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黃宏生:“隊長”闖關,要帶創維邁向千億,歡迎閱讀。
編者按:
黃宏生,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第一代優秀企業家代表人物之一,對于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第一代企業家們的年齡和經驗可能意味着在适應新技術、新市場和新的商業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戰。然而,他們的經驗、智慧和資源仍然是企業寶貴的資產。
對于依舊奮鬥在創業一線的黃宏生來說,他的努力、堅韌、自律,持之以恒的決心,注定了他依然是創維未來發展的靈魂。
文 / 陳鋒
編輯 / 子夜
1978 年去往華南理工大學讀書以後,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回到家鄉海南的次數并不算多。
并非黃宏生不戀鄉——自那之後,從參加工作到創辦創維,再到後來創維越做越大并加速全球化,黃宏生和創維的足迹越邁越遠,如今創維的業務遍布在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區,它在海外有 22 家子公司,在全球設立了 11 個研發中心,擁有全球 16 大制造中心。
即便過去 40 多年,黃宏生依然記得少年時代在海南那段艱苦難熬的 " 上山下鄉 " 的經歷。那裡留有他的青春、無畏歲月,下鄉五年的苦難,鍛煉了他的韌性、勇氣和主動意識,積累了一些與人相處的經驗,也是他創業後企業文化觀念的萌發之地。
4 月 8 日,創維集團在海南博鳌召開了 2024 年全品類客戶大會,會上黃宏生這樣說道:"1975 年上山下鄉期間,我曾來到瓊海當了一年的農民,後來當上生產隊長,每天與社員早出晚歸、同甘共苦,接受到了教育與能量的賦予。也許這些造就了我‘以苦為樂’的人生觀,與創維的成長息息相關。"
從黃宏生闖蕩彩色電視機市場,到帶創維衝刺 1000 億營收的目标,都與他少年時上山下鄉的那段經歷、磨砺脫不開關系。
你會發現,盡管前後隔了近 50 年,但從少年黃宏生到 " 古稀 " 黃宏生,上山下鄉的那段經歷刻下的烙印從未消除,并且愈發深刻。
" 隊長 " 黃宏生,以苦為樂
地處海南省東部沿海的瓊海市,是海南東部的交通樞紐,這裡東臨南海,北與文昌市、安定縣交界,西與屯昌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接壤,南與萬寧市毗鄰。
瓊海境内還有着海南第三大河 " 萬泉河 " ——發源于五指山林背村南嶺的南支樂會水、發源于黎母嶺南的北支安定水,在瓊海市河口嘴會合後,經嘉積至博鳌再匯入南海。
背山面海的地形地貌下,瓊海人養成了 " 靠水吃水 " 的生存習慣。因為近海,這裡的男性勞動力大多選擇随船遠洋捕魚,農田裡的活計則主要靠女性下田。
也因此,世代居住在這裡的瓊海人,養成了勤勞、韌性強、不怕苦難的性格特點。
上世紀 30 年代,著名的 " 紅色娘子軍 " 在這裡誕生,這支武裝力量旗幟鮮明、作戰勇敢,其中絕大多數都來自于農村青年婦女。
黃宏生 19 歲那年,因為在上山下鄉時表現突出,他從黎母山林場被選拔到海南路線教育工作隊,派駐到瓊海縣泮水公社黃泥嶺生產隊當隊長,主要負責糧食生產。
在這之前,黃宏生 1973 年高中畢業後到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做知青。那裡條件十分艱苦,黃宏生後來回憶稱 " 在與世隔絕的黎母山跟原始社會的野人無異。"
對黃宏生而言,黃泥嶺生產隊同樣是一場生活考驗。
那時大家普遍貧窮,雖然靠海,但并沒什麼鹽吃,只能買一些漁民腌魚用剩的鹽水,兩分錢一擔,農民買了挑回家裡,每次吃飯時放一點點。
但當時的黃宏生已經不覺得苦。" 從黎母山那深山老林裡出來,到了瓊海後我并沒有感覺出有多苦,以前吃的苦多了,就不覺得苦是什麼滋味了,年少時多一些磨難也不盡是壞事。" 他後來如此說道。
當地人堅韌的性格特點,也在此時深刻影響着黃宏生。
當時,作為生產隊長的黃宏生,每天會在雞叫三遍,天還蒙蒙亮的時候起床,第一個到村口的大樹下 " 铛铛 " 地敲鍾,等社員們三三兩兩從家裡出來,人到齊後一起下田幹活。
在日復一日地插秧、薅草、施肥、收割等農活中,黃宏生心底的焦慮感也在被撫平。
那時他身邊的知青們在陸續回城,有的參了軍,有的去讀了工農兵大學,而黃宏生只能繼續待在林場裡,他依然想不明白留下的意義,也不知道未來将去向何處,但他不想虛度光陰,不想混日子。
那段時間裡,黃宏生将寫日記、閱讀的習慣堅持了下來。他看《十萬個為什麼》,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很多年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依然是黃宏生最愛的三本書之一。
黃宏生早些年下鄉時期堅持讀書,圖源 " 創維黃宏生 " 微信公眾号
艱苦歲月中磨煉出來的 " 不怕苦 " 和 " 不服輸 ",讓黃宏生在創業的跌宕起伏中始終沒動過放棄的念頭。
2000 年初,創維開始大舉進攻彩色電視機產業,高歌猛進之時,瓊海的博鳌鎮,成了 " 博鳌亞洲論壇 " 總部的永久所在地,這也是第一個把總部設立在中國的國際會議組織。
為什麼是博鳌?論壇倡議人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曾回憶說,選址是經過反復斟酌的。他當時和中國領導人說,想舉辦一個亞洲論壇,在亞洲國家找了一大片,最後發現中國海南島的博鳌小漁村最合适,原因是三江入海。
博鳌地處萬泉河入海口,萬泉河、龍滾河、九曲江三江匯流處,因入海口博鳌港得名。
某種程度上,以博鳌為中心," 博鳌亞洲論壇 " 所賦予的這種區網域性發展機會,也是黃宏生和創維後來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股能量。
不難發現,回過頭看黃宏生後來所經歷過的起伏跌宕、看創維風風雨雨的 36 年歷史、看黃宏生一頭扎進新能源汽車賽道,他骨子裡的倔強與堅韌,都能從他早年的這段上山下鄉經歷中找到影子。
千億目标背後,36 歲的創維繼續闖關
這次回到博鳌," 隊長 " 黃宏生和創維有了新的目标:下一站,創維要加速衝向 1000 億營收。
這次回到博鳌," 隊長 " 黃宏生和創維有了新的目标:下一站,創維要加速衝向 1000 億營收。
要想實現這一規模化目标,創維手裡的牌現在更多了。
"2024 年全品類客戶大會 " 上,黃宏生指出,經過 36 年深耕後,創維的兩大曲線已經形成:
第一條曲線是智能家電業務,既包括家電業務,也包括基于數字機頂盒、網絡通信設備為主的智能系統技術業務,前者 2023 年為創維貢獻了 306.37 億元營收,後者貢獻了 104.13 億元營收。
第二條曲線則是 " 雙碳生态 " 相關業務,主要是新能源業務下的 " 光 + 儲 + 充 " 整體解決方案。2023 年,這部分業務為創維貢獻了 233.96 億元營收,同比增長了 95.9%。
一個愈發清晰的事實是,如今的創維,業務更加多元且核心業務還在穩健增長,某種程度上,這些已經穩定下來的多元化業務布局,将成為創維衝刺千億營收這一規模化目标的直接底氣。
而從根源看,黃宏生早些年在下鄉經歷中所磨練出來的韌性,在創維至今走過的 36 年裡,一直是這家公司屢敗屢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支撐,也在漫長的時間裡,豐富了創維的企業精神和奮鬥内核。
" 每當事業谷底時,我總會想到在黎母山林場當團委副書記時,為了在深山老林中修一條運送木頭的山路,我主動請纓組建了一支青年突擊隊,并冒險擔任爆破手。想想當年的場景,一根大繩拴在腰上,把我吊在懸崖上,随着點燃的一個又一個炮眼,心情既激動又緊張。" 黃宏生後來回憶,他骨子裡有天生有一種冒險基因。
他說,很多時間裡自己都像一個爆破手,從一個炸點奔向另一個炸點。
往前回溯,在創維 36 年歷史中的幾乎每一個關鍵片段,我們都能看到創維人的這種冒險與堅韌。
90 年代初憑借遙控器賺到第一桶金後,黃宏生攜創維開始大舉進攻彩色電視機產業,不過第一戰就失敗了,損失至少有好幾百萬——相當于現在的五千萬到一個億。
原因在于,當時生產電視機的準入門檻還很高,必須有生產許可證,創維先選擇了 " 曲線救國 " 的策略,從電視設計入手,設計電視後賣給電視機生產商。只是創維當時設計出的電視機存在着兩個缺陷:一是無線射頻的靈敏度不足,二是采用的松下五片 IC 解決方案線路復雜、故障率極高。
這讓黃宏生意識到了人才和技術的重要性,後來他敏銳抓住了訊科(當時香港最大兩家彩色電視機企業之一)被瑞林收購的機會,幫助創維籠絡到了一批技術骨幹。
最終創維突破了技術難關,率先推出了搭載 " 國際線路 " 的多制式彩色電視機,使得彩色電視機能在全球通用。
再到互聯網電視時代,在存量競争階段的彩色電視機市場上,創維、海信、TCL 仍然保持着第一梯隊的身份,但小米、樂視等互聯網企業帶着萬物互聯的概念加快了跨界步伐,這給創維帶來了新的挑戰。
黃宏生說,當時,創維銷量劇減,庫存堆積如山,電視從硬體之争發展成為硬體、軟體和内容之争。
這輪衝擊波到來時,黃宏生和創維并未氣餒,而是加速變革,擁抱新浪潮,憑借着酷開平台穩住了局面。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酷開系統在中國市場累計覆蓋的智能終端達到了 2 億台。
再來看光伏業務,2020 年創維大力挺進這塊業務時,面臨的是大部分市場被前十大企業牢牢占據的不利局面,但創維并未因紅海競争而退縮,反而迎難而上,選擇了以相對最為商業化、标準化的光伏系統集成行業作為切入點。
圖源創維光伏微信公眾号
最終通過多年累積的市場渠道以及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短短幾年時間裡,創維成功撕開了光伏產業的大門,挺進了全國前三。
但創維的故事又不止于此,向來 " 愛折騰 " 的黃宏生,個人早在 2010 年就選擇 " 二次創業 ",錨定了新的方向:造車。
也是在同一時期裡,已然在國内市場站穩腳跟的創維,開始加速推動自有品牌的全球化。這也為創維的下一個 36 年,寫下了序章。
邁向更廣闊的市場,黃宏生步履不停
某種程度上,早在 50 年前,在黎母山,黃宏生的造車夢就已經種下了。
黃宏生後來回憶,在當知青的那段時間裡,沒當上拖拉機手是他一個小小的遺憾。當時,拖拉機是林場最牛的機械設備,極為搶手。黃宏生說," 如今幹起新能源汽車,想想與當年那個‘少年夢’還是有關系的。"
2010 年,黃宏生創辦了一家叫 " 創源天地 " 的投資公司,同年 8 月,創源天地成立子公司南京創源天地汽車有限公司。
從那時至今,長達近十五年的時間跨度裡,黃宏生為圓 " 造車夢 " 所走過的每一步,都不陌生。他将這稱作是自己的 " 二次創業 ",過程同樣不輕松。
" 二次創業初期,我同樣是拿着鋪蓋卷吃住在工廠,放下身段去推銷我們的新能源汽車,酸甜苦辣都嘗了個遍。國家政策變動和疫情影響下,巨大的壓力和風險一度讓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覺。" 後來黃宏生這樣說道。
事實上這次 " 二次創業 " 的初期并不成功,前幾年每年的虧損都在 4000 萬元以上。
但對早已經歷過太多商海浮沉的黃宏生而言,童年的困窘、上山下鄉受到的磨煉、後來的每一次失敗,某種程度上都造就了他現在的韌性和勇氣——骨子裡,直面困難,正面突破,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圖源 " 創維黃宏生 " 微信公眾号
直到 2014 年,南京金龍(2011 年,創源天地汽車有限公司與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南京東宇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才開始步入正軌。這一年其純電客車成為了國内第二,2015 年又進一步同比增長了超過 400%。
而在純電客車領網域站穩腳跟之後,黃宏生又一次開始正面突破—— 2019 年底,黃宏生以開沃集團為母公司,成立了江蘇天美汽車有限公司,進而正式進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
2021 年 3 月,開沃集團和創維集團籤訂商标轉讓協定,開沃集團成為 " 創維汽車 " 品牌擁有者,乘用車品牌開始使用 " 創維 ";到 2023 年," 創維汽車 " 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全面切換,開沃集團整車品牌完成了向 " 創維汽車 " 品牌的全面過渡。
創維的全球化之路同樣并非坦途。黃宏生說,國際化是一場艱苦的馬拉松,面對着文化、匯率、人才等種種困難。
但創維并沒有急于求成,而是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乘着 " 一帶一路 " 的東風,走出了一條穩健的經營之路。
這同樣源于黃宏生早年經歷所沉澱下來、并帶給這家企業的基因,它後來被融進了創維并不斷生發出新的内涵,融進了每一位創維人的心裡。
在 "2024 年全品類客戶大會 " 上,黃宏生将這種精神統一概括為 " 五大法寶 ":
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深耕制造業的情懷;
屢敗屢戰但絕不放棄、從苦難中修煉出危機感的堅韌與智慧;
愛才惜才,崇尚合作與共赢;
不把事情做好不罷休的偏執、堅持做難而正确的事的長期主義;
将過往成績歸零、對客戶 " 以真心換真心 " 的歸零心态。
在這背後,你會看到,在黎母山林場當伐木工拼命磨煉的那幾年,在黃坭嶺生產隊當隊長的那一年裡,在黃宏生當時寫下的每一篇日記、讀過的每一本書裡,都藏着黃宏生的倔強與執着。
乃至後來黃宏生所做的每一次關鍵抉擇、創維至今走過的 36 年裡邁過的每一個坎兒,底層的源動力,也都源自黃宏生的這種倔強與執着。
《創新者的窘境》裡,作者寫過這麼一句話:在企業流程和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創始人的行為和态度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此來看,創維的成功并非只是黃宏生一個人的成功,而是黃宏生所帶給這家企業的企業文化的成功、企業價值觀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 隊長 " 黃宏生至今仍未停下,他不被年齡所限、不被世俗看法所限,而是找準方向,繼續衝向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