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京滬劇場看劇,相差咋就那麼大,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河豚影視檔案 ,作者生蚝
北京和上海,中國當之無愧的兩大頂流城市。
照理說,在方方面面,京滬兩地都占據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戲劇也不例外。可只有常進劇場看劇的韭菜們才知道,在這兩個地方看劇,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看劇,哪有不發瘋的?先不論劇的質量如何,光是在走進劇場之前,就有一堆可吐槽的了。在京滬兩地的觀劇體驗,完全是兩種風格。滬外人的命也是命!
小娛翻遍了劇圈韭菜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評論,帶你盤點北國劇粉羨慕上海觀眾的八個破防瞬間。
(PS: 僅供娛樂,切勿較真!)
1
題材:北京——根正苗紅
上海——花花世界
要說題材豐富性,那絕對是上海獨領風騷。
謀殺,科幻,懸疑,賣腐,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上海劇院做不到的。
可要在北京,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除了一水的 " 大清亡了 "(人藝的《茶館》等)、民國劇(話劇九人系列的《四張機》等)、民族劇(舞劇《天路》等)、國外經典(《天鵝湖》等)之外,好像真就想不到什麼别的題材了……
是挺有内涵的,可惜看不進去……不然就只能看開心麻花。
相信各位北國劇院韭菜平時在某麥剁手的時候一定深有體會。
咱就是說,雖然戲劇要傳承、要守住根,但也講究一個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吧?
就好比那豬肉大蔥餡的包子,确實經典又好吃,但要是天天吃,難免有一天會發膩的。
偶爾從豆汁換成冰美式,也不錯……
2
類型:北京——話劇獨秀
上海——營養均衡
上海的戲劇類型,那叫一個琳琅滿目、五彩斑斓,話劇、音樂劇、舞劇,像外灘旁的小吃街似的,任君挑選。一周七天連打,都不帶重樣的。
今天去星空間看場 " 小酒館 "(《阿波羅尼亞》),明天去文化廣場看《哈姆雷特》,後天去上海大劇院看舞劇《孔雀》,大後天還可以去玩個沉浸式《三體》……總有一款适合你。
劇場韭菜們到了上海,就像魚兒終于遊進了大海,回家了!看不完,根本看不完。
可到了北京,遍地都是話劇、音樂會、戲曲,話劇韭菜們是爽了,可音樂劇韭菜的命也是命……
要看音樂劇,基本只能等其他地方到北京巡演那麼一兩天。
倒也不是沒有在北京出品的音樂劇,下個月的《将進酒》就在北京首演,可是,你搶得到票嗎?
還是那句話,北京的劇場韭菜們,也想吃得營養均衡一點……
3
數量:北京——喂飽一些人
上海——喂飽所有人
曾經看到網友說,全國四千場戲,上海獨占三千場。
聽上去挺誇張,也不知道尊嘟假嘟。但上海的劇多這一點,估計沒有韭菜不贊同。
你要說北國劇少,倒也沒有,但就像前面說的,撐死看話劇的,餓死看音樂劇的……
更别說劇圈演員大多扎堆上海,就算不看劇,蹲蹲 SD,拍拍演員照片,也比在北京碰到的幾率大啊。
當然你也可以飛滬,可打工人入一次滬,車票、住宿、戲票,要是看個好點的位置,一趟下來怎麼也得小一千多。看了看自己的微信餘額,我哭得好大聲!
受不了了,現在就跑去北京各大劇院門口發瘋,求求了,孩子真的吃不飽……
4
先後:北京——你再等等
上海——等不了一點
怎麼說呢,這麼多年來,大多數新劇和引進劇,上海都是巡演第一站,特别是音樂劇……有什麼好東西,都是上海觀眾們先吃。
(當然,如果劇不咋樣,第一個被創的也是他們。)
雖然很多劇也會來北京巡演,但總得差那麼兩三個月……看到豆瓣、微博上那麼多劇粉的 repo,真的是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恨不得馬上飛到上海去看!
等刷完兩三個月的返場視頻,新鮮勁兒都快過了……看到上海的姐妹都在安利某部劇如何如何好看,要不是銀行卡餘額叫我保持理智,簡直等不了一點!
更不要說,不少劇根本就不來北京,想看就只能飛滬。家人們,誰懂啊!
5
排期:北京——最多幾天
上海——半月打底
韭菜們都清楚,不少戲劇制作公司都在上海,因此上海是當之無愧的新劇發源地。
父母對自家的孩子,難免偏心,一演就是幾個月。等到全國巡演,每站頂多也就幾天,十天以上的屈指可數。
就算是北京,能巡半個月也是燒高香了,這還是算上休息日的。如果不算休息日,最多也就十幾場吧……
可北京的韭菜,并不比上海的韭菜少啊!每次開票點開大麥,看到一排 " 無票 " 按鈕,誰懂韭菜們的欲哭無淚……如果再碰上時間衝突,真就無緣了。
一場都搶不到,更别說二刷三刷。只好轉身投向海鮮市場與各大換票群,和各路黃牛鬥智鬥勇。求求了,多排幾場吧!
6
演員:北京——沒得挑
上海——随便挑
劇是人演的,有句話韭菜們都清楚:換卡如換劇。
當然有的劇是人保劇,有的劇是劇保人。可演員要是真不行,真的就是花錢買罪受。
更别說,有時咱們看劇就是奔着幾個喜歡的演員去的。
雖然上海觀眾老吐槽男大演戲,但起碼演員組合多啊,有的挑。北京的韭菜們不僅搶不到票,卡司也就那麼幾組,沒得挑。
就好比飯店菜單,有的還能讓你自由搭配一下,有的就幾個套餐,愛吃吃,不吃上别家吃去。
雖然來巡的卡司一般也不會差到哪去,但總有韭菜就喜歡某個組合,或者想多看看不同搭配的效果。
可在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還有什麼可挑的呢……
7
票價:北京——大韭菜
上海——小韭菜
有錢的那才叫韭菜,沒錢的劇粉只能叫豆芽菜。
有時候真的很好奇,那些 880、1080 的票到底是哪些富婆在買啊?
貧窮的我,已經習慣山頂座位 + 望遠鏡的低配組合,住青旅,買十塊錢的雞蛋灌餅當晚飯,就為了能在滬多看幾場,主打一個勤儉持家。
别的城市場次确實少,可便宜也是真的便宜啊!一兩百就能坐前排,在北京根本想都不敢想!
花了六七百,很可能只能坐個劇院一樓最後一排,要是還忘記帶望遠鏡,那純粹就是聽個響了。
更别說一些在上海比較平價的劇,放在北京的大劇場,身價瞬間翻了一番。想看,但錢包在滴血……
就想問問李佳琦,什麼時候能把那些死貴的巡演劇價格打下來!
8
劇場:北京——少點花樣
上海——玩得真花
如果說那些常規的大劇場、中劇場的戲還能巡演,一些特殊形式劇場的劇,要想巡演,基本就要重新修劇場了。
要說哪裡的劇場花樣多,那必然還是上海,沉浸式、環境式,甚至還有某個劇長期挂牌駐演的劇場,以及著名的 " 韭菜大廈 " ——亞洲大廈星空間。
北京的花樣可就少多了,雖然劇場不少,但新劇場肯定不如上海多。要想玩點花的,還是只能飛滬……
别的不說,像《不眠之夜》這樣的浸入式戲劇,在北京真的很難見到。更别說《明珠傳奇》,已經把劇場搬到黃浦江上的遊輪上了……
2023 年了,韭菜們早就不滿足于待在台下乖乖坐着看戲了。北京的劇院爸爸們,咱們也想多玩點有意思的!
雖然說,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經濟文化中心,但北國劇院韭菜的命也是命啊!
當然,北京畢竟還算是頭部,跟因為劇太少而被吐槽 " 廣寒宮 " 的廣州等城市相比,真的還算好了。但全國真的不止上海一個城市,懇請那些 " 足不出滬 " 的劇多往外走走,北京的韭菜們也想吃點好的,吃點不一樣的……
韭菜們還有什麼想吐槽的,歡迎評論區繼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