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邁瑞獲賠1546萬,接下來和飛利浦們怎麼玩?,歡迎閱讀。
專利訴訟,往往是涉訴企業產品邊界開始重合而產生的商業交鋒。
知產力消息,邁瑞醫療 ( SZ:300760,當前市值 3629 億 RMB ) 與科曼醫療和晨瑞醫療的 " 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 " 案件,已有最新結果。邁瑞醫療獲得涉訴案件編号為(2022)閩 01 民初 1938 号、1939 号、1940 号、1941 号的四個案子的勝利,被告合計判賠金額為 1546 萬元。
這些年邁瑞的專利糾紛不斷,它還與理邦儀器 ( SZ:300206,當前市值 84 億 RMB ) 、華聲、帝邁等多家公司發生過專利方面的摩擦。
将專利訴訟作為商業競争的武器,這在很多行業早已屢見不鮮,比如移動通信及智能手機行業,比如無人機行業中技術領先的大疆幾乎把競争對手告了個遍;而在更多行業,專利作為訴訟武器亦在萌芽,比如中國光伏行業,6 月份TCL 中環持股 43.46% 的 Maxeon 就在德國對通威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專利訴訟,往往是涉訴企業產品邊界開始重合而產生的商業交鋒。例如邁瑞 VS 科曼,争奪的是麻醉呼吸機賽道,2021 年前三個季度:邁瑞得標數第一,科曼得標數第二。2017--2020 年醫用呼吸機(包含了麻醉呼吸機)的 CAGR 為 25.4%,2020 年規模為 35.1 億元,這種 " 錢景 " 良好的細分賽道打起來不奇怪。
國内醫療器械企業之間的競争如此,國外亦然。
說一個賠付額較大的案例,愛德華茲生命科學 ( NYSE:EW,當前市值 566 億美元 ) 曾向美敦力 ( NYSE:MDT,當前市值 1166 億美元 ) 發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後者 CoreValve 心髒瓣膜產品侵犯其 Sapien 心髒瓣膜產品的專利技術。經多年拉鋸後,2014 年雙方達成和解,美敦力向愛德華支付 7.5 億美元,外加銷售提成。
既然產品邊界開始重合必然迎來專利交鋒,且邁瑞和聯影都志在全球競争:
邁瑞未來的目标是 " 全球 TOP20,以及境外收入占比達 70%";
聯影醫療 ( SH:688271 ) 暗暗的發力海外市場,2018-2022 年國内收入增加 3.1 倍,而國外收入(10.8 億,占總收入 12%)增加 24.1 倍。
那麼中國醫療器械龍頭邁瑞和聯影,與國際醫療器械巨頭飛利浦、西門子和GE 醫療競争,顯然是無法避免的了,應該怎麼做呢?具體的產品與服務的提供,企業以及長期跟蹤的機構投資者肯定更專業了,我們謹在此處,從研發和專利角度,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
01 轉型 " 研發型組織 "
員工構成能看出一家企業的導向,2022 年:
飛利浦員工總數為 77233 人,其中研發員工占 11690 人,占比為 15.2%。
邁瑞以上三項數字分别為 16099 人,3927 人,24.4%。
聯影以上三項數字分别為 7302 人,3088 人,42.3%。
從 " 研發導向 " 上來看,無疑是聯影 > 邁瑞 > 飛利浦,不管是對于醫療器械,還是對其它以技術為核心競争力的科技企業來說,最大化的将企業向技術研發導向轉型,用好中國目前達至頂峰的工程師紅利,是性價比最高的事情。
2023 年中國高校畢業生高達 1174 萬人,而它們的成本遠遠低于歐美,比如中國本科學費只有美國的 1/15。中國學生的生活費 1280 元 / 月,與歐洲 9000-10000 歐元 / 年生活費相比,大概是 1/5 的樣子。
學習成本和生活成本,決定薪資待遇,從這一點上中國企業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更應該珍惜這份優勢,少一點 " 套路 "(商業模式),多一點 " 真誠 "(技術研發),努力成為一家更加 " 研發導向 " 的企業。
在 " 研發型組織 " 層面上所有中國企業都要向華為學習,2022 華為員工總數 20.7 萬人,,研發員工人數為 11.4 萬人,占比為 55.4%,這可以說是華為從 1G 的默默無聞到 5G 技術龍頭最底層的邏輯。
02 " 真正的 " 站穩腳跟
企業真正站穩腳跟,核心部件的自主化是必須的。強如華為,基本實現高端化的華為智能手機,說沒就沒。
醫療器械行業,核心部件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熱點話題,比如X 射線球管和探測器領網域,萬睿視(Varex Imaging Group)這家美國公司掌握了核心技術和產品。我國幾乎所有的 DR、CT、DSA、C 型臂、胃腸、乳腺等醫療器械設備廠家,都是萬睿視的客戶。
據聯影醫療招股書,其 2021 年前五名供應商中,前兩名均是采購的 "X 射線球管等 ",萬睿視排第一,飛利浦排第二。是的,聯影和邁瑞的國外高端產品競争對手們(飛利浦、西門子和 GE 醫療),都自主掌握此項核心技術。
圖:聯影醫療 2021 年的前五大供應商,來源:聯影招股書
只有核心命脈不掌握在外部,尤其是過去幾年頻發 " 清單 " 或聯合不供貨的外部國度,避免 "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 的商業悲劇,才能放開手腳參與國際競争。
另外,為了支撐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或者說在更高的技術維度產生更大的影響力。需要加強研發強度和研發效率。
03 研發強度與效率
關于研發強度,你至少不能比巨頭低,不然永遠都不可能趕上,雖然中國公司具備更強的工程師紅利。
1Q23 飛利浦研發費用率為 12.7%,邁瑞為 10.2%,聯影為 18.6%。近幾年的研發費用趨勢,如下圖。
圖:研發費用率比較,來源:wind,知產力
邁瑞雖然是國内醫療器械一哥,擁有較高的利潤率,與聯影醫療都要走向高端化,但其研發費用率比聯影低 8.4 個 pct,比飛利浦低 2.5 個 pct,它需要更大的研發強度。
說到頭來,我們的企業相對于巨頭來說,規模只有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都還是趕路人,需要自我打雞血,鼓鼓勁,想起劉皇叔的話," 平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如流,老将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當然,邁瑞的研發費用率低,不一定等于研發效率低。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用 " 經調整專利 / 研發費用 ",來看看三家公司的研發效率。最終得出的效率值—— " 每億元研發費用產生的專利數量 " ——聯影是邁瑞的 3.1 倍,是飛利浦的 33.4 倍。
說明:專利數量已 " 去重 ",即每件專利只選擇一個版本,比如申請公開階段和授權階段的專利,均選擇最新的一件;剔除外觀發明,剔除未繳年費、撤回、駁回、PCT 指定期滿等無效狀态的專利。
有人可能奇怪,飛利浦,花了 440 億元,只申請了 1102 件專利,是不是有點扯?是不是中國專利質量沒有國外的高?還真不是。我們來看飛利浦歷年的專利申請趨勢,你就明白了,純粹是公司自身出了問題。
2010 年開始,飛利浦的專利申請就開始走下鋪路。專利申請下降的核心原因,大概率是營收規模下降,從 2013 年的 322 億美元到 2022 年的 190 億美元。國外還未分析,但在國内,低端醫療器械領網域洶湧的國產替代,疊加醫療器械集采 " 靈魂砍價 ",夠飛利浦喝一壺的。
對于這種老店,尤其是已上市的老店來說,業績大幅下滑是一件可怕的事。在移動通信領網域就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公司,一遇到業績壓力,不是謀求搞好核心資產,加強研發,而是變賣核心資產(也只有核心的才好賣),人才大量流失,既丢掉現在也丢掉未來,比如核心是貝爾實驗室的朗訊。此處就不展開講了。
我們可以總結,醫療器械企業更迅猛的轉型研發型企業,力求突破核心卡脖子器件,從而穩固核心產品,并不斷擴大研發強度和效率(同時也相當于壘高了專利戰的城牆)走向高端化,可能是一條更可行的,挑戰國外醫療器械巨頭的路徑。