到糧食了,那我們還有世界上最牛逼的糧食儲備體系。
三年前,新冠疫情剛開始流行,很多人到處去掃貨,瘋狂囤積糧食和生活用品。最後發現,整袋整袋的大米和面粉根本吃不完,賣都賣不出去。
當時,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就給出莊嚴承諾:現在稻谷、小麥的庫存夠全國人民吃一年,中國不會發生糧食危機。
這幾年,中國又興建了一大批全新的儲糧庫,糧食儲備量不斷創新高。日本媒體去年報道稱,中國擁有全球一半以上的糧食儲備。預計到 2023 年年中,中國将擁有創紀錄的 53% 的全球小麥儲備 。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
參考資料:
1、《印度西紅柿危機,隐藏一個農業大問題》,正解局
2、《全球米價漲至 11 年高位 多個國家宣布禁止大米出口》,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